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NT$
301.0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NT$
29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NT$
806.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NT$
500.0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NT$
602.0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NT$
403.0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
編輯推薦: |
本书所介绍的中医节气养生的知识,与其他节气养生的疾病不同,本书在24节气的基础上,进行细化,精准到每周的节气物候特点及运气特点,并给出本周容易发生的疾病和症状,给出中西医的认识,并详细介绍养生方法。可以帮助养生爱好者更加精准的进行养生保健。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和中医运气学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节气时令与健康的关系,提出了“节气时病”,结合五运六气预测、提醒高发疾病。内容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以周为单位,系统介绍了乙巳年从立春到大寒52周每周的高发病症。具体来说,每周从历法解析引入高发病症,详细介绍中医学有关辨识,总结每周高发疾病对应的证型,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中药、中成药或代茶饮、穴位按摩等方面的建议,即“五十二方”,供读者参考,并补充现代医学的基本认识,帮助读者全面认识病症,更加精准地养生保健,及时、准确、有效地防范病症的发生。本书内容翔实、文字精练、方便实用,具有医学参考价值,能起到健康预警作用,适合中医师、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和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
關於作者: |
尹勇,字林瀚,号三鹊先生。青年中医师、青年中医教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获得中西医结合临床和针灸推拿学双专业学历。湖南省首批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健康中国”优秀科普工作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李聪甫学术思想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专职研究员。自幼受中医药熏陶,师从已故著名中医学家李聪甫老先生嫡系传人李肇夷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和科普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汇通中、西医药物治疗方法;兼通针灸、推拿治疗方法,临床专于中医内科,兼于中医妇科、儿科;主张“衷中参西”的科研方向,推崇“天人相应”理念并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创作了大量中医类科普作品,致力于推广“中医生活化”理念。作者认为,治疗疾病必须坚持中西医结合,尤其应充分运用中医学“五运六气”理论疾病预测的强大作用。其在临床中不断进行预判、观察、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一套基于节气时令和中医九种体质的健康管理(疾病预测)体系。
|
目錄:
|
1 第1周 感冒
6 第2周 唇风(阴虚血燥)
11 第3周 痔(湿热下注,侧重 热)
16 第4周 肩臂痛
21 第5周 手抖
26 第6周 腿抽筋
30 第7周 胁痛
34 第8周 时行感冒
38 第9周 耳鸣
43 第10周 头痛(风湿)
49 第11周 胸闷
54 第12周 皮肤瘙痒
59 第13周 鼻鼽
65 第14周 眩晕
69 第15周 舌痛
74 第16周 喉痹
79 第17周 鼻衄
84 第18周 血压升高
89 第19周 月经先期
94 第20周 阳暑
99 第21周 口疮(心脾积热)
104 第22周 痱子
109 第23周 小儿夏季热
113 第24周 痹证
117 第25周 阴暑
121 第26周 湿温
129 第27周 胸痹
133 第28周 白屑风
138 第29周 淋证
143 第30周 里急后重
148 第31周 鼻痒咽干
153 第32周 咳嗽(外感,风燥伤肺)
159 第33周 不寐(阴虚火旺)
165 第34周 粉刺
170 第35周 唇风(脾虚血燥)
173 第36周 咳嗽(内伤,肺阴亏虚)
176 第37周 腿痛
180 第38周 泄泻
186 第39周 呕吐
191 第40周 口疮(心脾积热、脾肾阳虚)
193 第41周 浮肿
199 第42周 喘证
205 第43周 痔(湿热下注,侧重湿)
207 第44周 口臭
211 第45周 肩颈痛
215 第46周 胃肠型感冒
218 第47周 头痛(风寒、风湿)
221 第48周 崩漏
226 第49周 盗汗
230 第50周 不寐(心肾不交)
323 第51周 腰痛
237 第52周 冻疮
242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的社会环境正发生着急剧变化,人类疾病谱也正发生着快速的变化。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人体生理的研究更加深入,对疾病的认识也随之深入,治疗方案力求精益求精。诚然,这种进步使得医学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单一疾病的诊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临床诊疗中,面对复杂多样的病例时,人们更加需要整体的医学思维和方法来解决。2024年6月22日,第三届“人民医学传播大会”召开,在樊代明、黄荷凤、王琦、陈士林等院士、国医大师和3000名专家学者现场见证下,百名两院院士和百名医科大学校长、院长联名签署并重磅发布《整合医学宣言》。这次大会的召开,说明以整体医学为特征的传统医学思维与以分析医学为特征的现代医学技术结合,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中医运气学理论是中医学的精髓之一,节气时令是中医运气学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学历来注重节气时令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古代先贤已经认识到自然界的气候对疾病的发生、流行均有极大的影响。中医学运气理论不仅可以用于推测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相应地可以探讨脏腑之间的动态平衡及整体关系,阐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气候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脏腑病变的病机演变、预后转归等。由此,中医运气学理论可以用于推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应用和发展好中医运气学理论,将有助于丰富整体医学的内涵。整体医学考虑的诸多影响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节气时令。本书作者历经五年临床整理和观察,三年临床验证、总结,以中医运气学理论为基础,借鉴六曜论平气的新方法,探索整体医学临床途径,建立了节气时病提醒体系,并出版《节气时病五十二方》一书,对乙巳年从立春到大寒的52周每周进行一次节气时病的提醒,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分析,总结每周高发疾病对应的证型,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中药、中成药或代茶饮、穴位按摩等方面的建议,即“五十二方”,供读者参考,为广大读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首先,每周节气时病的提醒是一种创新,注重生活实用。与古代根据运气预测全年高发疾病不同,本书以周为单位,根据每周的运气和节气特点、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流行病学数据,结合临床经验综合研判而得出每周高发病症,应验率可达70%以上。注重中医思维与西医理论的融合,帮助读者全面认识病症,更加精准地养生保健,及时、准确、有效地预防病症的发生。
其次,每周节气时病的提醒是一种预判,坚持中医特色。每周节气时病提醒的病症代表一个方向,实际情况可能包括多种病症,仔细阅读运气分析可以帮助理解。我们尽可能做到方向无误,明确、聚焦到某一种中医病症。但是,无法与某一个具体的西医疾病完全精准对应,现代医学的认识只能就某一类疾病做举例介绍。如第46周节气时病提醒为胃肠型感冒,根据运气分析“本周处于乙巳年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岁运是金运不及,受五运六气以及进入大雪节气第二、三候的影响,外感寒湿较为强盛……”得知本周要注意的方向是预防外感寒湿。外感寒湿,病位在头可表现为头痛,病位在中焦可表现为胃肠型感冒,病位在四肢关节可表现为痹证,病位在肺可表现为咳喘等,皆属此方向,故本周内均可出现,聚焦为胃肠型感冒,说明其最为高发。现代医学也有胃肠型感冒,临床上会根据胃胀、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后对症治疗,故本周现代医学的认识以胃肠型感冒举例说明。然而,第25周节气时病提醒为阴暑,中医学“阴暑”也有胃肠表现,因此该周现代医学的认识也以胃肠型感冒举例说明。读者要注意区别其中的差异,分清中医病因病机的不同。乙巳年,上临厥阴风木,中为少商金运不及,下加少阳相火。运气相临,运克气,为不和之年。具体来说,乙巳年上半年气候偏温、风气偏盛,自然界草木生长旺盛,但是阳盛则阴衰,人体容易出现胁痛、眩晕、皮肤瘙痒等阴血不足的证候;而下半年气候偏温、湿气偏盛,自然界气候闷郁潮湿,人体容易出现里急后重、淋证等湿热下注的证候。同一年份不同时期可能出现同一病症,我们会把侧重点标注清楚。例如,第2周和第35周都是唇风,前者偏阴虚血燥,后者偏脾虚血燥;第3周和第43周都是痔,前者湿热下注偏热,后者湿热下注偏湿。
再次,每周节气时病提醒的运用应灵活融通。节气时病提醒涉及中医病症名称、证候分型和西医疾病名称、诊断标准等专业医学内容,由于中、西医学对病的定义不完全一致,症状和证候也不是机械对应关系,所以在具体运用时,需要灵活处理、融通解读。为此,每周的节气时病提醒遵循重点突出的原则,读者一定要结合病证分析来理解。即文中提及的本周病症是高发的,但实际情况不限于一种病症。第23周节气时病提醒为小儿夏季热,即重点提醒预防小儿夏季热。病证分析指出“本周到了小暑节气第一、二候,则较之前暑热更加显著,加上主气客气风火相煽的影响,则暑热之邪较盛。对于部分禀赋不足的小儿或卫外功能较弱不耐暑邪的新生儿而言,其暑邪不只停留于肌表,而是直入于里,侵袭人体的脏腑经络,灼伤肺胃气阴,则易发为夏季热”。特别指出早产儿或体质较差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须注意。此外,小儿痱子、中暑等在这一周也是可能出现的。
最后,节气时病提醒的病症可能不是标准的疾病名称,而是症状的通俗描述,是为了便于普通读者理解。如第5周的手抖、第6周的腿抽筋、第18周的血压升高等,普通读者应该通读全文,弄懂病因病机,接受专业医师诊疗。避免直接草率地“对症入座”,照搬本书中的方案自行治疗,尤其是书中提到了很多治疗药物,请读者朋友避免自行用药。因为个人体质、疾病分型等的不同,使用药物也不同,如需用药请遵医嘱。此外,对于书中提到的所有病症,如果病情严重应立即就医,避免耽误病情。非医疗人员使用本书推荐的穴位时,不得使用针刺等有创性治疗操作;使用穴位艾灸保健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燃烧的艾绒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空腹、过饱、极度疲劳或对艾灸恐惧、有皮肤损害者应避免艾灸。
本书属于医学类专业科普书籍,书中的中医学有关辨识和现代医学的认识均以国家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教材、诊疗标准或共识为主,不采用和推荐个人临床经验。节气时病提醒具有医学参考价值,能起到健康预警作用,但不可作为临床诊疗标准和科学研究依据。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欢迎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尹勇
甲辰年小暑于长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