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纽约客故事集
》
售價:NT$
510.0
《
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一位有远见的诗人
》
售價:NT$
449.0
《
殷墟甲骨:从安阳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
售價:NT$
230.0
《
斫琴法
》
售價:NT$
592.0
《
大匠天工:样式雷笔下的皇家园林
》
售價:NT$
449.0
《
探知无界·气候变化的危机与应对 北大名师讲科普系列
》
售價:NT$
245.0
《
中国文化第一课·典籍里的礼
》
售價:NT$
296.0
《
思想的光照:马寅初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文集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本书简化了理论推导,加大例题、思考题与习题的分量,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书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阐述简洁明了,对工程应用、解题方法的介绍翔实细致,尽力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精练,通俗易懂。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为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其他院校工科各专业精心编写的工程力学教材,具有理论简明、内容翔实、突出应用、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的特点。本书在保持前两版风格特点的基础之上,有机融入了思政元素,以提升育人效果;通过二维码引入了重难点知识点、典型例习题的讲解视频,以及各章知识要点、解题方法与难题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适当增补了例题和习题,以拓展读者视野,满足读者深入学习的需要。
本书涵盖了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的主要内容,共分十八章,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力矩·力偶·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静力学专题、材料力学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疲劳问题简介、电测法简介。每章都配有大量的例题、复习思考题与习题。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型钢表和习题参考答案,作为附录列于书后。
本书配有可供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教案)、备课笔记、教学及考核大纲、习题详解、期末试卷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拟将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教师请填写书后所附“教学支持申请表”免费获取。
本书适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各专业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院校工科各专业相应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第一节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
第二节静力学公理3
第三节约束与约束力5
第四节物体的受力分析9
复习思考题15
习题16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
第一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
几何法19
第二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
解析法21
复习思考题27
习题27
第三章力矩·力偶·
平面力偶系第一节力对点的矩31
第二节力偶与力偶矩33
第三节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35
复习思考题39
习题40
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第一节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43
第二节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48
第三节物体系的平衡问题54
复习思考题61
习题62
第五章空间力系
第一节空间汇交力系69
第二节力对轴的矩72
第三节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74
复习思考题80
习题80
第六章静力学专题
第一节滑动摩擦83
第二节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92
第三节物体的重心99
第四节虚位移原理105
复习思考题113
习题114
第七章材料力学绪论
第一节材料力学的基本任务120
第二节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120
第三节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121
第四节杆件的基本变形122
复习思考题123
第八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一节引言124
第二节拉(压)杆的内力126
第三节拉(压)杆的应力129
第四节拉(压)杆的变形134
第五节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139
第六节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144
第七节拉(压)杆的强度计算145
第八节应力集中概念150
第九节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151
复习思考题156
习题157
第九章剪切与挤压
第一节引言165
第二节剪切的实用计算167
第三节挤压的实用计算168
第四节连接件的强度计算169
复习思考题176
习题176
第十章扭转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3版目录第一节引言182
第二节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与
扭矩图183
第三节扭转圆轴横截面上的应力186
第四节扭转圆轴的强度计算191
第五节扭转圆轴的变形与刚度
计算193
复习思考题197
习题197
第十一章弯曲内力
第一节引言202
第二节梁的支座约束力205
第三节剪力和弯矩206
第四节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
和弯矩图214
第五节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
关系217
复习思考题224
习题225
第十二章弯曲应力
第一节引言229
第二节截面的几何性质229
第三节弯曲正应力236
第四节弯曲正应力强度计算242
第五节弯曲切应力及其强度计算247
第六节梁的合理强度设计254
复习思考题258
习题259
第十三章弯曲变形
第一节引言265
第二节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266
第三节计算弯曲变形的积分法267
第四节计算弯曲变形的叠加法272
第五节梁的刚度计算277
第六节简单超静定梁280
复习思考题283
习题283
第十四章应力状态分析与
强度理论第一节应力状态概念288
第二节复杂应力状态的工程实例290
第三节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
解析法292
第四节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图
解法297
第五节三向应力状态简介300
第六节广义胡克定律302
第七节强度理论305
复习思考题310
习题311
第十五章组合变形
第一节引言317
第二节弯曲与拉伸(压缩)的
组合318
第三节弯曲与扭转的组合322
复习思考题327
习题328
第十六章压杆稳定
第一节引言333
第二节临界力的欧拉公式335
第三节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340
第四节经验公式与临界应力总图342
第五节压杆的稳定计算347
第六节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351
复习思考题352
习题353
第十七章疲劳问题简介
第一节交变应力与疲劳破坏358
第二节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
计算361
复习思考题366
第十八章电测法简介
第一节引言368
第二节电测法的基本原理368
第三节电测法的简单应用370
复习思考题374
习题374
附录
附录A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377
附录B型钢表378
附录C习题参考答案394
参考文献407
教学支持申请表408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为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其他院校工科各专业精心编写的工程力学教材,具有理论简明、内容翔实、突出应用、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的特点。第1版自2014年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了这一层面师生的普遍欢迎,2018年被遴选为“‘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之上,做出了如下修订:
(1)为更好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教学,在适当章节自然有机地融入了思政元素,以提升育人效果。
(2)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在有关章节嵌入了重难点知识点、典型例习题的讲解视频,以及各章知识要点、解题方法与难题解析,读者可以扫描相应的二维码学习。
(3)对某些章节的例题和习题做了适当增补,以拓展读者视野,满足读者深入学习的需要。
参与本次修订工作的有南京工程学院的王永廉、方建士、顾建平、张珑、穆春燕和张小朋。其中,王永廉负责统稿定稿。
本书适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各专业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院校工科各专业相应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可供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教案)、备课笔记、教学及考核大纲、习题详解、期末试卷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拟将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教师请填写书后所附“教学支持申请表”免费获取。
本书的姊妹教材——《理论力学》(第4版)与《材料力学》(第4版),同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可分别供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其他院校工科各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与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选用。
本书虽经再次修订,但疏漏与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继续批评指正。有建议者请与南京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王永廉联系(E-mail:ylwang0606@163.net )。谢谢。
编者2024年6月第2版前言
本书是为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其他院校工科各相关专业精心编写的工程力学教材,具有理论简明、内容翔实、突出应用、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的特点。第1版自2014年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了有关师生的普遍欢迎。
在保持第1版风格特点的基础之上,本书做了如下修订:
1.在第六章“静力学专题”中,增加了“虚位移原理”一节,以满足部分学生拓展提高的需要。
2.将全书的插图改为双色三维插图,以便于学生理解实物构型。
3.对各章的例题和习题做了适当调整和增补,题型更加丰富和均衡。
4.采用全新的版面装帧设计,使教材更加生动和精美。
5.对全书的文字进一步润色和提炼。
此外,为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本书在2023年重印时,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学习的新形式,自然有机地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以提升育人效果。
本次修订工作由南京工程学院的王永廉和方建士负责完成。本书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非机、非土类各专业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也可供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选用。
本书的姊妹教材——《理论力学》(第3版)与《材料力学》(第3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可分别供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其他院校工科各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与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选用。
本书虽经修订,但疏漏与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继续批评指正。有建议者请与南京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王永廉联系(E-mail:ylwang0606@sina.com)。
编者2020年3月第1版前言
本书是为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编写的工程力学教材,适合于这些院校非机、非土类各专业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也可供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选用。
本书涵盖了静力学、材料力学的主要内容。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力矩、力偶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与静力学专题六章;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材料力学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疲劳问题简介与电测法简介十二章。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师的授课习惯,本书在章节编排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由平面到空间、由浅入深的传统方式。
根据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学要求,本着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的原则,本书对内容进行了适当取舍,并简化理论推导,加大例题、思考题与习题的分量,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书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阐述简洁明了,对工程应用、解题方法的介绍翔实细致,尽力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精练,通俗易懂。
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江苏理工学院的马景槐,南京工程学院的王永廉、汪云祥、方建士、张珑和穆春燕。其中,王永廉、马景槐任主编,汪云祥、方建士任副主编。王永廉负责全书的统稿定稿工作。
本书配有制作精美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读者可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上注册下载。
本书的姊妹篇——《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供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其他院校工科各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和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选用。
编者期望,这套教材能够使这个层面上的师生满意。但由于编者能力有限,难免会存在不足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批评指正。有建议者请与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王永廉联系(E-mail:ylwang0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