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一听就懂的音乐剧

書城自編碼: 406726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作者: 费元洪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7775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5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岛
《 岛 》

售價:NT$ 305.0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花鸟、山水、人物合辑
《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花鸟、山水、人物合辑 》

售價:NT$ 1520.0
佐渡流人行(松本清张代表作,借用古代故事,讲现代社会议题)
《 佐渡流人行(松本清张代表作,借用古代故事,讲现代社会议题) 》

售價:NT$ 352.0
中国瓷器小史
《 中国瓷器小史 》

售價:NT$ 203.0
奇巧计程车(全5册)
《 奇巧计程车(全5册) 》

售價:NT$ 816.0
修复12000颗心
《 修复12000颗心 》

售價:NT$ 305.0
怪谈百物语:荒宅神火
《 怪谈百物语:荒宅神火 》

售價:NT$ 296.0
殢春风
《 殢春风 》

售價:NT$ 230.0

編輯推薦:
《剧院魅影》《猫》《悲惨世界》《妈妈咪呀》《音乐之声》《西区故事》《吉屋出租》《汉密尔顿》《巴黎圣母院》《伊丽莎白》《莫扎特》……本书涵盖36部来自主要音乐剧大国的代表剧目。既有经典老剧,又有潮流新剧。作者费元洪用专业的解读、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一起走进音乐剧的世界。每部音乐剧都有推荐曲目,按图索骥,拓展你的歌单吧。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快速浏览世界经典音乐剧的指南,涵盖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奥、俄罗斯等多个音乐剧原创大国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常演不衰的音乐剧经典(如《剧院魅影》《伊丽莎白》),也有近年来引领潮流的新作(如《汉密尔顿》《摇滚莫扎特》),可谓风格各异,品类繁多。
作者费元洪有二十余年的音乐剧从业经验,以通俗的语言,从创作背景、剧情内容、音乐构思、舞美设计、演唱表演、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丰富多元的世界音乐剧图景,带领读者领略音乐剧这门当代最综合的舞台艺术的魅力。
關於作者:
费元洪,资深舞台演艺策划、管理者、制作人、歌词译配,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现任职上海文化广场。引进运营《巴黎圣母院》《伊丽莎白》《莫扎特》《剧院魅影》等几十部世界经典音乐剧来华;参与策划制作《粉丝来信》《我的遗愿清单》《也许美好结局》《基督山伯爵》等音乐剧中文版;自2019 年起发起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培育大量新人新作,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注入年轻力量;多年带领团队主办与承办上海国际音乐剧论坛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出版音乐剧专著、剧评和翻译剧本及唱词逾百万字。
目錄
推荐序 i
自序 v
引子 世界第一部音乐剧之争 ix

Part ONE 英 国 篇
导读 不擅长音乐的英国成了音乐剧大国 2
1 《剧院魅影》 最适合的音乐剧题材,没有之一 7
2 《猫》 音乐剧世界里的“奇异果” 23
3 《万世巨星》 用摇滚写《圣经》,就是这么叛逆 37
4 《悲惨世界》 罕见的史诗类音乐剧 45
5 《贝隆夫人》 阿根廷国母的英式解读 61
6 《跳出我天地》 一个男孩和他的芭蕾梦 71
7 《妈妈咪呀》 点唱机音乐剧的奇迹 79
8、9 《人鬼情未了》《保镖》 看经典IP 如何复活 89
10 《玛蒂尔达》 孩子的叛逆总在学校里 99

Part TWO 美 国 篇
导读 多姿多彩的百老汇 108
11 《音乐之声》 玛丽亚一家的“动人”神话 115
12 《西区故事》 音乐剧“精英”的逆袭 129
13 《芝加哥》 暗黑喜剧的大赢家 143
14 《狮子王》 迪士尼音乐剧的常青树 157
15 《魔法坏女巫》 前传胜过原著的改编 169
16、17 《蜘蛛侠》《金刚》 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179
18 《歌舞线上》 看了这部剧,你才真正懂得百老汇 189
19 《金牌制作人》 用一出闹剧讲清百老汇的投资关系 205
20 《追梦女郎》 歌舞之中释真情 217
21 《吉屋出租》 “屌丝”不可怕,只要做艺术家 225
22 《拜访森林》 讲哲理最精辟的音乐剧 235
23 《春之觉醒》 叛逆与诗意共同绽放 245
24 《汉密尔顿》 当嘻哈乐进入上流社会 253

Part THREE 法 国 篇
导读 特立独行的法国音乐剧 274
25 《巴黎圣母院》 最富诗意的法式音乐剧 283
26 《小王子》 法国人才做得好的写意戏 299
27 《星幻》 法语音乐剧的开山之作 309
28 《摇滚莫扎特》 宇宙第一神剧 319
29 《罗密欧与朱丽叶》 法式热血与英式文本的完美结合 333

Part FOUR 德 奥 篇
导读 德奥音乐剧:欧洲传统的现代表达 346
30 《伊丽莎白》 还你一个真实的茜茜公主 355
31 《莫扎特》 音乐天才的爱与痛 375
32 《蝴蝶梦》 英式悬疑的德奥改编 393
33 《吸血鬼之舞》 酷炫好玩的恐怖暗黑喜剧 407

Part FIVE 俄罗斯篇
导读 俄式音乐剧何以成为“后起之秀”? 428
34 《基督山伯爵》 “忍辱负重”的俄式音乐剧 437
35 《安娜·卡列尼娜》 当舞台飘起漫天大雪 449
36 《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式华丽审美的另类表达 459

结语 我看中国音乐剧的发展 470
图片版权 476
后记 479
內容試閱
《剧院魅影》:最适合的音乐剧题材,没有之一

《剧院魅影》是我心中最适合做成为音乐剧的题材,没有之一。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部戏讲的就是在剧院里发生的故事。一般来说,观众在剧场里看戏,看的都是剧场之外的故事,但《剧院魅影》让你在剧场里看一个发生在剧场中的故事,所以看它的感受跟看别的戏很不一样。剧中很多场景就在舞台上发生,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好像就是《剧院魅影》中的观众,你与剧中的角色共处于同一个时空之中。
同时,《剧院魅影》还是一个有悬疑的,甚至有点惊悚的爱情故事。它强烈的现场感会让观众在剧场中真正体会到身临其境。

“没有法国人的原创,也就没有《剧院魅影》”
英国的音乐剧制作人真的应该特别感谢法国人。因为在英国,最出名、演出时间最长的两部音乐剧,一部是《剧院魅影》,一部是《悲惨世界》,而这两个剧的原创小说都是法国人写的。如果没有法国人的原创小说,也就没有英国这两部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的作曲至少还是英国人韦伯,而《悲惨世界》的词曲作者都是法国人,只不过在英国发扬光大了。
《剧院魅影》是一部法国通俗小说,作者是法国记者、侦探小说家加斯东·勒鲁。在法国这个文豪扎堆的国度,加斯东·勒鲁算不上文学大家,属于类型小说家;《剧院魅影》这部小说也排不进世界经典文学的梯队。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适合改编为音乐剧的题材。
小说《剧院魅影》以巴黎歌剧院为历史背景和故事的灵感来源。也就是说,这虽是一部虚构小说,但故事的背景和地点却是真实的。巴黎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豪华、最庞大的歌剧院之一,在欧洲歌剧院里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在欧洲历史中,教堂和剧场,可以说是西方人的精神家园,教堂负责信仰,剧场负责审美和娱乐。巴黎歌剧院不只是一个剧院,还拥有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歌剧团等,人员非常庞杂。据说巴黎歌剧院的工作人员达1000 余人,各种各样复杂的人际关系自然也不少见。《剧院魅影》里那个傲慢霸道的女主角卡洛塔,在巴黎歌剧院的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巴黎歌剧院为何会成为《剧院魅影》的故事发生地?
《剧院魅影》的发生地在巴黎歌剧院。法国自路易十四统治之后,在艺术上的华贵、大气在欧洲就是出了名的,这也体现在巴黎歌剧院上。当你看到巴黎歌剧院时,一定会非常震惊,因为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首饰盒,奢华至极,庞大至极。
巴黎歌剧院历时15 年建成,舞台上可以同时容纳450 名演员,堪称当时的剧场舞台之最。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是巴黎歌剧院的门特别多,共2531 扇,同时有一个6 英里长的地下暗道,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防空洞。这样庞大的地下建筑结构不免让人感到惊讶。为什么巴黎歌剧院能够成为《剧院魅影》的故事发生地?并不是加斯东·勒鲁多么有想象力,而是《剧院魅影》中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细节都是真实的。
比如,《剧院魅影》中,魅影带着克莉斯汀划着小船,在地下湖中穿行。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哪个剧院下面会有湖?但,这是真的!巴黎歌剧院的地底真的有个湖。剧院不仅有湖,它的地下结构更是深达7 层。可以说,是剧院的地下湖和复杂的地下结构,赋予了加斯东·勒鲁灵感。
此外,《剧院魅影》中有一盏大吊灯,第一幕结束的时候,魅影制造了吊灯坠落的恐怖事件。而事实上,巴黎歌剧院的观众席头顶上也有一盏大吊灯,重达8 吨。你想想,如果大吊灯砸下来,下面又坐满了观众,会是怎样的状况?可见,剧院自身的特点,为剧中的恐怖事件设置了现实基础。再比如,剧中有个包厢叫五号包厢。如果你有机会去巴黎歌剧院的五号包厢里,可以敲敲它的柱子,你会发现,这个柱子和其他包厢的都不同,它是中空的。这也引起了大家很多的联想。这么大一个剧院,为什么唯独这个包厢的柱子是空的呢?里面有什么机关?
这些都是巴黎歌剧院令人遐思的地方,被加斯东·勒鲁借用到了小说里,营造出了悬疑效果。

适合改编为音乐剧的文本,不一定是文学经典
经常看戏的人都有体会,最优秀的电影和音乐剧,它的来源往往并不见得是最优质的文学小说。
很多文学小说,特别是大文豪的经典作品,不一定适合被改编为电影和音乐剧。因为文学有文学的特质,转换为另一种艺术样式后,不见得能把它最有味道的部分呈现出来。同时,不少转换成经典电影、电视和音乐剧的文学作品,也往往不是文学经典。当然,也有像《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同时也是文学经典的音乐剧的例子。
小说《剧院魅影》因为通俗,很受大众喜欢,1925 年最先改编为电影。那个时候有声电影刚出现没多久,还是黑白的。在1943 年、1962 年以及1989年,电影《剧院魅影》被不断翻拍,诞生了不同的版本,在1982 年,还出现过电视版本。在中国也有一部与《剧院魅影》相关的电影,改编后叫《夜半歌声》,由张国荣、吴倩莲、黄磊主演。他们三个人的角色关系基本上对应了魅影、克莉斯汀和拉乌尔这三个主要角色。
无疑,小说《剧院魅影》为音乐剧赋予了得天独厚的文本基础,因为这是少有的讲述剧场故事的文学作品,天然地具有改编为优秀舞台作品的基因。

《剧院魅影》是怎么被改编成音乐剧的?
1984 年,“The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 现为“Fringe Theatre”, 译为“边缘戏剧节”或“前卫戏剧节”)做了一个试验,将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古诺(1818—1893, 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80,德籍法国作曲家)等古典歌剧作曲家所写的歌剧片段拼凑在一起,做成一部新的作品。韦伯也参与了这个试验。在这些尝试中诞生了一部著名的音乐剧《摇滚恐怖秀》(Rocky Horror Show),是将摇滚乐与恐怖元素结合的戏剧,由此韦伯想到了也许可以对这几位歌剧作曲家的作品进行改编,创作一部具有恐怖气氛的音乐剧。后来韦伯看到了《剧院魅影》这部小说,他觉得也许可以结合古典作曲家的音乐,将它改编成音乐剧。
在看完小说《剧院魅影》之后,韦伯被里面浪漫的爱情和动人的故事打动了,于是他打消了使用威尔第、古诺、奥芬巴赫的歌剧音乐来拼凑一个故事的想法,决定由自己作曲。
之后韦伯找到了在百老汇非常出名的导演、制作人哈罗德·普林斯(1928—2019),请他来执导《剧院魅影》。哈罗德·普林斯曾导演过经典音乐剧《西区故事》。韦伯还找到了歌词作者和编剧理查德·斯蒂尔格负责《剧院魅影》的剧本创作。
在辛德蒙顿的夏日音乐剧音乐节上,韦伯根据初稿导演了第一幕,其中,魅影的饰演者是科姆·威尔金森,也就是音乐剧《悲惨世界》冉·阿让的首任扮演者,饰演女主角克莉斯汀的演员则是韦伯的第二任妻子莎拉·布莱曼。
莎拉·布莱曼曾在音乐剧《猫》中饰演一只小猫,自那时起与韦伯结识,她形象可爱甜美,歌声清亮。音乐剧《剧院魅影》创作期间,正是韦伯和莎拉·布莱曼的热恋期,韦伯充满创作激情或许也是因为有了爱的滋养。
《剧院魅影》第一幕试演结束,大家都觉得好,唯独觉得剧中歌词不够浪漫,希望可以更年轻、更浪漫。后来韦伯就把词作者换成了还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查尔斯·哈特,当时哈特只有20 岁出头,韦伯也才30 多岁。大胆起用查尔斯·哈特的效果非常不错,主创班底就此形成。1986 年,《剧院魅影》在伦敦正式首演。
当时的第一任魅影饰演者是迈克尔·克劳福德。迈克尔饰演的魅影很迷人,嗓音富有磁性,充满神秘感。而克莉斯汀自然是由韦伯的妻子莎拉·布莱曼饰演。《剧院魅影》首演便轰动了英伦,获得巨大成功和好评。这与另一部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不同,《悲惨世界》首演后遭遇了大量批评,主要来自剧评人,最后是市场的积极反馈才奠定了它的成功。
《剧院魅影》从1986 年开始就在女王陛下剧院(Her Majesty _eatre)演出,一直到现在。它也是迄今为止最赚钱的音乐剧之一,后来在百老汇首演后也一直没停,直到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暴发后才被迫停演。
韦伯在《剧院魅影》首演之前已经很有名气了。他创作了大量的经典音乐剧,比如《猫》《星光快车》《约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万世巨星》等。而在《剧院魅影》上演的时候,韦伯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在伦敦西区同时有三部作品驻演的作曲家,这三部音乐剧分别是《猫》《星光快车》和《剧院魅影》。直至今日,《剧院魅影》依然是全世界商业上最成功的音乐剧。

戏剧结构内核:三角关系
《剧院魅影》呈现了一种三角关系:主人公魅影和女主角克莉斯汀的师徒
关系,克莉斯汀和拉乌尔的情侣关系,以及魅影和拉乌尔的情敌关系,剧中
的其他角色都是围绕这个三角关系延伸出来的。
魅影是一个强势的人物,欲望强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虽然看似披着魔鬼的外衣,却有着一颗艺术家的内心。看完全剧的时候,观众对魅影充满了同情,很多人都希望魅影可以与克莉斯汀走到一起。按理说,像魅影这样一个孤僻的,生活在剧院地底,性格残忍,长相丑陋,动不动就杀人并爱制造恐怖事件的角色,是应该遭人厌弃的,但魅影却引起了观众的巨大同情。他走的时候,在椅子上留下了一支玫瑰。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这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
魅影为什么会令人同情?
首先,他是一个受害者。魅影的身世非常悲惨,剧中其实暗示了他曾被人关起来,经受过恶劣的对待。他被马戏团带着到处巡演,被当猴一样耍弄。
原作小说中对这个人物背景表达得更多一点。其次,魅影有着巨大的艺术才华,他比常人聪明,对人性的理解也超出常人。
可以说,魅影是自信和自卑双重性格的结合体。他的自卑在于他没办法见人,不得不以面具来掩饰,但他又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作曲家,在艺术方面极度自信。他特别瞧不上巴黎歌剧院上演的那些歌剧,更瞧不上歌剧院的当家花旦卡洛塔。卡洛塔不仅傲慢,人品也不好。魅影唯独对长得漂亮,唱得又好的克莉斯汀一往情深。全剧即将结束时,魅影完全可以选择鱼死网破,让克莉斯汀、拉乌尔甚至整个剧院都化为灰烬,但他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为了爱的人牺牲自己。他得不到克莉斯汀,却没有破坏这一切。最终这个可怜人表现出了善意,他对克莉斯汀的爱战胜了自己的私欲。
当然,不得不说克莉斯汀的情商非常高。在全剧最关键的那一刻,克莉斯汀带着复杂的感情亲吻了魅影。这个亲吻既是她对艺术家的崇拜,也包含了对这个可怜的生命的怜惜。这异常复杂的一吻,让缺爱的魅影终于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体验。
这一吻是全剧的转折点。魅影最后离开了他生活的巴黎歌剧院,他一定是非常伤心的,而他又那么爱克莉斯汀,这一切都引发了观众对他的无限同情。
在《剧院魅影》之后,韦伯又创作了续集《真爱永恒》(Love Never Dies)。续集中,拉乌尔变成一个非常颓废的人,因为他其实没什么本事,随着时代变迁,其家族也衰落了。那么下面就来说说拉乌尔。
拉乌尔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富二代,长得帅,但没什么才华,而且他是缺乏同情心和个人魅力的角色。克莉斯汀虽然愿意与拉乌尔在一起,但拉乌尔并不具有在灵魂和精神上与克莉斯汀产生共鸣的能力。在精神层面,克莉斯汀是被魅影引领的,因为她是艺术家,爱唱歌,而且魅影的确给了她无人可及的艺术指导和精神上的引领。剧中有一个经典段落,就是魅影划着小船把她带到自己在剧院地下的家中。这个段落象征着魅影对克莉斯汀灵魂上的引领。
而这个场景的音乐堪称音乐剧歌曲中的巅峰之作。它把摇滚乐和古典音乐完美结合在了一起,而且越唱越高,完美地发挥了男女二重唱的声音特质。类似这样完美融合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在音乐剧历史上很少看到,给人异常独特的音乐质感。在这三个主要角色中,
魅影是最复杂的,也是最令人同情的;克莉斯汀是大家普遍喜欢的角色,聪慧、美丽、单纯;相对而言,拉乌尔比较容易被人轻视,因为他是比较自私的,缺乏同理心的,他为了得到克莉斯汀用了各种手段,武断且浮躁。整部戏的戏剧结构基本上是由这三个角色的三角关系构成的。

戏中戏的天然魅力
《剧院魅影》有着鲜明的戏中戏结构。戏中戏具有天然复杂的结构感,因此具有独特的戏剧魅力。
音乐剧,包括歌剧,有大量作品属于后台音乐剧(Backstage Musical),这几乎成为了一种题材类型,讲的就是台前幕后的故事,比如话剧《暗恋桃花源》《糊涂戏班》,音乐剧《歌舞线上》《金牌制作人》都属于这一类。因为它能穿越台前与幕后,让你看到戏剧背后有意思的、内在的东西,观众看这类戏,穿越在台前幕后,往往会特别过瘾。
在《剧院魅影》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戏中戏的段落。第一场是《汉尼拔》,讲述的是发生在迦太基国的战争。故事发生在古埃及时期,迦太基国同古罗马打仗,将领汉尼拔得胜归来,其实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胜利,因为历史上这个小国最后被罗马征服了。
音乐剧一开场,就是这个戏中戏,而观众此时并不知情,这是特别有意思的。剧中人物全部用美声演唱,观众一时也没弄明白,到底看的是音乐剧还是歌剧。直到剧中人唱了三四分钟之后,剧团经理走上舞台打断演出,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出戏中戏。在戏中戏里,我们也可以发现克莉斯汀只是一名不起眼的群舞演员。
第二个戏中戏是《耳背亲王》,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意大利。那时的意大利盛行芭蕾舞,剧中人物跳起了各式各样的芭蕾。魅影开始捉弄当家花旦卡洛塔,让她在这部戏中不能发出声音,一个目的是惩戒这个当家花旦,让她别太飞扬跋扈,另一目的就是要让克莉斯汀有机会担当主角。
第二个戏中戏和第一个的区别,就是魅影参与进来了。当卡洛塔歌唱到一半,发出蛤蟆般的叫声时,魅影开始狂笑,观众会看到戏内和戏外的对比,戏剧效果比前一次的戏中戏更进了一层。观众此时会觉得非常过瘾,因为剧场演出中断是一个重大事故,而我们亲眼见证了,但与此同时,我们又知道这只是戏中戏。这的确是富有魅力的一刻。
第三个戏中戏发生在第二幕。魅影在第一幕结束以后已经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大家都以为剧院魅影已经死掉了,开始欢庆,第二幕的第一场就是一个欢庆的假面舞会。而当欢乐的气氛达到顶点的时候,魅影却出现了。他穿着一身戏服,戴了一个大面具和一顶大帽子。原来,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创作一部戏,他要求剧团把这部戏排演出来。也就是说,作为艺术家,魅影准备真正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了。
这第三个戏中戏,可谓戏剧史上的点睛之笔,它第一次让戏外的情感和戏中戏的情节高度融合。这部戏的名字叫作《唐璜的胜利》。唐璜是一个花花公子。魅影创作这部戏的时候,特别设置了一个更衣室换装的情节,借此杀害剧中男主角,由自己亲自出演。观众并不知道魅影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借助《唐璜的胜利》的首演,拉乌尔和剧团经理、管理人员设计了一个圈套,想要在戏中戏的演出过程中,把门全部关死,只等魅影出现时当场将其擒获。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魅影竟然亲自在剧中把男主角杀死,然后自己来替代他扮演这个角色,与克莉斯汀扮演的女主角开始了一段热烈而充满情欲色彩的对手戏。
换句话说,魅影在戏外满足不了的欲望,索性在自己写的戏里过足瘾。
第三个戏中戏中一首叫作《覆水难收》(Past the Point of No Return)的歌表达了魅影本人、《唐璜的胜利》的男主角以及克莉斯汀三人的状态,三者的状态完全呼应了戏外《剧院魅影》的人物关系,达到了戏内戏外的高度融合,堪称全剧的戏剧高潮。
《剧院魅影》三个戏中戏的设置可谓神来之笔,极大地增加了全剧的层次感,视觉呈现也变得丰富多彩。第一个戏中戏发生在古埃及,第二个戏中戏发生在17 世纪的意大利,第三个戏中戏发生在19 世纪的法国。到了第三个戏中戏的时候,音乐风格已经变得现代了。这与古典音乐的发展历史相吻合,因为到了现代以后,音乐语言已经变得非常不一样了,充满革新的精神。巴黎歌剧院因为守旧,让魅影一直看不起,他认为剧院演的那些戏太老旧了,他要支持真正的艺术家,开创艺术的新潮流。因此魅影在戏中戏里的音乐语言和以往是完全不同的,是真正的现代音乐语言。这是韦伯有意为之的。他在每一个戏中戏里,都用音乐风格表达了时代以及作曲家本人即魅影的艺术追求,层层递进,达到了戏内与戏外共同的高潮。
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
在音乐风格上,《剧院魅影》有摇滚乐,还有古典歌剧音乐,单单歌剧的音乐风格就跨越了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现代派歌剧这三种风格,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音乐语言。
《剧院魅影》的音响效果尤其震撼。它把整个剧院布置成了一个环绕立体声。比如,魅影说“I’m here”(我在这里)时,剧场中的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听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此时会感觉魅影就在剧院中,飘忽在周围,让人有一种魅影无处不在的感受。
《剧院魅影》中有许多音乐主题,而这些主题都是由一个非常暧昧的音乐主题延伸出来的,一开场就展现了,大家也听不出来到底是什么味道,只感觉怪怪的。因为它既有大调,又有小调,既有些阳光,又有些阴沉。这是一个复杂的主题,而这个音乐主题又引发出剧中的其他音乐主题,类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创作方式。
韦伯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可以根据一个小的音乐零件,像乐高一样一点一点地搭建出其他主题。剧中反复出现的除了《剧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主题,还有《夜之乐章》(The Music of the Night)、《音乐天使》(Angel of Music)、《都是我所求》(All I Ask of You)、《想着我》(Think of Me)、《假面舞会》(Masquerade)、《覆水难收》等音乐主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过门的主题。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聆听时,你会觉得各种旋律虽然不同,但放在一起又很统一,音乐形象很完整。比如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序曲串编了大量的音乐主题。这种创作方式只有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作曲家才能做到。而这种创作方式也是歌剧创作传统的延续,即将歌剧中音乐动机的写法融入音乐剧中,让《剧院魅影》呈现出一种丰富而系统,又接地气的艺术质感。这也是韦伯高出一般流行音乐作曲家的原因。

《真爱永恒》是狗尾续貂吗?
我们常看到,一部经典之作会有人写续集。这倒不一定是艺术上的诉求,而往往是出于商业考虑。《剧院魅影》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盛演不衰,有类似的需求也不奇怪。而且《剧院魅影》的确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魅影消失了,留下了一支玫瑰。显然魅影还活着。这就为续集留下了空间。
《剧院魅影》的续集叫作《真爱永恒》。一般来说,写续集的人往往不是原作者,因为原作者没有必要这样冒险。我佩服韦伯的是,他敢于冒着失败的风险为《剧院魅影》写续集,这是需要勇气的。从商业上说,《真爱永恒》看起来并不是很成功。特别在伦敦西区,这部续集只演了很短的时间就下线了。据我了解亏了很多钱。
在《真爱永恒》中,魅影带着他忠实的追随者梅格夫人离开了巴黎,一起去了纽约。那时正赶上美国兴盛发展的时代,魅影的个人能力很强,在纽约边上一个叫作科尼岛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巨大的游乐场,每天人流如梭,生意红火,他是游乐场的幕后老板,站在前面运营的人则是梅格夫人。在这部戏中魅影成为一个神秘的成功商人。
当然,功成名就的魅影对克莉斯汀念念不忘,此时他离开巴黎歌剧院已有十年时间了,剧中唱过一首歌叫《直到听见你歌唱》(Till I Hear You Sing),表达了“我忘不了你,我还希望你回来”的愿望。他听说克莉斯汀后来跟拉乌尔结了婚,但并不幸福,在魅影离开巴黎不久后,克莉斯汀就生下一个孩子。拉乌尔作为富二代,随着家道中落,每天以酗酒为生,成了一个颓废的男人,而克莉斯汀因为歌唱得好,人又美,成为著名歌唱家,拉乌尔反而成为吃软饭的贵族。魅影对克莉斯汀念念不忘,于是他邀请克莉斯汀到科尼岛上的乐园来演出。
拉乌尔收到了这封信,因为能赚一大笔钱,于是他劝说克莉斯汀去科尼岛演出,虽然他们并不知道邀请者是谁。等到了科尼岛后,魅影见到了克莉斯汀、拉乌尔和他们的孩子。有意思的是,这个孩子来到岛上后,从弹钢琴的样子就可以看出他是极有音乐天赋的,而这孩子的性格又极其怪异。
故事快结尾时,拉乌尔发现了魅影的真实身份,他要阻止克莉斯汀留在魅影身边。而当令人害怕的魅影与孩子见了面后,这个孩子却一点不害怕,反而表现得很亲切。其实这里已经暗示,这个孩子不是克莉斯汀与拉乌尔所生,而很可能是魅影的孩子。
很多爱好者可能会想,这个孩子在《剧院魅影》中是什么时候种下的种子呢?想来想去,有人想到了魅影划着小船把克莉斯汀带到地下室的那一晚,好像除了这一晚,两人就再没有一起共度夜晚。导演为此设计了各种暗示,比如当孩子刚来到岛上,魅影就特别喜欢这个极具天赋的孩子,他带着孩子看了岛上属于自己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发明和有意思的东西。全剧最后,孩子的最后一个动作,就是伸出手来,平静并勇敢地把魅影的面具摘了下来,意味深长地结束了全剧。这已明白无误地表明,他们俩才是真实的父子关系。
有人会觉得这种改编有点匪夷所思,但我觉得还是合乎逻辑的,除了拉乌尔的改变有些过大。但坦率地讲,无论是故事还是音乐品质,为经典做续总是不容易的,这是《真爱永恒》没有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英国版失败之后,澳大利亚又推出了一个《真爱永恒》的新版本,制作上明显比伦敦版精彩很多,但并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而2023 年《真爱永恒》在中国开启了巡演,制作及其精良。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