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MRONJ)是指因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疾病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或类固醇类药物所致的颌骨代谢紊乱及骨坏死类疾病,是口腔颌面外科、肿瘤科、影像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骨科等共同面临的临床难题。
本书旨在系统阐述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临床、影像、病因及病理,着重强调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分类、分期,将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规范化诊疗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全书内容大致分为 3 部分内容,共 10 章:第 1 部分主要介绍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等研究进展;第 2 部分主要从临床表现、诊断、分类 / 分期等方面着手,重点阐述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诊断标准及分级体系;第 3 部分为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循序渐进地介绍国内目前关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非手术及手术治疗方案、术后护理及预后评估。
本书内容系统、图文并茂,希望能够规范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最终服务于患者。
關於作者:
何悦,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医师,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及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目前担任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执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副主委、口腔肿瘤整合医学青年专委会主委、S.O.R.G中国区主席、中国抗癌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口腔颌面外科试点专科委员会副总干事、中国医师协会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Fellow in Active、国际颅颌面外科协会Fellow、国际口腔癌协会Fellow、中国康复医学会再植和再造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整形颌面专委会委员。曾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曙光奖、上海市卫计委“银蛇奖”二等奖、上海市教V曙光学者、上海市科委启明星、上海交通大学晨星学者等奖励及人才计划。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口腔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三等奖、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上海市康复医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市局级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杂志期刊上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 其中SCI收录73篇;主编著作4册,副主编著作1册;制定领域专家共识3项,颁布中华口腔医学会团体标准1项;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