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线性定价
》
售價:NT$
755.0
《
艰难时代
》
售價:NT$
449.0
《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
》
售價:NT$
352.0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NT$
449.0
《
外卷: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征途
》
售價:NT$
653.0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售價:NT$
305.0
《
创作经典
》
售價:NT$
653.0
《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 - 1914)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孩子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然而面对这一现状,社会上往往存在一种误区,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孩子本身,而忽视了家长角色及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本书正是基于这一洞察,不仅关注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深刻地揭示了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是一本关于孩子教育的随笔集。书中随笔,基于作者的育儿经验,围绕亲子关系,经过多年广泛观察与深入阅读的积累,以轻快笔调创作而成,表达了作者在此一命题上的感受和思考,有一定可读性和启发性。 孩子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然而面对这一现状,社会上往往存在一种误区,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孩子本身,而忽视了家长角色及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本书正是基于这一洞察,不仅关注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深刻地揭示了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
內容簡介: |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亲子关系良好的正常家庭,才会有和谐温暖的正常社会。本书不仅对习以为常的谬误进行了挑战,更是传递了新的思维和哲理,让人在品味之余,回味无穷。更难能可贵的是,收入本书的大多作品也逻辑严密,寓意深远,哲理丰富,且韵味悠长,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亲子庄园》从整体框架设置到谋篇布局,都精雕细琢,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全书分为“春之歌-学做父亲”“夏之曲-常常去倾听”“秋之色-有时去帮助”“冬之韵-总是去鼓励”四大篇章,各篇章巧妙运用真实案例作为探索的航船,以行为心理学为导航之帆,深入探索亲子关系的微妙变化,触达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直击社会痛点,对家长们正视和改变原有的固化的教子方式,将家庭构建成真正的“亲子庄园”很有启迪作用。
|
關於作者: |
蓝松涛,广东大埔人,曾是中学语文教师,后在市、县、镇机关任职,期间发表大量新闻作品并多次获得全国和省市新闻奖项现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东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在《南方周末》《家庭》等报刊发表亲子随笔系列作品。
|
目錄:
|
第 一 章 春之歌 ※ 学做父亲
学做父亲 ◆ 002
吾家有女初长成 ◆ 008
给孩子硕士毕业的两字贺礼:志趣 ◆ 012
不出事才是真本事 ◆ 016
童言无忌最是真 ◆ 018
父亲节再一次品读孩子来信 ◆ 022
不说话也美好 ◆ 028
最爱是包容·母爱 ◆ 032
我教侄子写祝文 ◆ 036
第 二 章 夏之曲 ※ 常常去倾听
可怜当下读书郎(之一) ◆ 042
可怜当下读书郎(之二) ◆ 047
爱是相信,并非控制 ◆ 051
孩子同样需要尊重 ◆ 055
孩子这样敬茶,先要自责的是谁? ◆ 057
父母进城,你会让他们拾荒吗? ◆ 061
尊重孩子做自己的愿望 ◆ 064
都说当下孩子变了,原因是…… ◆ 066
惜取少年当狂时 ◆ 070
网瘾可能并非“坏” ◆ 073
“爱”也可成为侵害 ◆ 075
又到暑假“放飞”时,是让孩子先补习还是先游玩? ◆ 077
孩子们自己的事,可以还给他们自理吗? ◆ 081
周末去补课还是下棋,你会让孩子选哪一个? ◆ 085
有个与孩子聊天的小窍门 ◆ 088
第 三 章 秋之色 ※ 有时去帮助
陪伴无价 ◆ 092
进出小区,你会让孩子与保安打招呼吗? ◆ 095
做家长的你,会要求孩子“不许哭”吗? ◆ 099
你家快递丢了,会将涉事小孩的视频发上网吗? ◆ 102
孩子说谎了,家长怎么办好? ◆ 106
养儿育女,你会与孩子讨价还价吗? ◆ 109
孩子年终考评受委屈要跳槽…… ◆ 114
时下大学生有一种困惑 ◆ 118
张总家保姆的儿子想留洋…… ◆ 121
孩子突然被全班同学孤立,原因是…… ◆ 125
第 四 章 冬之韵 ※ 总是去鼓励
两份合约,两样童年 ◆ 130
最好的陪伴 ◆ 134
孩子考砸时,方显家长本色 ◆ 137
想给这个班主任点10 000个赞 ◆ 141
做家长的你,会给孩子乱戴帽子贴标签吗? ◆ 144
做家长的你,可见过这样的期末成绩报告单? ◆ 148
三十年后又小孩 ◆ 152
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是谁? ◆ 156
孝之难在于“无” ◆ 162
孩子说谎,可能家长也有一份“功劳”? ◆ 166
孩子突然对家长不理不睬,原因是…… ◆ 169
“学习困难门诊”解决不了的是什么? ◆ 173
家会伤人,学堂也会伤人吗? ◆ 175
有一种幸福,叫父慈子孝 ◆ 181
父亲的吝啬与慷慨 ◆ 185
短跑与马拉松 ◆ 189
孩子忽然申请特困生补助,家长怎么办? ◆ 191
中小学生心理测评异常,不必急于看心理医生 ◆ 193
论文答辩被考官现场否决,大学生如何应对? ◆ 197
孩子的习惯,大多是家长养成的? ◆ 200
孩子不恋爱不结婚,家庭教育是否也要反思一二? ◆ 204
后 记 ◆ 208
|
內容試閱:
|
序
跨越思维樊篱,构筑亲子心灵港湾
范以锦
追溯至三十载前,蓝松涛先生的文字便流淌于我心间。彼时,他为梅州市大埔县委的新闻干事,我在《南方日报》任上,因工作之缘结成紧密关系。更添一抹温情的是,同乡的纽带让我们对大埔故土的报道共鸣尤深,他的许多新闻作品已烙印在我的记忆中。然而,结集到《亲子庄园》一书中的作品非新闻类别,在报刊上发表时我鲜有关注。拿到《亲子庄园》书稿,浏览他的这些陌生作品无疑给了我意外的惊喜,真想不到他经营非新闻的“副业”也如此出色。其跨越思维樊篱,踏入一片充满意境与哲思的“亲子庄园”构筑心灵港湾的举动,更是激发了我为这部力作挥毫作序的热情,愿与他共同见证这份关于爱与成长的美好蓝图。
《亲子庄园》不仅是一部作品的结集,更是作者匠心独运、情感细腻的展现。从整体框架设置到谋篇布局,都精雕细琢,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四大篇章,分别为“春之歌——学做父亲”“夏之曲——常常去倾听”“秋之色——有时去帮助”“冬之韵——总是去鼓励”。把其拆分再组合就是“春夏秋冬,歌曲色韵……常常去倾听……有时去帮助……总是去鼓励”。每一篇章都仿佛是一扇缓缓开启的窗,透过它,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在《亲子庄园》那充满爱与温暖的景致之中,心灵得到了温柔的抚慰。继而,在“亲子庄园”框架下的《不出事才是真本事》《童言无忌最是真》《不说话也美好》《爱是相信,并非控制》《网瘾可能并非“坏”》《做家长的你,会要求孩子“不许哭”吗?》《孩子考砸时,方显家长本色》《孩子说谎,可能家长也有一份功劳?》等篇章的小标题也发人深省,不仅仅对习以为常的谬误进行了挑战,更是传递了新的思维和哲理,让人在品味之余,回味无穷。更难能可贵的是,收入本书的大多作品也逻辑严密,寓意深远,哲理丰富,且韵味悠长,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春之歌——学做父亲”中的《学做父亲》一文谈道:“学做父亲的收获只有两点:小时候,好好玩;长大了,好好说。因为,小时候,陪伴小孩好好玩,趣味相投,才能沟通;因为,长大了,陪伴小孩好好说,好言好语,才可沟通。学做父亲,肯定是要学到老、做到老的。我陪伴孩子长大,孩子陪伴我变老。祈愿明天后天仍能与孩子好好玩、好好说……”这段话通过简洁的“好好玩”与“好好说”两个核心概念,清晰地勾勒出父亲角色在不同成长阶段应有的行为重点及背后的沟通逻辑。
“夏之曲——常常去倾听”中的《爱是相信,并非控制》一文谈道:“站在行为心理学的视角看,对于家长而言,做‘园丁父母’与做‘木匠父母’,没有对错,只有因果。但有一点却是确凿无疑的,相信孩子亦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不是看见才会相信,而是相信才能看见。做家长,选择相信孩子,必定选择做‘园丁父母’,也会选择顺其自然、顺势而为。”爱孩子应基于信任而非试图掌控的观点,寓意深远。将爱子之情比作“情人眼里出西施”,强调信念先于所见,寓意着家长应先有信任之心,方能发现孩子的美好与潜力,进而顺应自然规律,以更加宽容和支持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
“秋之色——有时去帮助”中的《陪伴无价》一文谈道:“现实生活中……唯有陪伴(玩耍)才显亲密,唯有陪伴才能了解与理解,唯有陪伴才有共情与和解。活着的意义在于陪伴。缘于,舍得陪伴,陪伴无价。”这番话蕴含深刻的哲理:陪伴是建立与加深人际关系的基石,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朋友间,唯有通过陪伴才能真正相互了解、理解和共情,最终达到和解与和谐。在亲子关系中应舍得付出陪伴,是因为陪伴本身是无价的,它超越了物质和言语,是心灵深处最真挚的交流和情感联结。
“冬之韵——总是去鼓励”中的《孩子说谎,可能家长也有一份功劳?》一文谈道:“都说,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循此视角,要想让孩子不说谎,有个前提条件不可或缺,就是家长的……”这是对家长与孩子之间微妙关系的微妙揭示,让人领悟到了反思的韵味。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者,其行为与态度对孩子是否说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暗示了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要想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的品质,家长自身必须首先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亲子庄园》各篇章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通过案例和运用行为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亲子关系,分析孩子中的社会问题。松涛之所以会介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写出了感人的篇章,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源于一次活动的心灵触动——20年前他参与了全市开通的心理热线电话服务,在接线员义工岗位上听到孩子们悲悯的倾诉。接着又了解到了一些因焦虑、抑郁带来悲剧的事件,同时也见证了治愈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的成功案例,由此产生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灵感。从必然性来看,是其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深厚积淀。1985年,他中师毕业后,曾在初级中学任语文老师,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文字表达基础。1990年到1993年任大埔县委新闻干事、1993年到1999年任中山市委新闻秘书,无论新闻干事还是新闻秘书岗位,他都把大量时间花在基层采访上,并向媒体发稿,尤其与主流媒体打交道更多。在这期间,他曾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香港《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数千篇,有数十篇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和省、市级新闻奖,1998年还获得南方日报“全省模范新闻秘书”荣誉称号。从事新闻工作,培养了他的新闻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也使他的笔锋越来越流畅。1999年底开始,他又先后担任中山市委办公室信息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这强化了他的问题意识。他常常带着问题调研,为领导机关做决策提供参考。后来,他还先后担任了镇党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每一次身份的转变都是对他能力的锤炼与升华。他能成为东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也说明他对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是有研究的。坐着探讨亲子关系这一叶扁舟遨游书海,他还专门修读了行为心理学。正是丰富的经历及勤于读书、善于观察与思考的秉性,使松涛写出了一篇又一篇能触及孩子和家长心灵的作品。
孩子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这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的连续发布中得到了鲜明印证。然而,面对这一现状,社会上往往存在一种误区,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孩子本身,而忽视了家长角色及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完全可以这样说,有亲子关系良好的正常家庭,才会有和谐温暖的正常社会。本书正是基于这一洞察,不仅关注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深刻地揭示了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各篇章巧妙运用真实案例作为探索的航船,以行为心理学为导航之帆,深入探索亲子关系的微妙变化与复杂挑战,触达社会关注的焦点,直击社会痛点,对家长们正视和改变原有的固化的教子方式,将家庭构建成真正的“亲子庄园”很有启迪作用。期待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亲子心灵港湾”,与孩子携手成长,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为南方日报社前社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院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