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隐性潜能:“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性格心理学 岸见一郎

書城自編碼: 406759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性格与习惯
作者: 岸见一郎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555810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经纬度丛书:临安之变:绍兴体制与南宋中兴
《 经纬度丛书:临安之变:绍兴体制与南宋中兴 》

售價:NT$ 347.0
财务自由之路 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
《 财务自由之路 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 》

售價:NT$ 230.0
你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马家辉和张家瑜的亲情散文之书。原来大家都在偷偷装大人,愿你所有的快乐都不是假装)
《 你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马家辉和张家瑜的亲情散文之书。原来大家都在偷偷装大人,愿你所有的快乐都不是假装) 》

售價:NT$ 305.0
古代人的梦与死  近观系列(探索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 古代人的梦与死 近观系列(探索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47.0
墓地中的军营:越南的军事化景观
《 墓地中的军营:越南的军事化景观 》

售價:NT$ 454.0
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 : 1861—1884
《 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 : 1861—1884 》

售價:NT$ 301.0
古代中日关系史:从倭五王到最后的遣唐使
《 古代中日关系史:从倭五王到最后的遣唐使 》

售價:NT$ 301.0
司马懿传:一部从隐士走向权臣的成事“愤斗史”,趣笔解读一代军师以柔克刚的处世智慧!
《 司马懿传:一部从隐士走向权臣的成事“愤斗史”,趣笔解读一代军师以柔克刚的处世智慧! 》

售價:NT$ 301.0

編輯推薦:
百万册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性格版
“勇气”系列陆续上市
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如果说《被讨厌的勇气》是了解阿德勒思想的地图,那么本书就是带领你实践阿德勒思想、踏上自我改变之路的行动指南
世上有不少人一边抱怨着“因为性格损失很多”“真想改改烦人的性格”,一边却又认为性格是“与生俱来”而灰心丧气。但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阿德勒认为,人的性格并非与生俱来,性格是我们为了解决人际关系问题而形成的一种结果,只要我们下决心改变,性格就一定能够改变。
基于此,作者通过运用阿德勒心理学对30多种性格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试图找到隐藏在性格背后的心理机制、行动原理,找到我们改变性格的方法。
本书不仅可以帮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性格,用哲学的观点叩问和找到自我改变的勇气,而且还提供了具体的重塑自己性格的指南。通过认识自己的性格,改变我们的思想;通过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语言;通过改变我们的语言,改变我们的行动;通过改变我们的行动,改变我们的习惯;通过改变我们的习惯,改变我们的性格。
是时候该做出改变了,让我们通过不断
內容簡介:
全书共七章。首先,作者指出性格不是不可以改变,而是我们不想改变,并且介绍了阿德勒“性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一观点。其次,作者分别介绍了攻击型、防御型等性格类型,并对其表现形式及其改善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作者告诉我们一旦性格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本书的意图并不是将人的性格进行分类并让人可以对号入座以求安心,不是为了了解自己的性格,而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并完善自我,为此作者还结合具体事例思考了如何改变性格。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不完美之处,让我们在清醒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鼓起勇气去改变,下定决心去践行。那么,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更好地了解他人、认识自我,收获更加和谐的生活与更加完美的自己吧!
關於作者:
岸见一郎
1956年生于京都。攻读完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后满期退学(专业为西洋哲学史)。著有《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两书均与古贺史健合著,钻石社出版),《别再表扬了》《不斥责、不表扬、不命令》(日经BP出版),《人生虽苦,但要活下去》(讲谈社出版),《活在当下的勇气》(NHK出版社出版),《不安的哲学》(祥伝社出版),《愤怒的勇气》(河出书房新社出版),《从绝望到希望》(大和书房出版)。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讲义》《人生意义的心理学》(arte出版),柏拉图的《蒂迈欧/克里提亚》(白泽社出版),等等。
目錄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第一章 “性格不会变”是真的吗
事实是不想改变
关于《性格心理学》
如何看待性格
思考性格时应注意的事项
何谓“个体认知”
第二章 虚荣、嫉妒、憎恨——攻击型是有意识地强调
攻击型性格的特征
01 虚荣心强烈的性格
何谓虚荣心
具有“价值低落感”的人们
虚荣心很隐蔽
因为虚荣心而失去的东西
不要成为“只知索取的人”
02 嫉妒心强烈的性格
嫉妒源于“虚弱”
嫉妒和羡慕的区别
嫉妒常表现为不信任感
思考:是因为不自信才嫉妒吗
03 关于憎恨或敌意
指向不明的“憎恨”
源于自我本位的“敌意”
第三章 保守、不安、怯懦——防御型会逃避课题
防御型性格的特征
01 保守的性格
固执地认为无人能懂自己
逃避人际关系的态度
02 容易不安的性格
为什么会不安
“不安”和“恐惧”的区别
源于逃避人生课题的不安
不安存在着“指向对象”
“广场恐惧症”和“狭小房间”
消除不安的方法
思考:宅娃的不安可以消除吗
03 怯懦的性格
源于逃避课题的怯懦
“是的,但是”
怯懦和勇气会传染
第四章 开朗、固执、喜怒无常——其他性格的表现形式
生活方式与性格
01 开朗的性格
“开朗”者的生活方式
源于追求优越性的开朗
与“开朗”相反类型的人
思考:如何应对悲观型母亲的烦恼
02 不成熟的性格
总是走不出“学生”角色的人
欠缺灵活性
03 固执的性格
试图将人生嵌入规则和公式中的人
质疑、舍弃原理的勇气
04 自卑的性格
服从乃人生法律
要谈理想
05 自大的性格
自大者亦得有所约束
想当第一的人
06 喜怒无常的人
视目的而改变心情的人
喜怒无常者基本上比较开朗
07 自怜的人
具有扭曲虚荣心的人
不妨求助他人
第五章 愤怒、悲伤、羞耻——情绪是性格的亢进
作为性格“亢进”的情绪
情绪是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
借助情绪者是具有自卑感的人
01 关于愤怒
为了保住自我优势的愤怒——自大者的情况
私愤和公愤
愤怒具有计划性
思考:发怒时的我具有自卑感吗
02 关于悲伤
悲伤也是一种情绪的爆发
让对方为自己服务的情绪
03 关于不安
不安是在支配他人
如何帮助容易不安的孩子
04 关于喜悦
喜悦是人与人相连的纽带
喜悦的误用
05 关于同情
同情是共同体感觉的证明
变味的同情
06 关于羞耻
源于他者存在的羞耻
为了逃避人际关系的羞耻
有必要检视自己的行为
第六章 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最小的孩子、独生孩子——探寻不同出生位次者的性格倾向
为何兄弟姐妹也会性格迥异
01 第一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势必要经历的事情
“跌落王座”的影响
何时经历跌落王座
越是被娇惯的第一个孩子越会心生怨恨
父母应该如何对待第一个孩子
02 第二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往往很精明
第二个孩子习惯了竞争
第二个孩子往往好斗
中间的孩子
03 最小的孩子
家中永远的婴儿
约瑟的故事
最小孩子的缺点
思考:是应该提高协调能力还是应该自力更生
04 独生孩子
独生孩子往往善于与年长者相处
独生孩子具有的不安
父母应该采取的态度
第七章 如果改变了性格,人生也会改变
性格并非与生俱来
何谓性格
性格背后包含着目标
性格的发生
生活方式是特有的
性格可以改变吗
改变性格的决心和要素
生活方式无法“轻易”改变
植根于“共同体感觉”的生活方式
不要逃避人生课题
后 记
內容試閱
推荐序一
在读《隐性潜能:“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性格心理学》时,我不禁想起了第一次阅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以及岸见一郎写的《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时的感受。
这三本书都是关于阿德勒心理学的。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巨头,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
从之前阅读的阿德勒的书里,我理解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而唯一正确的能够超越自卑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联系在一起。我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一定要过得有意义,没有意义是很难完成自我超越的。我认识到世界如此简单,我们可以随时获得幸福。我也认识到决定我们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我还认识到要用“课题分类”的方法,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区分开来……这些思想和方法都很了不起,也足以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也为本书的面世而感到激动。
在本书中,阿德勒的研究者岸见一郎把阿德勒关于性格、情绪的思想放在了一起进行阐述和解释,带我们更深入全面地认识什么是性格和情绪,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反思机会。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认识自己是最难的。”虽然难,但我们还是需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性格,认识自己的情绪。因为,认识自己不仅能够帮我们更好地自爱与自我接纳,更好地做出选择和决策,同时也能帮我们更和谐地与他人相处,从而更好地度过这一生。
所以,认识自己是认知升级与心智成长的重要基石,是我们每一个人获得内在幸福与外在成功的必由之路。
本书的重点内容就与此相关。书中讲述了人的不同类型的性格和情绪,以及这些性格和情绪形成的原因、特点、表现及带来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性格呢?其实,我们很难说清楚性格到底代表着什么。即使是在对它有很多研究的人格心理学中,每个不同的流派也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在阿德勒这里,他给出的定义是:面对某个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反应机制和处理模式,这就是性格。性格是在人际关系中,人为了达成目标而进行选择的结果。
“性格”首先是一个社会性概念,是我们在致力于人际关系时“内心一定表现形式的展现”。所以,我们只有在考虑人与周围世界的关联时才会谈到性格。
首先,在阿德勒这里,性格是不能作为个体的内心问题去把握的,相反,要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去做理解。所以,阿德勒会说,如果不去考虑一个人与他人或周围世界是怎样进行关联的,那就无法理解性格。他认为,人是在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中随时选定自己的性格的。比如,你在与某个人的人际关系中易怒,但是你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却并非如此。
其次,阿德勒认为性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是我们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结果。他认为,如果不是在某种意义上对自己具有一定的好处,任何性格都不会被选择。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根据目标进行设定的。人行事的方法肯定会与目标设定有关系。如果心里不装着一定的目标,人根本无法去想去做。
关于人的“被隐藏的目标”,阿德勒列举了三种类型:一是希望自己比他人优秀的“优越性”,二是想要比他人更具力量的“权力”,三是想要征服他人的“他者征服”。阿德勒指出,人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由这些被隐藏的目标所确定的,而这些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性格。
那什么又是情绪呢?在阿德勒看来,情绪是性格特征亢进之后的结果。
什么是“亢进”?亢进是指生理机能超过正常水平。也就是说,当性格方面的特征集中爆发时,就会表现为情绪。反过来讲,时常表现出某种情绪的人就会具有某类特定的性格倾向,与此同时,性格也有着制造相应情绪的某些“目的”。
由此可见,阿德勒给出的性格定义和情绪定义,与他之前提出的“目的论”以及“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他在研究性格时,是把性格放进了人际关系中去思考的,并认为性格的选择是具有它的目的性的。而当他在研究情绪时,是把情绪与性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其他心理学大师相比,在这一点上,阿德勒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特性。
与弗洛伊德或其他心理学大师一样,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有着其独到之处,同时也有需要商榷的地方。在这些年的读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每个伟大的思想者都只能看到或关注到一部分的真相,而非全部的、完整的真相。
所以,作为阅读者和学习者,我们一方面要保持谦恭和空杯的心态去学习和吸收,同时也要把自己不确定或暂时不认可的内容存放在头脑中的某个位置,等待后续获得其他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理论、思想和人生体验时,再来做出修正或补充,并最终形成一套尽乎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不是一看到与自己的想法或过往认知不一致的思想,就马上予以反驳、严厉批判。
毕竟,一个心智真正成熟的人,既不会拒绝去学习任何一个重要的思想,同时还能容纳与此完全相反的思想。
艾 菲
《直击本质》的作者、“艾菲的理想”公众号创始人
推荐序二
近年来,探讨自我的性格特点成为热点,大家会通过微信或者网络上的一些小程序、小调查来探索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并由此开启更成功的职业生涯、更美好的亲密关系或者更好的亲子关系,似乎都与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有关。关于性格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从大五人格、九型人格、MBTI(职业人格评估工具)到色彩性格学,以及在心理健康领域被研究者广泛使用的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GHQ(一般健康问卷)等工具,不一而足。本书以非常不一样的视角对性格进行解读,是读者们探索自我人格特点的宝贵资料。
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入口处,有一句举世皆知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但是,亘古以来最困难的一件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漫长旅程中,性格分类似乎是一条捷径。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诞生以来,揭开了人类大脑之谜,将探索人性最幽微之处的图景作为心理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巨头的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性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一非常“激进”的观点,并在他1927年出版的《个体心理学》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性格分类及其改变的可能性与方法。
阿德勒的《性格心理学》一书,让诸多对自己不满的普罗大众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了解到人生居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在本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攻击型、防御型等不同的性格类型,不仅让读者可以“对号入座”,还对其改善方法进行了论述。其次,作者介绍了不同出生位次也会造成性格不同,这在人格心理学领域是共识。本书也探寻了不同出生位次的性格倾向、与父母的互动模式以及自我觉察和改善的可能性。最后,作者介绍了改变性格的要素和对策,并告诉我们要拿出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和决心,去认识并完善自己的性格。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以上内容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其实,所谓性格类型论的观点,既包含了生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所谓的“攻击型”,也许包含着强烈的好胜心,而所谓的“防御型”也许是谨慎与仔细的表达模式。情绪不仅具备信号功能,更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我们相信一句话:一个人会被过去影响,但不会被过去决定。人永远都有自我决定的可能性。
本书不仅是那些希望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并勇于改变的心理学爱好者的书目之一,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拓展读物和心理学教师的推荐书目。另外,心理咨询师也会因为阅读此书而更好地理解来访者,完成个案概念化的过程。
赵 然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企业与社会心理应用研究所所长
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主席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督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

作为性格“亢进”的情绪
本章来分析一下“情绪”。例如,不是分析易怒的性格,而是去思考发怒这一情绪(感情)。那么,阿德勒为何会在《性格心理学》这本论述性格的书中去考察“情绪”呢?他在一开始便这样写道。
情绪是我们称其为性格特征的现象亢进之后的结果。
所谓“亢进”,是指心情或病情过度恶化,也就是说,性格方面的特征集中爆发时就表现为情绪。反过来讲,时常表现出某种情绪的人就会具有某类特定的性格倾向,性格同样有着制造出相应情绪的某些“目的”。
阿德勒将情绪分为以下两类,分离性情绪(disjunctive feeling)和聚合性情绪(conjunctive feeling)。前者是“使人和人分离的情绪”,具体包括“愤怒”“悲伤”“不安(恐惧)”等,后者是“使人和人相联系的情绪”,具体包括“喜悦”“同情”“羞耻”等。
首先来看一下阿德勒是怎么对“情绪”进行整体性说明的。
情绪是精神器官的限时性运动形态,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强压之下,会突然爆发似地展现出来。并且,就像性格特征一样,情绪也具有目标和方向。情绪绝不是谜一样无法理解的现象,它表现出来的时候常常具有一定的意图,并与人的生活方式、方针相对应。其情绪变化的目的是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认为没有其他能够贯彻自己意志的办法,更准确地说,不相信或者不再相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情绪就是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获得的一种被强化的心理活动。
引文中所说的“情绪绝不是谜一样无法理解的现象”是什么意思呢?
以愤怒为例,当父母严厉训斥孩子,或者上司狠狠批评部下的时候,训人者常常会说“忍不住就发火了”。倘若有人就此理解了自己的愤怒,自己的愤怒就成了谜一样莫名其妙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会生气发火。自己平时明明是一个绝不会大声跟人说话的人,可当时一下子就发火了,究竟是为什么呢?倘若果真是连自己都不明白的话,那种愤怒情绪就成了谜一样的现象了。
但是,阿德勒认为,与之前分析的性格一样,情绪中也包含了人际关系方面的目的。愤怒是什么目的呢?那就是“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目的”。人们一般都会按照原因论来思考问题。例如,从原因论的角度认为是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所以父母才会对其发火。但由于阿德勒是站在目的论的立场上,所以会去思考发火者是为了什么目的而使用愤怒情绪,并且认为其目的是让状况的变化符合自己的意愿。
情绪是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
具体来讲就是,为了达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让其认可自己的想法(而发生变化)这样的目的,人会使用愤怒。悲伤也是一样。愤怒虽然是突然产生的,但并非不明白为什么发火之类的谜一样的东西。
因此,情绪的一个方面表现为自卑感、不满足感,而这种自卑感和不满足感会强迫人集结所有力量做出比平时更大的情绪变化。如果付出巨大努力的话,自己也会被置于前面,获得胜利。就像如果没有敌人就没有愤怒一样,拥有这种情绪仅仅是以克敌制胜为目标。在我们的文化中,通过这种强大的情绪波动来贯彻自己的意志是一种极受欢迎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不能通过这种方法来贯彻自己的意志,愤怒的爆发或许就会少很多吧。
愤怒或悲伤之类的情绪具有速效性。情绪指向的对象往往会因为惧怕或者同情而不得不俯首听命。因此,以愤怒为例来讲,即便不至于殴打,但也是试图通过大声吼叫等“强烈情绪波动”来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
阿德勒说:“在我们的文化中,通过这种强大的情绪波动来贯彻自己的意志是一种极受欢迎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便是现在,这种状况恐怕也并没有太大变化。前不久在《停止表扬》(日经BP,2020年)这本论述领导能力的书中我也写到了,依照现状来看,“强势”的领导似乎更被需要。例如,包含大声吼部下等事情在内,发挥强势力量之类的领导很受欢迎,我认为这种倾向在今天似乎也相当强。但是,阿德勒却说“倘若不能用这种方法贯彻自己的意志,愤怒的爆发或许就会少很多”。
也就是说,在实际生活中即使有人大发雷霆,听者也对此完全无动于衷。倘若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情况,利用愤怒来贯彻自己意志的事情就不得不减少了。期盼强势的领导并对其唯命是从的状况下,利用愤怒贯彻自己意志的人或许就不会减少,但若这种做法行不通的话,人勃然大怒的情况或许就会变少。
我认为试图贯彻自己的意志本身就有问题。当以贯彻意志为目的的情绪指向自己的时候,很多人的内心都会抗拒,即便是不得已接受了,恐怕也并不信服。因此,我们必须思考一下事实上是否还有强行贯彻意志之外的方法。关于这一点,后面我会加以说明。
借助情绪者是具有自卑感的人
看下面这段引文。
因此,我们时常会看到那些没有信心达成优越性目标并且无法安心的人难以放弃这一目标,试图进一步借助情绪的力量去接近这一目的。
这里出现了“优越性目标”这一说法。发火是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但其中还有另一层目的,那就是,希望通过贯彻自己的意志来证明自己高于他人以及自己的优秀。这就是“优越性目标”。
阿德勒并不是否定具有“优越性目标”这件事本身。在思考领导能力的时候,也需要领导很优秀。但是,没有必要为了令人觉得领导优秀而去利用情绪。认为无法通过利用情绪以外的方法来证明自己优秀的人,只能通过这种做法来达成“优越性目标”的人,或许会更想利用情绪的力量来达成目标。
作为领导,为了自己的优秀得到认可,可以不去借助情绪的力量,而是通过语言严谨地加以说明。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才会试图借助情绪来胜过对方,大声向对方发火。这样的人具有一种自卑感,认为无法通过其他方法来达成优越性。因此,我们看到盛怒的人并没有必要感到害怕。如果能够认识到“啊,这个人具有自卑感”,或许就能够冷静应对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