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传统药食同源物质图典
》
售價:NT$
1163.0
《
文化模式
》
售價:NT$
449.0
《
TensorFlow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
》
售價:NT$
352.0
《
信托法(第五版)
》
售價:NT$
857.0
《
敦煌究竟有多美
》
售價:NT$
454.0
《
我在唐朝穿什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服饰搭配 汉服研究 古代服饰)
》
售價:NT$
449.0
《
优化你的2小时 : 基于神经科学和能量流的时间管理方法
》
售價:NT$
255.0
《
经典与经学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古典历史学家哈罗德·惠特斯通
将浩瀚文献化为通俗晓畅的语言,
精选210多幅珍贵历史插图,
带你重返2000年前的意大利,
做一天地地道道的古罗马人!
从贵族到平民再到奴隶,
从出生到成年再到死亡,
全书百科全书式地展现古罗马人最日常的生活:
他们如何组建家庭、延续家族名字,家长权为何消亡?
他们有着怎样的饮食文化和娱乐生活,女性地位如何?
他们最爱的公共浴场是什么样的,沐浴都有哪些步骤?
他们的时尚表现力如何,其服饰、发型如何影响至今?
他们住什么样的房子,房屋建筑和室内装潢有何特色?
他们的奴隶阶层如何生存,奴隶的解放需要什么条件?
他们旅行借助什么交通工具,书籍商业出版如何实现?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罗马时期社会生活与物质文化的历史普及读物,作者为古典历史学家哈罗德·惠特斯通·约翰斯顿,本次中文版为首次引进出版。全书描述了罗马共和国后期到罗马帝国早期之间罗马社会各阶层人们生活的细节,涉及古罗马家庭、名字、婚姻形式、女性地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奴隶门客、房屋建筑、家具装饰、服饰发型、膳食习惯、娱乐活动、旅行、出版、收支、职业、葬礼等,可以说是包罗了古罗马人从生到死的方方面面。
關於作者:
哈罗德·惠特斯通·约翰斯顿(1859—1912),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拉什维尔,是一位古典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教师,在印第安纳大学担任拉丁语教授一职。哈罗德热心拉丁语教育事业,出版有《西塞罗演讲与书信集》《拉丁手稿》《凯撒的〈高卢战记〉》等。其中他最出名的著作The Private Life of the Romans,就是专为尚未掌握拉丁语却对罗马个人史感兴趣的大学生而编写。
目錄 :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家 庭
第二章 名 字
第三章 婚姻与女性地位
第四章 子女和教育
第五章 从属的奴隶和门客、招待关系
第六章 住宅及家具
第七章 服饰及个人饰品
第八章 膳 食
第九章 娱乐活动
第十章 旅行和书籍
第十一章收入来源、谋生手段和古罗马人的一天
第十二章墓地和葬礼
內容試閱 :
前 言
筹备这本书时,我考虑了三类学生的需求。
首先,本书是为高中生和大一新生准备的,目的是通过描述古罗马人在共和国后期和帝国早期的个人生活,帮他们理解课上读到的拉丁语文本中那些浩如烟海的注释,内容也在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内,希望本书能满足他们在此方面的一切所需。
其次,本书也是为正在修习相关主题课程的高年级大学生准备的。如果他们能借助本书,对提前向全班公布的相关主题课程有所了解,即使只是泛泛了解,老师和学生都会少一些麻烦、提高一些效率。这是我自己带班的经验之谈。
最后,本书还是写给古罗马史方面的读者和学者的,他们主要关注和研究重要的政治与宪法问题,因此经常觉得有必要读一读古罗马人家庭生活的简要叙事,好让自己从事的这项高深的公共事业更接地气。因此,本书的索引对他们特别有益。
本书尽量用英语写就,这样做是考虑到读者可能不懂拉丁语。我尽量不在书中堆砌拉丁语词汇,哪怕这些词汇一出现就伴有注释,但书里出现的拉丁语词汇一般都值得记下来。全书很少直接引用拉丁语作家的名言,相关作品也很少引用,但凡提到的几乎都是经典段落。
本书的每一章都用英语和德语前置了标准二级文献,但没有提及一级文献,因为它们会超出初级水平学生的理解范围。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老师会告知支撑自己观点的事实来源。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事实来源均出自文中提及的权威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对老师们也会有所裨益。
为了说明相关问题,本书配有很多插图,但限于篇幅,还是有很多插图无法添加进来。我希望学生们在教室或图书馆看看施赖伯(Schreiber)的《地图集》(Atlas selectus),如果做不到,至少要看看鲍迈斯特(Baumeister)的《历史遗址》(Denkm?ler des Hassischen Altertums)。
毋庸多言,尽管我已尽力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但像这样的一本书肯定还是会存在诸多疏漏。如果这些疏漏是出于疏忽或无知,我将十分感激各位的指正;如果是出于错误的判断,我希望老师们能在参考文献中找出足够权威的证据,告诉学生他是对的,我是错的。
W. 约翰斯顿
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1903年2月
服饰及个人饰品
◎ 短 裤
◎ 丘尼克
◎ 托 加
◎ 托加的外形与款式
◎ 托加的种类
◎ 斗 篷
◎ 带风帽大氅
◎ 其他披风
◎ 鞋与凉鞋
◎ 短 靴
◎ 帽 子
◎ 头发与胡须
◎ 首 饰
◎ 女性的服装
◎ 内 袍
◎ 斯朵拉
◎ 帕拉披肩
◎ 发 饰
◎ 配 件
◎ 首 饰
◎ 儿童服饰和奴隶服饰
◎ 衣 料
◎ 颜 色
◎ 织 造
从古罗马早期到晚期,古罗马人的服装都很简单,除了长至脚背的袍子之外,通常只有两三种衣物。诚然,这些衣物的材料、风格和名称因时代而异,但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早期其实几乎没有变化。
意大利温和的气候和年轻人热爱运动的生活习惯使得人们不需要穿我们习以为常的某些贴身服装。通过接触南方的古希腊人,也许还有北方的伊特鲁里亚人,古罗马人培养出自己的审美,这点通过宽松飘逸的优雅长袍得以体现。
男女服饰的差异和现在相比要小得多,但将它们分开描述会比较方便。拉丁语作家将它们分为两个类别,并根据其穿衣方式分为“穿戴服饰”(indūtus)或“披挂服饰”(amictus)。我们可以把第一类服饰称为“内衣”,把第二类称为“外衣”,但这两个术语并不足以代表其拉丁词语的意思。
短 裤
接下来要说的是短裤(subligāculum),也就是我们在古代运动员和角斗士(图153),以及图28中的受罚者身上见到的腰布或衬,它类似于今天游泳的人或大学运动员穿的运动短裤。据我们所知,这是早期古罗马人唯一会穿的一种内衣。整个罗马共和国时期,塞西基家族都遵循着这项古老 习俗,在短裤外面直接穿上托加。那些想要佯装拥护旧式简单主义的人——比如年轻的加图——以及公职候选人,也会穿着这样的短裤。不过,短裤的外面最好再套上一件丘尼克,或者不穿短裤,直接穿丘尼克。
丘尼克
丘尼克(tunic)很早就被古罗马人作为“穿戴”类的主要服饰。它是一件普通的羊毛恤衫,分为前后两片,侧面缝合,类似现代的线衣。如图85所示,它的袖子很短,几乎只能覆盖上臂的一半。短袍的长度从脖子一直延伸到小腿,但如果穿戴者希望四肢更加自由,可以在腰间系上一根腰带或皮带,将它缩短。罗马共和国后期,袖子及腕的长袖丘尼克和长度及踝的束腰丘尼克变得十分常见,但穿这样的丘尼克会被认为缺乏男子气概。
在室内穿丘尼克时不用穿外衣,可能也不用系腰带。事实上,它是一种独特的家居服,与仅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托加正好相反。公民工作时也可以穿着丘尼克,但在公共场合永远都要在袍子外面套上一件托加——即使是套上了托加,按照当时的社会习俗,也需要为短袍系上腰带。人们通常会穿两件丘尼克(内搭和外搭),身处寒冷气候的人——比如奥古斯都——在严寒之际还会穿上多件丘尼克。冬天穿的短袍可能比夏天穿的更加厚实,但二者都是羊毛制成的。
普通公民的丘尼克呈现白羊毛的本色,没有任何的镶边饰物或装饰。而骑士和元老院议员的丘尼克上分别带有宽窄不一的紫色条纹,从肩膀一直延伸到下摆,前后都有。它们有的是织在衣料里的,有的是被缝在衣服上的。因此,骑士的短袍被称为紫色窄边丘尼克,元老院议员的短袍被称为紫色宽边丘尼克。一些权威人士认为,元老院议员的象征就是衣服前后摆中央的宽边条纹,但不幸的是,没有相关图像留存下来好让我们确定这种说法。在这种正式的短袍下,骑士或元老院议员通常会穿上一件朴素的内搭短袍。进屋之后,他会把外搭短袍的腰带解开,以便尽可能引人注目地展示衣服上的条纹。
除了短裤和短袍之外,古罗马人就没有其他常穿的内衣款式了。年老或健康欠佳的体弱之人有时会在腿上缠上呢绒的绑带以保暖,包裹大腿的被称为半长裤,包裹小腿的被称为绑腿。他们也可能使用类似的材料包裹身体甚至颈部,但所有这些都会被视为年迈的标志,不属于强健男性的常规服饰。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古罗马人没有与我们的裤子甚至长衬裤相对应的东西。裤子是高卢人的服饰,直到帝国时代后期才被古罗马人采用。在古典时期,“穿裤子的民族”广义上是指野蛮人,同时也是专门针对高卢人的蔑称。
托 加
最古老、最重要的外衣或外套非托加(toga)莫属。我们不知道古罗马人是从哪里得到这种长袍的,但它可以追溯到最早的传说时期,而且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古罗马人的标志性服装。托加是一件厚重的白色羊毛袍子,能够包裹住人的整个身躯,垂到脚面,看上去十分累赘,却又优雅端庄,总是让人联想到正式礼节。古代罗马人耕种田地时只穿短裤;私下在家或一个人工作时,无论是什么年纪的人,都会穿着舒适的、像衬衫一样的短袍;但是在公共集会场所、公民会议、法庭、公开表演等一切社交场合露面时,必须穿上托加。他要穿着托加承担公民责任;穿着托加把妻子从岳父的家中带到自己的家中;穿着托加接待门客;穿着托加履行作为地方执法官的职责、管理自己的行省、庆祝胜利;就连死后也要被裹上托加,放置在大厅里。没有哪个国家的长袍能够拥有这样的材质、颜色和版型。外国人也不许穿托加,即便他居住在意大利甚至是罗马。遭到驱逐的公民在放弃公民权的同时,也要放弃托加。维吉尔曾用洋溢着骄傲的诗句表达这种民族情感:
Rōmānōs,rērum dominōs,gentemque togātam.
罗马人,英勇的统治者,身穿托加的民族。
托加的外形与款式
每个学生都知道托加的普遍外观。很少能有哪种古代服饰能够如此普遍地出现在图像中,而且大多看上去都十分美观。这些图像源自无数流传至今的男性雕塑,他们都身着托加。除此之外,本身也会穿着托加的作家为我们留下了关于托加外形与款式的详尽描述。事实上,人们发现文献中的描述与艺术上的呈现可能并不一致(图86)。关于这种长袍的精确剪裁或穿着方式,学者们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早期的托加样式比后来时代的更加朴素、简单、合身。古典时期,长袍的样式曾十分复杂,以至于时尚人士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穿好它。
强调文学权威的学者是这样描述托加的剪裁与样式的:它由一块半圆形的布料制成,布长约5码(1码约等于0.91米,下文同),宽约4码,其中一部分布料会被压出又长又窄的褶皱。穿着时,要将这块布料纵向折叠,而不是从中间往下折叠,而且要一折比一折深,然后将它甩过左肩,让长袍的前端垂至地面,后面部分的长度大约是穿戴者身高的两倍(图87)。将背面这一端绕过穿戴者的右胳膊下方,再甩到左肩上,盖住从腋窝到小腿的整个右半身,这样一来,宽大的皱褶就会集中披挂在穿戴者的左肩上。按对角线方向穿过胸口的部分被称为挂褶或衣襟,其深度足以用作装小件物品的口袋。根据这种描述,托加是一片式的,没有接缝。
那些试图完全或主要通过艺术作品来重制托加的人发现,使用一件长袍或一块半圆形的布料,无法在活人身上再现雕像上呈现出来的那种垂褶。图88显示的就是一块实验用的布料,形似一个被切成两半、最大程度撑开的灯罩。虚线GC是布料的标尺。粗重的线条勾勒的是长袍被裁剪出来后的形状,上面还缝了一块椭圆形的布片(FRAcba)。虚线GE的长度相当于穿戴者的肩高,其他尺寸则是按比例计算出来的。
长袍披挂上身时,E点必须在左肩,G点在身前接触地面,F点在 脖子后面。由于衣料的大部分都垂在身后,L点和M点会落在小腿的 后侧,a点在右肘的下方,b点在肚子的上方。布料从背后垂下,绕过 右臂下方,搭在左肩上。如图87所示,c点会落在E点上,OPCa部分 则会在背后垂向地面,然后将FRA的部分拉过右肩,覆盖右侧胸部, 形成衣襟。将从左肩垂至身前地面的部分朝斜上方拉起,让它远离双 脚,并允许它稍微向身前垂落。这样一来,长袍的正面应该呈现与本节插图相似的外观。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这种外袍之所以穿 起来如此优雅,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训练有素的更衣奴隶。他会在长袍不穿的时候仔细地折出皱褶,为主人更衣后再把每一处褶皱都认真地整理好。据说从左肩垂至地面的那一部分长袍是靠自身的重量来固定整件衣服的位置的。人们有时也会在下摆中缝上铅块,以增加衣料的重量。
显而易见,身着这种时兴的托加,四肢是完全被束缚住的,绝不可能快速地做出任何动作,就更别提剧烈的运动了。换句话说,西塞罗时代极其流行的托加只适用于正式、庄严、礼仪性的城市生活。因此,我们很容易明白它为何成了和平的象征,因为在战争中穿着它实在是太过笨重。我们也明白了西塞罗为何鄙视那个时代年轻的花花公子“宁愿穿帆布也不穿长袍”。至于古罗马人为何迫不及待地欣然接受暂缓履行公民和社会责任,也不难理解了。尤维纳利斯曾为自由的国度叹息,因为只有那个时代,逝者才必须穿着托加;马提亚尔以同样的理由赞扬了某些行省反常规的做法;普林尼规定前来拜访的客人不必穿着托加,这令他的别墅成为胜地之一。托加的价钱也让它成了穷人的负担,劳动阶级几乎不可能穿得起它。
早期的托加肯定比较朴素,但并没有特定的描述流传到我们手中。人们经常用德累斯顿的雕像来形容它的样式,但这点是值得怀疑的,因为雕塑的服饰可能是某种古希腊斗篷。我们也许可以从佛罗伦萨的某尊伊特鲁里亚演说家雕塑身上大致了解早期的长袍(图89),它的样式与文学资料中的描述非常接近。这种缠绕的穿戴方式被称为“加比努斯结”,男人们可以把拖尾的部分绑在身上,再将背后的褶皱部分罩在头上,穿着它打仗。自从人们不再穿着托加上战场,这种服饰在很久以后只用于某些仪式庆典。图90展示的就是这种长袍,不过是晚期的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