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日本央行的光与影:央行与失去的三十年 [日]河浪武史](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5/9787111762287.jpg)
《
日本央行的光与影:央行与失去的三十年 [日]河浪武史
》
售價:NT$
301.0

《
觉醒吧!薪人类
》
售價:NT$
301.0

《
从零开始学压花
》
售價:NT$
301.0

《
尤物·情钟篇
》
售價:NT$
230.0

《
定江山:西汉政界往事
》
售價:NT$
347.0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2024)
》
售價:NT$
2448.0

《
珞珈中国哲学文存(第二辑)
》
售價:NT$
500.0

《
索恩丛书·罗尔夫·盖苓(1884~1952年)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戎装史话》
带你走进军服文化的神秘世界,探寻凝聚军心与文化自信的密码。
本书是一部关于军队服饰文化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军队服饰在凝聚军心、提升战斗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传承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重大意义。
《戎装诗词》
穿越千年的军事文学盛宴,探寻家国情怀与人性的光辉与暗影!
|
目錄:
|
《戎装史话》
政治篇 戎装之令文齐武
一、人民军队 戎装为民……001
二、胡地中山 吾必有之……004
三、权威岂够 战袍来凑……013
信仰篇 戎装之载一抱素
一、戎装骏马 照我山川……018
二、钢少气多 力挽狂澜……032
三、一军旗鼓 径向天涯……035
四、勋章闪耀 万年荣耀……046
审美篇 戎装之美益求美
一、帅得让你想参军……072
二、五彩斑斓甲胄亮……076
三、武装亦能领风骚……086
符号篇 戎装之井井有法
一、定身份 别地位……097
二、明级别 为标识……104
三、做沟通 传信号……113
礼仪篇 戎装之礼乐刑政
一、从跪拜到平视……122
二、从脱帽到举手……134
三、从他律到自律……138
技术篇 戎装之巧夺天工
一、系统配套……144
二、人服协同………157
三、工艺进化……162
经济篇 戎装之持筹握算
一、开支…177
二、筹措……181
三、管理……191
《戎装诗词》
目 录
序 | 寻觅诗魂中的戎装情
第一篇 | 壮志家国
五律·张冠道中 …………003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 004
无 衣 ………007
至广陵于马上作 ………009
咏史八首·其一 ……011
在军登城楼 ……014
战城南 ……016
从军行七首·其二 …… 018
从军行 ……018
胡无人 ………019
出自蓟北门行 ……020
老将行 ……021
度破讷沙二首 ……022
从军有苦乐行 ……… 023
上黄堆烽 ……… 023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 024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025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 西征 ……026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 027
从军行 ……… 029
雁门太守行 …… 030
马诗·其十六 …… 031
疏 雨 ……… 031
内宴奉诏作 …… 032
喜迁莺 …… 033
阳关曲·军中 …… 034
祭常山回小猎 …… 034
池州翠微亭 …… 035
秋兴·其一 …… 036
秋兴夜饮 ……… 037
书 愤 ……… 037
纵 笔 ……… 038
村舍杂书 …… 038
岁暮感怀 …… 038
蜀州大阅 …… 039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 有感 ……039
浣溪沙·江村道中 ……04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 ……041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
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 041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 042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 … 043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044
送毛伯温 ………045
酬朱监纪四辅 ……… 046
诗 ………047
诗 ………049
杂曲歌辞·破阵乐 ……049
送赵大夫护边 ……… 050
重经昭陵 ……… 051
始建射侯 ………051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 052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 053
送张郎中副使赴泽潞 ……053
自萧关望临洮 ……… 054
送越将归会稽………055
退 居 ………… 056
艺 堂 ………… 056
送李先辈从知塞上 …… 057
并州王谏议 ………057
麾扇渡 ………… 058
见 寄 ……… 059
答苏子美见寄 ……… 059
赠太尉郑文肃公挽词 ……… 060
和仲巽荆州大雪 …… 061
叔父给事挽词·其六 …… 062
无咎兄赠子方寺丞见约出院奉谒复用原韵上呈 ………063
何 意 ………065
寄资深承事行营 二首·其二 ……065
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师二首 …………066
赠捉杀官马谨 …………067
癸已圣节二首 ……… 068
初度谩成 ………… 068
送余制干赴四明 ……… 069
谒显应观崔真君 ……… 070
调 兵 …………070
偶 成 …………071
忆秦娥 …………071
句 …………072
诗一首 …………073
望海潮·从军舟中作 ………074
前出军五首·其一 ……074
前出军五首·其五 ……… 075
后出军五首·其一 ……… 075
后出军五首·其四 …… 076
吕诚夫进士金环诗后为萨达
道同年赠 …………076
和项公韵 …………077
立春后 ………078
挽国戚廖廷玺都阃·其二 ……… 079
圣上西巡歌 …………079
出 塞 …………080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一·代文帝 081
曾中丞平都蛮凯歌八首 ·其四 ………082
和三槐老师玉关人老诗 ·其二 …………082
仗剑行 ………… 083
江城子·生日书怀 …… 084
大江东去·寄题家芷云参军龙庆戎装策马图 ………085
浪淘沙 ………… 085
舰上作 ………… 086
闻 警 …………… 087
自四安返杭易车而舟对雪感赋 ………087
哀苗山 ……… 088
鹧鸪天 …… 089
第二篇 | 精兵强将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094
木兰诗 / 木兰辞 …… 094
从军行 ……… 096
塞下曲 ……… 096
横吹曲辞·入塞曲 ……… 097
朝天子·邸万户席上二首 ……… 098
甘泉赋 (节选) ………… 099
少年行三首 ……… 100
田侍郎归镇 ………… 101
戏颜郎中猎 ……… 102
入塞曲·其一 ……… 103
老 将 ………… 103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 104
奉和袭美寄滑州李副使 员外………… 105
渔家傲 ………… 106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 ……… 107
和国信张宗益少卿过潭州朝拜信武殿 …………107
满江红·贺王帅宣子平湖南寇 ………108
被旨许浦阅舟归 ……… 109
赠刘改之 ………… 110
嘉泰开乐日殿岩泾原郭季端邀游凤山自来美堂 ……111
西江月·丁巳长沙大阅 ………… 111
赋老将 ………… 112
孟少保戎装相赞 ………… 113
送南安镇抚赵南山捧表西省 …… 113
用王深造韵观射寄呈吴门吴侍郎 …………… 114
赠战将 ……… 115
赠河南卫毕将军歌 ……… 116
木兰辞 ………… 117
武馀清乐卷 ……… 118
送陈指挥出海 …… 118
佥宪莆阳李公自海南征黎过白沙 ………119
管将军懋光以诖误失官其少也尝手擒舶酋麻叶壮而赠之 ……… 120
韶阳战绩诗为闫将军赋 ·其二 …………………121
秦总兵良玉 ………………………………… 121
北庭都护行为武勇公奎将军作 ……………………122
平安山吊吴制军 ……………………… 124
老将行 ………………………………………… 124
减字木兰花·题孙蘋桥画木兰从军图 ……… 125
七律·茂陵怀霍去病 ……………… 126
第三篇 | 驰骋疆场
出塞曲 ………… 131
九歌·国殇 ………………………………… 132
周宗庙歌十二首·其六 ·皇夏 ………………134
饮马长城窟行 …………… 135
代扶风主人答 …………… 136
黄家洞 …………… 137
甘州遍·秋风紧 ……………………… 137
出塞词 …………… 138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139
柘枝词·其一 …………………………… 140
纪辽东二首 ………………………………… 140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其一 ……… 141
早春边城怀归 …………………………… 143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 144
部落曲 ………………………………………… 144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 145
出 塞 ………………………………………… 145
关山曲·其一 …………………………… 146
乞假归题候馆 …………………………… 146
将过单于 …………………………………… 147
自萧关望临洮 …………………………… 147
咏史诗·孟津 …………………………… 148
横吹曲辞·入塞曲 …………………… 148
塞下曲 ………………………………………… 149
沙场夜 ………………………………………… 149
圣主平戎歌 ………………………………… 150
次韵和并州钱大夫夕次丰州道中见寄 ……………152
送周密学知真定府 …………………… 152
昨 日 ………………………………………… 152
再和子育·其四 ……………………… 153
次吕居仁九日群集韵 ……………… 154
塞 上 …………… 154
欢喜口号 ………… 155
陈宣干至晐 …………… 155
翠玉楼观雪 ……………… 156
九日感事三首·其二 ……………… 157
归朝欢 读画斋丛书本元草堂诗馀卷上 ……157
王将军席上赋旧战袍 ……………… 158
敦煌曲 …………159
送金谕德扈从北征 ………… 160
临安军前 …………161
从军行 …………161
塞下曲 …………162
塞上曲 ……………162
赠九江陈兵宪·其十二 ………… 163
赠辽东李长君都司 ……………… 163
龛山凯歌 ………………… 164
赋得战袍红 ……………… 164
频 年 ………………… 165
见边庭人谈壬子三月事有述 …………………166
送万伯脩中丞经略朝鲜二十四韵 ……………167
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 其十一 ……………168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其一 ·边风 ……… 169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其三 ·边尘 ………… 169
送金谕德扈从征虏 …………………… 170
车骑将军世袭三等阿达哈哈番一品夫人杨母严太君寿 ……… 170
城上乌 ………………171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三 ……172
秋日杂诗 …………………………………… 172
东征纪事·其十五 …………………… 173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 归觐滑州 ………173
第四篇| 戎装在身观军装十咏·铠 ……………180
观军装十咏·胄 …… 180
观军装十咏·袍 ……… 180
和春深·其四 ………… 181
题上皇观 ……… 182
伯夷诗 ……………… 182
龙山补亡 ……………… 183
王诜都尉宝绘堂词 ……… 183
侠少行 ……………… 185
太和道中雪作因与诸友下马索酒快饮率尔成诗 …… 186
明堂观礼杂咏十三首 ·车贺宿太庙 …………………186
题浯溪中兴颂二首·其一 ……… 187
维扬即事 ………… 187
水仙子·乐闲 ………… 188
御街行 …………… 188
宴犒将士,酒酣,命健儿舞剑为乐,浙省平章泣下不禁,感事有赋 ……………… 189
战 袍 ……………… 189
征马嘶送归有光 ……… 190
题戎装丽人图 ……… 190
新凉曲 ……………… 191
浣溪沙 ……………… 191
第五篇| 军中情谊
赠张宪副之赣州边备 ……… 196
却东西门行 ………… 198
从军行·其二 ………… 199
酒泉子 …………… 201
代边将有怀 …………… 202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 …………… 202
定西番 ……………… 203
塞下三首 ……………… 20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04
无题·洞庭落楚天高 ……………… 206
赠苏味道 ……………… 206
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 ………207
饯裴行军赴朝命 ………… 207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208
送贾谟赴共城营田 ……… 209
见别离者因赠之 ……… 209
送元帅书记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 ……=…209
送司马待制守河中 …=… 210
送杨秘丞赴戎南倅 ……… 211
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 ……211
送张东全副戎之京 ……… 212
袍中诗 ……………… 212
捣衣篇 ……………… 213
子夜吴歌·冬歌 ………… 214
从军别家 …………… 215
离夜·其一 ……… 215
春 闺 …………… 216
古捣练子·剪征袍 …………………… 216
塞上曲 ……………217
第六篇| 忧国恤民
长安即事·其二 ……… 221
蒿里行 …………224
北齐二首 ……… 224
塞 下 …………… 225
箜篌引 …………… 226
猎 骑 ……… 227
兵 …………… 227
古战场 ………… 228
汉中行 ………… 229
赠谭青原侍御 ……… 230
送钟淑濂给谏阅视上谷 ………… 231
第七篇| 悲悯伤怀
悲愤诗 ……………… 237
见征客始还遇猎诗 …………………… 238
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 ………239
莫愁曲 …………… 239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240
出真州 ………… 241
上裴晋公 ……… 241
忆王孙 ……… 243
次 韵 ……… 244
杨郡王挽词 ………… 244
岁暮福昌怀古四首·其一 ……… 245
征妇怨 ……………… 245
逢病军人 ………… 246
贺新郎·冬夜不寐写怀用稼轩同父倡和韵 ………246
智度师二首·其二 ……… 247
第八篇| 偃武息戈
太平诗 ……………… 252
送孙尧夫赴举 ……… 253
刘伯寿秘校……… 253
高宗皇帝挽祠 ……… 255
参考文献 ……256
|
內容試閱:
|
《戎装史话》
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戎装作为服装家族独特一员,既是一支军队凝心智、聚战力的重要载体,更是各国家各民族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必然符合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a
自1929年第一套红军军装诞生,我军军服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剑指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军军服发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必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新审视和新思考。
本书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围绕政治、信仰、审美、符号、礼仪、技术和经济等七个方面,采撷中外名人言论, 梳理军服文化脉络,希望对军服发展有所裨益。
《戎装诗词》
寻觅诗魂中的戎装情
如果说我们的物质文明是人类文明这座宝库里一颗灿烂的明珠,那么这些诗词歌赋就是这辽阔海洋里永远奔腾不息的、耀眼的浪花。在这些灿烂的明珠和耀眼的浪花里,唐诗宋词以其辉煌的艺术、灿烂的硕果,让世人传诵千年不衰。唐诗宋词的发展与繁荣,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激发了生产关系的活跃。这一过程,正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编年史的。”伴随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的激化,为诗人、艺术家、思想家的创作、发展提升了动力、丰富了内容、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如唐宋时期,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呈上升势头,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文化的繁荣。生产力的发展又推进了当时小而多的国家由混乱趋向统一,为诗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 进行了不少社会改革,推行科举制度,使社会有了较公平的选人制度,打破了贵族、统治者对仕途的垄断。诗人们在这种大环境下以严肃、悲悯的心态关注并客观地反映百姓的命运。在描述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悲情时, 也无情地揭露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和给百姓带来的悲惨境遇。他们在刻画英雄气概和壮士豪杰时,也深入人心的儿女情长、将士的悲凉慷慨和缠绵婉转之情。所有这些,都助推作品里凝结了对正义的追求、对邪恶的鞭挞、对国家的热爱、对戍边卫国将士的崇敬,使得诗词歌赋不断提升品质,即人们常说的诗词歌赋中的魂,蕴含了一种被人们认同的价值观。有了对社会的责任、良好的道德和引导人们奋力向上的东西,即诗词歌赋里的灵魂。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社会对诗词歌赋的需要、孕育了诗词歌赋的繁荣,使人们在不断思考、挖掘诗词歌赋中那些高尚、感人、有灵魂的东西——那个时代里熠熠生辉的人物和惊天动地的伟业。不过鲜有人在这些诗词歌赋中去寻觅、思考不太引人关注却同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这就是笔者要在本书中所要思考、求索的:百姓为什么崇尚戎装?戎装与将士、与军队、与国家有什么样的关系?对此,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虽然有所认识,但缺少深刻的思考和系统的论述。实际上,戎装,从狭义上说,就是军人的服装;一个人,戎装在身,就有了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一种 使命。
在笔者看来,民众百姓崇尚戎装的本质即“国泰民安、民富国强”。 这是千百年来百姓对国家的期盼、对戎装的崇敬、对自己的祈福。
关于对这个问题思考的结论。简单地说,戎装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时代缩影。透过这个缩影,分析戎装的质地、颜色、款式、功能等,不仅可以品出这个时代的审美,也可以读出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状况。这为我们编写本书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这个思路和方法便是:循着这个缩影,寻觅戎装、军人这些我们很熟悉的人和物落笔便由此展开。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戎装,帝王重视、人民崇尚。对此,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词“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做了最有力的诠释。《礼记·中庸》中说“一戎衣而有天下。”明朝诗人管讷诗:“少小从行伍,千金办武装。”(管讷:《少小从行伍·其二》)北宋的名将、诗人曹翰诗:“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曹翰:《内宴奉诏作》)。
戎装,以苦为荣壮逸情。对此,毛泽东在《五律·张冠道中》中描写道“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唐代诗人李益在《从军有苦乐行》中说“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寄言丈夫雄,苦乐身自当”。
戎装,磨砺忠勇加血性。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
葛亮在《兵要》中论述说:“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有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有晚唐诗人马戴的“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马戴:《出塞词》)。
戎装,忧国恤民有情怀。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在《蒿里行》中咏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唐朝诗人秦韬玉抒发道:“大野几重开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秦韬玉:《塞下》)唐代诗人韩偓:“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戎装,官贬年高志不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诗里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在《秋兴·其一》中写道:“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辛弃疾也有豪言壮语:“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戎装,血与火中育英雄。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在诗中写道:“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顾炎武:《酬朱监纪四辅》)唐代军旅诗人岑参有“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名句等。
笔者所关切的是民众为什么崇尚戎装,以及戎装与军人、戎装与军队、戎装与国家建设的关系问题。
本书在引用诗词时,严格遵循权威版本,并刻意保留了诗句中具有特定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原形汉字,旨在全面展现诗句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如果读者看了本书能有所启发,那将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