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人口经济史(先秦秦汉卷)

書城自編碼: 405943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史
作者: 李仲生
國際書號(ISBN): 9787523215289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4-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36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售價:NT$ 403.0
有机农业
《 有机农业 》

售價:NT$ 137.0
穿搭也有公式:100个不过时的搭配
《 穿搭也有公式:100个不过时的搭配 》

售價:NT$ 219.0
不完全契约
《 不完全契约 》

售價:NT$ 454.0
精魂从脚底升起:洛尔迦演讲录
《 精魂从脚底升起:洛尔迦演讲录 》

售價:NT$ 301.0
知脊:脊柱使用说明书
《 知脊:脊柱使用说明书 》

售價:NT$ 500.0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售價:NT$ 245.0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1.本丛书是视野宏大的人口经济发展史著作
丛书涉足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横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两大主题,是视野宏大的人口经济发展史著作。丛书注重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不仅汇集和梳理从古至今巨量的人口经济发展史资料,而且从史出论,以论带史,史论结合,形成一部有深度分析、规律探索和理论提炼特征的“理论性”史学著作。
2.拓展了中国人口经济研究领域
丛书的创新之处,是利用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口经济史进行分析,以求透过复杂的人口经济现象去深刻地揭示人口经济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丛书在分析中国的人口经济问题上采用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人口经济研究领域。
3.本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前瞻性
这部5卷本《中国人口经济史》,写法新颖,构思严谨,丛书体系的庞大完整性、长聚焦宽视野的丰富性、学术观点的创新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前瞻性。
內容簡介:
丛书简介
本丛书为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共5卷:《中国人口经济史(先秦秦汉卷)》《中国人口经济史(魏晋隋唐宋卷)》《中国人口经济史(元明清卷)》《中国人口经济史(近代卷)》《中国人口经济史(现代卷)》。以人口经济发展史为主线,梳理从史前时期到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一直到近现代历朝历代经济发展与人口消长的相互关系,探寻暗含其中的基本规律。书中对历朝历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货币制度、赋税制度等社会经济史实的梳理概述,不失为一部中国历代经济史大百科全书,而对历代人口消长规律的总结归纳,更可为当下人口管理和人口政策的决策提供历史借鉴,所涉足的科学领域是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新之作,也是填补国内人口经济史出版空白的图书项目。
本卷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9章,分别记述了史前时期中国人类的出现和氏族制度、夏朝的经济发展、商朝的经济与人口迁移、西周的经济发展问题、春秋时期的经济与人口推测、战国时期的经济与人口增减以及秦朝和汉朝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最后论述了先秦以来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动问题。
關於作者:
李仲生,1951年生于北京,日本国立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致公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菲律宾卡威迪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中国经济专家网理事、日本国际亚洲文化学会亚洲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学界著名学者。长期从事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研究,出版专著22部、合著2部,代表作日文专著《中国的人口变动——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2002年荣获首届日本“华人学术奖”)。主要著作还有《人口经济学》《世界人口经济史》《中国人口经济史》《欧美人口经济学说史》《西方劳动经济学说史》等,其中《世界人口经济史》系列丛书5卷本被评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等143篇,总研究成果1700多万字。其传略和学术贡献被《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伟大的复兴──中国优秀经济学家篇》等30余部辞书收录。
目錄
第1章 史前时期的人类与氏族制度
1.1 人类的进化与起源…………………………001
1.2 中国原始人类的出现………………………007
1.3 中国原始人群的生活………………………012
1.4 母系氏族制度………………………………016
1.5 父系氏族制度………………………………024
1.6 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028
第2章 夏朝经济的发展
2.1 奴隶制经济和奴隶…………………………031
2.2 赋税制度…………………………032
2.3 治水与土地制度…………………………035
2.4 农业…………………………038
2.5 手工业…………………………044
2.6 商业与货币…………………………048
第3章 商朝的经济与人口迁移
3.1 奴隶制经济的社会结构053
3.2 生态环境…………………………055
3.3 土地制度…………………………060
3.4 农业…………………………062
3.5 畜牧业…………………………070
3.6 手工业…………………………072
3.7 商业与货币制度…………………………080
3.8 城市…………………………087
3.9 交通…………………………093
3.10 财政…………………………095
3.11 多层经济结构…………………………098
3.12 人口迁移…………………………103
第4章 西周的经济发展
4.1 封建经济制度的确立…………………………106
4.2 井田制…………………………109
4.3 农业…………………………113
4.4 畜牧业…………………………120
4.5 渔猎业…………………………127
4.6 手工业…………………………135
4.7 建筑业…………………………147
4.8 城市发展与布局…………………………152
4.9 商业…………………………153
4.10 货币…………………………159
4.11 交通…………………………163
4.12 财政…………………………167
4.13 奴隶与奴隶制…………………………170
第5章 春秋时期的经济与人口推测
5.1 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演变…………………………175
5.2 奴隶制…………………………179
5.3 农业…………………………182
5.4 畜牧业…………………………186
5.5 列国手工业…………………………192
5.6 商业…………………………204
5.7 货币…………………………220
5.8 城市…………………………223
5.9 交通…………………………226
5.10 赋税制度改革…………………………229
5.11 人口政策与人口思想…………………………231
5.12 人才争夺与人才流动…………………………238
5.13 人口推测…………………………244
第6章 战国时期的经济与人口增减
6.1 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演变…………………………249
6.2 农业…………………………254
6.3 畜牧业…………………………261
6.4 手工业…………………………266
6.5 建筑业…………………………273
6.6 商品经济…………………………277
6.7 货币的生产与流通…………………………280
6.8 城市…………………………284
6.9 交通…………………………289
6.10 列国财政…………………………294
6.11 人口统计和管理…………………………298
6.12 人口政策和人口思想…………………………303
6.13 人才政策和人才流动…………………………314
6.14 人口增减…………………………324
第7章 秦朝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
7.1 土地制度变革…………………………327
7.2 农业…………………………331
7.3 田赋和徭役…………………………340
7.4 畜牧业…………………………347
7.5 手工业…………………………352
7.6 建筑业…………………………363
7.7 商业…………………………369
7.8 货币制度和度量衡…………………………373
7.9 财政管理体制…………………………376
7.10 人口分布与迁移…………………………382
第8章 汉朝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
8.1 农业…………………………385
8.2 土地所有制形式…………………………400
8.3 畜牧业…………………………405
8.4 林业和渔业…………………………412
8.5 赋税和徭役…………………………430
8.6 手工业…………………………437
8.7 商业与都市…………………………452
8.8 对外贸易…………………………459
8.9 货币制度…………………………465
8.10 交通运输…………………………470
8.11 财政…………………………479
8.12 人口政策…………………………484
8.13 人口变动…………………………489
8.14 人口分布与迁移…………………………497
第9章 经济发展与人口波动
9.1 采集狩猎经济与人口增长…………………………503
9.2 原始农业经济与人口革命…………………………507
9.3 农业革命的发生…………………………511
9.4 农业的产生与发展…………………………514
9.5 劳动分工和手工业的发展…………………………517
9.6 先秦以来的经济发展与人口波动…………………………521
参考文献…………………………527
內容試閱
《中国人口经济史(先秦秦汉卷)》是该系列丛书的第1卷,所涉足的科学领域是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大致以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起源为开端,记述了中国猿人的出现,中国原始人群的生活,原始公社社会的解体,探讨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时期的人口经济问题,注重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是第一部中国古代人口经济史。本卷写法新颖,构思严谨,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使得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前瞻性。
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记述了史前时期中国人类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第2 章概述了夏朝的经济发展,第3章简述了商朝的经济与人口迁移,第4章论述了西周的经济发展问题,第5章阐述了春秋时期的经济与人口推测,第6章论述了战国时期的经济与人口增减,第7章至第8章分别论述了秦朝和汉朝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第9章则论述了先秦以来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动问题。
本书用时期序列分析的方法以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及汉朝时期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分析先秦秦汉时期各个朝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过程以及人口变化的问题。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在阐述中国古代人口经济史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的经济分析方法。
本书的难点之一在于全面把握研究先秦秦汉时期各个朝代有关人口和经济方面的资料和中国学者所作的研究成果。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是,利用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等方面的资料对先秦秦汉时期各个朝代的人口经济史进行分析,以求透过复杂的人口经济现象去深刻揭示人口经济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完善了中国上古人口经济史和人口经济研究领域。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得到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出版资助,以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冯喜良教授的大力支持,为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在本书的审稿和出版过程中,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罗明钢主任和各册责任编辑提供了大力的帮助和支持,在此特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李仲生
2022年4月30日于北京

9.6 先秦以来的经济发展与人口波动
先秦时期(旧石器时代—前221)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当时的人们不断地突破前人的创造,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大变革。首先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上,生产工具关乎农业和手工业,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主流。生产工具的变革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生产工具的变革,才有了人们从夏朝、商朝和西周前期的奴隶社会进入了西周晚期的封建社会。虽然在西周时期由于技术的局限性,铁质农具已经用于农业生产,但是还不普遍。直到战国时期,坚韧锋利的铸铁的出现,铁才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多方面。铁的广泛使用,将人们从青铜等笨重的生产工具当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质农具和牛耕的推行,开垦荒地增多。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确立了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使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事业的长足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正因如此,随之而来的是各行各业的勃兴。手工业、畜牧业、渔猎业等纷纷走向正轨。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这一时期,商业也很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商品市场变得越来越完善,在当时,为了实现商品经济的更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市”。因此,每个国家的重要城市都设立了“市”。不仅如此,当时售卖的货物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因此,在当时,商品交换的范围很广,影响很大。城市商业中心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一直把持着头等位置,所以经济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开发是紧密联系的。另外,新兴的社会力量工商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结束了商、西周以来王朝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占领大部分区域的现象,商人的积极性变得高涨,所以这时候的商品经济也开始飞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被打破,多元化的新经济结构模式开始取而代之,奴隶制经济也开始土崩瓦解。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更是中国古代经济向前发展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秦汉时期,农业、手 工业、商业等均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品经济极为发达,但到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势头被扼杀了,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确立了起来。由于重农政策的实行,农业得到大大发展,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特别是“代田法”的发明与推广,是汉代耕作技术的一次突破。它在用地养地、合理施肥、抗旱、保墒、防倒伏、光能利用、改善田间小气候诸方面多有建树,是后世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的先驱。此外,耕作趋向精耕细作化,而且实行双季轮作,提高了土地 的利用率。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渐形成,还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铁质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普遍化,如秦朝已出现全铁质的犁铧,西汉时出现了三角形犁,发明了犁壁,便于翻土碎土,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西汉还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东汉时,牛耕遍及全国,中原地区还出现了马耕,牛耕方式也由汉武帝时的“二牛三人”挽犁法发展为东汉时的“一牛一人”犁地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牛耕技术的进步,让很多荒地得到了利用,促进了粮食的丰收。这一时期,重视水利事业,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如秦修建了灵渠和郑国渠拦河坝等,汉代大规模治理黄河等。此外,秦汉时期非常重视灌溉,发明了翻车、渴乌,使灌溉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秦汉时期,手工业主要有冶铁、纺织、髹漆、青铜铸造、陶瓷生产、制盐和酿酒等生产部门。特别是汉代发明了椭圆形炼炉,可日产铁一吨;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质量,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中后期,发明了“炒钢法”;在铁器铸造上,东汉时熟练掌握了层叠铸造的先进技术。汉代冶炼设备齐全,采用韧性铸铁、脱碳钢、炒钢和叠铸等技术,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秦汉时期的纺织业、丝织业和麻织业技术非常高超,如蜀锦、葡萄锦、散花绫、越布、蓝白蜡染印花布等产品非常精美,享誉全国。
尽管秦汉时期实行抑商政策,但商业还是获得了空前发展。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两个方面。在国内贸易方面,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繁多,商品流通十分活跃;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城市空前发达,咸阳、长安、洛阳等商业都市规模宏大,空前繁荣。在国际贸易方面,“丝绸之路”开通,建立了中西交通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的铁器、丝绸、漆器、玉器等物产西流,而西方的马匹、一些重要的农副产品如葡萄、蚕豆、胡萝卜等也传入我国,中西贸易与往来自此日趋频繁;与东南亚各国开始进行贸易,与朝鲜、日本也开始了商业交往,如中国的铁器、丝织品、养蚕技术等逐步传入了日本。秦统一中国后采取了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为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农业、手工业的恢复与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先秦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是缓慢的。中国是最早有人口记录的国家,最早的人口数量可溯及公元前2140年的夏禹时代,史料丰富。但多是历代王朝征课赋役的户、口或丁数。这些数字有的比较接近实际存在的人口,有的则需估算才能成可比数字。而边疆民族人口大多不列为国家编户,不易估算,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也不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