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德意志人:一部诗人、作家、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自传
》
售價:NT$
602.0
《
盛世滋生:清代皇权与地方治理
》
售價:NT$
755.0
《
循序渐进Node.js企业级开发实践
》
售價:NT$
454.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早期的星象学和天文学
》
售價:NT$
709.0
《
诡计策划师 午夜文库
》
售價:NT$
250.0
《
管道的力量(畅销美国30年的财富经典,销量超100万册)
》
售價:NT$
254.0
《
长安曾有少年郎
》
售價:NT$
203.0
《
何以为园: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经济解释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技术逻辑—产业逻辑—社交逻辑—规制逻辑”四个维度出发,为国内网络视频直播研究提供新的探讨基础和研究视角。
|
內容簡介: |
本书聚焦网络视频直播的传播本质、特征、机制、效果评价等问题,基于后学科视角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展开探索,从技术逻辑、产业逻辑、社交逻辑、规制逻辑等四个维度,旨在为国内网络视频直播研究提供新的探讨基础和研究视角,也是从传播学角度对于新媒介生产技术的关注,对虚拟社群时代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媒介实践的观照。
|
關於作者: |
杨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媒经济学博士,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健康与风险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发表文章80余篇,参与出版论著10部,合著书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舆论学研究、认知神经传播效果研究。
|
目錄:
|
第一章 网络视频直播影响力的技术逻辑 001
本章导读 002
第一节 技术的延伸性:5G 时代流媒体技术与直播视频的发展 003
第二节 技术的物质性:视频直播的空间呈现与认知再造 020
第三节 技术的即时性:空间纹理与地理媒介视角下的直播
????短视频 046
第四节 技术的可见性:直播短视频内容生产和流动的主体性 063
第二章 网络视频直播影响力的产业逻辑 079
本章导读 080
第一节 “场域”与“基因”:直播技术助力电商行业的 SCP分析 081
第二节 公域、私域与心域:直播短视频平台社群关系与赋权
???? 影响 095
第三节 网络直播电商行业内容生态健康指数 112
第四节 网络视频直播行业与媒介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132
第三章 网络视频直播影响力的社交逻辑 151
本章导读 152
第一节 “跟随与黏性”:网络视频直播的信任机制分析 153
第二节 “权威与专业”:网络视频直播主播的影响机制分析 159
第三节 “情感与狂欢”:网络视频直播受众的行为机制分析 179
第四章 网络视频直播影响力的规制逻辑 199
本章导读 200
第一节 平行模式与多源流模式分析:网络视频直播治理的政策
????工具模型 201
第二节 权力结构视角:网络直播治理的规制与文化耦合 222
第三节 社会舆情视角:网络直播打赏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234
第四节 稳中向好:近期网络视频直播行业的政策趋势 252
后 记 258
|
內容試閱:
|
前言
网络视频直播,作为一种传播技术或者传播形态,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视频直播技术的社会价值,不仅仅是从技术逻辑上改变了媒介传播的形态与样式,更重要的是从社交逻辑上提供了公共平台、增加了社会流动性、增强了社交场景;进一步增进了人的自由度、掌控感和对于主体价值的寻求,扩展了人的自主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并解决社会与社群传播的日常生活问题。
因此,本书在准确把握与勾勒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传播本质、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从技术逻辑、产业逻辑、社交逻辑、规制逻辑等四个维度,构建网络视频直播影响力评测体系,进而从应用角度探讨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健康发展、产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升级,以及虚拟社群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第一,从技术逻辑来看,直播是一种兼具可用性与易用性的媒介技术,流媒体和直播视频技术的延伸性、物质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满足了受众的即时交互需求,促进虚实相融空间认知再造、增进用户体验和流动的主体性,也为非理性因素效能在传播中的释放提供了技术渠道。
第二,从产业逻辑来看,智能信息技术革命与媒介迭代升级带来“万物皆媒”“智能互联”的传播新图景,借助直播技术的在场感、沉浸感与便利性的特性,场域基因、健康生态和“视频化转向”渐成常态,影响着虚拟社群强弱关系与圈层赋权,助力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内容健康生态。
第三,从社交逻辑来看,以直播平台黏性、权威性、信任度作为社交逻辑的三个维度,直播视频技术以个体表达门槛的消弭和传播空间的连接,促进社会多样性与整体流动性,建构新的实践场景与社会文化,重塑网络意见领袖角色的信任机制与网络场域的情绪感染机制。
第四,从规制逻辑来看,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过程需要来自多元主体内外部规则的约束,同时也体现为技术和媒介逻辑重塑规则。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网络”的二维模型,构建直播政策工具的“平行模式”以及政策网络的“多源流模式”,助力在后直播时代打造风朗气清的网络环境、激活网络视频直播虚拟社群的正功能尤为重要。
综上,本书从“接触—认知—说服—二次传播”的影响力理论模型出发,根据“技术逻辑—产业逻辑—社交逻辑—规制逻辑”四维指标,进行网络视频直播的影响力研究。首先,在行业意义上,基于产业的长期观察,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为网络视频直播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框架与分析工具,系统化研究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及其意见领袖,为把握其传播规律、技术规律、商业规律提供科学方法借鉴。其次,在学术意义上,为新型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影响力研究提供学理视角和新的探索维度。最后,在实践意义上,探索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本质与趋势,判断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网络视频直播作为一种传播技术或者传播形态,具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能够增加社会流动性,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就如当前传播学研究所倡导的,学科需要更多地为关注社群连接与社会价值而“挺身而出”,用传播学理论探讨公众关心的社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网络视频直播新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予以关注,也是从传播学角度对于虚拟社群时代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观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