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大学问·西方认识论史

書城自編碼: 405985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何涛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41513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65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清史讲义
《 清史讲义 》

售價:NT$ 449.0
教育的目的:“可见的学习”对话录
《 教育的目的:“可见的学习”对话录 》

售價:NT$ 454.0
财经大V鹤老师代表作品(全3册):财富从哪来+突破+鹤老师说经济:揭开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
《 财经大V鹤老师代表作品(全3册):财富从哪来+突破+鹤老师说经济:揭开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 》

售價:NT$ 1019.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6:《郑武夫人规孺子》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6:《郑武夫人规孺子》诸篇 》

售價:NT$ 959.0
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修订版) 象征丛书
《 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修订版) 象征丛书 》

售價:NT$ 1428.0
自助·助人——朋辈辅导论
《 自助·助人——朋辈辅导论 》

售價:NT$ 453.0
海洋全书:国家地理新探索
《 海洋全书:国家地理新探索 》

售價:NT$ 1010.0
甲骨文丛书·古埃及史(第一卷):从最早的农夫到大金字塔
《 甲骨文丛书·古埃及史(第一卷):从最早的农夫到大金字塔 》

售價:NT$ 60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4
《 沉思录 》
+

NT$ 289
《 塔木德(选择原文精编版,这一次真正读懂《塔木德》!) 》
+

NT$ 278
《 幸福之路 》
+

NT$ 505
《 哲学与人生 》
+

NT$ 500
《 逻辑的观念(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

NT$ 320
《 庄子浅注(国民阅读经典 典藏版) 》
編輯推薦:
系统梳理西方认识论2500年的历史。从古希腊毕泰戈拉到胡塞尔,本书从整理上理解,于细节处勘察,呈现了西方哲学史上约40位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本书涉及了许多较少被关注的哲学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认识论研究的空白。书中涵盖古代教父哲学、中世纪哲学这1500年中被忽视的认识论历史,主要论述了其中20位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另外,书中第一部分涉及的达芬奇、波尔查诺、亥姆霍兹的认识论研究也具有创新性。本书同样是现象学研究著作,有助于人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把握胡塞尔现象学的主旨。本书第二部分是胡塞尔的认识论思想,对认识论史的整体把握有助于理解胡塞尔现象学,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认识论。本书对学术界把握认识论的整个历史具有一定价值,可以成为西方哲学史课程中认识论方面的参考用书。本书对逻辑学、认识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哲学研究的重要门类——认识论的历史,并集中研究了胡塞尔的认识论思想。内容翔实,学术性和实用性兼具。本书从整体上理解,于细节处勘察,对于学界把握认识论的整个历史具有一定价值,也为一般哲学爱好者了解认识论历史提供了实用的参考。正如作者何涛在书中所写: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部与现象学相关的认识论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了西方认识论史,从古希腊毕泰戈拉到亥姆霍兹。其中涵盖古代教父哲学、中世纪哲学这1500年中被忽视的认识论历史,主要论述了其中20位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另外,这部分涉及的达·芬奇、波尔查诺、亥姆霍兹的认识论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部分是胡塞尔的认识论思想,从意识结构研究、范畴研究和逻辑研究三个层次对胡塞尔认识论思想的整体思路进行解析。本书学术性和实用性兼具,对于学界把握认识论的整个历史具有一定价值,也为一般哲学爱好者了解认识论历史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關於作者:
何涛,1983年生,甘肃白银人,哲学博士,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现象学、认识论。著有:《哲思之门: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现象学入门:胡塞尔的认识批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探:现象学的尝试》。
目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对胡塞尔之前认识论的回溯
第一章? 古希腊哲学中的认识论
第一节 从毕泰戈拉到芝诺
第二节 高尔吉亚与普罗泰戈拉
第三节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
第五节 伊壁鸠鲁学派
第六节 斯多亚学派
第七节 皮浪学派
第二章? 中古后期神哲学中的认识论
第一节 克莱门
第二节 奥利金
第三节 德尔图良
第四节 拉克唐修
第五节 阿塔那修与维克多里
第六节 卡帕多西亚三杰
第三章? 中世纪哲学中的认识论
第一节 奥古斯丁
第二节 普卢克洛
第三节 波爱修
第四节 狄奥尼修斯
第五节 马克西姆
第六节 爱留根纳
第七节 安瑟伦
第八节 圣维克多的雨果
第九节 波纳文图拉
第十节 阿奎那
第十一节 奥卡姆
第十二节 认识论史的思想筛选原则
第四章? 近代以来的认识论
第一节 达·芬奇
第二节 约翰·洛克
第三节 莱布尼茨
第四节 波尔查诺
第五节 亥姆霍兹
第六节 小结
第二部分? 胡塞尔的认识论
第五章? 意识结构研究
第一节 时间意识
第二节 背景意识
第三节 纯粹意识的结构
第四节 Noesis 与 Noema 结构
第六章? 范畴研究
第一节 范畴的含义及类型
第二节 两个基本范畴
第三节 精密范畴
第七章? 逻辑研究
第一节 逻辑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逻辑学的性质
第三节 逻辑学的功能
第四节 逻辑研究应具有的普遍性意义
第八章? 科学分类与其他问题
第一节 本质科学与事实科学
第二节 形式本体论
第三节 其他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內容試閱
前言
本书是我申请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象学认识论研究”最终成果中的部分内容。项目成果的一些内容已先行付梓,剩下的现以“西方认识论史”为题出版。
在对许多认识论主题进行研究之后,在尝试进一步深入把握胡塞尔认识论思想时,我希望回顾一下认识论的整个历史。可是,已有哲学史研究中对认识论史虽时有涉及,也有零星的断代史,但都无法令我满意,尤其是中古后期和中世纪的认识论思想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我尝试梳理了胡塞尔之前的认识论史。这些工作形成的是本书第一部分的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呈现了西方哲学史上约四十位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其中,近代以来的认识论思想涉及得较少。有的读者可能对此感到诧异。这不是因为我有意忽略笛卡尔、贝克莱、休谟、康德的认识论思想,而是因为在我之前的研究著作中已经梳理了他们的认识论思想,之所以对洛克的认识论思想重新做了梳理,是因为我想重新表达自己对它的一些理解。在本书第二部分内容中,我主要论述了胡塞尔的认识论思想。
此外,作为一项认识论历史的研究,还需要阐明一下认识论的定义,我将认识论视为对认识活动的哲学研究或科学研究,这在我先前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探》第一章已专门论述,此不赘言。
本书的书名,虽经反复斟酌,但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所以仍然保持了起初的选择。正副标题指出的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总的思想态度和论述中用来做比较的思想内容。只要书中内容有助于您的思考,请读者们对标题的适配性就不要太纠结。我的设想是,辑录自认为有价值或新意的思想,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而非提供一部完整无遗的教科书。后一种工作对我而言很有难度,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作为西方认识论史,本书的布局不是按此题专门设计的,而是由一开始的研究动机和写作顺序决定的。由于本书所涉及的研究一开始是为现象学认识论而作,历史梳理只是准备工作,所以读者才会看到本书在历史梳理中经常提及胡塞尔的思想。此外,本书的写作是按历史顺序逐次展开的,基于此恰好也形成了从毕泰戈拉到胡塞尔的认识论史。因此,也没有再去精心划分章节,仍按起初的设想分为两部分。希望这不要使素来内心严谨的读者过于恼火,也希望读者有一段愉快的思想之旅。
没有认识论的历史,就不会有认识论的科学。科学研究虽要以主题化的方式进行,但问题的思想历史是其必要的参照。如果没有历史知识,则可能会将旧观点和旧错误当作新见解,也很难估计新的理论工作的价值所在。我尝试做了一些梳理历史的工作,以满足可能会有的理论需要。本书虽为一部研究型著作,但还是奔着一般著作的向度去书写和修改的,很多内容有所发散,同一内容的批评和阐述往往也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可能更适合素无目的打发闲暇的读者,不适宜想学习理论和掌握思想的人直接使用。此外,我还希望突破知识的专业界限,与更多的人一同探讨心灵宇宙的玄奥。

编者按:本书中涵盖古代教父哲学、中世纪哲学这1500年中被忽视的认识论历史,主要论述了其中20位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本书介绍了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的认识论思想,他于公元395年开始担任希波主教直至生命终了,才华出众,是一位从自身生存体验和神学教义出发去思考哲学与神学问题的基督教哲学家。

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光照论、语词、符号
奥古斯丁早年所写的《论教师》是一部包含很多认识论思想的著作。奥古斯丁认为,我们说话的目的一是让别人知道我们想什么,二是教导别人。按照奥古斯丁的理解,说话以及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词,或者说声音符号,是传达这些信息的媒介。但还存在其他的传达信息的符号,如手势、眼神、动作、图示等。符号的作用仅仅在于形成表达,并不传授知识,最多起到激发学生探求的作用。
基于这种理解,奥古斯丁几乎表达了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一样的思想,他认为教师所做的只不过是引出真理,而知识只有在学生心里经过一个内在过程之后才有可能获得,简言之,“真理内在于心灵深处,不可能从外部传授”。可见,苏格拉底与奥古斯丁都认为知识的获得基于内在的意识发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就是要回归到内在的发生,即进行还原。这样来看,现象学还原表达的是精神助产术的另外一层意思。
奥古斯丁关于真理本身就内在于人心中的看法也被称为“光照论”(illuminationismus)。其进一步的意思意味着知识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直接源于事物,人们相互之间传递论断,这些论断经过自我确证后才能成为知识,比如,我们也可以从别人错误的说法中看到他想表达的正确的意思,就是因为论断是自我确证的。与光照论相对应的是迷想论(illusionismus)。抛开光照论被赋予的神秘的神学面纱,就可以看到光照论论述的是认识的自发机制。每个个体都有天生的认识机制,借助其中共同的认识机制,人们得以相互交流和理解彼此的观点。胡塞尔在其晚期著作中将这种机制归结为莱布尼茨式的意识单子(Ego),我认为这种理解太含糊了。相比而言,光照论过于神秘,胡塞尔的单子论过于含糊。
从目的上理解语言是奥古斯丁一贯的做法。这显然是神学的方式。但实质上,不从目的去理解行为,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语言作为优化思考和实现交流目的的行为,最合适的理解方式当然是从目的上理解。由此,为了更好更有效的目的,语言逐渐变异和发展以适应它的目的。
奥古斯丁对语词(verbum)做了很多分析。他认为语词只是符号的符号,无论它是言说的还是书写的符号,当它有特定的指向时,它就可以被视为符号了;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差异表示的是事物之间的区分;语词和名称(nomen)是同义语,一个名称就是一个语词,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事物,如河流。奥古斯丁认为,语词(verbum)和名称(nomen)的差别在于语词表示的是物理特征,名称表示的是心理特征。我们可以将前者理解为物理上可表示的和度量的声音、颜色、形状、手势等这样的物理标记,将后者理解为认识过程中心理上的意义指向。按照奥古斯丁这样的认识,人类认识系统的发展就可以被理解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物理标记系统的发展,一个是心理指向的发展。从前者来看,这些物理标记指向了更多的事物状态和变化,或者说它可以更为精准地标记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此,更多的知识得以准确记录和传承;否则,即使心灵的发现再多,如果没有好的标记系统,如果没有标记系统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知识的繁荣发展。
奥古斯丁认为,语词的价值在于传达知识,但它的价值没有知识本身那么重要。什么是知识呢?奥古斯丁认为知识是关于普遍性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知识,靠感知活动而获得;另一种是直觉知识,是沉思的结果。知识的普遍性,这实则是就其努力方向而言的,因为具有更广阔解释效力的知识才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益处。
真理与谬误
奥古斯丁认为,真理是无关情欲的纯粹认识。真理是通过纯粹直觉而获得的,它不像感性经验那样通过肉眼的观察就可以获得,如果人们致力于情欲,迷恋于感官事物所形成的虚假形象,那么,由此产生的就是各种意见和谬误。简言之,意见与人的情欲相关,真理与情欲无关,谬误是基于虚假的事物形象而形成的。这里的纯粹直觉,指的是最高的认识能力,也就是克莱门所说的γν?σι?(gnōsis/ 直觉)这样的认识能力。因此,奥古斯丁所说的真理也指最高的真理。这样的真理就是上帝。奥古斯丁认为,与真理相比,灵魂常常犯错,而真理则不会,灵魂依赖于真理,而真理则是独立存在的。按照这个观点来看,人类个体必然因灵魂(自身经验)的局限性而难以获得真理,因而也就常常与错误相随,由此在行为上也就难免犯错了。
奥古斯丁认为,虽然无知是人陷入谬误的唯一原因,但无知并不一定会陷入谬误,如走错路却意外躲过了劫匪,唯有一个人以不知为知、以假当真,才是真正的谬误。换言之,谬误在本质上意味着一个人不坚守真理,或缺乏对真理的真正信念,他不认可世界上有真理存在,所以,才会以不知为知,真假颠倒。
奥古斯丁进一步认为,谬误是恶的第一根源,无知与贪欲是恶的第二根源。如此一来,再结合圣经中关于亚当的原罪说,人便都成了罪恶之身。这样,奥古斯丁借助认识上的推论,就完成了人类皆有罪的论证。这个论证的不当之处不在于其推理过程,而在于后续产生的如何脱罪的问题,或者说向谁脱罪才是真正的脱罪,这个后续的问题被一些人利用了。人在世界中凭经验而行动时,因其认知有限难免犯错,这是不可避免的,否则人类就不需要道德的驯化和教育的引导,但这不应该成为阻碍人心灵解脱和追求幸福的精神枷锁。人只有在彼此的关系处于较强的连接中时才会因自己的无知而影响他人,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他的无知并不构成对他人的坏的影响,至多是不产生正面影响罢了。
心灵的二功能和灵魂的七等级
奥古斯丁认为,心灵(mens/mind)就是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那个支配肉体的东西,且我们通过身体的运动可以获知别人那里也会有的东西。不仅人类如此,动物也能够知道它的同类和人类是活着的,也能够通过天然的能力或通过我们的身体运动而直接感知到我们的灵魂。由此,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灵而知晓别人的心灵,还可以相信我们所不认识的任一心灵。此外,因为我们都有同样的灵魂(soul),所以,我们还能够通过思考自己的心灵而知道心灵是什么。由此可见,奥古斯丁所说的心灵有两个功能,它不仅可以支配身体的行为,而且能够感知自身的存在。
当奥古斯丁将支配能力视为心灵的能力之一时,它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了古希腊哲学中“灵魂”(νου??)这个术语的激情和欲望这两个含义,也表达了拉丁语“精神”(spiritus)这个词的生命动力这一含义。就心灵的认知功能而言,奥古斯丁认为,心灵通过双重的方式收集概念,一是通过身体感官形成关于事物的概念,二是通过心灵自身形成非事物的概念。就形成概念的方式而言,胡塞尔所表达的恰好是同样的意思。胡塞尔认为认识中有两种概念,一种是事物的概念,另一种是意识自身给予的概念,两者之间形成关联,即形成了关于事物的认识。
奥古斯丁把事物进入意识也理解为事物进入心灵,说明意识在这里占据了心灵的部分含义。由此,我们就可以知晓,在西方哲学史中,为什么如贝克莱所说的那样,心灵、精神、意识、自我这四者的含义是相通的。从奥古斯丁对心灵的理解来看,意识是对心灵功能的进一步解释,动物和人的心灵都可以感知自身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它是有意识的。在拉克唐修那里,心灵(mens)的功能之一是思维,而精神(spiritus)则是对拉丁文“灵魂”(anima)的另一称谓。古希腊文表示灵魂的不仅有νου??,还有ψυχη?(psyche),νου??的三种含义之一就是心灵(mens)。自我(ego)是近代哲学中流行起来的概念,它被用来指意识的本体。从历史上的这些说法和用法来看,前述四者之间的含义自然是相通的。由此可见,胡塞尔所从事的意识研究,实则是古代灵魂研究和心灵研究的继续。
奥古斯丁将灵魂分为七个等级,分别是:给予生命,感觉与欲望,记忆与训练,净化与美德,和谐与宁静,进入沉思,在沉思中确信。这七个层次的划分,从最低层次的生命需求到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几乎涵盖了生命的主要活动,中间相隔的是感觉、知识、德性等。这一划分对于确定人生的意义是必要的思想参照。如果我们相信人生的历程中可以划分出大致的层次,那么,相应地就应该标示出不同层次之间的需求,也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人生究竟应该划分为几个层次较为合适。在我看来,划分为四个层次或许更好:生命需求,感觉与欢乐,求知,心灵的解脱。
——节选自何涛著,《西方认识论史:一项与现象学相关的批评性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