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NT$
840.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1.写法新颖,多重表达方式呈现
四川历史悠久,拥有多处古城堡战场遗迹。本书涉具有代表性的古蜀城堡战场遗迹,内容丰富,文字精彩,表达特色鲜明,写作方法多样,以散文的文学性、新闻的纪实性和学术的严谨性,为读者生动解读历史的流云和用心领略自然的岚烟。
2.田野调查的典范之作
本书采作者用“三到”:足到,眼到,心到,以田野调查的真实,du家揭秘浩瀚的蜀地历史中城堡战场的真相,破除和纠正那些在书斋中炮制的文字的偏见和谬误,构建出一座与历史相向而行的宏大纸上建筑。
3.大历史观关照古今,可读性强
人类向过去看多远,就能向未来走多远。本书采用深度透视的方法,运用拉近推远的镜头语言,以大历史观关照过去与当下,将古蜀城堡战场进行古今对比,关照过去与当下,在起承转合之中,靠近那些真实的古蜀城堡战场形象,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讲述十多年来,作者自驾行程二十余万公里,持续地跋涉于蜀地鲜为人知或虽为人知但甚少有人涉足的古城堡和古战场。在写作古蜀城堡战场的过程中,参考了相关史籍,所描绘的地理情况也是亲自勘踏。该书以散文的文学性、新闻的纪实性和学术的严谨性有机结合的笔法,来解读历史的流云和领略自然的岚烟。其可以为蜀地人文历史、古代军事史的研究者、热爱旅游者给予相关的实证和有益的启示,为酷爱蜀地历史文化的旅游者,提供拓展、探秘、寻幽的新路径。
|
關於作者: |
马恒健,主任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你不知道的四川》《蜀地最后的秘境》《蜀地秘境》《蜀地探秘》《知青档案》。人文地理作品散见于《南方周末》《中国国家旅游》《澎湃新闻》《中华遗产》《中华瑰宝》《环球人文地理》《旅游》《风景名胜》等刊。获得2013年首届四川散文奖。
|
目錄:
|
目录
001 灭蜀名将与他的古道荒冢
010 王者远去 铜城风雨谁诉
018 史诗流芳的格萨尔王
026 凌霄城 竹海之上的城堡
034 蜀汉北伐的决绝背影
047 永平堡 终结羌汉之争的堡垒群
057 壮压西川四十州
064 茶马古道上的涪源要塞
072 兴汉之基小宁城
081 攀西大裂谷 诸葛营垒锁大江
089 蜀汉兴亡葭萌关
097 运山横亘卫巴蜀
104 云亭晓烟里的隐士雄杰
111 长江第二湾 见证忽必烈的豪赌
122 嘉陵曲流绕宋城
128 靴城 孤悬川北的传奇
135 虎头城 虎踞沱江御强敌
142 三多寨 沈从文梦中的“边城”
149 苟王寨 造像超度南宋魂
157 横断山中嘉绒碉房宛若神筑
169 与僰人不瞑之目对视
179 笔架山 群山低首拜英雄
186 云顶城 成都平原擎天柱
193 莲花泣血的大良城
200 虎啸城 蒙军新战法策源地
207 白马关 见证蜀汉的兴亡
213 浮华的云顶堡垒庄园
220 “上帝折鞭” 钓鱼城
229 小相岭上的海棠要塞
236 蒙哥御驾亲征首战的苦竹寨
244 神臂城 铁打的泸州天下闻
252 南丝路上大唐雄关
260 灵关道最后的古堡
266 军防要塞式住宅奇观
272 寻迹唯一的羌族王城
279 打开孟获城 世上无穷人
285 牛角寨 张献忠的大本营
289 天雄关 剑门关的铁门槛
296 石城山 镇压西南半天壁
302 川黔锁钥处 蔡锷拔剑留遗篇
310 中国唯一穹窿地貌的古寨堡群
328 祁山堡 兴复汉室的桥头堡
335 五丈原 星落秋风渭水寒
342 川滇咽喉处 石达开的滑铁卢
|
內容試閱:
|
前言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从古至今,四川甚少发生中原大地上的诸如长平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等数十万人血拼的重大战役。但是,由于蜀地有四塞之固,物产丰饶,古代那些怀有争霸天下雄心的盖世英豪,往往利用山川纵横,盆地、丘陵、高原俱全的自然地理环境,不遗余力地进行战略经营,以此窥视中原,图谋帝业。
纷争乱世的割据势力,把蜀地视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后方;祸起萧墙的帝王,把蜀地视为理想的临时避难地;亡命天涯的将相,把蜀地视为东山再起的希望所在。
于是,中国古代出入四川盆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有许多躲不过、绕不开的雄关险隘。这些关隘历史悠久,声名显赫。
秦汉时期,陕西方向便有雄踞于峻岭之巅的七盘关和镶嵌于奇峰之间的剑门关,云南方向便有千仞绝壁上五尺道锁钥的石门关,湖北方向便有夹峙于滚滚长江扼阻水道的瞿塘关。
及至唐宋,四川盆地南缘有地处零关道要冲的清溪关,盆地西缘有“壮压西川四十州”筹边楼。1235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后,南宋在四川采取“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战略方针,于1243年至1252年的9年时间里,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四川境内的长江、嘉陵江、沱江、岷江沿岸,选择险峻的山隘,加固和新筑了数十座既是军事要塞,又是行政中心的山城。这些史称方山城堡的防御体系,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观。
明朝时期,川西北和川南,民族纷争此起彼伏,甚至一度威胁成都平原。于是,在川西的崇山峻岭,在川南的蛮荒之地,一座座威严雄伟的军事城堡拔地而起。川南的川黔交界处,有南拒蛮夷、矗立于滔滔赤水河畔的雪山关;川西的北川与茂县交界处,有西拒戎狄的四川最大的军事古堡群永平堡;川北的民族走廊龙安古道,有扼守入藏重要通道的松潘小河营。这些关隘相互呼应,形成卓有成效的边疆卫戍格局。
历史就在身边,它既不抽象也不遥远。10多年来,我自驾行程20余万千米,持续地跋涉于蜀地鲜为人知或少有人涉足的古城堡和古战场。随着游历和探寻的深入,它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令人震撼又令人深思;它们奇绝秀险的自然风光,既令人赏心悦目又令人叹为观止。它们的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激发了我再现蜀地战争历史真面目的强烈愿望。
比如,考察宋蒙战争时期极具重要战略意义的“蜀中抗蒙八柱”等数十座抗蒙山城,展示波澜壮阔的南宋四川抗蒙战争;游历褒斜道与金牛道交汇处“蜀汉的马奇诺防线”,追忆蜀汉将士北伐之路上的决绝背影;穿越汉代纵贯蜀地的灵关道最为艰险和荒凉的小相岭路段,缅怀司马相如筑路开疆的丰功伟绩;重走明朝大军“叙南平蛮”战争中征剿僰人的进军路线,寻觅僰人的险关坚城;进入威震川西的四川最大的明代军事古堡群永平堡,见证历史上旷日持久的羌汉之争的终结;探寻导致石达开最终兵败大渡河安顺场的宜宾横江大战战场,揭示石达开的“滑铁卢”之谜;登临蔡锷率护国军由滇入川翻越的“锁钥川滇”的雪山关,瞻仰“许壮士生还”的热血诗篇;驻足经蜀地入滇的忽必烈南征大军在丽江奉科金沙江畔集结的古渡头,观赏“元跨革囊”历史大戏的上演……
在写作古蜀城堡战场的过程中,我以散文的文学性、新闻的纪实性和学术的严谨性有机结合的笔法,来解读历史的流云和领略自然的岚烟。书中的每一处,我均做到“三到”:足到,实地详加踏勘;眼到,遗迹周密观察;心到,发自内心地抒发情感和见解。凡涉及历史人物、年代、事件,均反复比对,竭力对人文史料去伪存真,纠正“在书斋中炮制文字”的一些专家、学者的偏见和谬误,补充其语焉不详之处;对场景的描写,在准确记录的基础上,也力求做到语言文字优美简洁。
此外,《古蜀城堡战场寻迹》配有我在人迹罕至、险象环生的境地,拍摄的大量的第一手重要而珍贵的历史遗迹图片。这些图片无论形式、质量还是内容,均与此书文字内容相互映证、相得益彰。
人类向过去看多远,就能向未来走多远。古代的城堡战场,是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及民族精神的凝聚地,它既能吸引人们前往凭吊、追忆、解惑,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励人们豪情满怀地走向未来,又能因为它们大都隐于奇山异水、偏僻险峻之地,是一处处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人们前去寻幽览胜。
蜀地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由此也使蜀地历史焕发着独特的魅力。成都武侯祠“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语,时至今日仍当对其学习、研究和借鉴。
人们离既真实又完整的历史仿佛总有一步之遥。但愿《古蜀城堡战场寻迹》一书,为蜀地人文历史、古代军事史的研究者给予相关的实证和有益的启示,为酷爱蜀地历史文化的旅游者提供拓展探秘寻幽新疆域的可能。
灭蜀名将与他的古道荒冢
展开四川旅游地图,以成都为原点,沿着古蜀道由南向北,庞统、诸葛瞻、蒋琬、鲍三娘、费祎、姜维等蜀汉名臣良将的墓祠,依次映入眼帘。他们生前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死后声名不衰,其墓祠经历代的保护修葺,成为旅游亮点。
但是,他们若有在天之灵,一定会被卧榻之旁的一个宿敌搅得寝食不安。这个宿敌,便是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曹魏征西将军邓艾。他的墓茔,也在古蜀道旁;他的灵魂,仍在姜维北伐中原的必经之路上游荡。
兵家传奇
四川青川县与甘肃文县交界处,一座摩天接云、坡陡谷深的山岭苍茫横亘。它自古以来便是川甘界山,名叫摩天岭。
在我国万水千山中,被称为摩天岭的山岭有多个。有了邓艾,这座摩天岭,在众多山岭中脱颖而出;有了这座摩天岭,邓艾灭蜀,便多了几分悲壮和传奇。
盘缠于摩天岭的阴平道,是古今公认的“山高如云表,玄鹤尚怯飞”的险道。它在药农的尖嘴锄和樵夫的柴斧下延伸,在茶农的脚印和猎手跟踪动物的兽道上成型。这是一条由甘入川的奇径,自甘肃文县延伸至四川平武县南坝镇,700余里渺无人烟。严格讲,三国时期,它只是从理论上可以到达成都的“径”,连邓艾自己也称它为“邪径”。
那是在魏景元四年(263年)秋,随着大将军司马昭一声令下,18万魏军浩浩荡荡踏上了灭蜀的征途。
魏军兵分三路。钟会率主力10万人,欲取汉中、克剑门,直趋成都;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由狄道南下,以牵制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3万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主力退守剑门关之路。
钟会虽轻取汉中,却因诸葛绪堵截姜维不力,被顺利回师剑阁的姜维阻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下。诸葛绪因此被专横霸道的钟会治罪,攻蜀的三路大军便只剩钟会、邓艾两路。眼下,钟会面对剑门天险无计可施,司马昭精心谋划的灭蜀大业眼看就要落空。
此时,身为西路军最高长官的邓艾上书朝廷,请求批准率本部人马出奇兵偷袭蜀汉腹地。《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载:“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赴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钟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这一奇谋,源于对大战场波诡云谲态势的动态推演,源于对人迹罕至的川甘交界处地理状况做足了功课,源于杰出的军事将领所必bei的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素质。正因为如此,其字字见血、句句要命。在今天看来,其蕴含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于是,邓艾率军从“山高谷深,至为艰险”的阴平道南下,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途中因粮运不继,数次陷入绝境。“前进不为名誉,后退不怕罪责。我邓艾虽没有贤人的风范,但还是想不自我嫌弃以损害国家利益”,沿途,邓艾以袒露自己心迹的方式,不断地鼓舞部下的士气,部下深受感染。
当行至摩天岭,道路断绝,进退不得,邓艾身先士卒,以毛毡裹身滚下百丈悬崖。主帅如此,将士自然亡命跟随,结果摔死大半。
东汉名将马援誓言决战疆场当马革裹尸还,作为后生的邓艾,此时辎重马匹尽抛,一旦失手,只能赤条条地埋骨青山。其实,壮志凌云的邓艾此举并非一时之勇,此前多次征战之际,邓艾均将自己坐骑的马蹄包裹起来,以防马失前蹄,然后身先士卒杀入敌阵。
悬崖之下,邓艾清点残部,可怜3万人仅剩下不到2000人。哀兵必胜,绝处逢生,邓艾率九死一生的余部取江油关(今绵阳南坝镇)、克绵竹(今德阳黄许镇),兵临成都城下。
刘禅把自己的棺材装在车上,率太子及王侯群臣60余人两手反绑来到邓艾军门,表示罪该当死,蜀汉灭亡。邓艾非常大度地烧掉棺材解开众人绳索,并好言安抚他们。
魏景元四年(263年)十二月,魏王下诏,以邓艾大功官拜太尉(一品),赞词中将其勋绩与“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亚夫平七国”相比。
这是中国古代战争的经典战例,这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一段辉煌传奇。
后世兵家,汲取邓艾的经验和蜀亡教训,守蜀者必然加强阴平一线的防御:五代时,石敬瑭攻两川,西川孟知祥一面遣军堵剑阁,一面派军趋龙州,扼守要害,以备阴平故道;石敬瑭果然遣军欲从阴平道进兵,因西川兵有备,败还。
然而,历史总是固执地在看似偶然之中,显示它的必然。到了明代初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傅友德,扬言出金牛道攻蜀,实则仿效邓艾,循邓艾阴平故道越过摩天岭,一举平定蜀地。
阴平豪赌
阴平道上最险恶的地段,正是海拔2227米的摩天岭。其岭北坡较缓,南面则峭壁悬崖,无路可寻。
我慕名攀爬在摩天岭两侧的阴平道上,犹如在阅读一部立体的史书。我强烈地感受到邓艾在当地是多么深入人心的,当地有许多与他的传奇有关的地名。
在摩天岭甘肃一侧,有邓艾砺剑的磨刀石,盖印的印盒山,以及马鞭失落此地的“马鞭崖”,有邓艾的士兵歇息时抖鞋土的鞋土山,以及练兵的射箭坪。如果说这些地名或许有附会之嫌,那么不得不令人叹服的是,在最靠近摩天岭的刘家坪乡,有一个村子叫邓家坝,而此村却没有一家姓邓。仅因当年邓艾路过此地时遗失了一支笔,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村子叫作邓家坝;刘家坪乡的让水河边,仍绵延着长约200米、清晰可见的栈道石孔,这也是阴平道上曾经有过重大军事行动的见证。
在摩天岭四川一侧,有一当地人称之为“落衣沟”的溪沟。传说邓艾翻过摩天岭之后,站在此沟边命令军士迅速整理器械军备,忙碌中所披的战袍飘在溪沟里也未觉察,“落衣沟”因此而得名。在邓艾惊险跳跃之处,有“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的裹毡亭;在裹毡亭下面百米处,有邓艾集结滚崖幸存士兵的将军寨。
当我伫立摩天岭之巅,一通苔痕累累、字迹漫漶的川甘界碑,令人浮想联翩。
当年邓艾军行至此,已即将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冬季。眼看路绝崖断,萧瑟秋风中的邓艾是否在绝望之中,后悔不该出这个险招——阴平道“七百余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部队行至此险地,一旦敌人察觉,就必将全军覆没。即使敌人没有察觉,自己能不能从这天然险地脱身也是个问题。既然是“偷渡”,那么不可能用大队人马,这残存的几千人如何克江油关占涪城,又如何战胜绵竹的重兵和成都卫戍军队?
事实上,邓艾此次领命伐蜀之后,曾梦见自己坐在山上,山上有流水。他对着殄虏护军爰邵自言自语:“按《易》经的卦辞,山上有水叫《蹇》。孔子说:‘《蹇》利西南,往往有功;不利东北,往往穷途末路。’前去讨伐西蜀,难道回不来吗?”说罢,他若有所失。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邓艾在阴平道上摩天岭前的一闪念。否则,他将成为军事史自取其辱、狂妄自负的典型教材。
奇袭,往往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虽然有对战略战术的精心策划,却又有是非成败的预测难料。因此,这本来就带程度不同的运气成分。欲使奇袭的战果最大化,则它的执行者需要有与生俱来的胆量,需要有出生入死的气概,需要有身经百战的磨砺。
事实上,诸葛亮早就告诫过:“全蜀之防,当在阴平。”但是,邓艾仍然成为这场豪赌的胜者。当邓艾幸存的2000余名士兵,突然出现在扼阴平道蜀汉境内出口的江油关前时,蜀军守将马邈以为神兵天降,惊得魂飞魄散,不战而降。对那位苦劝丈夫马邈与魏军决一死战不成,咬破自己的手指写下血书一封,然后口衔血书自缢身亡的李氏,邓艾则敬其忠义,将她厚葬于关内。
刚烈侠义的李氏,留下“可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的千古美名。而邓艾也因此赢得了蜀中民心。所以,历代各级官吏,对灭蜀厥功至伟的军事天才邓艾,是崇拜有加的;历代黎民百姓,也早已捐弃前嫌,对这位智勇双全且仁义宽厚的将军,心怀敬意并祭祀纪念。
断碑残坟
邓艾墓位于剑阁县北庙乡孤玉山南麓。我进入北庙地界后,经当地人指点,找到了北庙小学,邓艾墓就在这个小学后面。
“有智独能收蜀汉,无成空自惜将军。”清人杨端凭吊邓艾的咏叹,颇能代表我的心境,使我对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奇迹的邓艾长眠之地充满了期盼,也自然对它有了一番想象。它不太可能像姜维墓那样坟头饱满、古柏参天,也不可能如庞统墓那般红墙拱卫、祠堂森严,但邓艾毕竟是终结蜀汉的一代名将,三国后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坟茔的规模可能寒碜,但也不至于破败难觅吧。
这想象虽然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但并非凭空遐想。因为我曾经在一位从孤玉山上走出来的文化人的回忆录中读道:五十年前我上小学时看到,邓艾墓的前脸部分规模宏大,楼台舫寓、斗拱翘角、雕梁画栋,错落有序,十分精美。前面镶嵌着一块大青石墓碑,上面刻着“魏大将军邓艾之墓”。
如同咸阳古道音尘已绝,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当我在北庙小学周围久久寻觅时,没想到邓艾墓就在眼前,因为它已是荒坟断碑。
大名鼎鼎的邓艾之墓,已没有了坟头,1米见方的墓道口,暴露在日光之下。墓道和墓室用青石修造,由于无数次被盗、无数次被人为破坏,加之年久失修,墓道已坍塌。在墓道的两侧,各有一石砌墓室,为一墓双穴,分别安放了邓艾及其子邓忠的遗体,各深3米、宽1.4米、高1.8米。两室间隔3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