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NT$
490.0
《
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
售價:NT$
436.0
《
黄河大系·戏曲卷
》
售價:NT$
4121.0
《
大模型与超级平台
》
售價:NT$
352.0
《
神话、仪式与象征:先秦儒家神道观研究
》
售價:NT$
398.0
《
数学通俗演义
》
售價:NT$
281.0
《
中国古代小说学史
》
售價:NT$
857.0
《
中国海域史·南海卷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主要纳入了2020年后国内外的重要文献,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确保《指南》反映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指南》第三章说明了主要变化和新增内容;注重临床实用性,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加清晰、可操作的指导。此次更新汇集了心理学、肿瘤学、护理学等领域专家的智慧,体现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采用了GRADE分级系统,更准确地反映出各项建议的科学依据强度。
|
內容簡介: |
1.结构与国际标准指南结构一致,先介绍编写指南的宗旨、方法学,概述新版指南相对于上一版指南更新内容,随后就每个重要的内容主题,以背景、证据和推荐意见为基本框架呈现。结构简单,条例清晰,便于临床医护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查阅相关内容,获得有用的信息。
2.内容涵盖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筛查及转诊、症状的综合管理、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医患沟通模型、心理干预等肿瘤心理领域的关键内容,规范肿瘤患者的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措施、为指导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改善肿瘤临床心理社会服务质量,为肿瘤患者及家属提供最佳的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照料与服务提供指导。
|
關於作者: |
唐丽丽主任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也是北京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唐丽丽主任从事心理社会肿瘤学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是国内唯一以为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该领域国内第一本教科书《心理社会肿瘤学》及第一部临床指南《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2016》均由她主编。
|
目錄:
|
第一章 制定《指南》的宗旨/ 1
第二章 编写《指南》的方法学/ 2
第三章 《 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与/
《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相比/更新的内容/ 25
第四章 恶性肿瘤带来的心理社会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38
第一节 患者面临的挑战 /38
第二节 照护者面临的挑战 /44
第三节 肿瘤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 /45
第四节 心理社会肿瘤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46
第五节 应对策略 /49
第五章 肿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关注的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出现的特定问题/ 56
第六章 医患沟通及告知坏信息/ 69
第一节 一般沟通技巧 /69
第二节 告知坏消息 /74
第三节 告知坏消息的具体方法 /79
第七章 肿瘤患者的痛苦筛查、评估及应答/ 86
第八章 肿瘤相关症状的精神科管理/ 109
第一节 焦虑障碍 /109
第二节 抑郁障碍 / 117
第三节 谵妄 /125
第四节 自杀 /133
第五节 失眠 /138
第六节 癌痛 /144
第七节 癌症相关性疲乏 /151
第八节 预期性恶心呕吐 /159
第九节 厌食及恶病质 /165
第十节 潮热 /172
第九章 晚期肿瘤患者的缓和医疗和安宁疗护/ 200
第一节 缓和医疗概述及其意义 /200
第二节 姑息性抗肿瘤治疗及症状管理 /204
第三节 生命末期照护 /209
第四节 居丧哀伤和居丧期关怀 /222
第十章 肿瘤患者心理干预/ 237
第一节 临床医护人员能做的心理干预 /237
第二节 专业的心理干预 /244
第十一章 不同肿瘤类型患者的特定心理社会问题/ 268
第一节 乳腺癌 /268
第二节 胃肠道肿瘤 /275
第三节 肺癌 /285
第四节 肝胆胰恶性肿瘤 /292
第五节 淋巴瘤 /299
第六节 妇科恶性肿瘤 /307
第七节 恶性黑色素瘤 / 311
第十二章 家庭照护者的心理社会需求及干预/ 326
第十三章 职业倦怠/ 335
|
內容試閱:
|
全球范围内对“将心理社会照护融入肿瘤临床常规诊疗”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该学科在国内也已进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心理社会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诊疗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整合肿瘤学的理念在多学科基础上深化了学科间的融合,心理社会肿瘤学成为整合肿瘤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 年)》特别指出,为实现总体癌症5 年生存率达到46.6% 的目标,需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做好患者康复指导、疼痛管理、长期护理和营养、心理支持。在政策的支持下,全国性肿瘤心理学学术平台逐步建立并发展壮大。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Psycho-Oncology Society,CPOS)的带领下,全国已成立12 个省级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员遍布全国25 个省级行政单位,共同推动国内心理社会肿瘤学的发展。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成立第一个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科室以来,重庆市、上海市、海南省等省市级肿瘤中心相继建立了独立的专业科室和团队。
2016 年发布的《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2016》标志着心理社会肿瘤学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正式启动了肿瘤临床心理社会照护的规范化管理。2020 年,随着领域内多项新研究的涌现,我们对《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2016》进行了修订,并将其更名为《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2020 年后,中国学者的多项高质量临床研究发表在肿瘤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上,成为多项指南的参考标准。2021 年国内的一项研究显示,心理治疗联合营养治疗可以降低晚期食管胃癌患者32% 的死亡风险,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2.9 个月,研究结果发表在肿瘤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上,为《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的更新提供了重要研究证据。
一个又一个四年,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为关注肿瘤心理照护的读者呈现《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发布8 年后的最新版本。为进一步提升肿瘤临床心理社会服务的质量,满足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我们对《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修订。《中国肿瘤心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简称“《指南》”)主要纳入了2020 年后国内外的重要文献,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确保《指南》反映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指南》第三章说明了主要变化和新增内容;注重临床实用性,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加清晰、可操作的指导。此次更新汇集了心理学、肿瘤学、护理学等领域专家的智慧,体现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采用了GRADE 分级系统,更准确地反映出各项建议的科学依据强度。
感谢所有对本次《指南》再版给予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和同仁。正是有了团队的通力协作和多方的鼎力支持,才使本次《指南》的再版顺利完成。希望更新后的《指南》能够成为临床工作的“指南针”,进一步提升肿瘤心理社会照护的水平和整合肿瘤照护的质量。
我们诚挚欢迎读者对本《指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的反馈将成为我们不断改进的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推动中国心理社会肿瘤学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唐丽丽
2024 年9 月12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