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Node.js全栈开发从入门到项目实战+Vue.js 3+TypeScript从入门到项目实践(套装共2册)
》
售價:NT$
1014.0

《
《巴塞尔协议》体系中的比例原则研究
》
售價:NT$
398.0

《
中国早期国家(增订版)
》
售價:NT$
704.0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NT$
500.0

《
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规制
》
售價:NT$
449.0

《
华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售價:NT$
509.0

《
袖中东海一编开:域外文献与清代社会史研究(修订版)
》
售價:NT$
704.0

《
中国音乐史
》
售價:NT$
857.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技术转移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系列教材中的主干课程教材。分别阐述了技术转移的目标价值、价值链,技术贸易与技术服务贸易、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服务业态与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技术价值评估,技术转移数字化平台、产学研联盟等内容。
|
關於作者: |
张晓凌, 教授、高级科技咨询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专家。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理事。曾任北京先进制造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主任;现任江苏省技术转移研究院首席专家,北大科技园北领技术转移学院执行院长,西交利物浦大学集萃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北京、江苏、江西、四川、广东、浙江、广西等基地特邀专家。 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个人奖;连续三年获北京市技术转移金桥奖个人一等奖。主持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火炬重大课题项目;起草制定多项技术转移标准与规范。规划设计的技术转移学历学位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得到教*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重视和肯定。培养技术转移方向研究生600余人;培养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6000余人。 出版《技术转移绩效管理》《技术经理人培训教程》《技术评估方法与实践》《技术经纪人培训教程》等专著和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60篇。
宋琪, 工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任北大科技园助理总裁、北领技术转移中心总经理。 服务有组织的科研与转化,建设运营北京、西安、广州等地成果转化平台,促成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与研发机构落地十余项。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直接服务规模以上企业百余家。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技术经理人超千人。参与科技服务、未来产业国家级科技项目,发表技术转移研究报告、硬科技投资研究论文多篇。担任大学科技园、双创、技术转移评审专家,国创赛、创青春、博士后等国赛评委。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技术转移的目标价值 / 001
引 言 / 001
1.1 技术与技术进步 / 001
1.1.1 技术的沉淀与裂变 / 001
1.1.2 技术的特性 / 006
1.1.3 技术的分类 / 009
1.1.4 科学的技术和经验的技术 / 011
1.1.5 现代产业技术 / 012
1.2 技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 016
1.2.1 技术商品的内涵 / 016
1.2.2 技术商品的属性 / 018
1.2.3 技术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 019
1.2.4 技术商品价值确定的复杂性 / 020
1.3 技术转移的理论模式 / 021
1.3.1 技术转移的范畴 / 022
1.3.2 技术转移的动因 / 026
1.3.3 技术需求视角的技术转移理论 / 035
1.3.4 技术供给视角的技术转移理论 / 037
1.4 技术转移的战略目标 / 045
1.4.1 技术转移的绩效价值 / 045
1.4.2 技术转移的产业布局价值 / 046
1.4.3 技术转移目标价值实现 / 048
第二章 技术转移价值链 / 051
引 言 / 051
2.1 技术转移价值链生态 / 051
2.1.1 技术价值的产业要素组合 / 052
2.1.2 技术转移产业链的价值关联 / 057
2.1.3 产业链的扩张能力 / 060
2.2 技术从创意到市场的价值效应 / 063
2.2.1 技术从创意到市场的价值递增 / 063
2.2.2 技术转移过程的价值传导 / 067
2.2.3 技术转移价值链内核 / 072
2.3 技术转移价值链的重构 / 073
2.3.1 技术转移价值链重构的方式 / 073
2.3.2 技术转移价值链重构的要求 / 074
2.3.3 技术转移价值链重构的策略 / 075
2.4 技术转移价值链新型业态 / 076
2.4.1 技术创新与技术研发成果化 / 076
2.4.2 中试孵化与技术成果产品化 / 078
2.4.3 技术交易与技术产品商业化 / 079
2.4.4 技术转移与技术商品产业化 / 081
第三章 技术贸易与技术服务贸易 / 083
引 言 / 083
3.1 技术贸易 / 083
3.1.1 技术贸易的形式 / 084
3.1.2 技术贸易的特性 / 089
3.1.3 技术许可(许可证贸易)实施 / 093
3.2 技术服务贸易 / 0101
3.2.1 技术服务的高速增长趋势 / 101
3.2.2 广义技术服务贸易的内容 / 105
3.3 技术交易服务 / 114
3.3.1 技术公开交易程序 / 114
3.3.2 技术产品的在线交易服务 / 117
第四章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 121
引 言 / 121
4.1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架构 / 121
4.1.1 战略目标下的高端服务业布局 / 121
4.1.2 技术转移服务运营机理 / 125
4.1.3 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 128
4.2 技术转移服务资源配置 / 131
4.2.1 技术进步需求与技术交易市场 / 131
4.2.2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优化 / 137
4.2.3 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 141
4.3 技术转移服务业务转型 / 146
4.3.1 技术交易主体与第三方服务 / 146
4.3.2 技术中介角色的转换 / 148
第五章 技术转移服务业态与规范 / 151
引 言 / 151
5.1 技术转移服务的新型业态 / 151
5.1.1 研发与设计服务业 / 153
5.1.2 检验、检测、认证和计量服务业 / 155
5.1.3 产品验证与生产性服务业 / 158
5.1.4 创业孵化服务业 / 160
5.1.5 知识产权服务业 / 163
5.1.6 科技咨询服务业 / 165
5.1.7 科技金融服务业 / 166
5.1.8 综合科技服务业 / 168
5.2 技术转移服务的标准规范 / 171
5.2.1 《技术转移服务规范》 / 171
5.2.2 《工业(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规程》 / 173
5.2.3 产品技术转移规程 / 174
5.2.4 科技大市场运营服务规范 / 176
5.2.5 《技术转移 技术评价规范》 / 180
5.2.6 《技术转移 竞争情报分析服务规范》 / 182
5.2.7 《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能力规范》 / 182
5.2.8 《技术经理人职业能力评价规范》 / 188
5.3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规范 / 193
5.3.1 建立产教融合、科创联动的师资队伍 / 194
5.3.2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规范 / 194
5.3.3 建立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组合教学平台 / 197
第六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营 / 199
引 言 / 199
6.1 知识产权的特性与本质 / 199
6.1.1 知识产权的主体与客体 / 199
6.1.2 知识产权的特征 / 204
6.1.3 知识产权的分类 / 206
6.1.4 知识产权的本质 / 210
6.2 知识产权的贸易保护 / 211
6.2.1 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 / 211
6.2.2 技术壁垒与贸易摩擦 / 214
6.2.3 技术贸易“337调查”及其应对 / 219
6.3 知识产权运营 / 223
6.3.1 知识产权运营体系 / 223
6.3.2 知识产权资产化 / 225
6.3.3 知识产权融资模式 / 229
6.3.4 知识产权资产化的问题与趋势 / 232
第七章 技术价值评估 / 236
引 言 / 236
7.1 技术评价与价值评估 / 236
7.1.1 技术价值评估的要素 / 237
7.1.2 技术价值评估分类 / 241
7.2 技术价值评估方法 / 244
7.2.1 实验测量法 / 244
7.2.2 模拟仿真法 / 244
7.2.3 经验法 / 245
7.2.4 标准法 / 245
7.2.5 专家评估法 / 246
7.2.6 基于IPScore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 / 247
7.2.7 关联树法 / 248
7.2.8 时间型评估法 / 249
7.2.9 非市场基准法 / 250
7.3 技术评估模型 / 253
7.3.1 层次分析模型 / 254
7.3.2 BP神经网络模型 / 260
7.3.3 线性回归模型 / 263
7.3.4 逻辑回归模型 / 264
7.3.5 支持向量机模型 / 265
7.3.6 技术成熟度评估模型 / 267
7.3.7 决策树模型 / 269
7.4 技术评估AI大模型 / 270
7.4.1 技术价值评估的数据驱动 / 270
7.4.2 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多模态数据处理 / 271
7.4.3 深度学习算法的数据特征分析 / 271
7.4.4 技术评估的多任务处理 / 272
7.4.5 技术评估AI大模型的持续训练和更新 / 272
7.4.6 技术评估决策过程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 / 273
7.4.7 技术孵化项目商业化潜力评估案例 / 273
第八章 技术转移数字化平台 / 277
引 言 / 277
8.1 数字经济与服务的平台化 / 277
8.1.1 数字经济与服务平台化的优势机理 / 278
8.1.2 数字经济的资源要素 / 281
8.1.3 数字化平台的运营 / 286
8.1.4 共有、共享、共赢的平台商业模式 / 289
8.2 产业数字化协同创新 / 293
8.2.1 制造智能技术与产业数字化 / 294
8.2.2 基于云服务的工业互联网 / 296
8.2.3 协同制造的软件支撑 / 298
8.3 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构建 / 301
8.3.1 数字化平台的柔性供应链 / 301
8.3.2 技术转移数字化平台的价值创造 / 304
8.3.3 平台的商业智能生态 / 307
第九章 技术转移产学研联盟 / 310
引 言 / 310
9.1 技术转移产学研联盟的组织形式 / 310
9.1.1 产学研联盟的概念与内涵 / 310
9.1.2 产学研联盟的职能价值 / 315
9.1.3 产学研联盟的法定关系 / 318
9.1.4 产学研联盟的运作类别 / 319
9.2 产学研联盟的一体化机制 / 320
9.2.1 治理结构机制 / 321
9.2.2 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 322
9.2.3 分工协同机制 / 322
9.2.4 多元投融资保障机制 / 323
9.2.5 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的理念导向 / 323
9.3 产学研联盟的协同模式 / 325
9.3.1 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协同模式 / 326
9.3.2 高校(科研院所)主导型产学研模式 / 327
9.3.3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协同模式 / 328
9.3.4 产学研联合体协同运营 / 329
9.4 产学研联盟的业务创新 / 331
9.4.1 产学研联盟的发展趋势 / 331
9.4.2 产学研联盟的管理创新 / 333
9.4.3 产业集聚区的联盟生态 / 335
9.4.4 产学研联盟运营及中国特色 / 337
参考文献 / 339
后 记 / 341
|
內容試閱:
|
前 言
研疏觚翰向灵源,首夏清和避噪喧。
术解黉门开引论,才英问业聚燕园。
这首小诗是作者在北京大学技术转移高级研修班开班致辞中所题。觚翰,木简与毫笔;灵源即师资之源,笔墨纸张是教与学的基本工具。但就教学工具的技术而言,笔墨纸张从技术发明到现代应用能够勾勒出规律性的研发、推广、扩散直至技术转移的路径。
笔(除了刻笔)与墨,二者基本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成就。3000年前中国发明的兽毛书写笔沿用至今,罗马人发明的羽毛笔(鹅毛笔)在后来的1000年中成为西方主要的书写工具。19世纪初在羽毛笔的基础上,美国人发明了钢笔,很快钢笔(包括铅笔)便代替了传统的羽毛笔而成为20世纪主要的书写工具。圆珠笔、中性墨水笔的发明和应用淘汰了钢笔。1984年日本Waco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无源无线数位板,电子笔诞生。2018年,笔墨开始走向智能化,红外智能笔、点阵数码笔、电容笔、电磁压感智能笔等进入实用阶段。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其时无棉花、化纤,以敝布、鱼网乃麻制品的废旧物料,废品弃物造出的纸张以其低廉的成本,很快得到了推广应用。量变引起质变,造纸形成产业,是当今意义的产业化,蔡侯纸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实际上,与蔡侯纸质量相当的纸,西汉就已经出现,比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记载大约早170年。古籍多有记载,特别是21世纪在甘肃天水、敦煌多处遗址考古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就已有麻纸的存在。
低廉的成本加大了消费量,良好的质量则扩展了纸张的应用领域。技术改进的目的是用来取代甲骨、竹简、木牍、缣帛等记事的材料,纸质轻、价格低等优势达到了这一目的。东汉末年,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公元2世纪至4世纪,仍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的应用情况在晋代发生了根本变化。洁白平滑的规格制式纸张的大规模生产,使人们无须再使用昂贵的缣帛、笨重的简牍,逐步习惯于新型纸张,彻底淘汰了简牍。东晋的统治者明令用纸作为正式书写材料,凡朝廷奏议不得用简牍,一律以纸为之,这是典型的官方行政推广。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不但用纸抄写经史子集书刊及公私文件,这个时期质优价廉的纸张也助推了书画艺术的繁荣,已成为文人墨客不可缺少的书法绘画材料。晋代麻纸、皮纸、苔纸种类已经很多,尤其是皮纸的应用盛况空前,各式的笺纸时尚流行,大量书法家的应用需求促进了精美笺纸的创新。谢安曾向王羲之求讨笺纸,“王右军为会稽令,谢公(安)就乞笺纸,库中唯有九万枚,悉与之”。求纸数量之多,足见其时书法之兴盛。纸张还助长了佛教、道教的兴盛,抄经纸量一度超过全国其他用纸的总量。
中国的造纸术经历了由东亚—南亚—中美洲—欧洲的扩散路径。3世纪初传入越南,7世纪初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继而传至西亚地区,造纸术早在公元650年就传入中亚的撒马尔罕,后及阿拉伯半岛,公元794年巴格达出现由中国工匠建立的造纸作坊。公元800年传入埃及逐渐取代莎草纸,到10世纪中期,完全取代了莎草纸。12世纪初传入欧洲,由阿拉伯人在以产麻著称的西班牙萨蒂瓦建立了造纸厂,后遍及欧洲再及北美洲。
商品经济社会前的技术传播主要是技术的自行扩散与执政者的明令推广,如玉米、番薯种(栽)植技术引进中国后的自行扩散,及清朝乾隆年间朝廷在川、陕、两湖地区的强力推广。工业技术革命后加速出现的技术进步浪潮则主要是依托于商业贸易形式进行的技术转移,技术服务正在成为技术转移的重要形式。
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以工具与技术的发明使用为显著标志的。技术进步的意义早已超越工具的生产力作用,技术的转移扩散推动着物质、精神文明的进步。纸张笔墨技术的创新更迭,疏通了知识文化传播渠道,打破了贵族阶层的文化垄断,平民布衣有了更多学习知识与技术的机会,技术要素构成的先进生产力加速了封建制度的消亡,技术资本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能够称得上革命的技术突破,一定不是单项技术的发明创造,技术产品的多样化反向扩展了技术的应用领域,制造和刺激了消费,专业化规模化才能创造更高的效益,形成资本积累。技术转移的本质是创新技术的市场应用,被替代的次新技术的递次市场传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次技术的发明与难点突破都是一次技术转移的专业契机,都是一次相关技术贸易的产业梯度扩散。技术发明与应用的关系,是需求带动的技术发明、改进、革新成果应用,技术进步与消费应用螺旋式互促前行。
面对不同时期的技术进步,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有自己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意味着系列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伴随着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引进与输出。我国政府发布过优先发展集成电路、生物等11项先进产业技术。其中的半导体集成与交通工具的电动化也是近年的技术热点。这将引起产业竞争的全球震荡,现有的先进设施将递降为次新技术依次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新能源交通工具,在电机性能、智能控制系统、电池的管理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燃油汽车生产线、加油站、维修厂及炼油厂等产业链条将引发层层波澜,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科研院所的研究课题都面临调整与转向问题。技术转移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产业服务机遇。越来越短的技术换代周期,给就业者尤其是技术持有者和技术使用者带来了空前的学习压力。近年的一段时期内,主导技术趋势将是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技术趋势,还会形成工业技术第三次革命后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颠覆性革命,有机构研究估算,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能会给全球经济带来15.7万亿美元的产能贡献。诸多智库机构预判,最新的科技突破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绿色技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绝对性作用;新技术将引发企业全员对数字素养的需求;网络安全技术将通过制度、策略和技术系列组合识别深度伪造技术,绕过基于声音和面部识别的访问控制;基因选择,为未出生的孩子设计基因。
由于技术转移服务专业落后,供需矛盾突出,在我国,技术转移的趋向主要以先进技术引进、技术服务与人才输出为特征,如国内名校毕业生出国比例多年来居高不下。尖端技术引进受限,低端技术因关税制裁导致产业整体被动输出而非单独的技术主动输出,如电子产品装配大量向南亚国家转移。但是,技术转移最大的瓶颈是技术转移高端服务人才短缺。技术转移领军队伍建设时不我待!应全国如火如荼的人才培训之急需,“技术转移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系列教材”编委会按照科技部《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试行)组织编写了相关教材。
本书是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培训系列教材的主干课程教材。全书9章可分为4个板块。第一章技术转移的目标价值和第二章技术转移价值链,是从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层面,阐述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技术转移作为一种新型、高端的服务业形态成为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来确定技术市场的业务职能及服务重点。第三章技术贸易与技术服务贸易、第四章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第五章技术转移服务业态与规范和第六章知识产权保护与经营,这4章归属于经营管理的内容;技术贸易与技术服务贸易既是技术转移的实现形式,又是技术转移服务的管理对象;通过明了技术转移全过程(流程)、全方位、全链条(产业价值链)的服务体系和业态规范,实现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第七章技术价值评估和第八章技术转移数字化平台,这两章归集了最新的技术转移服务工具与方法,利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硬件软件化的技术手段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内容。第九章技术转移产学研联盟,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技术转移组织形式,本章从历史背景起,介绍了产学研联盟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考虑丛书教材每本的相对独立性与整体的关联性,而每个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一定持有全套课本,故教材编写过程中服务职能、知识产权保护等章节会有少量的内容交叉,全面解读的读者,在学习中请从不同的阐述角度去理解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