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空气炸锅懒人食谱
》
售價:NT$
254.0
《
大学问·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
售價:NT$
403.0
《
维京人新史:从斯堪的纳维亚到丝绸之路
》
售價:NT$
454.0
《
孩子·挑战(全新图解版)
》
售價:NT$
398.0
《
大明1644(全二册)
》
售價:NT$
490.0
《
爱的流动
》
售價:NT$
301.0
《
帝国之翼:胡林翼的官场与战场
》
售價:NT$
398.0
《
史记全本注译(布面精装,全套9册) 附赠“朕来也”文创扑克牌1副!
》
售價:NT$
3315.0
|
編輯推薦: |
在湘西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蕴藏着无数令人神往的故事和传说。湘西籍作家袁姣素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用多篇故事描绘了湘西的风土人情、传奇故事,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湘西世界。
1.作品精选,质量上乘:本书收录作者的多篇经典之作,作者以秀丽的文笔和独特的视角,将湘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民情、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每篇小说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湘西风土人情的独特魅力。
2.题材多样,引人入胜:15篇小说题材,篇篇独具特色。既有讲述乡村土葬的《家务长》,也有描述少男少女纯爱故事的《蓼水微澜》,还有探索大龄婚姻关系的《飞翔的嗥叫》,以及揭露家庭矛盾的《尘纷之间》等。这些故事情节独特,引人入胜,让读者在阅读时欲罢不能,仿佛置身于角色所处的世界中。
3.情感真挚,动人心弦:本书每篇小说的人物形象立体饱满,动作、语言、心理等都反映出角色的性格,作者用一颗敏感的心,细腻地刻画了每个角色的情感变化,让读者阅读时感受到角色身上的体温,融入充满人情的世界,增添一分对人世间的思考。
4.底层故事,浩渺社会:作者笔下的人物,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的故事却
|
內容簡介: |
《蓼水微澜》辑录15篇中篇小说,以湘西地域为背景,以湖湘文化为底色,描绘了时代变迁下乡村社会的生活百态,刻画了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内心世界,讲述了一出又一出温情的、感恩至深的情感故事。作者的笔触是宏观的,触摸到大时代的烙印,如务工、高考、留守人口等社会现象;作者的笔触又是微观的,伸到了小人物生活的人间烟火,关注到他们身上的悲欢离合。如《家务长》通过柳青云这一角色,再现了乡村土葬的习俗,借此传递出生者和逝者之间的情感羁绊;《走卫星》通过一场突发事件,刻画了一个乡村权威人物的形象,奏响了一曲有浓厚的乡情歌谣;《蓼水微澜》则借用蓼水这一意象,描绘出一对青年男女的痴恋,美好而又激烈,带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
|
關於作者: |
作者袁姣素,笔名如风,现居长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邵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与出版各类文学作品两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我是一个兵》《白驹过隙》,小说集《飞翔的嗥叫》,散文集《毛边的月亮》,评论集《春风有度,洞见思想》等。
|
目錄:
|
时间的馈赠/001
第一辑 梦驻楼兰
家务长/007
暖冬/022
蓼水微澜/038
种太阳/065
梦驻楼兰/083
第二辑 三个人的晚餐
走卫星/103
6月7日/122
呼叫群主/139
朱砂痣/164
三个人的晚餐/181
第三辑 飞翔的嗥叫
飞翔的嗥叫/199
梦里水乡/217
云距离/248
尘纷之间/267
落日之间/288
代后记/310
|
內容試閱:
|
时间的馈赠
阎真
作家,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小说学会会长
印象中,2014年在毛泽东文学院讲课的时候,袁姣素拿了本比较老版的《沧浪之水》请我签名,又加了微信,长什么模样,不太记得了。后来,她写了小说作品就发给我看看。我一般是大致浏览,提点儿想法和意见。她也很实诚,认认真真地照着我的建议去修改。整理妥当,仍发来给我看看。之初,我并无特别的印象,学生脸谱多,网名多,联系得勤的也多,谁是谁,有时候都搞不清。但她有个特点,发来作品,定要我给个回复。有时候忙忘了,她会隔几天问一次,让我不得不打开文档,浏览一番。时间久了,我有了印象,也懂得了她的执拗与较真。之后,她发来作品,我也不敢怠慢。我知道自己的意见对她来说,是多么重要!于是,记住了“袁姣素”这个名字。能有这般印象,于人海之中,也很不容易。那个时候,尽管素未谋面,但在网络的交集中,这些温润自如的文字,让我能感应到一个人的执着与模样。
2016年的春夏时节,袁姣素给我留言,说她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想请我作序。我想到她生活在基层,还能有这般坚持,着实不易,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后来,她到长沙做了文学期刊的编辑,有了新作,仍会一如既往地发给我。2021年,她又写了一部反映高铁发展的长篇小说《白驹过隙》,想请我给点儿意见,并打印装订好,送了过来。我与她在作品中的交往已经有些年月,她的为人和作品风格也大致熟悉,便爽快地答应了。这部小说集《蓼水微澜》辑录的作品,在发表之前,我也大都看过,能得到长沙市中青年作家项目的重点扶持,也是靠作品说话,实实在在,让人服气。我真心地为她高兴。《周礼·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说的是要做出一件好东西来,需要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者融合至理想状态,方可成器。而这四个方面的因素齐聚一身,非一日之功,需要时间的“包浆”。我们写作也是如此,需要各种综合因素的参与,和恰到好处的“火候”。袁姣素的写作应是如此,有恰巧的“火候”,有时间的“馈赠”,有她的努力与坚持。小说集《蓼水微澜》收录的是从2014年开始到如今的作品,十年时间,不疾不徐,写得从容,走得稳当,一步一个脚印,经岁月的“摩挲”,竟也有属于“她”的气息了。
袁姣素生长在湘西南雪峰山脚下,她的作品与这方水土紧密相连,有着不可分割的水乳交融。一个作家的创作,在文字的“举手投足”之间,总与胞衣地互为因果。就像鲁迅之绍兴,沈从文之凤凰,张爱玲之静安,莫言之高密乡,等等。《蓼水微澜》这部小说集亦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其风土人情、文风特质,都与湘西那方神奇的土地血脉相连。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我们湖湘文化的一种传承。在方言的处理上,我很赞赏她的做法。在一篇作品中,穿插那么几个字眼,通俗易懂,既有文化地理的标志性,又赋予文本一种神秘色彩,跟着人物心理与文意理解,不用注释,便可会意。这样有趣又有意味的语言,在小说中不时地亮眼,让人品读之余忍俊不禁,既内里蕴含,又敛容沉思。也许,生活中感性,写作时理性,这两者时而交错融合,亦可搓揉出不一样的风景。
小说的选材,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记得2014年前后,她发来一个短篇给我看,题目是《我想飞》。故事讲述了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小人物,父母早逝,经济拮据,靠亲友帮衬和介绍工作养活自己。在乡村环境中,这类底层农民工在成家立业上成为一个难题。其实,这种题材也很老旧,却让她写出了神髓与新意,有一种在粗粝中流淌的唯美气质,读来很有意味,又颇有嚼劲,主人公自始至终的那种“我想飞”,却又“很难飞”的痛楚与矛盾状态,给人一种难言的痛惜感。我当时就给予了肯定,后来果然发表在《西部》杂志,题目改成了《飞翔的嗥叫》。《走卫星》的选材是用了心思的,也有新意,这个题目也有点儿特别,让我心里一动,一口气读下来,这颗卫星果然是用来“走”的。一个“走”字,道出了那个时代的氛围与印记,也树立了一个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乡村传统与权威话语的人物形象。在小说语境中,给人一种庄严有序又五味杂陈的交错感。从这些作品中,能感知到她的小说语言是沉浸式的,顺应人物心理与气场,纯粹、干练、有容、有度。有着新式的“古典”,老派的“新意”。耐品,好读,有味。可见,一篇好作品,有“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因缘际会。
我期待,那属于时间的“包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