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古代人的梦与死 近观系列(探索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書城自編碼: 406083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日]吉川忠夫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37938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NT$ 500.0
危局
《 危局 》

售價:NT$ 383.0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NT$ 245.0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售價:NT$ 449.0
财富方程式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NT$ 352.0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NT$ 454.0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NT$ 602.0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NT$ 254.0

編輯推薦:
古代中国人,对坟墓所体现的死后世界寄托了什么样的念想?
为何寒食散在魏晋时代会爆发式地流行起来?
古人眼中的仙人和仙界究竟是何种面貌?
中国士大夫对待佛教和道教是什么态度?
吉川忠夫教授以丰富的史料为支撑,为我们展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侧面。
內容簡介:
本书为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关于魏晋隋唐时期思想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文化资料的梳理分析,分别从中古中国的丧葬观念、服食求仙、道教洞天、对佛道两教的态度等方面论述的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作者将有关梦与死的思想与社会这个现实的舞台紧密地结合起来,描绘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本书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不仅对于中国史的研习有重要价值,对于深刻认识古代人的历史意识和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也极具启发意义。
關於作者:
吉川忠夫,1937年出生于日本京都。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现为龙谷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著作包括《刘裕》《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侯景之乱:六朝的黄昏》《六朝精神史研究》《秦始皇》等;译著有《训注本<后汉书>》《高僧传》等。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如魂气无不之也
一、伊洛瀍涧
二、金缕玉衣
三、黑暗的空间
四、厚葬与薄葬
五、反真
第二章 寒食散与仙药
一、神明开朗
二、服用注意事项
三、服食求神仙
四、多为药所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梦的记录——《周氏冥通记》
一、神明开朗
二、《周传》——周子良传
三、华阳洞天
四、感通神灵
五、陶弘景的叹息
第四章 佛在于心——从《白黑论》到姚崇的《遗令诫子孙文》
序言
一、姚崇《遗令诫子孙文》诞生的背景
二、止足与家产分割
三、遗令与佛教——唐朝以前
四、姚崇《遗令》中的佛教
五、武韦时代造寺造像之风及其批判者们
六、《白黑论》
七、傅奕的《高识传》
八、东山法门
结语
第五章 道教之旅
一、游客须知
二、楼观——天下洞天之冠
三、蝉蜕渡世
四、与唐王朝挂钩的楼观
五、唐玄宗与道教
六、今日的楼观
七、全真教复兴楼观
八、正一教的玄妙观
后 记
內容試閱
第二章 寒食散与仙药
神明开朗
自三世纪魏晋时代起,中国社会爆发起一股服用散剂的风潮,这种散剂被称为“寒食散”或“五石散”。通过1927年鲁迅先生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的演讲记录——《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篇标题略显冗长的文章,想必有不少人已经知晓了这段历史。“寒食散”的成分根据处方不同而有所出入,但基本上以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这五种矿物为主,有时还会混入其他药材。因为使用了五种矿石性药材——石药,因而被称为“五石散”。又因为服用后不能食用热食,只能吃 冷食,因此又称“寒食散”。
服用寒食散的风潮始于魏晋,并于六朝时期广泛散播开来。这其中的推行者便是魏朝哲学家何晏,此人因以老庄的义旨来注解《论语》而闻名于世。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何晏曾言:“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注释中引用了秦丞相(有一说认为“秦丞相”是“秦承祖”之误)的《寒食散论》说道:“寒食散的处方虽然 在汉代就已出现,但服用者寥寥无几,更无人推广之。魏尚书何晏是第一个服用寒食散而获得神效的人,从此寒食散便风靡于世,时人纷纷争先服用。”
如《寒食散论》所说,寒食散确实自汉代就有,曾被用于治疗部分疾病,这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一明证。据东汉文帝时代的医师仓公淳于意所言,齐王有一 位名叫遂的侍医。有一次遂得病,服用了自炼的五石散,淳于意为其诊治时,对他说:“你得的是内热,根据医 书的记载,如果内热导致小便不通,则不能服用五石。”仓公指出了遂的用药错误,遂试图反驳,但百日后,他便 乳头长疽而死。此外,西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也有用 “紫石寒食散方”来治疗伤寒的疗法,称将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括蒌根、防风、桔梗、文蛤、鬼臼、太乙余粮、干姜、附子、桂枝等十三种药研磨成粉,取一勺(方寸匕)以酒送服即可见效。
如上所述,在汉代时,寒食散只是被用来治疗部分疾病,而到了魏朝何晏以后,人们服用寒食散只是为求“神明开朗”,即精神上的爽朗畅快,与治病无关。西晋皇甫谧云:“寒食药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是东汉的华佗发明的,也有说是张仲景发明的……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服用此药后心情爽朗,体力渐强。于是京城 人士口耳相传,陈年老病不用一日便药到病除。众人贪图眼前近利,而不顾后患。何晏死后服用者仍旧与日俱增,流行之势丝毫不减。”
那么为何寒食散会如此爆发式地流行起来呢?皇甫谧一句“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便道明了原因。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不过是幻觉而已。服用寒食散跟吸食鸦片、大麻之类的一样,会引发强烈的幻觉。在那种幻觉中,人可以体会到“开朗”的感觉,暂时性忘却一切烦恼与痛苦。而体力转强则是因为,何晏是“耽声好色”之人,而寒食散恰好有强精壮阳之效。唐代孙思邈曰:“有贪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千金要方》卷一)何晏的《失题》诗亦有言“且以今日乐,其后非所知”——姑且享受今日之乐吧,明日之后的事谁又能预料得到呢,说不定说的正是 身处幻觉中的感受。
寒食散确实有一定的疗效,至少当时的人们是这么 相信的。西晋的嵇含晚年得子,孩子十个月大的时候狂吐不止,命悬一线。嵇含“决意与寒食散”,不到三十天孩 子便痊愈了。嵇含将爱子九死一生的喜悦写进了《寒食散赋》中:“伟斯药之入神,建殊功于今世。起孩孺于重 困,还精爽于既继。”寒食散虽然药效神奇,但是相应 的,毒性也极强。处方或服用方法若稍有差池,将危及性命。究竟能不能给十个月大的婴儿服用寒食散呢?嵇含再三犹豫最后终于“决意”让其服用,他之所以会经历这番 思想斗争,也是因为如此吧。故而说,那些经常服用寒食散、沦为了幻觉的奴隶的人,必须做好觉悟——现实并非幻境,总有一天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比如东晋哀帝因服用寒食散连政务也无法处理,形同废人。北魏道武帝成日在活人身上见到妖怪的幻影,惶恐度日,据说许多朝臣因此接二连三地被处死。还有方才提到的皇甫谧,皇甫谧是一名医学知识渊博的学者,著有《寒食散方》,但他其 实也深受寒食散所害。
《皇甫谧传》中说,皇甫谧刚开始服用寒食散时,神经衰弱非常严重,还曾用刀猛刺自己企图自杀。谧还上疏晋武帝,拒绝了出仕的邀请,在此引用其惨痛自白如下:“我长期与病魔作斗争,最终半身麻痹,右脚缩小,至今已有十九年之久。再加上我服用寒食散却没有节度,更 是雪上加霜,受其折磨痛苦不堪已有七年。隆冬里我赤身 裸体大口吃冰,盛夏时却战栗不停,且伴有严重的咳嗽,宛如温疟或伤寒……”想必皇甫谧是为了治疗半身麻痹症才开始服用寒食散的吧,结果却受其副作用所折磨苦不堪言。“这有如噩梦一般的生活由自己一人来承受就够 了”,皇甫谧怀着悲痛的心情执笔写下《寒食散方》,将寒食散的正确服用方法告诉世人,警戒众人错误服用后果 将不堪设想,并记录下种种副作用的症状,具体如下:
“有时会突然异常发作,让你年纪轻轻就命丧黄泉;我的族弟长互,他的舌头甚至都缩进了喉咙里;东海王良夫,痈疮深深陷入后背;陇西辛长绪,脊肉溃烂;蜀郡赵 公烈,一族当中有六人因此而死。诸如此类皆是服用寒食散所致。余命长则十年,短则不过五六年。我总算是死 里逃生,但至今仍是人前笑柄。即便如此,世间服药中毒 的患者依旧没有引以为戒。”(引自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六)
服用注意事项
服用寒食散有诸多注意事项,最起码下述几点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比如,要尽可能穿得少;还有前文已经介绍过的,只吃冷食等等。寒食散一旦起效就会发作,身体像 火烧一般发烫,称为“石发”或“发热”。梁朝的张孝秀原本是一名生活在庐山的居士,一心向佛,据说他好服寒食散,严冬之时也睡在石头上。大概是因为石头的冷气正好能吸收他体内散发的热气吧。还有一则有关宋朝将军房 伯玉的传闻,据说他服用了十来剂五石散却不见效,非但如此还引发了恶寒,炎炎夏日也要穿棉袄。医师徐嗣伯为 其诊断说是“伏热”——热气积于体内的症状,需要用水让热气从体内发散出来,并且要在冬天进行治疗。等到了十一月大雪之日,徐嗣伯让房伯玉脱去衣裳坐在石头上,让两名助手抓住房伯玉,从他的头上往下浇水,一共浇了 二十石水。这时,房伯玉忽然不省人事了。其家人哭着求徐嗣伯停手,但徐置若罔闻,又往房伯玉身上浇了一百石水。不知为何房伯玉开始抽搐起来,仔细一看,他的背上正冒着热气。不一会儿,他便一弹而起,大喊:“热死我了,快给我水!”房伯玉一口气喝下一升水。他不但治好了病,之后因为适当地“发热”,只靠一条兜裆布和一件衬衫就能过冬,而且还日渐丰腴,宛如人偶。东汉名医华佗也曾用过这种疗法给一位妇人治疗,不过,那位妇人的病叫做“寒热注病”,与服用寒食散无关。
原本,如果搞错了寒食散的处方或服用方法,会导致热气积于体内,引起身体不适,需要像房伯玉那样接受一些粗暴的疗法。但即便是普通服用者,也需要通过不停地散步来发散体内的热气。当时甚至因此出现了一些独特的术语,比如,管发散寒食散的热气叫做“散发”;为了“散发”而漫步被称为“行散”或“行药”。在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集《世说新语》中我们时常可以见到这些词 汇。宋代鲍照的《行药至城东桥》一诗还描绘了清晨去行药的情景——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严车临逈陌,延瞰历城闉。
有时为了“散发”还需饮酒。但不知为何,虽然原则上只能吃“寒食”,但酒却必须热过才能喝。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邓攸被羯族石勒俘虏,后遭诬陷被扣上失火的罪名,当时他以“弟妇散发温酒”以致失火为辞进行辩解。如果不知道散发之酒必须热着喝,恐怕便无法理解这一说辞。此外,《世说新语·任诞》还提到,东晋桓玄被召至京城建康(今南京),赴任途中将船停泊在荻渚。当时王忱前来看望桓玄,其实王忱刚服用过五石散已有些许醉意。桓玄命人备酒,但由于王忱不能喝冷酒,便频频吩咐侍从“温酒来”。桓玄突然簌簌落泪,开始呜咽起来。原来桓玄之父名“温”,就是那位鼎鼎有名的将军桓温。从礼节上来说,提及对方父亲的名字是一大忌讳,甚至同音的字词都要避免使用。这一点王忱不可能不清楚,却一再说“温酒来”,因此桓玄才不禁流涕呜咽。不知醉醺醺的王忱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是犯了忌讳。可纵使他酩酊大醉也绝不会忘记自己不能喝冷酒,因为此事攸关生死。事实上确实有这样的传闻——据说西晋的裴秀服用寒食散后不小心喝了冷酒,便因此断送了性命。当时人们习惯喝冷酒,所以服用寒食散的人必须异常小心。
服食求神仙
即便寒食散服用起来相当麻烦,并且时而伴有生命危险,但依旧难挡其流行之势。六朝人将服用寒食散视为一件风流韵事,把它当作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太平广记》卷二四七《启颜录》中还记载了这么一则趣闻。
北魏孝文帝年间,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并且时常声称服用后,石药发作致使身体发热,说起来神色颇为得意。其中也有非富贵者谎称服用石药后发热的,多被世人嗤之以鼻。有一日,一男子倒在市场的门前,翻来覆去直喊热,引来众人围观。同行的人觉得诧异,一问,那人便说:“我石药发作了。”同伴又问:“你何时服用的石药? 怎么现在发作了呢?”那人答曰:“我昨日在市场买了米,米里混了石头,吃了之后现在就发热了。”围观者听了哄然大笑,自那以后便很少有人声称自己石药发作了。
但其实,寒食散的爆发式流行与当时人们喜好神仙的风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六朝人心中对永生抱有强烈的执念,他们想让肉体永葆年轻,想尽可能地延长生命,如果可以的话甚至想得永生。他们热烈向往已得永生的神仙,对他们而言道教不过是一个用来敬奉各路神仙的宗教而已。当时,“神仙中人——神仙世界里的人”诸如此类的表述被当作最高级的称赞。其中比较出名的是何晏——人称“神仙中人”的一位绝美贵公子,肤色极白,魏明帝甚至怀疑他涂了白粉。世人相信何晏的美貌是得益于寒食散的神效。
后来,何晏因卷入政治事件被诛杀,这个意想不到的 外因致使他无法延年长生。但人们相信服用寒食散便能何晏一般成为“神仙中人”,哪怕当不成“神仙中人”,至少还能在幻觉中与神通灵,体验一把成仙的心境。尽管如“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古诗十九首》之十三)所言,求仙不得反被噬的悲惨结局并不少见,但寒食散仍能风靡一时,想必与这现象背后隐藏着的世人的心愿是息息相关的。据《神农本草经》中有关白石英、紫石英的记载,如长期服用,身体将日渐轻盈,必能延年益寿。
道教中将通过摄取药物或特殊食物来改造肉体的行 为称为“服食养生”。毋庸赘言,“服食养生”的终极目的自然是成仙。道教书物中记载了各种能让人成仙的仙药,比如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便按功效的顺序列举了以下仙药,上者丹砂,次则黄金、白银、诸芝、五玉、云母、明珠、雄黄、太乙禹余粮、石中黄子、石桂、石英、石脑、石硫黄、石台、曾青……还引用了《神农四经》曰:“上药令人肉体安乐,能延年益寿,升为天神(神仙),上下自由遨行,可驱使众精灵,身上也会长出羽毛,行厨(诸神的便当)立马就会送到眼前。”又曰:“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五芝及饵丹砂、玉札、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乙禹余粮,无论哪种单独服用也能令人飞行长生。”又曰:“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使毒虫不近身,猛兽不犯人,恶气不盛行,可驱妖除魔。”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也引用了《神农本草经》,云:“上药养命,五石可锤炼肉体,六芝可延年益寿。”但被葛洪称为“上药”或“大药”的所谓最厉害的仙药都是黄金、丹砂制成的,即金丹。那么为何金丹会如此备受重视呢?那是因为它兼具不变与可变两种性质。草木药物埋藏在地里便会腐坏,用锅一煮就烂,经 火一烧便会燃烧殆尽,与金丹不可同类而语。换言之,金丹的不变性意味着永恒的生命,可变性意味着人可以被改造为神仙。“所谓丹砂之物,越烧越经久,且变化愈加微妙。而黄金被放入火中炼制百回也不会消减,若被埋在地中则永远不朽。服用这两种药物来锻炼身体,能令人不不死”,“即便是小丹砂中的次品也胜过草木药中的上品。草木药一烧即尽,丹砂用火烧则变成水银,不断变化 之中又变回丹砂……故能令人长生不老”(《抱朴子·金丹》)。
那么,现在我们的问题核心——寒食散,在《抱朴子》当中又是被如何评价的呢?很遗憾,《抱朴子》并没有对寒食散进行详细的记述,只有一次间接地提到寒食散——“服用玉屑,与水同饮,能使人不死。之所以说它不及黄金,因为它往往会令人发热,类似寒食散的症状”(《抱朴子·仙药》)。从这句话来看,寒食散并没有 被视为一种多么重要的仙药。大家注意,这里说寒食散的原材料石英、石硫黄等级不如丹砂、黄金,大概是因为它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变性,但其可变性,也就是可变换成 其他形式的能力不足。在《抱朴子》中被称为五石的,不是指五石散的原材料,而是指包含丹砂在内的丹药的材料。《抱朴子·金丹》中的五石指的是丹砂、雄黄、白礜、曾青、慈石,《抱朴子·登涉》中的五石指的则是雄黄、丹砂、雌黄、礜石、曾青。
金丹是仙药中的大药,也只有专门的道教修行者,比如葛洪一类的人物,才懂得如何炼制金丹。金丹的炼制 有许多繁琐的禁忌,并且要求仪式一定要隐秘进行。“调合丹药必须在名山的无人之地进行,同伴不得超过三人。炼丹之前须先斋戒百日,用五香沐浴,清净身体,不得接 触污秽之物,不得与俗人来往”;“调和此丹药时须举行祭仪,届时太乙元君、老君、玄女等诸神都将前来。若炼制仙药者没有隐身于幽僻之地,使得俗世间的愚人们得以经过或见之闻之,那么诸神将责备炼药者不遵守仙经戒律,致使恶人散布诽谤之言。如此一来诸神便无法继续保佑炼药者,并且由于邪气入侵,仙药也无法制成。必须藏身于名山之中,斋戒百日,不食用五辛、生鱼,不与俗人 相见,如此方能制成大药”(《抱朴子·金丹》)。不仅如此,若没有庞大的资金,炼金炼丹的原材料可没有那么容易入手。借杜甫的诗来说,就是“苦乏大药资”(《赠李白》)。葛洪也确实曾如此自白道:“本人贫乏财力单薄,又生于多事多难的时代,抑郁不得志。且道路堵塞,无法弄到炼丹所需的药材,故而没能合成丹药。”(《抱朴子·黄白》)这么看来,那些非专业道士的凡夫俗子、被拒于炼制金丹的大门之外的“神仙爱好者”们会迷上寒食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毕竟寒食散的原材料比较容易入手,调剂方法也简单。
被称为书圣的东晋王羲之也是狂热的道教信徒。从其尺牍(书简)当中便可得知他曾服用过多种仙药。有的尺牍甚至有如《本草》之类的中药功效说明书一般,其中写道:“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轻,行动如飞也。”但也有的尺牍流露着哀伤:“我昨日频频感到伤感,实在难以承受,今早服用了散药望借药消愁,不料服药后愈加疲乏。回想起来,足下忠告所言极是。但我已是老人,仅存的希望就是我的孩子们。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会为她们哭泣不止。我余命不久,且日渐衰弱,这五色石膏散又有何益处呢?只愿散药能够逐渐消散……”据推断这是王羲之接连失去两个孙女后写下的文章。无需友人忠告,王羲之便知寒食散有害无益。他之所以服用寒食散也是想用短暂的幻觉来掩盖深沉的痛苦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