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殢春风
》
售價:NT$
230.0

《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人物
》
售價:NT$
653.0

《
耳鼻喉科诊断指南(第二版)
》
售價:NT$
857.0

《
物联网在行业转型中的应用
》
售價:NT$
505.0

《
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与规划方法
》
售價:NT$
509.0

《
声与色(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NT$
204.0

《
深度说服力: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超级方法
》
售價:NT$
352.0

《
2025年 中国自助游地图 自驾游游遍中国 深度旅游规划指南 专业实用精彩 旅游攻略景点介绍线路规划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老子道德经心印》一书根据宇宙结构缩影图,用非利生存、互补统一规律及对立统一规律,阐释了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每章有概论,然后逐段解读。前四十章讲述道体、道境及返回道体的方法,后四十章讲述道生万物、德蓄万物及万物在道中长久生存的方法。引用了《尚书》《易经》《道德经集释》,吕祖秘注《道德经心传》、黄元吉撰《道德经注释》等著作,用词准确、通俗。另外引用现代科学对关键含义进行了注释。可使读者对老子《道德经》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內容簡介: |
本书根据宇宙结构缩影图——河图、洛书绘制了先天太极图、后天太极图。用先天太极的非利生存、互补统一规律及后天太极的阴阳相推、对立统一规律,阐释了老子《道德经》五千言。
指出老子《道德经》传自然之道和无名之朴,立足于非利生存和互补统一,讲述了道是什么、如何得道及长久生存的道德文化,其修为的核心是执一、清静,包括个人修炼和社会进化。个人修炼是归心于道,获得个人生命的内在和谐和长久生存;社会进化是道化天下,进化到道德社会的圆融境界。老子的道是整全的,既反映宇宙万物的创生、复归,又反映宇宙万物的生存、变化。
|
關於作者: |
李玉瑾,生于1963年,甘肃庆阳人,中国煤炭行业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学习和研究《道德经》已30多年。1984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199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工学硕士。从1984至今一直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原煤炭部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从事煤矿机械和电气工程设计研究工作,参与了数十个矿井的设计。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多绳摩擦提升系统的动力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矿井提升系统基础理论》《带式输送机动力学设计与智能控制技术》。参与《煤矿安全规程》及《矿井提升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带式输送机工程技术标准》《煤炭工业智能化矿并设计规范》等多项国家标准的编写工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及工程设计一、二等奖。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研究论坛》并发表论文“先天与后天太极图的道性探微”。
|
目錄:
|
目录
绪论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生活 1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摘录 16
第一章 道体 道体本虚,中含无有,以有会无,众妙之门 18
第二章 道境 太和圆融,有无相生,灵通万有,非利生存 37
第三章 无为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处虚灵动,无为而为 43
第四章 道冲 混沌开基,冲虚灵动,无而若存,象帝之先 49
第五章 守中 融通对待,无分别心,存守道枢,真性自在 54
第六章 谷神 谷神不死,超然独存,一气演化,妙应无穷 60
第七章 天地 天长地久,无为自化,非利生存,无私成私 64
第八章 治水 上善治水,通流无碍,利人利物,复归于道 68
第九章 身退 保持虚性,退归于一,皈心天道,功遂身退 73
第十章 体道 营魄抱一,性光内照,无中寻有,以乐天真 76
第十一章 用无 外静内动,灵动通变,利有用无,心空其中 82
第十二章 养中 杜外养中,忘情养性,去欲守静,息心入道 85
第十三章 无身 宠辱不惊,得失如一,放下自我,拥有全部 89
第十四章 道纪 当下契入,混而为一,以无御有,是谓道纪 93
第十五章 真人 性合于道,忘怀于物,微妙玄达,历久弥新 97
第十六章 复命 虚极静笃,性光闪现,归根复命,与道合真 103
第十七章 道治 太上忘情,无为自化,成功遂事,天道自然 111
第十八章 薄俗 行于大道,浑朴归真,道朴既散,仁义孝慈 116
第十九章 素朴 无为复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19
第二十章 异俗 明示圣凡,圣人抱道,藏明于内,处世不迷 122
第二十一章 道象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象物精信,一气演化 127
第二十二章 执一 融通对待,返本复元,执一应万,诚全归之 132
第二十三章 同道 天道自然,同化于道,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137
第二十四章 弗居 好高骛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有欲弗居 140
第二十五章 道本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大逝远反,道法自然 143
第二十六章 守重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148
第二十七章 袭明 融通对待,明觉道妙,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151
第二十八章 复归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复归道朴 155
第二十九章 神器 天下神器,无为运化,无取无执,去甚去诸 160
第三十章 果道 道佐人主,不尚兵武,果而勿强,不道早已 163
第三十一章 战胜 吉事上左,丧事上右,铦袭战胜,丧礼处之 167
第三十二章 自宾 守朴为真,万物自宾,天地相合,甘露自均 171
第三十三章 省己 内省自己,知人知足,不失其所,死而不忘 174
第三十四章 道汜 可左可右,任运自然,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177
第三十五章 大象 执守大道,天下归往,非利生存,平和安泰 180
第三十六章 微明 月天道好还,见微知著,邦之利器,不可示人 183
第三十七章 自正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天地自正 187
第三十八章 上德 上德无为,非利生存,抱一清静,与道合真 190
第三十九章 得一悟道成真,只是得一,一气周流,返本还元 195
第四十章 道动 归根复命,中和圆融,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01
第四十一章 成道 融通对待,太和圆融,生命自在,善始善成 205
第四十二章 道生 道生万物,负阴抱阳,中气为和,和谐圆融 211
第四十三章 道存 善守中和,至柔之用,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217
第四十四章 知止 若心起时,即莫随去,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20
第四十五章 清静 心不著物,中和圆融,内心光明,天下自正 223
第四十六章 知足 去爱欲心,去贪得心,自足于心,知足恒足 229
第四十七章 内证 与道合一,全息感应,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32
第四十八章 为道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无事无为 235
第四十九章 德善 圣人无心,一而不分,融通对待,一团天真 238
第五十章 执生 出死入生,执一为道,把握生机,不处死地 241
第五十一章 玄德 尊道贵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245
第五十二章 守母 知子守母,返本还元,用光复明,没有灾殃 249
第五十三章 行道 知本知末,就无去有,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253
第五十四章 修观 意诚心正,修身德真,以身观身,抱道而已 256
第五十五章 赤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纯朴浑然,精和交至 260
第五十六章 玄同 塞兑闭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玄同自在 264
第五十七章 治邦 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无事自富,无欲自朴 268
第五十八章 养神 混沌养真,杳冥养神,融通对待,光而不耀 272
第五十九章 治人 俭爱早服,复归于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276
第六十章 交归 道化天下,利而不害,互不相伤,德交归焉 280
第六十一章 谦下 上谦下顺,或下以取,或下而取,互敬互静 283
第六十二章 为道 坐而进道,道化天下,求福得福,有罪以免 286
第六十三章 无事 心地无私,心中无事,心不染着,报怨以德 290
第六十四章 守微 无执无为,慎终若始,欲人不欲,学人不学 294
第六十五章 大顺 善为道者,恒知玄德,空性自在,乃至大顺 299
第六十六章 善下 处下处后,卑谦自牧,善下不争,内外和谐 303
第六十七章 三宝 慈爱利他,俭朴无我,处后无私,与道合真 306
第六十八章 不争 与人无争,用人之力,处中处和,玄妙合天 310
第六十九章 用兵 尊重客观,把握因势,凝聚气势,所攻必克 313
第七十章 知行 契理易知,简事易行,知行合一,被褐怀玉 316
第七十一章 知病 无私为尚,有私为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319
第七十二章 知爱 毋狎所居,毋厌所生,自知自爱,去彼取此 321
第七十三章 天网 疏而不失,不争善胜,不言善应,不召自来 323
第七十四章 司杀 以法治人,有伤和气,司杀伤身,服人以德 326
第七十五章 贵生 生生之厚,随情逐幻,嗜欲迷真,丧失天真 329
第七十六章 戒强 弃强守弱,舍刚守柔,恃强则死,柔弱则存 332
第七十七章 天道 损益盈虚,中和而已,成功弗居,不欲见贤 335
第七十八章 用柔 以柔修身,以和悟道,顺道而行,正言若反 338
第七十九章 司契 有德司契,恩怨两忘,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341
第八十章 归真 非利生存,中和之至,人性觉醒,行为圆融 344
第八十一章 真性 利而不害,为而弗争,非利生存,快乐自在 347
附录 351
参考文献 357
|
內容試閱:
|
前言
老子《道德经》传自然之道和无名之朴,立足于非利生存和互补统一,讲述了道是什么、如何得道及长久生存的道德文化,其修为的核心是执一、清静,包括个人修炼和社会进化,是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总结。虽然短短五千言,却字字是真理,能使人夺造化之机,觉醒道德人性,启迪先天智慧,提升生命境界。
老子在《道德经》前四十章讲述道体、道境及返回道体的方法,从有中证无,推情合性。“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讲述融通对待,太和圆融,生命自在,互补统一而成道。“明道若昧,上德若谷,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善始善成。”
《道德经》后四十章讲述道生万物、德蓄万物及万物在道中长久生存的方法,从无中生有,常应常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清静可以为天下正。”“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道是宇宙本原的客观存在,是事物运动的内在本质。道是超时空的存在,隐存于其创生的宇宙万物及发展过程之中。《文始真经》曰:“溥天之下,道无不在。”道既反映宇宙万物的创生、复归,又反映宇宙万物的存在、变化。道是自然的,与万物是一体的,利而不害,历劫常在。
老子对宇宙、生命、人生和社会的实相,观察得非常深入;对人们的心理活动了如指掌,观察得非常细微,告诉我们怎么在人世间能够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由于我们生活在利益社会,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人的道心被追求价值利益的机巧心和欲望所淹没,觉察不到什么是生命最幸福的感受,人们几乎都卷入名利场中,在利益的洪流中痛苦挣扎,在是非的圈子里面绕,是绝对绕不出来的。这样老子指引我们来到“利而不害,为而弗争”的非利社会。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是整体,不同层次有不同的道,我们置身事中,就像盲人摸象,看不到整体。只有我们把利益心放下,改变习性,跳出事外,不见是非美恶,不用分别心去看待问题,“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神气合一,当下清净,无思无虑,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起一念,就是混沌开基,无为而无不为。
我们悟道实质上即心为药,皈心于道。人的本心是自然的、本来淳朴,当我们放下是非善恶时,存心于听息,阗之以无名之朴,当下清静。以光明的本心觉照,就会接通“道体”的元始能量,用这种先天生万物的元炁能量,修复我们后天的身体细胞,先天后天浑然一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生命在同化于道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本心所做的一切也都圆融在道中。那时候,我们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就是看什么都会透透的,直接看到最本源。会觉得自然就尽皆完美,一切皆是合理的,静观万物皆自得。推之于人类社会,只有非利生存,才能真正体会到“为无为,事无事”的美妙。我们只有心中无事才是真的静下来了,才是找到真我。即使工作、学习时也要守在本心中,不离本心,无为而为。
《尚书·大禹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危而不安,道心微而难见。人心得正即为道心,道心失正即为人心。处中处正,就没有危殆。老子《道德经》立道心以同化人心,道心主宰,去妄念空。由小我而升华为真我,由主观而回归于自然,把虚无的本心养成一个实在的光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获得个人生命的内在和谐及长久生存,达到真人的境界。进而道化天下,进化到道德社会的圆融境界。悟道就是要通过身心实践,领会文字背后的内在真意、见证真相,即身成道,与天地共长生,与日月共久视。不能由此中悟入,不能于此中证得,而泥象执文,即使能倒背《道德经》亦无益也。
我们都在道中,时刻与道相会。生活就是悟道,改变从心开始。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都是在引领我们觉知自己的本心、本自具足的大智慧,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获得人性的彻底解放和见证生命自由。当我们在生活中以清静心做事,和光同尘,就能接通先天元炁能量、打开内在智慧,进而提升生命境界,止于至善,达到自在、快乐、健康、智慧的幸福生活境地。
本书以《道德经》的通行本为体,帛书本为用,以期回归老子本义。我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河上公、杜光庭等注《道德经集释》,吕祖秘注《道德经心传》,黄元吉撰《道德经注释》,水精子注《清静经》,《文子》《庄子》《淮南子》《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太乙金华宗旨》及其他文献,非常感恩所有指引和帮助我践行“道”的人,感恩“天、地、君、亲、师”及一切有缘的朋友们,在此诚以一瓣心香拜谢。让我们共同沐浴道德阳光,共享美好幸福生活。
李玉瑾
2020年10月25日
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生活
人类的一切知识学问,都是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进化与发展服务的,《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参天地的化育,弥纶天地之道,以天道主导人道,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中国古人的基本思想:立天之道,定人之德,天人合一。
人类始终面临两大课题,一是正确认识人类和自然界;二是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然界的关系。由于我们生活在利益社会,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人性的觉性被追求价值利益的机巧心和欲望所淹没。人们觉察不到什么是生命最幸福的感受,认为占有价值利益就是幸福,几乎人人都卷入名利场中,在利益的漩涡中痛苦挣扎,当人们真正占有价值利益以后才发觉并没有真正的幸福,金钱与享受不再能带来幸福。
因为占有机制形成的占有多与少的巨大反差,造成社会地位和人格的不平等对待,出现社会歧视,造成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诚如老子所言:“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也。”“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社会治安、财产保护等问题使价值利益占有者防不胜防,产生无解的矛盾、不胜的烦恼,这样的生存显然并无真正的幸福可言。
一、幸福生活综述
幸福是指一个人能活好自己,让自己内心充实起来,自我价值得到满足或生命当下觉醒而产生的开心、喜悦的心理情绪。平平安安为幸,富富贵贵为福。平就是平稳,生活平稳顺畅;安就是安全,生活安全无忧。富就是富裕,生活获得丰足的物产享受;贵就是尊重,生命得到完全的人格尊重。《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日考终命。”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平安,四是修行美德,五是长寿善终。人类最幸福的社会必须达到这种人人都能觉醒的平安富贵的生活状态,人人都是圣人幸福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终极追求目标。当人类生命处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生存法则的生存环境中,也就是人性处在兽性之中,人类生命是不可能感受到幸福的。
生活是生命中进行的活动,动物的生活是指以生存、延续后代等本能性的活动。人的生活是人在生命的生成、生存和发展中劳动与分享的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为、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对自身而言,生命活动就是治理人体水火的过程,生活就是悟道,改变从心开始。
一阴一阳和合为人,人性既有自然、素朴的道德人性,又有弱肉强食的兽性。道德人性是乾阳之性,无公无私,具有圆融和非占有的道性。诚如《淮南子·原道训》所言:“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故圣人不以事滑天,不以欲乱情。”人类生命与动物生命相区别的特性就是道德人性,人与其他动物所共有的属性就是兽性。兽性是生命低端的生物本能,不是生命高端的道德人性。道德人性就是道德在人类生命中的表现,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人类生命所具有的圆融道性就是人类生命区别于动物生命的基本特性,这才是真正的人性。
我们在现实社会中见到大量的人类自私行为,那不是人性表现,而是在生存方式中放大了的生理本能,是由生理本能控制的人类行为。人类生活在占有社会中,占有生存的竞争机制会形成弱肉强食的动物性生存方式,占有竞争的生存压力会使人性受到抑制,生理需求在占有竞争中得到膨胀,并滋生出生物精神,这种生物精神一旦控制人的思想行为,道德人性就会因此被淹没,只表现出生物精神的占有本能,这就是人们常见的自私行为。但是,这种自私行为是人类生命低端的生物本能,不是人类生命高端的道德人性。人类生命由高端智慧和低端本能共同构成,只有由高端智慧主导生命行为,才能称为真正的人类生命。
老子《道德经》给出了人类幸福生活的天道法则:“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老子给出的“尊道贵德”的法则与《礼记》的“天下为公”及“共产主义”理想,一脉相承。
二、宇宙的本源
老子《道德经》曰:“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老子认为宇宙的本源是道,万物的本源是有、是一,以道为体,以德为用。道是宇宙混元未剖之际,阴阳未分之时,无天地以合象,无日月以合明,无阴阳以合气的元始状态。
“道”,以虚通为义,是宇宙本原的存在和内在本质,是人们共同拥有的通向本原之路。道体虚而能容,超越时空,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