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始末
》
售價:NT$
602.0

《
新编时装裁剪纸样与打板实例
》
售價:NT$
403.0

《
明清经济史研究
》
售價:NT$
245.0

《
中国近百年史
》
售價:NT$
199.0

《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
售價:NT$
561.0

《
中欧大温泉:一部政治、艺术与疗愈的历史
》
售價:NT$
449.0

《
中国近世的福建人:士大夫与出版人
》
售價:NT$
510.0

《
海洋史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海洋科学研究是海洋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海洋科学研究成为大国崛起的重要领域。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各国逐渐重视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对在本国管辖范围内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管辖权。本书以国际法视域下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为研究核心,先从微观概念到宏观制度的规制进行分析,再与特殊海域的相关问题相结合,剖析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问题、北极地区内的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问题,继而对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规制进行研究,本书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国际法视域下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为研究核心。首先,通过探讨海洋科学研究的缘起,从四个层面对其概念进行阐释。其次,明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科学研究在领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的规制。最后,分别对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的规制问题进行探讨。就争议海域而言,各相关国家应当“尽一切努力达成临时安排”,并适当顾及他国利益;就北极地区而言,各国应当构建完善的规制体系,加强合作与交流,并发挥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就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规制问题而言,应当运用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发挥国际组织参与保护的优势,倡导多元化保护与治理路径,并构建主观与客观层面的保护与治理体系。
|
關於作者: |
李雅洁,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讲师,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海洋战略与法律创新团队研究人员。主要研究兴趣为国际法理论、海洋法、海商法等。曾先后就职于中兴通讯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目錄:
|
序一 1
序二 1
导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 6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9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29
五、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33
第一章 海洋科学研究的缘起与界定35
第一节 海洋科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36
一、海洋科学研究活动的开端及发展36
二、海洋科学研究活动在中国的发展39
第二节 海洋科学研究的概念及阐释43
一、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内涵44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视角下海洋科学研究的含义 48
三、条约解释规则下海洋科学研究的释义57
四、海洋科学研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61
本章小结 74
第二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77
第一节 对海洋科学研究的原则性规定78
一、缔约国的基本权利和义务78、
二、国际合作基本原则 82
第二节 对领海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83
一、事先经沿海国明示同意83
二、对领海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受科技挑战85
第三节 对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87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申请制度的规定存在争议 88
二、不同国家立法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不一致 90
第四节 对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102
一、对“区域”和公海海洋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定 102
二、限制性规定106
第五节 对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效果107
一、美国赴外国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申请情况108
二、相关国家对海洋科学研究的国内立法情况110本章小结 112
第三章 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问题115
第一节 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的特征:115
一、争议海域的由来及界定116
二、争议海域的基本特征120
三、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的开展之类型化分析 122
四、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的开展受多种因素制约 127
第二节 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国际法规则 129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制:善意原则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130
二、划界前临时安排的达成:告诫性与义务性之争 132
三、适当顾及义务的履行:适当性与限度问题136
第三节 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路径138
一、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138
二、促进临时安排与划界协议的达成140
三、搁置争议与共同研究141
本章小结 143
第四章 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问题145
第一节 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的实况及其规制现状 145
一、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的概况146
二、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的区域性法律规制156
第二节 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困境159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对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定不同159
二、新技术的应用对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带来挑战162
三、北极国家与非北极国家合作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利益平衡问题 163
第三节 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路径168
一、构建完善的规制体系 168
二、加强合作与交流 170
三、发挥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 173
本章小结 176
第五章 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规制问题178
第一节 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179
一、海洋环境保护的发展179
二、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科学研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向度181
三、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之特殊性与必要性 183
第二节 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问题 186
一、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186
二、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问题的独特性189
第三节 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框架机制问题194
一、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缺乏专门规定194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问题规制不完善 199
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问题争端解决机制复杂200
第四节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规制路径203
一、运用外交途径解决海洋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争端204
二、推进海洋科学研究环境保护规制体系不断完善206
三、发挥国际组织参与保护的优势
四、倡导多元化保护与治理路径212
五、构建主观与客观层面的保护与治理体系216
本章小结 218
结语220
参考文献225
一、中文类225
二、外文类238
附件:英国及其海外领土所辖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申请表250
致谢260
|
內容試閱:
|
作为“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三部分对海洋科学研究活动进行规制,目的是实现各国按照《公约》促进和便利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行。正如有评论者指出,海洋科学研究处于《公约》核心地位,是《公约》“一揽子方案”中的一项核心和重要问题。
在第一次海洋法大会之前,国际社会尚未对海洋科学研究予以足够的重视。此时期关涉海洋科学研究的习惯国际法处于零散状态。随着各国开展海洋开发和利用技术的日新月异,海洋的科学研究活动不再“风平浪静”。尤其是1982年《公约》赋予海洋科学研究为公海自由的拓展项之一,带来了与海洋科学研究活动相关的复杂问题,进而引发了海学科学研究的国际争端。某种意义上,海洋科学研究与《公约》框架下其他制度相互影响、互相交织,形成了极为复杂的海洋活动图景。
作为重要的人类海洋活动之一,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问题引发学者的研究兴趣。目前,中外学者形成的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成果较多。其中,李雅洁博士以《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为题,在中山大学攻读国际法博士学位,并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了专著《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本书主要探讨海洋科学研究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概念,《公约》下海洋科学研究的立法、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等问题。我在粗略研读李雅洁博士专著的基础上,认为与其他相关研究或成果相比较,本书具有至少以下三点引人关注。
其一,本书从细微入手,梳理和凝练了海洋科学研究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概念。厘清海洋科学研究在国际法上的概念非常重要,这是深入研究海洋科学研究的原点。1982年《公约》框架下海洋科学研究的概念属于空白,引发了各国对此解释的多元性。本书对海洋科学研究之含义的挖掘是全方位的,触及《公约》审议过程中各国的相关提案和主张。同时,本书以条约解释的视角来阐释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内涵。为了系统诠释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含义,本书还将其置于与相关概念进行比较的视野之下,以实现构建海洋科学研究概念的合理性体系。
其二,本书直面和跟踪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并大胆展开探讨。本书第三章专门探讨争议海域科学研究的规制问题。很显然,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成果,1982年《公约》在敏感海洋问题上留下了立法空白,采取了“战略性模糊”的立法手段。但是,这也导致相关国际争端频生,同时为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机遇”。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问题构成海洋法“灰色地带”问题。本书不仅探讨了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基础,还触及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路径。上述问题不能依赖1982年《公约》的内容找到回应,只有通过特定研究方法和手段才能探究其法律深意。与此同时,本书第四章探讨了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热点问题。北极地区的国际法体系本身具有复杂性,其海洋科学研究问题则加剧了复杂性。这是因为,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不仅受1982年《公约》的调整,还受区域性国际法的制约。为此,本书针对此种情境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学术观点。比如,本书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在北极海洋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近年来,非国家行为体的理论与实践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本书在此领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其三,专著系统梳理了主要国家在海洋科学研究国际立法进程中的各类提案和主张,形成较为详实丰富的立法材料。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立法背景、动机和艰辛。
以上三点肤浅的感受是我研习雅洁博士专著的心得。在我看来,大凡能够为学术成果作序的人,要么是学识渊博,要么是德高望重。当雅洁博士向我索序,作为她在华东政法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的合作导师,我内心诚惶诚恐,深知不配其位。以上浅薄之文字,与其算是为雅洁博士的专著作序,不如说是我学习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的一点心得。
我注意到雅洁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致谢”中写道,“纵有千古,横有八方”。我知道这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的文字。在此,我更愿意在此两句之后添上“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以作共勉。作为海洋法中一项重要课题,海洋科学研究的学术研究远未到尽头,也不会穷尽。“追风赶月莫停留”,学术研究,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马得懿
二零二四年十月
上海佘山玺樾
序二
海洋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海洋科学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洋环境变化,预防和应对海洋灾害,并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海洋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提供渔业、油气、矿产等丰富资源。海洋科学研究能够有助于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海洋科学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可能性。海洋科学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海洋科学研究有助于理解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测气候变化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享海洋科学研究成果和资源,推动全球海洋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显然,海洋科学研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及促进国际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海洋战略与海洋科学研究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国家海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海洋科学研究的支持;另一方面,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国家海洋战略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这些表述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科学研究,并将其作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进一步强调了海洋科学研究在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明确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所拓展和深化,还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海洋科学研究法律问题涉及国际法、国内法等不同层面。虽然1982年《公约》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法律框架,规定各国在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进行海洋科学研究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国家管辖权与海洋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及新兴技术发展的关系等方面,仍然需要国际法、国内法予以明确和细化。
本书侧重于从国际法视角,综合运用数据分析、案例分析、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海洋科学研究基本概念的厘清,以《公约》对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为基础,就争议海域海洋科学研究、北极地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学研究的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系统性深人研究。因此一定意义上而言,本书的出版有填漏补缺的作用。
作者李雅洁女士系本人在中山大学培养的国际法学博士毕业生,本书是在雅洁同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撰写的博士毕业学位论文基础上经适当修改、完善而产生的学术成果,也是作者多年苦读的结晶。中山大学展开的与海洋相关的科学研究历史悠久、特色突出。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等重大国家政策,秉承服务“国际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地方经济发展”的发展策略,加快涉海相关学科群建设及人才培养。2024年恰逢中山大学走过百年历程。“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希望本书作者能够以此书出版为契机,在海洋科学法律问题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不断深耕,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优秀作品问世。是为序。
郭萍
中山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研究院教授、博导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特聘研究员
二零二四年十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