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故宫书画集:精编版(刷边版)
》
售價:NT$
1520.0

《
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与哲学史丛书)
》
售價:NT$
306.0

《
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历史年代时间轴图
》
售價:NT$
102.0

《
说文解字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中华历史汉字甲骨文字演变图解象形文字书古代汉语字典词典带拼音读物文学课外阅读书籍 正版许慎小学生少儿学习汉字演变图解象形文字书字典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典数学史话
》
售價:NT$
352.0

《
我的!
》
售價:NT$
403.0

《
甲午,不止是一场战争
》
售價:NT$
347.0

《
金瓯缺(全四卷)40年纪念版
》
售價:NT$
2387.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章太炎讲述系列”之一种,旨在研究、发掘、整理章太炎的学术思想,编纂出版章太炎研究的普及性成果。国学大师章太炎在1922年4月1日至6月17日期间,应江苏省教育会的盛情邀请,以国学研究为话题,在上海举行过十次公开演讲。其讲稿整理本广受读者欢迎,除白话文版的曹聚仁《国学概论》外,还有以文言文记录并加以修订、注释而成的版本,即张冥飞、严柏梁笔录加注的《章太炎国学讲演集》。本书以中华国学研究会1923年初版《章太炎国学讲演集》为据,对全书加以整理校订,并将当时《申报报》《国民日报》两份报纸上的相关报道分别辑录整理,作为附录,以便读者。
|
關於作者: |
张冥飞,1894年生,本名焘,字季鸿,号冥飞,湖南湘乡人,早年即加入南社,曾任南方大学教授。
杨焄,1976年生,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学术顾问。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兼及清代文学、域外汉文学、近现代学术史。
|
目錄:
|
导言...1
章太炎国学讲演集...1
第一日讲学记...1
第二日讲学记...29
第三日讲学记...52
第四日讲学记...65
第五日讲学记...81
第六日讲学记...101
第七日讲学记...110
第八日讲学记...122
第九日讲学记...137
第十日讲学记...149
附录...157
《申报》系列报道辑录...157
《民国日报》系列报道辑录...182
|
內容試閱:
|
导言
从清末民初开始,面向普通民众的公开演讲活动逐渐开始兴盛,在信息传播、知识普及和文体改造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且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到这股时代新风气的影响,即便是章太炎这样的旧派学者,也忍不住跃跃欲试,只不过初登讲坛时因为缺乏经验,免不了还有些手足无措、左右支绌。马叙伦就调侃过光绪末年章氏在上海张园集会当众演说时的糟糕表现:“登台不自后循阶拾级而上,辄欲由前攀援而升。及演说不过数语,即曰:‘必须革命,不可不革命,不可不革命!’言毕而下矣。太炎时已断发,而仍旧装。夏季,裸上体而御浅绿纱半接衫,其裤带乃以两根缚腿带接而为之。缚裤不得紧,乃时时以手提其裤,若恐堕然。”(《记章太炎先生事》,载1946年4月26日《时事新报》;修改后题作《章太炎》,收入《石屋余渖》,建文书店1948年)由于不曾像胡适等留洋的新派学人那样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门训练,无论是仪表装束,还是举止辞令,章太炎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以致窘态百出,令人忍俊不禁。
不过,章太炎并未就此望而却步,在潜心著述和投身革命之余,依然兴致勃勃地不断借助演说来讲论学术或是臧否人事。经过仔细摸索和反复磨炼,其公开讲演的效果也逐渐有所改观。即便有时因为方言口音略重,难免让人在听讲时感到费力,可是听众们仍然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诙谐而兼怒骂”(张中行《负暄琐话·章太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的别样风格。至于诸多章门弟子,更是时常提起他讲学授业时的风采。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鲁迅所说的在日本听其讲课时的情景,“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收入《且介亭杂文末编》,三闲书屋1937年);周作人更是饶有兴致地回忆道,章氏在授课过程中“随便谈笑,同家人朋友一般”,“笑嘻嘻的讲书,庄谐杂出,看去好像是一尊庙里哈喇菩萨”(《知堂回想录》卷二《民报社听讲》,三育图书有限公司1980年);周氏兄弟的同乡好友许寿裳也有同样亲切的体验,称许章氏的演说“新谊创见,层出不穷。即有时随便谈天,亦复诙谐间作,妙语解颐”(《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载1936年《制言》第25期);而任鸿隽更是强调,“若是把他的说话记录下来,可以不加修改便成一篇很好的白话文章。后来先生把这个演讲写了出来,成为他的《国故论衡》,可惜他写成古文以后,反而失掉了讲时的活泼风趣”(《记章太炎先生》,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文史资料工作组编印《文史资料选辑》第八期,1961年),指出其口头讲演与案头撰述迥然异趣而又不遑多让的特点,简直要颠覆人们印象中那位一贯主张文言而反对白话的朴学大师的刻板形象。
除了专为学生开设的小型学术讲演外,章太炎还有不少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讲演活动。其中最知名的一次,当属1922年4月1日至6月17日期间,他应江苏省教育会的盛情邀请,以国学研究为话题,在上海举行的十次公开演讲。讲说的内容曾由《民国日报》派去的年轻记者曹聚仁记录整理,最初在《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连载,修订结集后则以“国学概论”的名义由泰东图书局于当年11月1922年4月3日《民国日报·觉悟》刊登章太炎讲、曹聚仁记《国学概论(一)》曹聚仁,1923年任《民国日报》记者,负责记录整理章太炎演讲内容正式出版。由于面对的听众只是普通市民而非专业人士,使得章太炎在这次系列演讲中只能点到即止,难以旁征博引、阐幽抉微,其博洽精深的程度远不及《国故论衡》之类同样源于口头讲说尔后再经过排比整理的著作。然而正如曹聚仁后来所说的那样,在近现代问世的大量国学入门读物中,“全国大中学采用最多的,还是章太炎师讲演,我所笔录的那部《国学概论》,上海泰东版,重庆文化服务版,香港创恳版,先后发行了三十二版,日本也有过两种译本”(《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一部分《从一件小事谈起》,三联书店1986年),此书居然出人意料地成为章氏毕生著述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章太炎演讲、曹聚仁编《国学概论》,泰东图书局1929年第十一版最先刊布这次系列演讲具体内容的,除了曹聚仁的记录本外,其实还另有其他人整理的《新闻报》本和《申报》本。《新闻报》上刊登的演讲记录有始无终,只报道了前面五讲后便半途而废,可以暂置勿论。《申报》馆则从一开始就接受江苏省教育会的委托,负责宣传推广,并自诩道:“所讲述者,另有纪录员纪录,以便整理,送由章氏核阅,以便发布云。”(《章太炎讲学第一日纪》,载1922年4月2日《申报》)照理来说原本应该更具备权威性和可信度。不过据其后续报道所述,在第一次正式开讲前,“报名者竟有六百余人之多,临时到会者又有一二百人”(《愿听章太炎先生讲学者注意》,载1922年4月4日《申报》);慕名前来的大批热情听众随后“争先前往索取听讲券,至昨日下午,已满足一千人,可谓盛矣”(《章太炎今日继续讲学》,载1922年4月8日《申报》),远远超出主办方的预期,以致有些手忙脚乱;然而真正能够持之以恒听完全部十次演讲的人其实并不多,最后数次甚至急转直下,“到者不下七八十人”(《章太炎九次讲学纪》,载1922年6月11日《申报》)。起初因为听众踊跃以致人满为患,主办方在中途还临时将演讲地点转移到可以容纳千人的中华职业学校附设职工教育馆,但最后两次因为人数锐减,又担心场面太过冷清,不得不悻悻然地退回江苏教育会的小会场。亲眼目睹前后如此悬殊的景象,恐怕章太炎也免不了有些意兴阑珊,未必会仔细核查订正报社所提供的记录稿。因此《申报》上每次刊登的演讲内容繁简不一,有时洋洋洒洒逾千言,有时则寥寥百十语,前后并不相称,而且文字也多有讹谬,显得敷衍潦草。曹聚仁后来追忆说,《新闻报》和《申报》派去的记者们根本听不懂演讲的内容,“他们所笔录的大错特错,错的太可笑了。结果,几乎只能让我这个对考证学有兴趣的人,一直写下去。这便是我的《国学概论》记录本的来由”(《我与我的世界》四一《国学与国学概论》,三育图书公司1972年)。尽管言外颇有几分同行相轻甚至自我标榜的意味,但这两家报社派去现场记录的人员未能恪尽职守,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