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高考报告 中国作家头条 (中国高考全景实录 教育改变命运的现实样本)

書城自編碼: 405873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何建明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34708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爱的流动
《 爱的流动 》

售價:NT$ 301.0
帝国之翼:胡林翼的官场与战场
《 帝国之翼:胡林翼的官场与战场 》

售價:NT$ 398.0
史记全本注译(布面精装,全套9册) 附赠“朕来也”文创扑克牌1副!
《 史记全本注译(布面精装,全套9册) 附赠“朕来也”文创扑克牌1副! 》

售價:NT$ 3315.0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 》

售價:NT$ 653.0
心理韧性:你总是能整装待发
《 心理韧性:你总是能整装待发 》

售價:NT$ 305.0
大学问·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
《 大学问·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 》

售價:NT$ 454.0
无凶之夜
《 无凶之夜 》

售價:NT$ 305.0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设计(NX MCD)
《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设计(NX MCD) 》

售價:NT$ 286.0

編輯推薦:
描摹高考战场之残酷无情
直击教育痛点与应试弊端
写尽高考之下社会和人生百态

央视热播电视剧《命运的承诺》原著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內容簡介:
《中国高考报告》是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采访,对“高考”这一备受百姓关注的“战争”,进行的首次全景式描写。它深入事件内层,考察在波澜壮阔和轰轰烈烈之现实情况下,隐含着的悲愤与无奈,尽显社会与人生百态。同时,书中还以大量的一手资料,对高考体系中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揭示,发人深省。作品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探讨中国应试教育的利与弊,是极具史诗气质的报告文学作品。
關於作者:
何建明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第七、八、九届副主席,当代中国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茅盾文学院院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总裁,作家出版社社长,《中国作家》主编,《中华辞赋》社社长,《鄂尔多斯》主编,《新生界》主编等。全国劳动模范。40余年共创作60多部著作,代表作《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国家行动》《忠诚与背叛》《国家》《南京大屠杀》《雨花台》《那山,那水》《山神》《革命者》《浦东史诗》《诗在远方》等。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六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获《人民文学》特等奖,是中国报告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奖者。近20部作品被翻译至海外。已有15部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首位获俄罗斯国家图书奖的中国作家。
目錄
目录

001

开篇语

001
第一章大学——中国人的梦

003东西方人的追梦差异

005
中国旧考场

011
邓小平决策

012
亲历恢复高考大战

027
大学,毕生的情愫


037
第二章备战黑7月

041
抢生——兵马未动先出招

050
赶时赶课——决胜关键是两招

054
分班又分流——对不起你的绝招

061
模拟疯考——登天门的步步台阶

065
排名——严酷选拔“特种兵”

071
第三章目击高考现场

073
目击之一:全城“戒严”


079目击之二:移家入店

084
目击之三:鸣笛声声

087
目击之四:作弊应急

090
目击之五:焚书坑包

093
第四章苦水倒不尽青春好烦恼


097
作息表,我的“生死牌”
——高三学生自述之一

102
“我没病,为什么非要进医院?”
——高三生自述之二

108
我在乎分数,但更要自尊
——高三生自述之三

111
“反正高中生离家出走的不只我一个人”
——高三生自述之四

120“战斗营”里的故事


127
第五章可怜天下父母心

129
败落在儿子手里的“一枝花”

138
猪棚陋室里扶起两个娃儿上大学

144
苦命的知青父母

151英雄落泪为娇女

162
老根的无奈“措施”

179
第六章百姓问天


181
一问天:王蒙为何只考60分?

195
二问天:明星与天才真能制造吗?



212
三问天:“黑客”何其多?

224
四问天:最神圣的地方为何也最丑恶?

238

五问天:穷人还能上大学吗?

249
第七章民办大学的红与黑

251
王秀兰很意外

258
中央领导看好“小于”的办学经

266
李小平上当记

274
仓库里竟然办出“名牌大学”

275
“洋大学”很火,也很腻人

285
第八章“狼来啦”——少年出国留学的忧思

294
陷阱之一:“汉奸”当道,中介混杂,受骗又受累

298
陷阱之二:算钱有误,负债累累,国内国外两头不好过


302
陷阱之三:追求名校,拒签不断,最后两手空空回老家

306
陷阱之四:放飞容易收线难,真真假假泪是痕

315
第九章火爆的畸形产业

319“要发财,印教材”

330
办班大战使教师也“走穴”

337
兜卖假文凭
——地摊产业

343“招生骗子”够无耻

346
“忘不了”
——改变你错误的一概而论

359
第十章《新世纪高考宣言》:“来年中国不考试!”

363
考大学真是唯一选择?

369
考上了大学又怎样?

371
大学到底是什么?

373
后记教育,令我欲罢不能
內容試閱
激发我写这部百姓情怀、学子心声的《中国作家头条中国高考报告》的,是我听到几位秀美如花却内心燃焰的女孩子的话——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女孩子在谈到高考时,以视死如归的口气说:“我以我血荐高考。”
《梦里花季不下雨》作者,已就读四川某大学的刘超、彭柳蓉两位女生在写文章谈到高考时,不无激愤道:“高考不死,大难不止。”

我不知道国人听了这些女孩子的话以后有什么感想,我嗅到的却是一股浓烈的战斗气息。
二十余年了,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使得20世纪末三十五至五十来岁年龄段的社会主流骨干们,每每谈论起它时都有种“我们通过高考,已经走出了人生末途……”的感觉。然而,在这一代人的子女也开始走向高考战场的现在,为什么我们听到了截然相反的声音呢?

竞争将在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好校与差校、穷人与富人之间展开……因此,高考仍将是中国未来二十年间百姓最关注的头等问题和影响民族复兴的大事。
当年我下决心在世纪之交动笔写这本书时,又出现了许多想不到的事:
什么,你要采访高考的事?那你什么人都不要找了,我就可以给你说上三天三夜!
没想到,我的采访题目刚刚透露,竟然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在素有状元之乡的苏州,我碰到的第一位计划外的采访对象,当时他激动得失态的情景,着实吓了我一跳。
阿元,这位家居苏州的江苏某报名记者,在我与他交往多年的印象中,他从来是说一口软绵悦耳的吴语,做事彬彬有礼,走路也生怕抢客人半步的温情男主人。可这回,他竟然没说完第一句话就从椅子上跳下来,激动得脸都发红了:不怕你笑话,我的女儿正准备高考。可为了她能不能考上大学的事,我们全家这三年的日子真不知是怎么过的。这三年,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着孩子读书的事转。我女儿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孩子,不管怎么下功夫抓,成绩就是上不去。不怕你笑话,就在前不久期中考试时,当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要来女儿的试卷看到她的成绩时,我竟然当着孩子和老婆的面,自己打起自己的耳光……你听了好像有点不相信吧?老实说我自己也想不到自己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但当时我确实这么做了,我只觉得自己为了孩子的学习已经把所能尽的全部力量用上了。从她初中二年级开始,到后来初中升高中的中考,到为她跑学校,以及她进入高中后天天盯着她的成绩……说得直白一点,我和老婆为了不影响孩子每天的晚自习并让她自习后能踏踏实实睡好觉,我们甚至连夫妻房事都没胆子做了,其他工作和生活上让道的事儿就更多了。那天我打了自己的耳光,女儿吓坏了,跪在地上说爸你就打我吧,是我没考好。我对她说,不怪你,都怪我这个当爸的无能,没给你想出好办法让你成绩上去。我女儿听了哇的一声号啕大哭起来,转身就要冲出去寻短见。她妈见了急坏了,冲过去拦腰将她抱住拉回了家。后来我们全家三口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夜……
堂堂七尺男儿,在诉说他家千金高考的经历时,竟数次呜咽。
我感到心被重重地一击,没想到这个时代中国百姓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竟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你写,你一定要写。你当作家不写中国高考这样一件正发生在千千万万家庭中的大事,你这个作家当得也没什么劲!阿元兄哽咽着,抹着满脸的泪对我说。那眼神似乎告诉我,如果我不写这个题材,我就是一个对不起14亿中国百姓的文化痞子了。
……

第一章

第一章大学——中国人的梦


东西方人的追梦差异


东方人爱做梦,西方人也爱做梦。但东方人和西方人做的梦完全不一样。
两千五百多年前,正是中华大地战火四起时,在鲁国,一位失去父亲的十七岁天才少年在痛失母亲之后,擦干泪水,怀着“学也,禄在其中矣”的信念,四方求师,不耻下问,后来终于“三十而立”。中年之后的这位先生,在求仕的道路上屡次失败后,便开始了周游列国,时达十四年之久。当他饱受艰辛、窘境纷至、处处碰壁而终不得志后,有一天仰天长叹,忽见头顶有一异样之物自由飞翔在蓝天白云间,他便对其弟子感叹道:“鸟,我知道它会飞,可是会飞的还常被人射下来。鱼,我知道它会游水,可是会游水的还会被人们钓起来。兽,我知道它会走,可是会走的还常落入罗网。只有一样东西,人们不会控制它,它爱在云里来就来,它爱在风里去就去,它爱上天就上天,这就是龙……你们要做就做龙吧。”
在凄哀与绝望中望子成龙的士大夫,最后告别人世时留下了这一遗训。
这位一生雄心勃勃,中年后不再求仕者,就是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孔仲尼。由于他一生追求“学而优则仕”,且“忠君尊王”,以仁为怀,故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大圣贤,流芳至今。虽在他死后有“焚书坑儒”和后来的“打倒孔家店”,但在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毕竟仅仅是小波小澜而已。“唯此为大”“读书是上”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古老而经典的古训,时至今日仍被亿万国人所崇尚,而我们也到处可见在寒窗之下孜孜不倦苦读ABC,以求一张大学文凭的疯狂与赶考热……
从鲁国这位周游四方的圣贤诞生到近代,世界东方的龙子龙孙们举目远眺时,却发现这块本是闪闪发光的大地,被一个仅仅只有两百五十来年历史的美洲大国气焰嚣张地甩在后面。
那个国家是谁?是什么梦在激荡着哪个奇异的民族?
这个梦是从英吉利海峡的普利茅斯港出发的,它乘着五月花号的小帆船,经过数月的惊涛骇浪,初冬的一个早晨,抵达一块叫詹姆斯敦的北美狭长地带,并开始在那儿插上一面米字旗。后来这面米字旗改成了星条旗,于是诞生了一个新的合众国,英文简写为USA。从此,五月花号的小帆船虽然永远不再起航,但成千上万的六月花号、七月花号及包括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内的无数帆船与铁船都涌至那块狭长地带,由于越来越多的帆船与铁船涌来,狭长地带渐渐扩张,再扩张,一直到可以称霸全球的今天……
这就是被现代人类治国专家们长期崇尚、叫那个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想大声说话的国家的人无比骄傲的“美国梦”。
“更多更好,永无止境……”起初代表这个简单思想的美国梦,后来在《独立宣言》中便化作了这样一些庄严的语句:一切人生而平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是天赋人权。
IF WE CAN DREAM IT,WE CAN DO IT——在佛罗里达宇航中心的铝合金门上,美国人铭刻下了这句话,它译为中文就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我们就能够实现。
我似乎明白了东方人与西方人在行为与观念上的差异,也似乎多少明白了这两个世界为什么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争斗后,今天仍然时常表现出各不相让、各不理解。
东方人以追求圣贤与完备自己的学问为自己所要实现的人生之梦。
西方人以追求无限的个人自由与幸福为自己所要实现的人生之梦。
两种梦带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识、不同的观念、不同的信仰,甚至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政治背景……
我由此终于明白了上面的问题而不用去解释为什么同是年少或年轻的孩子们在一起比较时,我们中国的孩子在计算和学问上总能拿冠夺王,而在实践和创新上美国的孩子总是优先争胜。
东方人总是以自己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自豪,西方人则把实现今天和明天的美满幸福当作自己的生活目标。
西方人追求的梦的实质,是一种精神的张力,这种张力产生了这样的制度:多党议会、国体、崇尚自由——当然都是资产阶级的。这种精神张力下的人便诞生了林肯式的政治家、卡内基式的经济学家和比尔·盖茨式的科学实业家,同时也滋生了猫王式的疯狂摇滚、无法抑制不断蔓延的艾滋病和狂轰滥炸南斯拉夫的称霸嘴脸。


中国旧考场

说来也巧,那天在南京采访,朋友们说你写中国高考问题,那就不能不到我们南京的夫子庙那个大考场看一看。到了夫子庙,我抬头只见一座四角飞檐、走马腾龙的大阁中央闪出四个金光大字:江南贡院。
中国现存第一古考场就在眼前!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走了几十所现代学校和高考的考场,我一直在寻觅古代中国的考场是什么样。
在现存最大的中国古考场里,我——找到了答案
话说公元1368年,一位名叫朱元璋的农民领袖,举着起义大旗,横卷黄河两岸,推翻了元朝统治,重建起以汉族地主阶级为主体的明王朝。朱元璋在历代封建皇帝中,可算得上一位明君,为使明朝江山长治久安,他把选拔人才放在头等大事位置上,并在定国大策时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材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荐贤。”
在朱元璋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已走过千余年,前五百年,治国选官,都是以自下而上的选拔和自上至下的赏赐为主要途径。从夏商周的奴隶社会起,推举和传子几乎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统治的基本模式。当然,这过程中也有一些是通过比考选拔用人的。《周礼·地官·乡大夫》中便有这样记载:“三年则大比(考试),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能者(即考试选拔德才兼备者)。”战国以后,这种原始选拔人才的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基本形式依旧如故,只是更加强调了礼贤养士风气,所以,这段历史上出现过像窃符救赵、千金市骨、完璧归赵、毛遂自荐、悬梁刺股等许多经典故事。但真正采用考试方式选官取士,是从公元607年的隋朝开始。隋炀帝的一项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十科举人。”第一次提出了“科举”二字,为中国封建社会试策取士治国掀开了值得记载的辉煌一页。从此,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等令普天下读书人目眩神迷的语汇便一直延至20世纪。虽然科举录用人才制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毕竟给那些无官无禄的平民子弟,提供了可以平等登高攀峰的金梯。
科举考试极其复杂,有乡试、会试、殿试,而各朝代的叫法也不尽相同。以明朝为例,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三年一次。明朝乡试最早主要以南京的国子监为第一考场,明都迁至北京后,南京的考场就改称为江南贡院,且始终是全国最大的乡试考场,直至清末废除科举之日。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国家级考试,能进这一级考试者便是俗称的举人。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级考试,状元就是从这一级考试中诞生的。殿试的名次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头名是状元,二名是榜眼…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