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说写作一本通 从创意到出版(第2版)
》
售價:NT$
403.0
《
一切都还来得及
》
售價:NT$
305.0
《
终于想起来爱自己
》
售價:NT$
305.0
《
班级经营:创意型班级的营造
》
售價:NT$
398.0
《
经纬度丛书:临安之变:绍兴体制与南宋中兴
》
售價:NT$
347.0
《
财务自由之路 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
》
售價:NT$
230.0
《
你不必着急成为一个大人(马家辉和张家瑜的亲情散文之书。原来大家都在偷偷装大人,愿你所有的快乐都不是假装)
》
售價:NT$
305.0
《
古代人的梦与死 近观系列(探索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47.0
編輯推薦:
1. 颇具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全面系统化培养具备学术素养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书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重要性、创新性、正确性、深广性、可读性等方面的困难,从学术写作、论文投稿到国际化交流等各个环节完整深入论述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
2. 研究兼具学术出版多元视角和国际化视角,以系统工程思想创造性提升科研方法。本书兼顾国内外相关需求,全面考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界所具有的不同科研管理模式,给读者提供全新的现代科研方法学。
3. 论述内容关键并切中核心技能,堪称“学术素养速成工具书”。全书论述专业热情、科技伦理与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学术写作、文献检索与引用、数据处理方法与学术图表、英文写作翻译与编辑、期刊投稿方法、科研经费申请与写作、科研管理与方法、学术汇报与交流、学术能力评价与学术社交影响力,涵盖12项学术素养。
4. 撰写目的明确,指导性突出。本书撰写的主要目的是为学术素养教育提供课程用书,并开启学术素养研究,以期彻底解决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做科研难”和“写论文难”的两难问题。
5. 读者面广。本书特别适合高等院校理工农医类学生,同时也可
內容簡介:
为了全面开展高等教育中的学术素养教育,本书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撰写课程报告、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以及在践行科研方法中遇到的重要性、创新性、正确性、深广性、可读性等方面的困难,从学术写作、论文投稿到国际化交流等各个环节完整深入论述了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本书以国际化视角并兼顾国内外科研申报和管理需求,全面考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界所具有的不同科研管理模式,给读者提供全新的视角和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科研方法学,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全书共12章,分别论述学术素养的12个关键组成部分:专业热情,科技伦理与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学术写作,文献检索与引用,数据处理方法与学术图表,英文写作、翻译与编辑,期刊投稿方法,科研经费申请与写作,科研管理与方法,学术汇报与交流,学术能力评价与学术社交影响力。
關於作者:
辛千凡,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动机系统设计、试验设计与优化理论、系统工程关键技术。在工业界创立发动机系统设计工作职能及理论体系,并提出发动机制动气再循环、空气系统核心集成、二维全域优化等先进技术,具有丰富的工业界产品研发和技术管理实践经验。出版英文专著Diesel Engine System Design(2011年,Elsevier)和中文专著《柴油发动机系统设计》(2015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担任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商用车动力系及传动系委员会2012年度主席、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內容試閱 :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或国家要在世界上立得住脚——而且要光荣地立住——是要以学术为基础的……学术昌明的国家,没有不强盛的;反之,学术幼稚和知识蒙昧的民族,没有不贫弱的。”从宏观来看,学术素养关乎国民整体素质;从微观来看,学术素养关乎每个科研人员的学术创造力。所谓学术,是指具有较为专门而系统的深入研究价值的学问。所谓素养,是指经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意识、知识和能力。通俗地讲,学术素养就是指一个人在执行或评价研究工作时所具备的常识、意识、知识和能力。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谈论科学素养、文学素养、音乐素养、艺术素养等。这些素养指的是在进行科学、文学、音乐、艺术工作时所体现出来的专业操作能力,或在评价这些工作时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或常识,例如了解天文地理知识和具有鉴赏交响乐或抽象派绘画的常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素养,专业工作人员会出现一落笔就出错的极不称职现象,而鉴赏人员会出现茫然不懂的尴尬。学术素养亦然——如果科研人员或青年学生没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就会出现无法完成研究论文的不称职现象,并在阅读吸取其他相关专业的文献成果时出现看不懂的尴尬。
与科学素养和文学素养等人尽皆知的大众化素养不同,学术素养是研究人员(例如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小众素养,尚未引起全社会应有的广泛关注。因此,学术素养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仍然处于初级认知阶段,导致国内外大多数学校尚未设立必要的专门教育课程。但是,其紧迫的需求和系统化教育之缺失的问题,毫无疑问地存在于每一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甚至资深科研人员中。这从每个研究生在撰写和发表期刊论文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就能显而易见。
当我们称赞某个人素质很高时,其实就是在称赞这个人的行为举止非常得体,而且把文字写得很漂亮、把话说得很到位、把事情做得很好。而当我们看到一篇充斥着逻辑错误、方法错误、语言错误或格式错误的论文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学术素养太差”。因此,学术素养是科研人员和青年学生在学术界的一张生动的“名片”,体现着自己的学术形象。
关于学术素养的具体内涵,很多学者给出过不同的诠释,大体集中于以下几点。从英文来讲,素养可以被解释为literacy(专业知识、读写能力)或competency(胜任的能力)。国际学术委员会指出,学术素养包括批判性阅读能力、文本的解译能力、在学术流派中完整准确的写作能力、参与复杂学术讨论的能力——即读、悟、写、说这四大学术能力。还有一些学者指出,学术素养包括研究人员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所必须具有的学术能力、规范意识、专业知识、学术道德,即在上述四大学术能力之外又增加了后面那三项。学术能力还可以理解为发现学术问题的敏锐性、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创新性问题的能力、科研表达的能力等。规范意识是指恪守正规化的科研方法、学术规范和写作格式等要求,使得做出的工作和写出的文章看上去具有专业性,而不像是业余的或未经训练的。专业知识是指宽广而深入的学科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持续不断的知识更新、特定学科的专业研究范式和专业话语方式。学术道德是指自觉尊重他人学术成果、拒绝学术造假、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等。
哈佛大学关于学术素养的诠释包括以下八点:①界定问题和提出复杂问题的能力;②挑战流行观点的批判性思辨能力;③从不相关的信息中汲取所需信息并将信息概念化后重新组织成能够说明问题的新信息的能力;④探索性地提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归纳地、演绎地、辩证地、逻辑地思考问题的能力;⑥带着运用的眼光讨论各种想法的能力;⑦对事物解释并说服他人接受自己观点的能力;⑧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而又能开展团队工作的能力。这些诠释所针对的能力虽然重要,但比较抽象,也不够全面,而且在学术素养培训上没有落实到具有足够强的可操作性。
目前在国内外高校中对学术素养的系统化教育培训是严重缺失或不足的,具体体现在论文质量不高,尤其是英文论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和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增强,对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尤其是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讲解交流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培养学术素养的最佳渠道是围绕论文写作的实战需求,针对以下12项要素进行系统化课程培训:①专业热情;②科技伦理与职业道德;③学术道德;④学术写作;⑤文献检索与引用;⑥数据处理方法与学术图表;⑦英文写作、翻译与编辑;⑧期刊投稿方法;⑨科研经费申请与写作;⑩科研管理与方法;?学术汇报与交流;?学术能力评价与学术社交影响力。这12项要素构成在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展大规模、正规化的学术素养课程教育的核心教学内容,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需求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将上述12项学术素养训练要素与目前中国高校开设的课程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缺失的内容。目前中国部分高校已经开设的课程内容包括:①工程伦理、医学伦理;②学术道德、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③科技论文写作;④科技文献检索、信息检索与利用;⑤学术英语写作、科技英语、专业英语、英语阅读、英语翻译;⑥科研方法论。可以看出,目前中国高校只在12项要素中开设了大约6项内容的课程训练,缺失了一半内容(即在上述12项要素中用下划线标记的内容)。而且,在已经开设的课程中,教学内容也不够完整,急需补充提高。因此,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需求,非常有必要开设一门包含12项要素的“学术素养”选修或必修课程。
撰写《论学术素养》的目的是给学术素养教育提供课程用书,并开启学术素养研究。学术素养研究的重点是为了解决“做科研难”和“写论文难”的两难问题,针对其中遇到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践困难,从作者、期刊出版机构、读者这三个角度建立现代学术出版理论并提供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学术素养与数字化、智能化这两个理念,以及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试验设计与优化这三个方法,构成高等教育素养建设统一框架中的六大元素。为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高等教育素养丛书”,涵盖这六大元素,推动新工科、新理科、新农科、新医科的学科融合发展。《论学术素养》是该丛书的第一本。在该系列丛书中,我计划撰写《系统工程科研方法——现代通用系统工程导论》,将系统工程、试验设计与优化中的二维全域优化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并撰写《新工科中的可靠性工程》,增强科研人员的系统思维、优化思维、动态时变思维、概率思维和失效控制思维。另外,我计划为这套丛书主编《新工科中的数字化》和《新工科中的智能化》,增强科研人员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理念。在上述高等教育素养建设统一框架中,学术素养是高等教育素养的首要环节。
学术素养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对人才的期待。开学术素养教育之先河,任重而道远。
辛千凡
2024年7月28日于天津大学
电子邮箱:QianfanHarryX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