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脊:脊柱使用说明书
》
售價:NT$
500.0
《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售價:NT$
245.0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NT$
398.0
《
明代女真史
》
售價:NT$
485.0
《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售價:NT$
398.0
《
少女杂货铺 Procreate可爱质感插画教程
》
售價:NT$
356.0
《
边界感:人和人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
售價:NT$
250.0
《
数理人文(第1辑)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少儿科普泰斗、《十万个为什么》主要编写者 叶永烈 代表作!
◆精选40余篇代表作品,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百读不厌的“少儿科学简史”,有趣、有料、涨知识!
◆融入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科知识,好读易懂!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床头上的标签》《炸弹工业之父——诺贝尔》等入选语文课本的篇目全包括!
◆“科学寓言”“科学童话”“科学随笔”三辑,类型多样,各有侧重,既有趣味性,也有深度!
◆30余幅原创插图,让科学道理更形象、更易懂!
◆大字号排版,绿色环保印刷,柔和不伤眼,久看也不累!
|
內容簡介: |
小猫的胡子能刮吗?
奇怪的病号是谁呢?
动物的尾巴能借吗?
《侦探与小偷》是著名作家叶永烈的科普作品精选集,包含《侦探与小偷》《借尾巴》《圆圆和方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全书分“科学寓言”“科学童话”“科学随笔”三辑,“科学寓言”多以动物为主角,兼具知识性与哲理性;“科学童话”在故事中道出浅显易懂的科学知识,想象奇特,生动有趣;“科学随笔”可谓一盏开启科学思维的明灯。作者将科学知识融入轻松有趣的故事,给读者以启蒙和引导。
|
關於作者: |
叶永烈(1940—2020)
著名科普作家、科幻作家、纪实和传记文学作家。
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早年专注于科普及科幻作品创作,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编写者之一,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荣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作品累计超过1400万字,多篇作品入选语文教科书。
|
目錄:
|
第一辑 科学寓言
侦探与小偷
交换脑袋
用冰点火
森林旅馆关门啦
老祖宗
乱发脾气的画家
傻鸭子
长翅膀的姑娘和怪物
……
第二辑 科学童话
高个儿和矮个儿
谁的脚印
借尾巴
一根老虎毛
圆圆和方方
冬天到了
奇怪的病号
螃蟹送信
第三辑 科学随笔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床头上的标签
把虫子放进嘴巴的人——达尔文
“昆虫迷”——法布尔
炸弹工业之父——诺贝尔
说梦
|
內容試閱: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 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 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17 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的大门,便有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 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用水冲洗了一下冒烟的紫罗兰,谁知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也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遇到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会改变颜色,其中以从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为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但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在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