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宋代农业地理

書城自編碼: 404883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韩茂莉
國際書號(ISBN): 9787203135388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日期: 2024-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NT$ 254.0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NT$ 509.0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NT$ 418.0
人生是旷野啊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NT$ 332.0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NT$ 403.0
台北人(2024版)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NT$ 398.0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售價:NT$ 602.0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NT$ 305.0

編輯推薦:
宋代在中国古代史上以富庶著称,农业是古代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本书即从农业生产及其地理分布的视角,观察宋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
本书是北京大学韩茂莉教授的博士论文,也是历史地理领域的经典学术著作,初版问世三十余年之后,全新校订重版。
內容簡介:
本书是对两宋三百余年农业发展及其地理分布的整体讨论,为北京大学教授韩茂莉的历史地理学代表作。书中不仅宏观地指出农业生产对于宋代国运与民生的重要意义,而且立足于宋代自然环境、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区域差异,从人口、土地、农作物、水利、农业技术等方面,对宋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南地区、荆湖地区、川峡地区、岭南地区五个区域的农业生产特征展开论述,重点探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与一年两熟稻麦轮作制的关系。本书建构了“农业地理”的研究范式,资料扎实、立论严谨,展现了宋代各地农业综合体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对宋代农业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特征作了精准概括。本书有助于读者通过“农业视角”去观察两宋时期的政治变迁与经济发展,有着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關於作者:
韩茂莉,女,1955年4月出生于北京市,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历史农业地理与环境变迁。主持并完成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出版《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上中下)、《宋代农业地理》《辽金农业地理》《草原与田园——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与环境》《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十里八村——近代山西乡村社会地理》《大地中国》等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考古学报》《考古》《近代史研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2015年,《中国历史农业地理》获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获国家级精品课。2018年被北京市教 委评为北京市师德模范。2019年《中国历史地理》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中国历史地理》被 评为第一批国家一流课程。
目錄
◆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国之疆土与民之本业——宋代国土与农业资源禀赋
第一节 宋代农业生产环境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宋代人口、土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章 民生与国运——宋代农业地理的基本格局
第一节 承上启下的宋代农业技术
第二节 平原与山区、腹里与边郡农业发展的不同步性

第四章 重建与发展——宋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
第一节 河南农业生产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河北大量非农业用地的出现与沿边塘泊的开发利用
第三节 河东汾河谷地与四周山区农业生产发展进程的差异
第四节 陕西关中农业生产与沿边土地开垦
第五节 北宋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粮食调拨与农业生产发展水平

第五章 国之根本,东南望郡——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特征
第一节 淮南农业生产的兴衰
第二节 两浙平原地带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与精耕细作
第三节 福建平原地带的人口压力与耕作技艺的提高
第四节 江东平原地带圩田的发展
第五节 江西平原地带的开发与粮食外运
第六节 宋代东南丘陵山区的开发与农业生产引发的环境问题

第六章 湖区与山区——宋代荆湖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
第一节 荆湖南、北两路的人口与地区开发
第二节 荆湖南、北两路农业生产发展的差异

第七章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宋代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特征
第一节 华夷杂居的人口分布特征
第二节 宋代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地域差异

第八章 地旷人稀,田稼卤莽——宋代岭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特征
第一节 人口构成及其地理分布
第二节 宋代岭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特征

第九章 物种与土地——宋代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轮作方式的变化
第一节 宋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粮食作物
第二节 宋代东南地区的粮食作物
第三节 宋代荆湖与西南地区的粮食作物及其地理分布
第四节 宋代岭南地区的粮食作物与种植制度

第十章 桑麻茶果——宋代主要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 宋代蚕桑业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宋代麻类作物的地理分布
第三节 宋代棉的种类与地理分布
第四节 宋代油料作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
第五节 宋代植茶业
第六节 宋代主要果树品种及其地理分布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绪论

《宋代农业地理》是三十多年前我的博士毕业论文,1993年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为再版。
三十多年前,史念海师将《宋代农业地理》的题目布置在我面前,成为我面临的重大挑战。那时研究全国性的农业地理问题,尚属首次,随后几年中在沉浸宋代文献的同时,思考最多的就是历史农业地理的内容体系与研究框架。那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研究室撰写的《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已经出版,这部专著虽属当代农业地理研究,却框定了农业地理科学内涵与研究范畴,并为相关研究建构了基本模式。然而,历史农业地理与当代农业地理最大的不同在于研究依据的差异,当代农业地理研究建立在国家统计数据与农业普查的基础上,历史文献不仅没有系统记载,且事关农业的只言片语分散在庞杂浩瀚的古人著述中,爬疏整理仅是全部工作的第一步,如何在毫无关联的古人记述中,围绕问题建构出科学体系,是完成研究的关键。然而,古人对于农业的关注与后世的着眼点完全不同,且几乎没有量化数据,因此历史农业地理的内容体系与研究框架与当代农业地理必然不一致,但两者集中在土地利用与农作物这一核心问题,应是共同的。
农业地理,主要研究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形成条件与发展变化规律,其中地域差异包括土地利用差异、农作物种类以及种植制度差异。尽管,在中国各统一王朝中,宋代疆土最为蹙缩,却仍然是一个大国,农业生产所表现的地域差异,不仅存在南北、东西之别,平原与山地、边疆与腹里同样有所不同。在我完成《宋代农业地理》的那些年,涉及宋代经济问题研究,漆侠《宋代经济史》、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五、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日本学者周藤吉之《宋代经济史研究》等著作已经出版,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中农业居于首要地位,因此这些著作均以大篇幅将农业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漆侠《宋代经济史》是将农业纳入研究篇幅最大的一部著作,且涉及垦田、水利、农业经营方式、商品性农作物等主要内容,文中将方田均税法清丈出来的土地与宋代文献记载土地数额进行对比,进而获得北宋中期实际垦田值的真实数据,这一研究成果成为讨论宋代农业问题的基础。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在农业问题的研究中侧重于开垦荒地、造田运动、兴修水利等事关农业生产的基础建设。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以运河为核心,将研究重点放在区域间的物资流动。日本学者周藤吉之《宋代经济史研究》关注的是南宋时期的稻作与圩田。无疑,这些研究涉及宋代经济与农业最根本的问题,其中讨论的核心在农业地理研究中同样不可忽略。
无论着眼于经济史,还是农业地理,土地与农作物都是讨论的核心,但地理学习惯于立足空间思考问题,这一点不仅是建构《宋代农业地理》内容体系与研究框架的关键,也是在前人拓展的研究之路上,继续探求问题的可行之处。本着地域差异这一农业地理的核心问题,《宋代农业地理》注意到在东部季风区的地理环境下,当社会因素叠加之后,不仅增添了各地农业综合体的复杂性,而且加剧了地域差异。传统农业社会总体特征具有相似性,但落实在每块土地上,赋予它们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几乎没有一处是一样的,正因如此,《宋代农业地理》分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南地区、荆湖地区、川峡地区、岭南地区五个区域展开讨论,每个区域内拥有属于自己的农业生产特征,区域间却存在明显的区别,区域内部的一致与区域间的差异,是农业地理将要表现的关键问题,而这一切是在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基础上,将人口、土地、水利、农业技术整合为一体的综合结果。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代距离今天并不远,但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那么将宋代农业置放在中国历史中,突出的特征是什么?一句话概括——承上启下,上承传统农业的精华,下启元代以及明代地理大发现后新物种的进入,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最终完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而改变了中国农业与经济的地域格局。
《宋代农业地理》对两宋三百余年农业地理的整体讨论,其中最具学术意义的问题在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与一年两熟稻麦轮作制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本书论述了稻麦轮作与水稻秧播的技术沿承,同时指出基于水稻早、晚两个品种的生长周期,冬小麦收获后与之轮作的水稻品种只能是晚稻,由于晚稻的环境选择,稻麦轮作的地区应以太湖平原以及毗邻地区为主,这就是宋代的浙西一带。因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讨论中国历史的重要命题,完成《宋代农业地理》以后,我并没有停止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北方人历次南下,究竟为南方水乡环境带来什么技术贡献?经过反复思考,最终的结论在2013年发表于《中国史研究》,文中结论将问题的核心锁定在经济重心即农业重心、粮食生产重心,在这一前提下指出,正是稻麦轮作将太湖平原所在的浙西一带土地利用率,从50%提高到100%,乃至200%,形成全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这正是经济重心具有的实力基础。
从三十多年前《宋代农业地理》成稿,到今天再版,内容基本没有改动,其中增添了几处后来的研究成果。尽管当年的研究,尽显青涩,却在探索中完成了对于宋代农业地理的认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