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NT$
1520.0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NT$
653.0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NT$
1010.0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NT$
806.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NT$
449.0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NT$
265.0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NT$
449.0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NT$
1520.0
|
編輯推薦: |
知名学者郭齐勇、郑宗义、杨儒宾作序推荐。重新定义“乐教”,突破以往“乐教范畴”,开研究之先。以“作乐”“奏乐”“赏乐”三分结构,贯穿先秦文献中有关“乐”的文段,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提出乐教“塑造德性生命、构筑理想社会”这一核心理念,拓展当下德育、美育理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优秀”结项成果。
|
內容簡介: |
“乐教”是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支柱,却在春秋以降的礼乐崩坏中失传。近人不知“乐教”之义,首因其基本概念的模糊。“声”“音”“乐”三者,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具备戏剧形式的“乐”,本身包含着诗辞、乐曲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讨论“乐教”,应该照顾到“乐”既有“声”“音”“乐”的差异,也有“诗”“乐”“舞”的区别。本书在明确“乐”之具体意义的基础上,全面展示“乐以成教”的内容,发掘先秦乐教思想传统和精神内核,以资儒学的当代阐释和教育的时代反思。
|
關於作者: |
王顺然,武汉大学哲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传统乐教研究、先秦儒学及中国哲学史研究,曾在《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中英论文二十余篇。
|
目錄:
|
导 言
第一章 “声”“音”与“乐”:先秦乐教的基本概念
一、从物之理看“声”“音”概念
二、从心性论看“声”“音”概念
三、作为基本概念的“乐”
第二章 “乐器”及“音律”:“声”与“音”的实现
一、“声”的实现:“乐器”及其特质
二、“音”的实现:“音律”及其特质
三、从“乐器”到“音律”:多种解释理论的内在一致性
第三章 “作乐”及“奏乐”:“乐”之时空形式的实现
一、“作乐”及主体意向的表达
二、“奏乐”及意向传递的可能
三、“乐”时空形式的完成
第四章 “赏乐”及“乐言”:“乐以成教”的证立与效力
一、“赏乐”:对受众身心的引动
二、“乐言”:“和”意义的呈现
三、“乐教”的实践与效力
第五章 “乐制”与“人心”:“乐以成教”之核心的抉择
一、“乐制”:“乐教”制度化的建立
二、“人心”:“乐制”的危机与孔子的重建
三、“乐教”核心之争:从老、庄、墨、荀四家看
附录一 部分文献综述
附录二 郑玄注《礼记正义·乐记》分篇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从哲学的视角看,欲讨论先秦乐教,首先要解释清楚“声”“音”“乐”等基本概念,而这一点并不容易。
从文本上讲,如孔颖达说:“周衰礼废,其乐先微,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为乐官,颇能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孔颖达讲的,是汉初《乐记》文本形成的基本背景:其一,春秋以降,周之乐、礼的政治、文化传统崩坏,乐与礼的内在关系错位,且相较于礼而言,乐传统的断裂尤甚;其二,在乐传统崩坏、娱乐化的过程中,其最基本的音律规范也被郑、卫之新声混淆破坏,律制产生的依据、原则未得到保存;其三,汉初乐官能记下来的,多是传世乐章之音律曲调,个中思想内涵不能确准。如此看来,《乐记》虽是“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在传世文献中,已经代表着汉初学者对周乐之制度、思想最集中、最有体系的总结。但汉初对传统生疏的状况,在孔颖达看来,已经给《乐记》解释周乐思想的可靠性打了折扣。
从学说上讲,《乐记》是汉初儒生集体编纂的,其思想总体上是偏向儒家的。比如,很多在《荀子·乐论》中与墨家对辨的论述,在《乐记》中成为陈述性的结论。这样的思想倾向,将一种心性论的立场嵌入《乐记》对“声”“音”“乐”概念的说明当中,构建了人性论意义下的“声”“音”理论。这究竟是周乐理论的本意,还是儒家的特色,有待于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逐一分辨。
有鉴于以上情况,在本章对“声”“音”“乐”概念的梳理中,我们把目标文本就集中在《乐记·乐本篇》。只讨论这数百言的文字,既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献编纂所导致的杂乱,又能给“声”“音”“乐”概念确定一个基本的解释。而有了这一基本的解释,我们也能在面对其他涉及礼乐传统的文本时展开比较、判别,以形成对观念转变的定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