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颠倒与否定理性

書城自編碼: 406146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英]维尔纳·博内菲尔德 著,孔智键 苏振源 马灿林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305284731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宋西军
《 大宋西军 》

售價:NT$ 398.0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
《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 》

售價:NT$ 347.0
嫉妒
《 嫉妒 》

售價:NT$ 250.0
文明的碎片(西蒙·沙玛重磅新作!)
《 文明的碎片(西蒙·沙玛重磅新作!) 》

售價:NT$ 500.0
别读博,会脱单
《 别读博,会脱单 》

售價:NT$ 265.0
甲骨文丛书·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第1卷):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493~1648年)(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第1卷):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493~1648年)(全2册) 》

售價:NT$ 1109.0
强绩效模式:从0到1的绩效架构设计
《 强绩效模式:从0到1的绩效架构设计 》

售價:NT$ 403.0
引爆流量:轻松打造爆款短视频
《 引爆流量:轻松打造爆款短视频 》

售價:NT$ 352.0

編輯推薦:
编辑推荐
☆☆本书是英国“开放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博内菲尔德的重要代表作。在本书中,博内菲尔德一方面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阿多诺的非同一性的批判理论传统,另一方面与同时代新马克思阅读的代表人物巴克豪斯、莱希尔特、普殊同等进行批判性理论对话,进一步发展了从法兰克福学派以来的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
☆☆本书作者维尔纳·博内菲尔德是当今最严谨、最不妥协的资本主义批评者之一。他以旁征博引的论述进行了对劳动、价值、阶级、世界市场等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当代分析,表明了其批判资本主义的鲜明立场。作者在书中提出其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革命未来前景的展望,呼吁以人为目的的、作为人类解放实验的阶级斗争,即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街头民主式的斗争,并认为反资本主义斗争的出路仅在于共产主义个人的无阶级社会之中。☆☆


金句
☆以人为目的的社会只能用否定来定义。在和否定世界的斗争中,除了痛苦本身,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再生产的资本主义组织方式说“不”到底意味着什么?向资本主义说“不”很简单。但要说清楚“不”是什么,非常困难。
☆说“不”是什么是对“不”的妥协,因为它
內容簡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了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前沿问题,力图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传统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重新结合在一起。作者博内菲尔德不仅揭示了从阿多诺到新马克思阅读这一法兰克福学派长期被忽视的线索,而且为我们重新思考价值、阶级和国家等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严肃讨论了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指明了作为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是对社会经济形式的批判,更是对社会政治形式的批判,在讨论资本主义及其批判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關於作者:
关于作者
维尔纳·博内菲尔德 英国约克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曾任《资本与阶级》杂志编委,现为《常识》杂志编委、英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大会(CSE)成员,是“开放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批判理论、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代表作有《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国家与自由经济》和《开放马克思主义》(合编)等。


关于译者
孔智键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准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苏振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马灿林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政治哲学。
目錄
目录
1 / 致谢
1 / 第一章 导论: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部分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21 /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构成:批判的意义
54 / 第三章 作为主体的社会与作为客体的社会:社会实践

第二部分 价值:社会财富与阶级

81 / 第四章 资本与劳动:原始积累与价值的力量
105 / 第五章 阶级与阶级斗争:虚假的社会
127 / 第六章 时间就是金钱:抽象劳动

第三部分 资本、世界市场与国家

157 / 第七章 国家、世界市场与社会
177 / 第八章 政治经济学的国家:政治形式与法律力量

第四部分 反资本主义:神学与否定实践

211 / 第九章 反资本主义与反犹主义要素:神学与现实抽象
236 / 第十章 结语:颠倒与否定理性要素
247 / 参考书目
265 / 索引
內容試閱
试读
范围和结构
海尔穆特·莱希尔特正确地看到,是时候再次思考重建的目标了,即从以往试图发现本真的马克思,转向进一步发展新马克思阅读所提出的主题和洞见,这些主题和洞见对经济事物的“巨大的对象化的权力”的批判具有根本性的作用。[①]和新马克思阅读不同,对批判主题和洞见的进一步发展以接受如下看法为基础,即马克思的论述在根本上是模棱两可的,这超越了重建。米夏埃尔·海因里希最强烈地提出了这一观点。[②]他认为,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间的革命性决裂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的阵痛,留下了可作多种解释的观点,以抽象劳动概念为例,它被马克思视为生产价值的劳动,这与衍生自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的自然主义定义是重叠的。
本书将政治经济学批判发展为有关经济客观性的社会批判理论,而不只是批判性地重建。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它最佳的情况下是对炫目的经济形式的反驳。它力图揭示我们世界背后的秘密,祛魅经济的本质力量的宿命外观。批判理论不思考(物化的)东西。相反,它考虑的是“在事物之外进行思考”[③]。对于这个任务,新马克思阅读的洞见非常重要,特别是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以客观事物的颠倒形式——看似自然的经济抽象形式——显示自己。然而,就其自身而言,这个观点并没有解释经济客观性的社会特征。是什么被对象化了?不同于新马克思阅读,我同意阿多诺所说的“社会运动从一开始就是对抗的”的观点。[④]进一步讲,我认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仅是对社会经济形式的批判,也是对社会政治形式的批判。我起初是通过论述世界市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形成了这一观点,后来通过将国家描述为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政治形式做出进一步发展。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特征进行相关论述。它包括一章(第二章)对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的讨论,我将通过援引新马克思阅读展开。这一章会探索决定经济主体的难题,阐释经典马克思主义对经济规律的表述,以及将马克思对其作品的描述发展为对经济范畴的批判、对社会构成的理论批判。在第三章中,我将借助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对这些特征的内涵作进一步论述,完成对社会实践的资本主义形式的讨论。
第二部分会用三章的篇幅讨论价值规律的阶级特征。在这部分中我将指出,区别于新马克思阅读的观点,社会对抗是价值规律的逻辑和历史的前提。第四章讨论的是,价值规律的隐藏秘密是对劳动者生活资料的剥夺。在这一语境下,我认为新马克思阅读试图用逻辑叙述形成经济范畴的做法,是将阶级关系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中剔除出去了。本章认为,存在着没有独立生活资料的劳动者,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根本前提。第五章进一步将这个观点发展为阶级批判理论,把阶级看作资本主义财富形式和整个社会再生产体系的客观范畴。价值规律以制定规则的暴力为前提,这种暴力制造了作为剩余价值生产者的阶级,这个阶级只能依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来维持他们的生活。第六章从讨论被剥夺剩余价值的生产者这一阶级的创造和再生产,扩展到对抽象劳动的讨论,它是资本主义财富和价值的历史特定劳动。此章认为,生产价值的劳动在抽象时间规定的经济命令形式中显示了制定规则的暴力。而社会财富在交换中表现为“抽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劳动。[⑤]
第三部分发展了作为国家形式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我认为价值规律没有独立的经济现实。它不支配任何事物,任何人,也不例证自己——它就是那样。价值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关系,而政治经济学以披着文明的外皮、实则制定规则的暴力为前提,这一文明的表象就是将劳动力买卖双方的关系,看作受规律支配的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第七章确立了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必要范畴。世界市场表现为生产中对劳动的强制性力量。但强制不是一个社会—经济范畴,它是一个政治范畴,描述了作为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形态的国家的特征。我认为,资本的世界市场社会在其概念中必然包含了(民族)国家。第八章关注的是作为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形式的国家。不同于认为国家衍生于经济的传统说法,我认为价值规律是以去政治的交换关系为前提,国家则是社会—经济去政治化的集中力量。马克思关于国家形式批判的承诺支离破碎,没有成为现实。本章参照了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和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在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进一步发展,来理解马克思为何将国家描述为资产阶级的执行委员会。结论再次回到了马克思,指出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形式。
最后第四部分评价了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的反资本主义内涵。第九章呈现了一些反对资本主义的形式,例如将资本主义批判人格化为对货币权力、帝国力量,或兼而有之的批判。在这里,认为社会个人是经济范畴人格化的批判性观点,复归为对仅代表特定人群利益的资本主义的谴责。对资本主义人格化的批判,从一开始就包含了反犹主义的因素,第九章将它作为对资本主义病态的批判展开探索。第十章是最终章,它以阿多诺关于反对野蛮的实践的要求进行了总结。与关于批判理论的谬误言论相反,全盘否定批判现有条件,并不会导致实践的贫困。更进一步讲,它需要对实践提出如下疑问——在一个受到现实经济抽象支配的社会当中,说“不”究竟意味着什么?

[①]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44页。Reichelt, Neue Marx-Lektüre.
[②] Michael Heinrich, ‘Reconstruction or Deconstruction’, in ed. Riccardo Bellofiore and Roberto Fineschi, Re-reading Marx. New Perspectives after the Critical Edition (London 2009);‘Enstehungs-und Auflsungsgeschichte des Marxschen ‘Kapital’, in ed. Werner Bonefeld and Michael Heinrich, Kapital & Kritik (Hamburg 2011).
[③] Adorno, Negative Dialectics, p.33.
[④] Adorno, Negative Dialectics, p.304.
[⑤] Adorno,‘Seminar Mitschrift of 1962’, p.507.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