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NT$
2234.0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NT$
398.0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NT$
449.0
《
钛经济
》
售價:NT$
352.0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NT$
1469.0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NT$
500.0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NT$
808.0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本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环境法的基本概念、特征、体系、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物质循环管理法、环境责任和国际环境法等内容,是一本内容全面、资料新颖的环境法教材。
本书第二版在内容上更突出思政性、及时性、实用性和启发性:注重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引,力求准确阐释有关环境政策和精神;注重以2014年《环境保护法》修订后形成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基础,及时、精准地更新相关立法规定,并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注重法条阐释与案例适用,以新出台或者新修订的法条为基础,更新案例及评析,专设案例目录;每章设置思政与知识要点、制度梳理、典型案例评析、思考问题等,增强启发性。
本书既适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课堂教学,也可成为实务工作者及社会读者的有效参考。
|
關於作者: |
罗丽,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生态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代表性著作有《中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比较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民法学》(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新订物权法 我妻荣民法讲义Ⅱ》(译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共同侵权行为法论》(译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代表性论文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问题与解决对策》(载《中国法学》2017年第3期)、《论我国环境法法典化中的若干问题》(载《清华法学》2023年第4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关系实证研究》(载《法律适用》2020年第4期)等。
胡静,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代表性著作有《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流域跨界污染纠纷调处机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代表性论文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停止侵害责任适用研究》(载《中国法学》2024年第1期)、《比较法视野下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行政主导实质及其启示》(载《比较法研究》2023年第3期)、《环境权的规范效力:可诉性和具体化》(载《中国法学》2017年第5期)等。
邓海峰,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法律谈判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协会(ILA)绿色投资与可持续贸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首都法律专家库入选专家。研究方向:环境法、自然资源法、能源法。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法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节 环境法的体系
第二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保护优先原则
第三节 预防原则
第四节 公众参与原则
第五节 损害者担责原则
第六节 协同合作原则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生态环境规划制度
第二节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第三节 生态环境标准制度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五节 许可证制度
第六节 生态环境监测制度
第七节 生态环境保护税费制度
第八节 生态环境修复制度
第九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制度
第十节 政府环境责任制度
第四章 环境管理和环境行政执法
第一节 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行政执法
第五章 污染防治法
第一节 污染防治法概述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三节 水污染防治法
第四节 土壤污染防治法
第五节 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六节 海洋污染防治法
第七节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
第八节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六章 自然保护法
第一节 自然保护法概述
第二节 生态保护法
第三节 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七章 物质循环管理法
第一节 物质循环管理法概述
第二节 循环经济促进法
第三节 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四节 节约能源法
第五节 可再生能源法
第八章 环境责任
第一节 环境行政责任
第二节 环境刑事责任
第三节 生态环境侵权责任
第四节 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第九章 国际环境法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新兴原则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主要领域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第五节 多边环境条约与中国
|
內容試閱:
|
第二版说明
《环境法教程》一书于2014年出版至今,已达十年。由于该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环境法的基本概念、渊源、特征、体系、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物质循环管理法、环境责任和国际环境法等内容,同时在体例和表述上注重及时性、实用性和启发性,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很多高校将此书作为环境法学课程的指定教材或者参考书。正因如此,本书在2019年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令全体编写者深表欣慰,并借此机会向各位读者深表谢意。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多部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有不少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出台,学者们也出版了多部展示最新理论发展的相关教材。与此相比,十年前出版的第一版教材显然已经落后。为此,经过和相关出版机构商量,本书全体作者一致同意,对本书进行修订。我们在本教材的修订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思政性。本书第二版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引,力求准确地体现和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相关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同时,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方向。因此,在此次修订中,本书在各章章首增加了“思政与知识要点”,并在各章相关部分增加了与环境相关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二是及时性。继2014年修订《环境保护法》以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已形成了由1部基础性、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若干部涉及大气、水、土壤等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以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4部特殊区域法律组成的“1+N+4”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本书第二版以此为基础,力求做到及时、精准地更新最新的立法规定,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补充进来。
三是实用性。本书第二版继续注重法条的阐释与司法实践案例的介绍,以新出台或者新修订的法条为基础补充内容,更新、增加了较新的典型案例及其评析,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在目录中专设了案例目录部分等,便于读者学习、理解法条的内容及其适用,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类型的需求。
四是启发性。本书第二版各章改由思政与知识要点、制度梳理穿插典型案例、典型案例评析、思考问题等内容构成,在内容阐述上,注重以案例的方式,对各种理论背后的区别进行阐释,以期调动学生的创新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
与本书的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订:(1)第一章(绪论)进行了整体重写,删除了环境法的渊源,结合现行立法重新阐述了我国环境法的体系,提纲挈领式地概括了典型国家环境法体系,增加了推动环境法发展的重要会议介绍,并对完善我国环境法体系,编纂我国环境法典的趋势进行了阐述。(2)第二章(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更新了内容和参考文献,删除了重复内容。(3)第三章(环境法的基本制度)进行了较大篇幅的重新阐述。将“三同时”制度并入与其密切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删除了限期治理制度;增加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作为基本制度之一,具体介绍了制度的概念、制度的意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制度的主要内容等;增加生态环境修复制度作为基本制度之一,同样阐释了制度的概念、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制度的主要内容、责令修复生态环境和代履行等;将环境监测与现场检查制度改为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在生态环境标准制度中增加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的介绍;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则修订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相关部分;在许可证制度中丰富了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内容;在生态环境保护税费制度中删去了排污收费制度部分的专门介绍;等等。(4)第四章(环境管理和环境行政执法)在环境管理一节对环境管理体制的特点和内容进行了扩充,并纳入了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相关内容等。此外,该章从整体上对文字内容进行了调整、精简。(5)第五章(污染防治法)进行了整体重写。首先,在污染防治法概述一节,将我国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制度部分改为我国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制度特色,既避免主要制度的简单罗列以及与后文内容的重复,也以特征概括的方式类型化诸多制度,阐释了各个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增加了土壤污染防治法一节,内容包括土壤污染防治法概述、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主要规定等。最后,各节的介绍延续了原有的以单个环境要素的主要立法为线索来展开介绍的方式。主要以最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线索,展开介绍并补充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各节内容。(6)第六章(自然保护法)也进行了整体性重新阐述。首先,在内容阐述方面,与第五章的阐述方式保持一致。其次,在生态保护法与自然保护法两节中,根据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规定,展开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的主要规定、渔业资源与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森林资源保护、草原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等内容介绍。最后,该章新增了自然保护法概述一节;在生态保护法一节增加了自然保护地、湿地保护、流域保护、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等内容;在自然资源保护法一节增加了《黑土地保护法》关于黑土地保护的特别规范的内容等。(7)第七章(物质循环管理法)以现行《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规定为线索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了各节的内容。(8)第八章(环境责任)为适应立法发展,增加了大篇幅内容,进行了整体性重写。首先,在环境行政责任一节,对环境行政责任的概念与特征、环境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界定、应受环境行政处罚的行为的构成要件、环境行政处罚的对象、环境行政处罚的实施原则、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环境行政命令等内容进行了重新阐述。其次,在环境刑事责任一节,结合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现行《刑法》等规定,对本节进行了重新阐述,增加了走私废物罪,破坏自然保护地罪,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等内容。最后,在生态环境侵权责任一节,结合《民法典》《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进行了重新阐述。具体而言,包括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概念、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侵权行为的类型、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特点、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生态环境侵权的免责事由、数人侵权责任的分配、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生态环境惩罚性赔偿等均有新的制度发展和理论探讨。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部分则增加了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介绍,具体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概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主要内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特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民法典》中的意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对比与衔接等。(9)第九章(国际环境法)在有关国际环境法的主要领域的应对气候变化部分增加了《巴黎协定》的介绍;在国际环境法的主要领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部分,不再以多部国际条约为线索展开介绍,而分为关于保护濒危动植物的国际条约、湿地与水资源的保护、森林资源的保护、土壤资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来介绍等。
本书第二版由九位作者共同撰写,具体写作分工如下:罗丽撰写第一章、第八章第二节、第三节;邓海峰撰写第二章;张晏撰写第三章;胡静撰写第四章、第八章第一节、第七章;胡帮达撰写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节、第五节、第七节;裴敬伟撰写第五章第二节、第四节、第六节、第八节;吴凯杰撰写第六章;刘飞琴撰写第八章第四节;龚向前撰写第九章。本书的最后统稿工作由罗丽、胡静、邓海峰共同承担。
本书出版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的经费资助,在北京理工大学相关部处以及法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书被列为北京理工大学“十四五”规划教材,为其顺利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法律出版社教育分社吴昉分社长、刘琳编辑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在本书的校对过程中,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韩梅博士以及环境法专业博士研究生赵新同学提供了十足的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忱!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虽经修订,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此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罗 丽
2024年7月28日于北京理工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