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NT$
407.0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NT$
296.0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售價:NT$
857.0
《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售價:NT$
857.0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469.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NT$
301.0
《
开宝九年
》
售價:NT$
250.0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读吴春荣先生的书,总会有一种恬淡冲和的感觉从心底袅袅升起,恍如独坐窗前,喝一壶江南的明前茶,香气浓郁,清新持久,鲜爽回甘,让人回味无穷;又仿佛置身于春风浩荡之中,时而如牛毛细雨,洗涤心灵;时而艳阳高照,翻晒岁月旧事,当然也有倒春寒的料峭之感,浑身上下无不舒适,颇具陶醉之态。
《银发萤光》一书是吴春荣先生进入八旬高龄后创作的一部随笔集,题材类同于明代冯梦龙与凌濛初的“三言二拍”,可读性强。全书共分七部分,作者集教师、作家头衔于一身,本着承前启后的教化功能,入选文章可长可短,长的洋洋洒洒,短的惜黑如金:或谈古论今,或奇闻逸事,或才女佳话,或阅读藏书,可谓旁征博引……比如,《真趣》一文里“乾隆爷第四次下江南偶遇一园林赐名‘真有趣’,结果被身边文臣纪晓岚插科打诨,硬生生把‘有’字讨要去了,结果园名成了‘真趣’的典故,由此联想到当下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得出了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悟出‘真有趣’‘真趣’的高下优劣或许就达到了一种境界”的结论,短短一二百字,内容令人醍醐灌顶,眼界大开。
比如,《佳对》一文“桐城李仙芝得‘推窗惊鸟梦’一句,不像贾岛几天工夫就觅得佳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李却是
|
內容簡介: |
《银发萤光》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吴春荣先生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子。全书共分八大章,既有对老一辈学者、作家的回忆与记录,如生物学家、院士、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嵇汝运,著名文艺评论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徐中玉,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贺宜,著名作家、“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得主竹林,当代作家叶辛、著名编辑家谢泉铭,与匡互生共同创办“立达学院”(“南有黄埔,北有立达”之称誉)的教育家陶载良等的感人事迹;又有对老一辈学者、作家的描摹状写,文中记述了作者与他们交往中的细节,还配有影印书札。既有对已逝家乡(如诗似画、婉约缠绵的江南水乡)的美好回忆,又有对山、水、人钟爱不舍的描写。特别是全书附录三十篇诠释宋词佳句的短文及融入古诗词、典故等解读的随笔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已届米寿之年,岁月的积淀与恬淡典雅的写作风格,读来流畅有趣,真情实感扑面而来,有较高的可读性与一定的史料价值。
|
關於作者: |
吴春荣,1937?年出生,上海松江人。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学语文教材专职编撰、1—3届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语文学科评委,1—12届上海市中小学图书评选委员会语文学科评委,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先后出版书稿数十部,主编书稿(已出版)上百种。2012年7月出版发行10卷本《吴春荣文稿》。八十岁后,出版《松江人物》《散步思絮》《〈南村诗集〉笺注》《松江历代作家作品选注》《共品香茗:与历史碎片对话》。
|
目錄:
|
目 录
卷一
003/红了樱桃
004/王老虎抢亲
005/大自然的语言
006/误 读
007/垂钓与阅读、藏书
008/真 趣
009/佳 对
010/一字之师
011/表 达
012/细 节
013/语 序
014/关于抄袭
016/翻 译
017/汉语的运用
018/文学语言
019/再议文学语言
020/标 点
022/聪明有时会弄人
023/短而不失深刻
024/“护猫将军”
025/平 衡
027/盘点二○二一
029/开口难
030/“随便”
031/一声问候一颗心
033/说喝茶
034/咏茶抄
035/认识自己
036/编·编著·著
037/沉 默
038/“奴书”
039/不凑热闹
040/流 泪
042/奸 商
043/追 求
044/锤镰光耀100年
045/“气管炎”
046/《平安经》
047/一生草根
048/相貌不凡
049/逸 事
050/“为道文章不值钱”
051/“我们当干部的”
052/歪打正着
053/塔的启示
054/亲 自
055/啤酒是酒吗
056/说外来“和尚”念的“经”
058/趋 势
059/尊 师
060/难得糊涂
卷二
065/疗 养
069/住院散记
076/温汤日记
卷三
099/曲水园中的寻找
102/家乡逝去的风景
106/触物忆旧
109/我 爱
126/享 受
128/第一次
133/四季风情
137/梦聚天庭
附 雅聚
156/为师救孤
卷四
171/一只小盒子
174/佘山会聚
177/情满金山
183/有你们,真好
187/一位国企人的文化情怀
193/夕阳红
卷五
201/嵇汝运的家乡情怀
附 嵇汝运《我爱松江》
221/见微知著
附 云间人文传统好
225/竹林:家世·道德文章
232/小草培育家
237/做“嫁衣”者的标杆
242/斯人已去,音容犹在
247/有着文学素养的动物学家
250/认识陶载良
253/爱与美好的情怀
卷六
267/虹一样独立,玉一般温润
271/北宋晚期政坛人物群雕
277/向《向经典致敬》致敬
279/冬夜读诗
285/乞丐之诗
286/在《〈南村诗集〉笺注》发布会上的发言
287/脆弱的是最美的
290/感恩·欣慰
附 风景,因你而美丽
294/在一次研讨活动中的发言
298/一部艺术长卷:霞一般绚烂,玉一般珍贵
附 宋词佳句解读
313/写在前面
31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1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1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18/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19/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3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2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2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324/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2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2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2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29/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33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33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33/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335/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33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3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38/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
34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34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42/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343/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34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4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4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48/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349/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51/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352/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353/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355/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56/写在后面
358/后 记
|
內容試閱:
|
精彩阅读:
红 了 樱 桃
喜欢蒋捷的词。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著有《竹山词》。清刘熙载《艺概》云:竹山词,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四库全书·竹山词》云: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
有《一剪梅·舟过吴江》词。尾句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李佳《左庵词话》认为此句“久脍炙人口”。潘游龙《古今诗余醉》认为“两用‘了’字,有许多悠悠忽忽意”。按,“悠悠忽忽”,意遥远迷离。“有许多悠悠忽忽意”,我体会,含有丰富的深远而难以言传的意味。两个“了”字,揭示了“流光”给事物带来的变化。时光如流水,不知不觉间,春天离人而去,春光催红了樱桃,催绿了芭蕉。用王国维的话说,这既是景语,又是情语。
语言有两种,一种是说明性语言,一种是文学性语言。在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更形象,更具感染力。“红”“绿”本为形容词,今用作动词。又符合诗词的平仄要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如改为说明性语言“樱桃红了,芭蕉绿了”,就逊色多了。
相传,著名诗人拜伦,曾在街上见一盲人身前挂着“自幼失明,沿街乞讨”的牌子,可很长时间过去,手中的破盆子依然空无一币。拜伦抬起那牌子,在那句话下面也写了一句:“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此后,路过的人纷纷投币。两句话的效果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原因也在,原来的话,只是一种说明性语言,而拜伦的句子,则是一种文学语言,这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了盲乞内心的痛苦。
王老虎抢亲
王老虎抢亲的故事,少时就听人说过。后来又好像看过由故事改编的电影。这次看到了黄梅戏《王老虎抢亲》,甚觉亲切。
全剧讲“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周文宾(历史上,有“吴中四才子”之称的是唐寅、祝允明、文徴明、徐祯卿)扮成娇美女子,在元宵夜游赛月台时,被王老虎(王天豹)抢至王府。王欲与之当夜成亲。周巧与应对,无奈之下,王将之安置于自己的妹妹王秀英房中。机缘巧合,周文宾与王秀英本就暗相爱恋(周曾向王府提亲,遭拒),这一“同房”,自然得以互吐爱慕之情。
全剧结构巧妙,情节生动。许多笑料让我枯眼湿润。剧终时,突然觉得这剧名虽通俗、浅白,却奇妙无比。王老虎欲抢的“亲”,自然是妻(或妾),但他抢错了,抢的是男扮女装的周文宾。因此,他抢的不是亲;但歪打正着,他抢的其实还是亲,因为周成了王老虎的妹夫。妹夫不也是亲吗?
由此想到,无论诗文还是剧曲,题目很重要。题目,在诗是诗眼,在文是文眼,在曲是曲眼。京、昆等经典戏剧,题目大多拟得好,如《贵妃醉酒》等,既简洁,又切合剧情,精当得让老外(即使是中国通)简直无法翻译,即使译出,或令人喷饭,或俗不可耐,原题的美感、韵味,荡然无存。而这《王老虎抢亲》则是另一类趣题。《王老虎抢亲》中之“亲”,既不是所需之亲,又是真正的亲。这样的题目真是妙极,不知还能从别的诗文戏曲中找到有如此之妙趣的题目吗?
误 读
曾有多人说过,有些古语(包括词)是被误读、误解了的。其中不少,笔者也似有同感。
试举几例。
一是“无毒不丈夫”。《汉语大词典》有此词目,解为“不心狠手辣就不成为大丈夫”,引了元·王实甫《西厢记》中一例,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中也用了此词语。然笔者以为,“大丈夫”,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当为褒义词。大丈夫而心狠手辣,不心狠手辣就不能成为丈夫,实在难以理解。如果丈夫两字加上引号,为“丈夫”,还可理解,可是就我所见,均未有引号。元关汉卿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中,让权豪势宦杨衙内说过“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倒是符合其内心。有人认为,原句当是“无度不丈夫”。度,这里是指度量,气度。大丈夫者,当有度量、气度,就合乎事实,合乎逻辑了。
二是“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此语出自《论语·阳货》,杨伯峻的解释为,只有女子与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中华书局1958年6月第1版)。这种情况,生活中确实存在。但有人说,孔子为大儒,他似不会说出打击面如此之大的话。还说,论语中,未见有其他歧视、诋毁女子的文字。持此论者,认为当这样读:“惟女子,小人难养也。”《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7年7月第1版)在“惟”字下,有“惟‘犹无’”的义项。有人又认为,“惟”意同“微”。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还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句。这里的“微”,就是如果没有的意思。这样理解,强调了妇女(尤其是母亲)在抚养孩子中的作用。似也有道理。
三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以孩子为诱饵来捕狼,这风险太大了,一不小心,孩子被狼吃掉或咬伤,绝对是不划算的。有人认为,“孩”应是“鞋”。我在职时,一次与同事们外出旅游。那时的旅游,实际上是“穷白相”(上海方言,这里意为穷玩)。住的是小旅社。一晚上,下大雨,住处水漫,一同事的鞋子被漂走。早上醒来,只听他说:“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呢?”我们说,你这次出来没带孩子啊。该同事系苏北籍,他常将“鞋”读成“孩”。由于鞋子带人气,以鞋引狼,似也讲得通。
还有一例是笔者读小学时听语文老师说的。他说“射”“短”两字读倒了。射,身子只有一寸,这人身子就不长,该读“短”。而“短”是“矢”字旁,矢,箭也。成语有“有的放矢”。就是说,“短”应与射箭有关,当读“射”。现已年届奔九,几分钟前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几十年前的事记忆犹新。扯远了,就此打住。
在师院就读时,语法老师告诉我们,语法是根据社会现实而不断变化的。本来说名词前不用副词,现在“很上海”“很青春”之类者,屡屡可见。许多词语,既然已形成共识,也就一以贯之吧;就是错,也一错到底吧。
垂钓与阅读、藏书
垂钓与阅读,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不少垂钓者,主要的目的其实不是得到鱼,而是享受其过程,享受那种悠闲、清静、自在;还有那春的萌发,夏的繁茂,秋的成熟,冬的冷峻,享受河水的涟漪,树间的鸣声,河岸草丛间小生命的跃动。
而阅读真正的收获,在于进入某种被作者营造的意境,享受战士的勇猛,文人的雅致,侠士的豪迈,阁楼的情调,享受商圈里的竞争,仕途上的博弈,享受儒家的入世追求,道家的顺乎自然与养生,释家的普度众生;一言以蔽之,享受人生的百般况味。
如果说,前者享受的是自然,那么,后者享受的是人生。
垂钓又与藏书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美国爱德华·纽顿说过,藏书人、聚书人是垂钓客。
他还说,垂钓是时间的艺术。没有等待,不能体认拥抱等待,成不了伟大的钓客。
通常是,垂钓者从太阳跳离海面开始出发,寻觅一处理想中的河岸,然后放下水桶,取出钓竿,在钓线端钩上鱼饵,然后甩下水中,接下去就静静地等待,等待一个上午,甚至等到太阳落山,最后默默地或是哼着小曲回家。没有这份能耐,就成不了真正的钓客。
藏书也需要时间,需要体认拥抱等待。有人购买了一套新房,因为原来不爱书,没有多少书,为了附庸风雅,下狠心买了一套廉价的“醉”美书籍。这一蹴而就的做派,哪是在藏书或是聚书?这是为了装饰,为了显摆,为了让访客认为你是个文化人。而真正的藏书者或是聚书者,可能是穷其一生,在聚书或藏书。“聚”与“藏”,都有个“觅”与“访”的漫长过程。有时甚至需要跑旧书店,踏破铁鞋。知悉友人处有自己需要的书,不好意思索乞,只能借回家手抄,手抄的时间,长至数月。近当代有时发现网上或书店(摊)有心仪已久的书时,不惜代价购取之,为之还乐了好几天。常常是,每天要取出几本,抚摸良久,即使不读,也自有旁人无法理解的乐趣在。
真 趣
有一传说,一退朝官员在苏州造一园林,刚成,适逢乾隆第四次下江南。园主人请乾隆游览,后恳请为园林题名。乾隆即兴题了“真有趣”。随行之纪晓岚说,万岁爷这园名题得真有趣,题得好,只是这园主人家财万贯,而臣却两袖清风,求万岁爷把这个“有”赏给臣吧。如此,园名成了“真趣”。
苏州园林甚多,有人说有一百○八座,比较著名的为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留园等。既为乾隆帝题名,应该视为名园。但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发布的园林名单,似无“真趣园”。由此看来,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再说,乾隆大概还不至于题出“真有趣”这般俗名,传说想必是为突出纪晓岚的才学。
但我由此想到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如能让学生悟出“真有趣”与“真趣”的高下优劣,或许就达到了一种境界。已故中学语文教育家徐振维有段名言: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分两步走,第一步,从语言入手,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即所谓因文悟道,因道悟文。这两步中,第二步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学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现在的不少语文教师,只停留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