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NT$
367.0
《
经济史的趣味(全新增订版)(经济史与思想史丛书)
》
售價:NT$
383.0
《
中国古代鬼神录
》
售價:NT$
866.0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NT$
403.0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NT$
316.0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NT$
254.0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NT$
509.0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NT$
418.0
|
編輯推薦: |
1. 《从CSR到ESG》是一本深入剖析企业社会责任(CSR)向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演变的著作,为理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书中丰富的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使其成为ESG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书籍。 2.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从CSR到ESG的理论脉络,揭示了企业宗旨向社会价值转变的趋势,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部力作。它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理论深度,也为业界实践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3. 《从CSR到ESG》深入探讨了ESG生态系统及其管理实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维度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框架。书中结合中国ESG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独到见解。 4. 随着全球对ESG关注的不断升温,本书及时地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分析,帮助读者把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动态。它是企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源。 5. 本书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的专家编著,集结了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智慧,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未来的商业领袖具有重要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探讨了企业可持续理论溯源与发展脉络、ESG 生态系统及其管理实践。全书分为背景篇、理论篇和实践篇三部分,背景篇揭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企业宗旨转向可持续性的客观趋势及其必然性;理论篇阐释企业可持续理论从CSR 到ESG 的进阶式演化发展,并提炼ESG 作为当前企业可持续核心框架的价值创造机制;实践篇剖析ESG 生态系统主体及其实践行为,并提出中国ESG 生态体系建设路径。 本书可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者、ESG 及经济管理专业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以供对企业可持续议题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柳学信 男,河南信阳人,经济学博士,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化项目研究组召集人;兼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院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院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消费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市委委员、北京市经济专委会主任、北京市科技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主任委员。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财政预算民主监督组副组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ESG专业委员会主任,首都企业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产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40余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在《管理世界》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13部。 王超 女,山东日照人,管理学博士,现任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预聘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字创业与战略管理、ESG与企业可持续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管理学报》等学术期刊和美国管理学年会(A0M)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
|
目錄:
|
目 录 中国ESG 研究院文库总序 前言 第1 篇 背景篇 第1 章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企业责任 002 1.1 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 003 1.1.1 可持续发展内涵 003 1.1.2 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挑战 006 1.2 企业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010 1.2.1 企业制度演进与社会责任 011 1.2.2 企业社会责任功能 014 1.3 企业可持续问题界定 017 1.4 小结 019 第2 章 企业的宗旨 021 2.1 企业宗旨与企业可持续 022 2.2 企业宗旨的争论 023 2.2.1 企业宗旨早期争论 024 2.2.2 股东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趋势 026 2.2.3 企业宗旨的新讨论 028 2.3 企业宗旨的实践发展 032 2.3.1 国际企业宗旨实践发展 032 2.3.2 中国企业宗旨实践发展 037 2.4 小结 045 第2 篇 理论篇 第3 章 企业可持续理论溯源:CSR 048 3.1 企业可持续理论起源与演化:从CSR 到 ESG 048 3.2 CSR 概念内涵 050 3.3 CSR 理论沿革 051 3.3.1 企业伦理理论 052 3.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054 3.3.3 企业公民理论 054 3.3.4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局限 056 3.4 CSR 理论指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058 3.4.1 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历程 058 3.4.2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发展中的问题 064 3.5 小结 066 第4 章 企业可持续理论演进:ESG 067 4.1 ESG 缘起与发展 067 4.1.1 ESG 的提出 068 4.1.2 ESG 的快速发展 074 4.2 ESG 核心概念体系 078 4.3 ESG 理论内涵 087 4.3.1 可持续投资 089 4.3.2 非财务披露 090 4.3.3 企业可持续核心框架 093 4.3.4 价值观工具 096 4.4 ESG 与CSR 比较分析:继承与超越 099 4.4.1 ESG 与CSR 的内在联系 100 4.4.2 ESG 与CSR 的本质区别 101 4.5 小结 103 第5 章 利益相关者与ESG 价值创造 105 5.1 ESG 理念下的企业利益相关者 105 5.1.1 企业利益相关者 106 5.1.2 ESG 的价值创造功能 108 5.2 利益相关者与ESG 风险管理 108 5.2.1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108 5.2.2 ESG 的风险管理功能 109 5.2.3 企业ESG 风险管理过程 111 5.3 利益相关者与ESG 赋能 113 5.3.1 ESG 赋能企业经济效能 114 5.3.2 ESG 赋能企业竞争力塑造 117 5.3.3 ESG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118 5.4 利益相关者与ESG 价值共创 120 5.4.1 ESG 价值共创机制 120 5.4.2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过程 123 5.5 小结 126 第3 篇 实践篇 第6 章 企业可持续实践框架:ESG 生态系统 130 6.1 ESG 生态系统界定 130 6.2 生态主体及功能 131 6.2.1 企业 133 6.2.2 资本、金融机构与投资者 134 6.2.3 ESG 标准制定或框架开发者 135 6.2.4 ESG 中介 136 6.2.5 监管机构 138 6.2.6 其他主体 139 6.3 小结 140 第7 章 ESG 监管实践 142 7.1 ESG 倡议 142 7.1.1 环境责任倡议 143 7.1.2 社会责任倡议 145 7.1.3 治理责任倡议 146 7.2 ESG 标准 147 7.2.1 主流披露标准 147 7.2.2 ESG 标准的多样与统一 159 7.3 ESG 政策 162 7.3.1 欧盟ESG 监管政策演进 163 7.3.2 美国ESG 监管政策演进 167 7.3.3 中国ESG 监管政策演进 172 7.3.4 其他国家ESG 监管政策 176 7.4 小结 180 第8 章 ESG 管理实践 181 8.1 ESG 战略管理 181 8.1.1 ESG 战略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182 8.1.2 ESG 战略管理体系 184 8.2 ESG 评级 193 8.2.1 ESG 评级的内涵与意义 194 8.2.2 ESG 评级方法体系比较 196 8.2.3 ESG 评级分歧与原因 202 8.3 ESG 投资 204 8.3.1 ESG 投资的内涵与意义 204 8.3.2 ESG 投资演化历程 206 8.3.3 ESG 投资实践 209 8.4 小结 217 第9 章 中国ESG 生态体系建设 218 9.1 ESG 对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219 9.1.1 ESG 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理念和工具 219 9.1.2 ESG 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工具 222 9.1.3 ESG 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 阵地 223 9.2 中国ESG 生态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225 9.2.1 中国ESG 发展的文化基因 225 9.2.2 中国ESG 发展的制度基础 227 9.2.3 中国ESG 发展的实践积累 229 9.3 中国ESG 生态体系建设的理论支撑 233 9.4 中国ESG 生态体系建设 235 9.4.1 中国ESG 生态体系框架 236 9.4.2 中国ESG 生态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239 9.5 小结 250 参考文献 251
|
內容試閱:
|
前 言 进入21 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日益严峻,社会各界正致力于寻求破解人类可持续发展困境的解决方案。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关键行为主体,企业及其商业活动贯穿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始终,既是可持续发展危机的始作俑者和受害者,也是化解这场危机的主力军。企业可持续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商业实践者和学术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ESG监管、投资和管理实践迅速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 在此背景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于2020 年7 月成立国内首个专门研究ESG 的高校智库——中国ESG 研究院,致力于成为 ESG 领域内有影响力的高端研究型智库,建设服务于“政府决策咨询、国家标准制定、科研学术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的政产研学平台。2020 年以来,研究院开始培养ESG 方向的硕士博士,并于2023 年开始培养ESG 投资与管理的本科生和MBA 学生。同时,根据中国情境研究设计了“1+N+X”的企业ESG 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ESG 披露方面的团体标准《企业ESG 披露指南》及多个行业标准和特色标准,为企业ESG 实践、评价和信息披露提供科学指引,并积极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2024 年4 月18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秘书处批准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化项目研究组成立,中国ESG 研究院院长柳学信教授担任召集人,围绕ESG 标准化需求、标准化路径开展专项研究。此外,研究院出版了国内首套ESG 系列丛书,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 余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高级别科研项目。这些宝贵的ESG 研究与实践经历,为我们编写本书奠定了基础。 在长期主持和从事ESG 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当前企业可持续实践与研究正处于兴起阶段,面临着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困惑。在理论基础方面,企业可持续的底层价值逻辑缺乏研究深度,尚未形成能够清晰解释和指导ESG 实践的理论框架;在实践方面,ESG 投资、评级及披露等具体实践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探索,但仍然缺乏引领社会各界共同促进ESG 发展的全球性统一规则体系和标准体系;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国际ESG 市场上的地位仍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亟须建立契合中国国情的ESG 生态体系。讨论和破解这些难题是推动ESG 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作者团队编写本书的重要动机。 本书溯源企业可持续理论基础,揭示ESG 价值驱动机制,系统提炼ESG实践框架,并构建中国ESG 生态体系,为ESG 相关研究者及从业者提供了系统化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启示。全书分为3 篇,共9 章:第1 章至第2 章为背景篇,揭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企业宗旨转向可持续性的客观趋势及其必然性。第3 章至第5 章为理论篇,阐释企业可持续理论的演化历程,并提炼ESG 作为当前企业可持续核心框架的价值创造机制。第6 章至第9 章为实践篇,系统提炼ESG 实践框架,从监管和管理两个方面阐述当前ESG 实践,并提出中国ESG 生态体系建设路径,以推动ESG 的本土化发展。本书的主要特色:一是系统梳理企业可持续理论从CSR 到ESG 的进阶式演化脉络,并从价值共创的理论视角揭示ESG 价值创造机制;二是从ESG 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和分析企业可持续实践框架;三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融合新发展理念,构建本土化ESG 生态体系。此外,本书的结构安排清晰明确,每篇都提供了摘要导读,对本篇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可以帮助读者系统理解企业可持续问题。 本书的内容是基于作者团队在ESG 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完成的,同时参考了部分公开的资料和数据,也部分反映了作者团队的若干相关研究成果。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145)为本书提供的基金资助。本书的设计编写从提出体系设计的构想,到撰写大纲、写作初稿、修改定稿,历时两年之久,很多团队成员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支持。其中,陈瑾宇和胡曼对第3 章内容提供了支持,刘超对第4 章和第6 章提供了支持,李花倩和吴鑫玉对第5 章内容提供了支持,王传丽对第7 章内容提供了支持,刘超和郭珺妍对第8 章内容提供了支持。我们特别感谢团队成员的高水平工作,这些成员中有的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站博士后,有的已经出站并从事企业可持续教学研究或ESG 投资分析工作,有的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企业可持续实践及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本书的设计与编写是一项新的探索,旨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实质性发展。限于时间、精力和知识结构,本书在体系设计和内容编写等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至臻完善,可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诚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柳学信 王 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