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现代性神话(the myth of modernity)的主角。今天,人类历史上首次有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不仅仅是一系列建筑物的堆砌,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命实体。英国历史地理学家伊恩·D. 怀特(Ian D. White)认为,城市是重写本(palimpsests),城市是集体记忆的载体,记录了人类在地球表面上各个阶段活的历史。因此,城市景观是一种独特的空间叙事,反映了特定场所内经济繁荣、衰落及创新的连续层累过程,具有独特的场所精神。
城市景观是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场所精神的体现。这些历史记录通过信息的方式被编辑、储存和利用,形成了城市记忆数据。建筑作为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包含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属性,是城市文化特征与时代风格的载体和见证。当一栋建筑或一处公共空间在时间的维度上积累了多代人的居住和使用痕迹时,它所承载的信息将极为丰富多元,并可能成为几代人共有的记忆载体。阅读一座建筑、一片街区、一段城市建筑的发展史,就是在阅读这座城市。
天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记载了西学东渐背景下天津乃至近代中国城市空间的继承与转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天津拥有丰富的城市景观类型,曾经是中国租界最多的城市,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些近代建筑和街区经过百年风雨洗礼,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成为天津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为了将天津的城市记忆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本书超越以往对城市空间静态的、狭义的展现,由单一的形态学转为多元的城市历史景观研究,将天津这座城市置身于广阔的社会、文化、建筑、历史、艺术等多重背景之下,从多维度对城市空间进行认识与解读。借助无人机对历史建筑进行航拍与建模,并通过建筑、空间、人物和历史事件以“混合图像”的表征方式呈现,从多维度解读和展示天津近代时期的建筑文化和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