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从来都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甚至有“世界上只有税收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In this world nothing is certain but death and taxes)的说法。在中国,虽然现阶段需要直接缴纳税收的民众所占的比例在总体上还不高,但税收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是无处不在的,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潜伏”着多个税种,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毫不例外地直接或间接向政府缴纳数额不等的税款。在这种背景下,不仅需要面向社会大众进行税收基本知识的普及,更要有精通税收理论与政策的专门人才。
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税收学》教材(含《税收经济学》《国家税收》和《税收理论与实务》等同类教材),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在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前《税收学》教材的编写普遍存在“重视税收实务,而相对忽视税收理论”的导向,有的甚至用三分之二或以上的篇幅来介绍现行税收制度。应当说,这一导向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读者“短、平、快”式的知识需求。然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都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对仍处于改革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就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税收理论,那么在税制改革措施不断推出的情况下,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就会觉得不懂其所以然,不知道该如何来应对。所以即使是对普通民众来说,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税收理论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而对财政学类各专业的学生来说,税收理论的学习更是不可或缺。
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税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科书,它以“为什么要征(纳)税”→“征(纳)多少税”→“怎样征(纳)税”→“征(纳)税会产生什么影响”为逻辑主线,具体包括税收导论、税收活动主体及其约束规则、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的基本分配与局部调整、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税种设置与税制结构、商品税、所得税、财产及其他税、最优税收、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和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12 章内容。在体系和内容的安排上,本书不求“大而全”,而是突出重点,并充分考虑到税收学课程与财政税收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如在财政学中介绍较多的市场失效等内容,本书就只是一带而过,对税务管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税收问题以及税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则基本没有涉及,而是留给了相关的后续课程。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课程教材内容上的重复。
本书既可供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的学生、报考和攻读税务硕士专业学位(MT)的学生、攻读企业税务方向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财税方向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的学生使用;也可供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法学类各专业和选修税收通识课的学生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参考;此外,本书还适合财税工作者和对税收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不同的对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具体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适当的筛选。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保持基本框架和逻辑体系大体不变的前提下,本书先后进行了多次修订。历次修订,既从篇章、结构和内容等“大处”着眼,又从课堂讨论案例、参考文献和网络资源等“小处”着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税收理论的新发展,对部分章节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根据中国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税收制度改革的新动向,对部分章节的内容和专栏进行了一定的删改或补充。
(2)根据官方或权威来源将教材中使用的数据更新至能够获得的最新年份。
(3)对全书进行了细致校改,包括对部分概念界定和观点表述的推敲,对部分注释、注解和主要税收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等的核实、校正或补充,对“参考文献”“延伸阅读资料”和“网络资源”等的增减。
经过多次修订之后,本书不仅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善、与现实联系也更紧密,而且在整体的逻辑性、内容的可读性和表述的精准性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志勇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出版社杜春杰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也要感谢东北财经大学马国强教授、厦门大学张馨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培勇教授,是老师们在不同阶段的耳提面命,使我具备了从事财政税收教学的能力,而且本书很多地方也直接或间接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从老师们那里获取的知识,我将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薪火相传”的方式传递给我的学生!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国内外同类教材和专著,在此也一并对相关学者表示感谢!
教材的编撰在高校虽然不属于“科研成果”的范畴,但是真正编好一本教材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编者以非常谨慎和负责的态度,对本书的编写和修订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期为大家提供一本令人满意的教科书。然而,由于编者专业素养有限,书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纰漏甚至是错误,真诚希望使用本书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对本书提出修改意见的读者,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wweijz@whu.edu.cn。本书配备有电子课件,可以提供给将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使用,如果需要电子课件的老师,请登陆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获取。
王 玮
2024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