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循序渐进Node.js企业级开发实践
》
售價:NT$
454.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早期的星象学和天文学
》
售價:NT$
709.0
《
诡计策划师 午夜文库
》
售價:NT$
250.0
《
管道的力量(畅销美国30年的财富经典,销量超100万册)
》
售價:NT$
254.0
《
长安曾有少年郎
》
售價:NT$
203.0
《
何以为园: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经济解释
》
售價:NT$
347.0
《
漫画图解博弈论:段位经商谋略之道 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
售價:NT$
203.0
《
斯坦福高中校长给父母的6堂课
》
售價:NT$
408.0
|
編輯推薦: |
越禁越喝的失败政策 美国史上唯一被废除的宪法修正案
还原《了不起的盖茨比》真实的历史背景
看小小酒瓶如何深度影响美国国家政治
《出版人周刊》《纽约客》《纽约时报书评》《华盛顿独立书评》等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长期以来,禁酒运动一直被描绘为一场“动机高尚的社会实验”,而且在历史中几乎被遗忘了。然而,作者丽莎·麦吉尔驳斥了这一神话,揭示了一段更重要、真实的历史,本书不仅记录了不同社会群体对禁酒令从出现到消亡的斗争,直观地呈现出禁酒对普通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这种审视历史的视角还重塑了大众对更广泛的历史发展的理解,包括发起新政的选举重组、20世纪美国联邦刑事国家的出现等,更重塑了美国国家政党政治,并给美国以州为特色的发展道路打上了独特的、永久的印记。
|
關於作者: |
作者:丽莎·麦吉尔(Lisa McGirr),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专攻20世纪美国史。著有《新美国史》等书,曾获得新英格兰历史协会图书奖。
译者:张虹,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2018—2019年美国威诺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
目錄:
|
第一章 激进改革的形成
第二章 贩卖、假酒和家庭酿造
第三章 选择性执法
第四章 勇敢的抗争
第五章 公民勇士
第六章 新崛起的政治力量
第七章 联邦刑法国家的建立
第八章 禁酒令的废除
致谢
注释中使用的缩写
书中各章节的注释
索引
|
內容試閱:
|
因此, 把纽约和芝加哥这样的城市中心搞得天翻地覆的文化地震, 开始向各地辐射开来, 并可能对美国的小城镇和城市的浅层文化(非主流的、 地方的文化) 造成更大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就像菲茨杰拉德的文学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故事一样, 禁酒令时代可能被讽刺成是都市一小撮前卫人士的一次疯狂旅行而已。但对细心的菲茨杰拉德读者来说, 异常活跃的禁酒令亚文化反抗, 可以被视为是一个文化转折点, 是对可接受的资产阶级礼仪的界限和规范模式的破坏和重新谈判。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城市工业文化的兴起和世界大战的大灾难之后, 禁酒令的文化风暴, 把整个国家都带进了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自我实现、 快乐和在某些休闲领域的解放”的理想——而这些理想其实是和新现代消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特点非常契合的。禁酒令最终被证明是文化革命的助燃剂, 这一点让促成这场改革的人们感叹不已。
例如, 在大都市中心以外的更多年轻人, 外出饮酒是他们认同这个富裕的现代都市世界的一种方式。 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年轻人在大学校园里喝酒, 这是禁酒战争的意外后果, 也是让公众感到绝望的根源。卡内基理工学院校长塞缪尔·哈登·丘奇在1926年评论道:“在以前, 当男孩和女孩们举办派对和舞会时, 喝酒的行为一点也不引人注目……现在, 屁兜里随时塞瓶酒什么的, 已经成为匹兹堡所有学生的一种固定习惯了———至少或多或少情况是这样的。”学生报《威斯康星每日要闻》诙谐地评论道: “毫无疑问, 禁酒令反而激励了年轻人学习饮酒。”
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大学青年中, 喝酒与新的服装风格和性规范紧密相连, 并且这些都是成熟的现代都市世界的标志。在远离或者除了大都市夜生活中心之外的地方, 那些穿着时髦衣服的青年还敢公然地在公共场合抽烟喝酒, 这才是一种自信的、由内到外的个人解放。俄亥俄中西部校园报纸《灯笼报》上写道:“我们做了所有那些长辈们不允许我们做的事情, 而且我们在知情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做。我们‘玩游戏’……抽烟、像巫毒信徒一样跳舞、穿低胸衣裙……当然, 还喝酒。”这些都表明, 俄亥俄的年轻人是在藐视老一套成规旧习, 他们接受了纽约等地富有的、引领潮流的现代文化年轻人的规范。
一直到禁酒令这场“高尚实验”结束时, 即使是最坚定的禁酒令倡导者也发现, 他们试图改变国家“更好的公民”的饮酒休闲习惯的尝试, 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最大的成就最终变成了一座“墓碑”, 墓碑下埋葬的是“可敬的”资产阶级公共规范的仲裁者们———即倡导社会道德“纯洁性”的改革者们。这些改革者早期的社会道德“纯洁性”运动, 包括反社会罪恶和根除“贩卖白奴”运动, 都只是约束了小部分的边缘人群的休闲活动。 禁酒令限制了精英们的休闲方式, 但其严厉程度远不及对穷人们的打击沉重。可是这样做, 在精英阶层中引发了一种文化反抗, 这种反抗将永久地削弱“社会纯洁性”改革者们的权威, 并对可接受的资产阶级娱乐的界限重新进行了界定。 酒精走出了十年的“恶劣阴影”, 最终在资产阶级的休闲、文学以及制度体系中获得了巩固性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