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4/48/9787513947480.jpg)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NT$
418.0
![人生是旷野啊](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4/47/9787572621390.jpg)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NT$
332.0
![疯狂树屋第4辑91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1/9787X20246158.jpg)
《
疯狂树屋第4辑91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
》
售價:NT$
500.0
![疯狂树屋第4辑104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1/9787X20246159.jpg)
《
疯狂树屋第4辑104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
》
售價:NT$
500.0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4/47/9787522832937.jpg)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NT$
403.0
![台北人(2024版)](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4/47/9787522534176.jpg)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NT$
398.0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4/48/9787518451128.jpg)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售價:NT$
602.0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4/48/9787520740715.jpg)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1.本书提出了工业源监管从单纯行政监管向行政 市场的双重监管模式转变,从污染单要素监管向污碳协同监管转变,从末端治理向全生命周期的监管范围转变,可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监管机制提供参考。2.在双碳目标提出的当下,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是新时期应对工业污染监管的根本路径,迫切需要创新,总结梳理相关内容十分必要。3.本书是“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专项出版规划项目,作者阵容强大。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工业污染源控制与管理丛书》的一个分册,全书以工业源的环境监管机制为主线,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梳理了我国工业发展历程和未来;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剖析了工业源环境监管的主体定位、模式演变和理论依据;从系统分析的角度,阐述了涵盖环境统计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环境经济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等的多项工业源环境监管制度的起源发展、演变历程、体系设计、核心制度、典型案例等内容。本书提出了工业污染源监管从单纯行政监管向行政 市场双重监管模式的转变,从污染单要素监管向污碳协同监管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向全生命周期的监管范围的转变,旨在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监管机制提供参考,可供从事工业污染源控制与管理等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
關於作者: |
李艳萍,研究员,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工业行业污染全过程防控、清洁生产理论、政策和标准以及工业体系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协同控制等研究工作。是《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学报》等三个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循环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清洁生产专家库成员、福建省清洁生产专家库成员等。负责组织编制国家清洁生产标准180余项,主持和参加国家部级、国际环境履约、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业务和地方科研类项目共计40余项;主持和参加中德工业园环境管理机制研究、中法制药行业废水治理、中美区域大气污染防控以及中日韩环境保护合作等多边双边国际合作项目。
|
目錄:
|
第1章 我国工业源环境监管历程 001
1.1 工业发展历程 002
1.1.1 中国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002
1.1.2 中国工业发展的特征 004
1.2 工业源环境监管的背景和意义 006
1.2.1 工业污染源 006
1.2.2 工业污染源行业分类 008
1.2.3 工业污染源排放规律 009
1.3 工业污染源监管历程 013
1.4 工业污染源监管机制 018
1.4.1 直接排放/稀释排放阶段 018
1.4.2 末端治理阶段 019
1.4.3 清洁生产阶段 022
1.4.4 全过程控制阶段 023
参考文献 024
第2章 工业源环境监管的理论基础 026
2.1 工业源环境监管主体 027
2.1.1 政府监管 027
2.1.2 企业管理 028
2.1.3 公众参与 029
2.2 环境监管制度理论设计 030
2.2.1 全生命周期理论 030
2.2.2 清洁生产理论 034
2.2.3 工业生态学理论 037
2.2.4 循环经济理论 040
2.2.5 环境经济学理论 042
参考文献 044
第3章 生态环境统计制度 048
3.1 生态环境统计制度内涵和意义 049
3.1.1 生态环境统计制度内涵 049
3.1.2 生态环境统计制度意义 049
3.2 生态环境统计制度发展历程 050
3.3 生态环境统计制度体系 054
3.3.1 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 054
3.3.2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056
3.3.3 生态环境统计调查标准规范 056
3.3.4 排放源统计调查制度 057
3.4 工业污染源普查 062
3.4.1 普查技术路线和方法 062
3.4.2 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 066
3.5 新时期生态环境统计制度发展挑战和趋势 071
3.5.1 新时期生态环境统计制度发展挑战 071
3.5.2 新时期生态环境统计制度发展趋势 072
参考文献 073
第4章 排污许可制度 075
4.1 排污许可制度内涵和意义 076
4.1.1 排污许可制度定义内涵 076
4.1.2 排污许可制度职能定位 077
4.1.3 排污许可制度实施意义 078
4.2 国内外排污许可制度发展历程 079
4.2.1 国外排污许可制度发展 079
4.2.2 我国排污许可制度发展 080
4.3 我国排污许可制度体系 084
4.3.1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084
4.3.2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 086
4.3.3 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 089
4.3.4 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090
4.3.5 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090
4.4 排污许可制度案例介绍 091
4.4.1 有色金属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091
4.4.2 最佳可行技术筛选 107
4.4.3 我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试点 108
4.5 新时期排污许可制度发展挑战和趋势 115
4.5.1 新时期排污许可制度发展挑战 115
4.5.2 新时期排污许可制度发展趋势 116
参考文献 118
第5章 环境经济制度 119
5.1 环境经济制度内涵、职能定位和意义 120
5.1.1 环境经济制度内涵 120
5.1.2 环境经济制度职能定位 120
5.1.3 环境经济制度意义 121
5.2 环境经济制度发展历程 122
5.3 环境经济制度体系 126
5.3.1 环境税 126
5.3.2 排污权交易制度 130
5.3.3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 138
5.3.4 碳市场 143
5.3.5 碳足迹管理 147
5.4 新时期环境经济制度发展挑战和趋势 149
5.4.1 新时期环境经济制度发展挑战 149
5.4.2 新时期环境经济制度发展趋势 150
参考文献 151
第6章 工业源清洁生产制度 152
6.1 清洁生产内涵和意义 153
6.1.1 清洁生产内涵 153
6.1.2 清洁生产制度意义 153
6.2 清洁生产制度发展历程 154
6.3 清洁生产制度体系 158
6.3.1 清洁生产促进法 158
6.3.2 清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162
6.3.3 清洁生产审核 167
6.4 清洁生产制度案例介绍 176
6.4.1 清洁生产VOCs减排 176
6.4.2 铜铅企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179
6.4.3 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 183
6.4.4 清洁生产技术 186
6.5 新时期清洁生产制度发展挑战和趋势 190
6.5.1 新时期清洁生产制度发展挑战 190
6.5.2 新时期清洁生产制度发展趋势 191
参考文献 193
第7章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194
7.1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内涵和意义 195
7.1.1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内涵 195
7.1.2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意义 195
7.2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发展历程 196
7.3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198
7.3.1 《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环发〔2003〕156号) 198
7.3.2 自行监测和监督性信息公开 199
7.3.3 《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 203
7.3.4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 205
7.3.5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 207
7.3.6 ESG相关文件 208
7.4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案例介绍 211
7.4.1 某电池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211
7.4.2 政府环境信息披露 227
7.5 新时期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发展挑战和趋势 228
7.5.1 新时期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发展挑战 228
7.5.2 新时期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趋势 228
参考文献 229
第8章 工业污染源监管创新与展望 231
8.1 新时期工业污染源监管挑战 232
8.2 工业源监管主体职能优化 234
8.3 工业源监管制度融合创新 235
8.3.1 工业污染源监管制度融合 235
8.3.2 工业污染源监管制度创新 241
8.4 展望 246
8.4.1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共治、激励相容制度协同创新机制 246
8.4.2 工业新质生产力与污染源监管创新 247
参考文献 249
附录 我国目前的工业污染源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250
索引 285
|
內容試閱:
|
工业是大国根基,稳住工业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之举,其健康有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做大做强制造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实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
目前,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处于部门分块监管状态;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自上而下”的监管机制;呈现出“重监督而轻激励、重末端而轻过程、重污碳而轻协同”的状态;监管中相关能力建设不足;等等。我国目前的环境监管手段更多的是依赖行政命令的控制型模式,该监管模式色彩强烈,部分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涉及主体的权利义务的界定模糊。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形势的日益严峻,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模式迫切需要在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治理手段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特别是针对监管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权利义务的界定,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主体的能动性,实现监管的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目标,是新时期工业污染源监管的根本路径。
本书以工业污染源的监管为主线,系统梳理了我国工业体系历史跨越、监管思路变迁、相关理论基础,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统计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环境经济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等多种工业污染源监管制度的起源发展、制度体系、新时期发展趋势与挑战,提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共治、激励相容制度协同创新机制和管理体系,旨在为我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监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和案例借鉴。
本书共8章,主要由李艳萍、乔琦、刘静、张昕、赵一澍、赖明敏等编著,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由李艳萍、乔琦、刘静、白璐、况悦编著;第2章由李艳萍、赖明敏、赵一澍、银洲、刘静、张玥编著;第3章由乔琦、刘静、白璐、张玥编著;第4章由张昕、李艳萍、刘静、乔琦、赵亚洲编著;第5章由刘静、李艳萍、乔琦、银洲、况悦、赵亚洲编著;第6章由李艳萍、张昕、赵亚洲、张青玲、刘静编著;第7章由赵一澍、赖明敏、李艳萍、刘静、况悦、张玥编著;第8章由刘静、赵亚洲、银洲、乔琦编著。全书最后由李艳萍统稿并定稿。在此一并感谢在本书编著过程中予以指导、帮助和支持的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单位。
本书力求向读者呈现权威、科学、客观的相关规范政策解读及案例的理念和原则,但限于编著者水平及编著时间,书中难免出现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提出修改建议。
编著者
2024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