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NT$
305.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NT$
500.0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NT$
602.0
《
纳特·特纳的自白
》
售價:NT$
383.0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NT$
403.0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NT$
408.0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NT$
407.0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民航常飞客源国概况》涵盖了中国民航常飞的十三个主要客源国,这些客源国既是“一带一路”倡议路线涉及的国家,也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本书既具有同类教材的概括性与全面性,同时又具有单个国家概况介绍的翔实性,力求使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全面客观地了解主要客源国的总体情况。
|
內容簡介: |
《民航常飞客源国概况》介绍了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共十三个中国民航常飞客源国的地理概貌、国家象征、历史沿革、国家体制、外交政策、经济发展、社会状态、文化教育与宣传以及风俗习惯等。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涵盖了中国民航常飞的主要客源国,既具有同类教材的概括性与全面性,同时又具有单个国家介绍的翔实性,力求使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些主要客源国的总体情况。
《民航常飞客源国概况》可作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航空服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航空公司、机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用书。
|
目錄:
|
第一章 美国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北美殖民地时期(1774 年以前)
二、独立建国时期(1774—1783 年)
三、南北战争及重建时期(1861—1877 年)
四、一战及战后发展时期(1914—1939 年)
五、二战及战后发展时期(1939 年至今)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二、联邦制与自治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美国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美国的霸权主义
三、美国对外文化政策
四、中美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
三、自由市场经济
四、重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美国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保障体系
四、美利坚民族精神和美国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二章 俄罗斯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政策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俄罗斯民族的摇篮—基辅罗斯(9—13 世纪)
二、异族统治—金帐汗国(1243—1480 年)
三、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四、罗曼诺夫王朝与彼得一世改革(1613—1917 年)
五、苏联时期(1922—1991 年)
六、俄罗斯联邦(1991 年至今)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俄罗斯联邦宪法
二、联邦制与自治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俄罗斯对外文化政策和机构
三、中俄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经济困境
三、社会市场经济
四、重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俄罗斯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保障体系
四、俄罗斯民族精神和俄罗斯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三章 英国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早期英国的历史变迁(公元前 1 世纪至 11 世纪初)
二、英国封建王朝的建立及其沿革(11—17 世纪)
三、从英国内战到一战前夕(1641—1914 年)
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
五、二战后英国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不成文宪法
二、单一制与地方自治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英国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英国与欧洲联盟
三、英国对外文化政策和机构
四、中英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20 世纪 90 年代的经济持续增长
三、“脱欧”之后英国经济的艰难发展
四、现代自由型市场经济
五、重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英国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四、英国的民族精神和英国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四章 法国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从高卢时期至查理曼帝国(公元 10 世纪以前)
二、封建制度的兴衰(10—18 世纪)
三、从大革命到二战前
四、二战后的法国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1958 年宪法
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法国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法国与欧洲一体化
三、法国对外文化政策和机构
四、中法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法国经济发展的“黄金三十年”
三、混合型市场经济
四、重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法国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四、法兰西民族精神和法国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五章 德国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从日耳曼人到法兰克王国(10 世纪初以前)
二、德意志国家的建立和帝国的盛衰(911—1500 年)
三、从宗教改革到德国统一前后(1500—1900 年)
四、一战至“两个德国”成立(1914—1949 年)
五、德国的分裂和统一(1949—1990 年)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基本法
二、联邦制与自治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德国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德国与欧洲一体化
三、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和机构
四、中德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20 世纪 60 年代经济奇迹的由来
三、社会市场经济
四、重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德国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四、德意志民族精神和德国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六章 西班牙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从原始时代至公元 13 世纪
二、海洋强国及其衰落(15—19 世纪)
三、共和国时期(19 世纪至今)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西班牙宪法
二、单一制与地方自治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西班牙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西班牙与欧洲一体化
三、西班牙对外文化政策和机构
四、中西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20 世纪 60 年代的经济发展奇迹
三、混合型市场经济
四、重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西班牙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四、西班牙民族精神和西班牙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七章 葡萄牙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与资源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葡萄牙王国建立(公元前 1000 年—13 世纪)
二、海上强国的盛与衰(14—18 世纪)
三、现代葡萄牙(19 世纪至今)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葡萄牙共和国宪法
二、半总统制与一院制
三、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葡萄牙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葡萄牙与欧洲一体化
三、葡萄牙对外文化政策和机构
四、中葡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葡萄牙经济奇迹”
三、混合市场经济
四、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葡萄牙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四、葡萄牙民族精神与葡萄牙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教育
二、高等教育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八章 荷兰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早期历史(1463 年以前)
二、荷兰独立(1463—1581 年)
三、从“海上马车夫”到殖民体系瓦解(17—19 世纪)
四、由弱渐强的荷兰(20 世纪以来)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荷兰王国宪法
二、联邦制与自治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荷兰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荷兰与欧洲一体化
三、对外文化政策和机构
四、中荷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自由市场经济
三、重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荷兰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保障体系
四、荷兰民族精神和荷兰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九章 比利时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早期历史(1830 年以前)
二、比利时独立(1830—1831 年)
三、独立后的比利时(1831—1945 年)
四、战后比利时的发展(1945 年之后)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比利时王国宪法
二、联邦制与自治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比利时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比利时与欧洲一体化
三、中比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社会市场经济
三、重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比利时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保障体系
四、比利时民族精神和比利时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十章 卢森堡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早期历史(1060 年以前)
二、卢森堡王朝时期(11—18 世纪)
三、卢森堡独立(19 世纪)
四、现代卢森堡(20 世纪以来)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卢森堡大公国宪法
二、内阁制与自治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卢森堡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卢森堡与欧洲一体化
三、中卢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经济发达的原因
三、重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卢森堡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保障体系
四、卢森堡民族精神和卢森堡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十一章 澳大利亚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土著人的早期历史(16 世纪以前)
二、欧洲人的早期探险和澳洲的发现(16 世纪—1770 年)
三、从罪犯殖民地到公民殖民地(1700—1900 年)
四、二战前的澳大利亚联邦(1901—1945 年)
五、二战之后的澳大利亚(1949—1990 年)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联邦宪法
二、联邦制与自治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变化
二、外交政策的转变
三、澳大利亚对外文化政策
四、中澳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20 世纪 70—90 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
三、混合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四、重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澳大利亚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四、澳大利亚民族精神和澳大利亚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十二章 日本
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从绳纹文化到摄关政治(11 世纪以前)
二、武家社会的形成和幕府的盛衰(12—18 世纪)
三、近代国家的建立(1853—1914 年)
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1914—1945 年)
五、战后日本的发展(1945 年至今)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日本国宪法
二、地方自治制度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日本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外交政策的演变
三、日本对外文化政策和机构
四、中日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20 世纪 50—70 年代的经济奇迹
三、政府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四、重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日本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保障制度
四、大和民族精神和日本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第十三章韩国
第十四章第一节 综述
一、地理概貌
二、气候
三、人口和居民
四、语言
五、宗教信仰
六、移民和外国人法
七、国家象征
第二节 历史
一、从箕子朝鲜到“三国时代”(公元 10 世纪以前)
二、高丽王朝(918—1392 年)
三、李氏朝鲜时期(1392—1910 年)
四、日占时期和朝鲜独立运动(1910—1945 年)
五、二战后的韩国(1945—1990 年)
第三节 国家体制
一、大韩民国宪法
二、央地分权与地方自治
三、国家机构
四、选举、政党和群众组织
第四节 韩国的外交政策
一、外交环境的改变
二、韩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三、韩国对外文化政策和机构
四、中韩关系
第五节 经济
一、经济发展特征
二、“汉江奇迹”的由来
三、“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四、重要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六节 社会
一、社会结构
二、韩国公务员制度
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四、大韩民族精神和韩国人的性格
第七节 文化与宣传
一、中小学和职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科研
三、宣传媒体
第八节 风俗习惯
一、社交与礼仪
二、节日
三、习俗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航业,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行业,承载着服务大众生活、连接国内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2021 年 2 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制定了《完善民航国际合作体系工作方案》,旨在充分发挥中国民航合作平台的作用,加强中国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交流。这使民航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民航从业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民航常飞客源国概况》是航空服务类专业本科、专科学生培养专业素养、提高人文修养的一门专业课程教材。早在 2017 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Alexandre De Juniac)就曾表达过这样一种观点:航空业让全球各地的人们能够旅行、开展贸易、进行探索并访问亲友,它还是全球 2.7 万亿美元经济活动与 6300 万份工作的催化剂。有鉴于此,本教材精选了以下三类国家。一是与我国商贸往来频繁、双边贸易额比较大的国家。航空业是全球贸易的驱动器,它扩大了企业产品在全球的覆盖范围,使之更方便、更快捷地实现产品上市;它还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回应市场需求,便利买卖双方的沟通,有利于推动供应链和相关投资的全球化,促进产品的国际流动。本教材精选的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与德国就属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二是旅游重点目的地国家。2021 年 4 月 29 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强调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加强与重点目的地国家的旅游交流,推动中国文化传播。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国既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同属中国游客去欧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国家,也与我国的商贸往来和教育交流相对频繁,亦有入选教材的价值。三是“空中丝绸之路”涉及的重要国家和与之相关的有文化特色的国家。2013 年 9 月和 10 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成为新时代中国推进世界互联互通的战略路径;2017 年 5 月,习近平主席又提出“我们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同年 6 月,习近平主席在与卢森堡首相贝泰尔的会谈中提出,要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的倡议。作为“空中丝绸之路”重要桥梁和纽带的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如今已覆盖欧美亚三大洲 24 个国家共计 200 多座城市。因此,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国的卢森堡也被选入教材。比利时、荷兰这两个国家,基于与卢森堡的地缘关系及其具有的特色文化经济价值,也成为入选本教材的国家。
依据市场需求和航空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教材在对每个国家的综合情况、历史、国家体制、外交政策、经济、社会、文化与教育及风俗习惯等进行相对全面介绍的同时,适时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教材,以期为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素材与借鉴。本教材作为航空服务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对于无须赘述的内容,如综合情况与风俗习惯,力求简洁明了,而对于历史与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则进行了重点铺陈与梳理,力求线索清晰、深入浅出。同时,对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客流量比较大的常飞国家进行了重点介绍,而对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客流量比较小的国家进行了概要介绍。
第二,吸收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基于各个国家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现实状况,本教材对于每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历史、外交政策与社会方面的描述都力求吸取新近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资料。
第三,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尽管本教材是以教材的体例与形式编写的,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力求做到“言之有据,论从史出”,从而使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同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又在语言上注重通俗性,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提高了本教材的可读性。
本教材的作者是从事历史学与欧美国家研究三十余年的资深学者,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书刊资料,力求用有限的文字使航空服务类专业学生对常飞客源国有一个全新、真实、客观、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向被参阅资料的作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编 者
2024 年 6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