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NT$
4488.0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大运河的科普与旅游体验读物。比游记有学问,比论文有趣味。
本书选取了41处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串点成线,以运河科技和历史文化为主线,配以大量精美的实拍照片,从科技、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解读大运河,展现大运河的科技智慧与历史文化风貌,将波澜壮阔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完整展现出来。
以纸质图书为载体,兼顾多媒体阅读体验,在图文内容以外,以二维码的形式加入视频及动画内容,拓展读者阅读方式,提升读者阅读时的视觉感受。
用手绘引导图配以简洁文字的方式,补充城市运河文化旅游小Tips,帮助读者以更有趣、亲切、快速的方式走读大运河,感受运河灿烂文明的魅力,体会运河水孕育的中华文明和精神家园,推动文化遗产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大众生活,同时,也能感受到申遗成功十年来,大运河沿线风貌的变化。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大运河的穿越千年的世界文化遗产科普与旅游体验读物,是一本有温度且见解独到的大运河图书,旨在推动文化遗产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大众生活。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本着讲好大运河故事的初心,本书作者团队从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北京开始,从北到南沿大运河探访了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并选取了 41处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串点成线,以运河科技和历史文化为主线,配以大量精美的实拍照片和小视频,从科技、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解读大运河,展现大运河的科技智慧与历史文化风貌,将波澜壮阔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完整展现出来。让读者充分感受大运河的多元文化风韵,触摸大运河历史的兴衰沉浮与沧桑凝重,读懂千年运河的科技成就,体味传承与创新的交相互融,以及运河灿烂文明的魅力。
本书适合对大运河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也可作为青少年阅读的科普图书。
|
關於作者: |
姜师立,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扬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副秘书长、扬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苏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曾任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参与大运河申遗全过程,对运河文化有较深的研究。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
崔杰,《千年大运河流淌的智慧》纪录片总导演。2000年入职中央电视台,先后从事新闻采访记者、专题节目编导工作。2003年开始从事纪录片导演工作,多年来担任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和人物纪录片主创导演,拍摄制作了40余部优秀作品。曾荣获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新闻类纪录片一等奖。
白云,教授级高工,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建筑科学领域从事科研、工程设计、信息咨询和科技出版等工作,曾长期担任国家核心期刊《工业建筑》《钢结构》《环境工程》等期刊主编,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会员。曾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
|
目錄:
|
目录
序|撰文 崔红旌
前言:走过千年运河|撰文 / 白云
大运河概览|撰文 / 姜师立 1
走过北京什刹海|撰文 / 侯文葳 41
一枝塔影认通州|撰文 / 李群芳 69
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城|撰文 / 张德海 81
一船明月过沧州|撰文 / 李群芳 91
百年运河文化沉淀的临清印记|撰文 / 范晓华 101
南旺枢纽:大音希声的大运河科技明珠|撰文 / 白云 113
大国粮仓:米香里的隋唐|撰文 / 白云 135
柳孜:运河古镇|撰文 / 朱永德 147
海晏河清,四海承平|撰文 / 姜师立 159
三游淮安清口枢纽|撰文 / 姜师立潘娟 171
淮水东南第一州|撰文 / 李群芳 193
盂城驿:中国邮驿“活化石”|撰文 / 陈茜 207
四季瘦西湖|撰文 / 潘娟 219
扬州天宁寺名人寻踪|撰文 / 姜师立 243
扬州天宁寺名人寻踪|撰文 / 姜师立 243
扬州盐业遗迹诉说运河商业繁荣|撰文 / 姜师立 257
三访个园|撰文 / 姜师立 277
抬步下江南|撰文 / 崔杰 299
常州:依水而兴的长久之地|撰文 / 崔杰 317
江南水弄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撰文 / 崔杰 327
姑苏人家尽枕河|撰文 / 白云 崔润琦 337
名桥谈往:苏州桥的诗情画意|撰文 / 白云 崔润琦 349
浙江段运河的北大门嘉兴|撰文 / 姜师立 359
南浔:丝书传家|撰文 / 蔡忍冬 375
拱宸桥:京杭大运河南端标志|撰文 / 陈向文 389
天下粮仓富义仓|撰文 / 姜师立 潘娟 401
绍兴水城的历史缩影|撰文 / 范晓华 409
庆安会馆:兼得河海,港通天下|撰文 / 李茜 421
参考文献 435
后记|撰文 / 姜师立 436
大运河行走地图目录
手绘北京什刹海行走地图68
手绘北京通州行走地图80
手绘天津行走地图90
手绘沧州/衡水行走地图100
手绘临清行走地图112
手绘济宁行走地图134
手绘洛阳行走地图146
手绘宿迁行走地图170
手绘淮安行走地图206
手绘高邮行走地图218
手绘扬州行走地图242
手绘常州行走地图326
手绘无锡行走地图336
手绘苏州行走地图348
手绘嘉兴行走地图374
手绘南浔行走地图388
手绘杭州行走地图400
手绘绍兴行走地图420
手绘宁波行走地图434
大运河小视频目录
北京:大运河源头 68
一枝塔影认通州 80
大运河之南运河风光 100
临清运河风光 112
南旺枢纽风采 134
龙王庙行宫与中运河风光 170
淮扬运河风情 206
抬脚,漫步镇江 316
无锡运河风光 336
苏州诗意运河 348
宝带桥和吴江古纤道 358
长安三闸两澳工作原理 374
嘉兴长虹桥 374
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杭州 400
浙东运河的故事 434
|
內容試閱:
|
走过千年运河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沿线各地都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活动,弘扬大运河文化和民族精神。申遗成功十年来,国家及运河沿线城市,对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让这条“沟通南北、贯通古今”的古老运河迎来了世纪复苏,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和闪亮名片,体现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一幅大运河文化的绚丽画卷正在新时代全面展开。同时,在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大运河由于兼顾了世界遗产、工匠精神、文物保护、文旅融合等多元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亲自沿着大运河走一走、看一看,近距离体验和感受这一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大运河是公元前5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陆续开凿的巨型人工运河工程,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经过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直辖市),全长3200千米,是我国境内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人工河流,也是世界上开凿较早且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繁荣起了巨大作用。2014年,包括27段河道、58个遗产点的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做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同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国大运河是凝固在华夏大地上的一部史诗,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前的大创意,千里奔腾的大运河,在时空的苍茫中把我们民族的梦想、壮志、智慧、勇气、豪情、创新、血泪……沉淀并铸造成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运河通古今,文脉承千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大运河像一条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时光之河,既有国家的动荡,也有朝代的兴衰,在千年的岁月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世代相承。
中国大运河贯通南北,通达古今,以其绝伦无比的尺度,跨越了时间与地理的限定,串起了数十座城市,悄无声息地浸润、滋养着两岸人民最平凡的生活。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的大运河早已换了风貌,在传承与发展中精彩蝶变,既有厚重历史的沧桑古朴,也有现代的活力;既有优美风景,也有丰富人文,呈现出亦古亦今的韵味,成为人们喜爱的热门旅游“打卡地”。那么,这条流淌千年、历经沧桑的大运河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大运河上那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点都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又怎样去解读、欣赏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瑰丽遗产呢?
首先,从科技层面上说,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大运河是世界运河工程史的里程碑,是世界上开凿较早、使用时间最久、长度最长的运河,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被列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它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巨大的影响力,代表了工业革命前土木、水利工程的杰出成就。两千余年来,针对开凿大运河开展的工程难以计数,几乎聚集了在农业文明时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技术的全部发展成就,出现了众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工程技术体系,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体现了具有华夏文明特点的工程技术体系,取得了大型工程的辉煌科技成就。而其中的许多水利工程技术,在当今国内外水利工程中仍在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科技智慧,是中国文化和科技地位的象征之一。可以说,是科技让大运河得以实现千年延续,并沿用至今,孕育、繁荣了千百年的文化。
其次,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河,是古代中国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她还是一条文化传播之河。漕运及运河便利的交通条件带来了运河沿线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使运河沿线成为古代重要
的商贸兴盛之地和文化传播的走廊,大运河与沿岸城镇唇齿相依、兴衰紧联,在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大运河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深深影响了沿线城镇的生活形态和发展历史,历经千年沉淀后,就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对中华文化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城镇、建筑、历史街区、园林、饮食文化等,无不凝聚着运河水所铭刻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因为有千年流水的滋养,生机勃勃,烟火气息中折射出与众不同的色彩。如今的大运河,在保留着历史的优雅古典的同时,又彰显着现代的四射活力,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普及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科技和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身体力行投入到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我们联合了运河研究、遗产保护、建筑科学、新闻出版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这本《大运河:岸边的运河时光》,以运河科技和历史文化为主线,从大运河27段河道、58个遗产点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重要遗产点(河道),串点成线,从科技、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解读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