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礼法融通:中国传统离婚制度及观念
》
售價:NT$
403.0

《
城市群交通系统风险与应急管理
》
售價:NT$
949.0

《
华南主要观赏树木图鉴
》
售價:NT$
806.0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8辑)--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
》
售價:NT$
398.0

《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
售價:NT$
245.0

《
工程机械手册——钢筋及预应力机械
》
售價:NT$
1673.0

《
何以中国·何以大唐:唐帝国与突厥斗争史
》
售價:NT$
398.0

《
自学脉诊:图解《濒湖脉学》
》
售價:NT$
214.0
|
編輯推薦: |
本书确立的各个专项涵盖面广、实用性强;全面展示海洋生态环境行业领域的权威司法裁判观点,规则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可适用性;注重案件对比甄别。
|
內容簡介: |
《海洋生态环境司法裁判类案甄别与裁判规则确立》一书以法律适用统一为研究视角,对相关案例予以甄别梳理,明确法律适用争议焦点与分歧,深入解析裁判观点,确立裁判规则,形成符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案件特色、满足司法裁判需求的类案甄别分析模式和规则确立方法。针对海洋环境案件审理活动中的同案不同判现象,以及案件审理中存在的争议问题、新类型或疑难复杂问题,依托检索平台,从收集到的海量类案中,聚焦海洋环境司法案件裁判观点,进行司法案例样本对比和司法案例类案甄别,着力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法治化,服务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实践。
|
關於作者: |
唐瑭,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访问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主要从事环境法研究。主要著作:1. 环境控权论:通过法律控制政府环境决策权力,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23年,独著。2. *高人民法院类案适用系列丛书《海洋环境保护类案适用规则》,法律出版社 2022年,副主编(出版在即)。
|
目錄:
|
海洋生态环境司法裁判规则第 1条 :在海洋行政管理过程中涉及海岸线的确定,不能以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擅自开发形成的人工岸线来认定(如声称滩涂不属于海域),应以依法划定的海岸线为准,即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海岸线修测成果为准 // 001一 、聚焦司法案件裁判观点 // 002二 、司法案例样本对比 // 002三 、司法案例类案甄别 // 011四 、类案裁判规则的解析确立 // 013五 、关联法律法规 // 015海洋生态环境司法裁判规则第2条:行政机关应当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出发,未在法定期限内提交海域使用权续期申请的,并不必然导致后续海域使用权的丧失 // 017一 、聚焦司法案件裁判观点 // 018二 、司法案例样本对比 // 018三 、司法案例类案甄别 // 027四 、类案裁判规则的解析确立 // 030五 、关联法律法规 // 032
|
內容試閱: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的提出,突显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进一步强调,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更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便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自1982年通过以来,经历了两次修订和三次修正,形成了现行较为体系化和完善的制度文本。然而,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类案裁判规则可以为立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更为明确地指引司法和执法行为,并为理论研究提供方向和素材。故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立法、司法和执法,都离不开类案裁判规则的研究。有鉴于此,现阶段我们亟须通过司法裁判的类案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司法裁判规则,从而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促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本书按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司法裁判类型,即依照涉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顺序进行了类案甄别和适用规则的凝练。首先,从司法案件裁判观点中的争议焦点和裁判观点入手,选取类案作为相关司法案例样本进行对比。其次,通过上述司法案例进行类案甄别,对类案的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并通过对案件数量变化、地域分布、案由分布、行业分类情况、程序分类分布状况、一审和二审裁判结果等的分析,对类案进行精细化的数据研究。最终,通过前述类案甄别,对司法裁判内容进行解析和概括,归纳和提炼出类案的具体裁判规则。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规则一至规则十(共计20万字)—曾青未;规则十一至规则二十(共计20万字)—张静;全书统稿—唐瑭;全书审校—唐瑭、曾青未、张静。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苏馨垠、马逍逍、潘峰、朱荣迪、柴阳阳、郑安哲、孙杨益康、肖伟、赵世娇、唐一卓、张子恬、马博弈、高磊等研究生参与了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在此感谢他们对本书的辛勤付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