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社会蓝皮书:202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
售價:NT$
653.0

《
重回荒野 野生世界不可预知的未来
》
售價:NT$
265.0

《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故事
》
售價:NT$
662.0

《
发现你的职业性格——MBTI助你改善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钻石版)
》
售價:NT$
301.0

《
寻古中国
》
售價:NT$
505.0

《
新知文库精选·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
》
售價:NT$
454.0

《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
》
售價:NT$
1525.0

《
图说人体自愈妙药:漫画升级典藏版
》
售價:NT$
31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钱穆先生探讨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的重要论著,是一部中国思想文化的养成史略。
先生对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深奥朦胧的难点,特别是对儒家、道家的思想演变历程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与梳理,全面展现了一代国学宗师对于“灵魂与心”这一中国传统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历史的思想路径中破解中华民族的信仰密码,本书将引领读者跟随钱穆先生一道,去追寻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出处。
|
關於作者: |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
目錄:
|
自序
灵魂与心
孔子与心教
中国民族之宗教信仰
论古代对于鬼魂及葬祭之观念
中国思想史中之鬼神观
儒释耶回各家关于神灵魂魄之见解
再论灵魂与心
重申魂魄鬼神义
漫谈灵魂转世
生命的认识
人生何处去
人生之两面
附录
|
內容試閱:
|
上帝,中国人则凭诸良心。西方人以上帝意旨为出发点,中国人则以人类良心为出发点。西方人必须有教堂,教堂为训练人心与上帝接触相通之场所。中国人不必有教堂,而亦必须有一训练人心使其与大群接触相通之场所。此场所便是家庭。中国人乃以家庭培养其良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故中国人的家庭,实即中国人的教堂。中国人并不以家庭教人自私自利,中国人实求以家庭教人大公无我。
孔子认为培养良心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教人孝弟。故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再由孝弟扩充,由我之心而通人类之大群心,去其隔膜封蔽,而达于至公大通之谓圣。心之相通,必自孝始。孝是人与人两心相通之第一步。中国人的宗教,只限于人与人之间,并不再牵涉到人以外的上帝。因此中国宗教亦可说是一种人文教,或称文化教,并亦可称之孝的宗教。孝之外貌有礼,其内心则为仁,由此推扩则为整个的人心与世道。因此既有孔子,中国便可不需再有西方般的宗教。
孔子之后有墨子。墨子思想颇近西方的宗教。「兼爱」则如耶教之博爱,「天志」、「明鬼」都是西方宗教的理论。然而墨子有一大缺点,他没有教堂以为训练人心上通天鬼之场所。他既没有宗教的组织和形式,所以只可说他是一个未成熟的宗教家。孔子则不然,他不从人生以外讲永生,孔子已避免了先民素朴的天鬼旧观念之束缚。子路问死,他说:「未知生,焉知死。」他直接以人生问题来解答人死问题,与其他宗教以人死问题来解答人生问题者绝不同。他看祭祀,不过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亦可说是一种心灵的训练与实习。故他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