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NT$
690.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編輯推薦: |
本书就关中地区33个民俗非遗项目进行了考察、记录、反思与归纳,并且拍摄了图片,包括某些项目的制作过程,具有一定田野记录意义,夹叙夹议,图文相配。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三秦大地——陕西关中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为对象,诸如布猪、凤翔泥塑、年画、核雕、脸谱、木轮打车、蛋雕等33项技艺,首次对其进行较为系统、完整的田野考察、资料整理和理论研究。文字深入浅出、夹叙夹议,阅读轻松,同时也注意专业思想的表述和观点阐发。注重突出田野调研的特色,每个个案能够提炼出一定的独特性观点,揭示出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和保护的当下问题,以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争论和反思。
|
關於作者: |
张西昌,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中国民协《民艺》杂志执行编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艺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陕西卷》主编、中国民族学会东北亚文化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兼秘书长、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青年学术委员。
|
目錄:
|
目录
001 /邮票上的布猪
寻访山乡巧手陈美娥|张西昌
011 /丝路上的灯彩
陇县手工制灯技艺访察|张西昌
022 /我与凤翔泥塑
胡深老人回忆|胡 深 张西昌
034 /年画世家的坚守者
邰立平的年画传承之路|邰高娣
047 /罩金漆艺
箱柜上的庶民愿想|杨晓兰
060 /社火疙瘩脸
狰狞艺术的民间标本|解 瑞
073 /柳林酒海
浸透着酒香的编织手艺|张智勇
080 /社火马勺脸谱工艺
从“遗产”到“资源”的图存|张西昌
095 /庙宇壁画
空间、图像与精神的交互|杨昀欣
108/蛋雕
刻刀下的脆弱与永恒|杜明洋
120/庙宇泥塑
民间信仰与神明有像|杨昀欣
132/民俗泥塑
黄土坡塬上的乡情投影|杨昀欣
145/微雕行进者
于卫涛的核雕事业|苟爱萍
156/“三多堂”纸扎
丧葬祭祀的使者|张瑞超
165/木轮大车
古代车舆技术的当代再现|赵明楠
180/泥叫叫
唇间的历史音韵|赵明楠
193/动态风筝
张天伟的飞天梦|杜明洋
207/当漆画作为公共艺术
史永哲的漆艺历程探踪|薛涵帝
220/刺绣鞋垫
一针一线总关情|徐溦晨
231/撕纸画
李运正指尖上的三秦风俗|刘欣璇
244/新年画
邹宗绪笔下的“移风易俗”|符亚楠
253/柳条簸箕
农耕社会最后的身影|史耀增
275/纸塑窗花
窗棂间的戏曲人生|史沛鸿
289/渭南门帘
民居的变通之美|陈姝婕
301/大荔花苫鼓
生命的祈愿与借喻|陈姝婕
314/阿寿面花
信仰的载体、空间与主体|庞晨旭
329/花袱子
渐近消失的渭北婚俗布饰品|解境怡
341/闹市中的木偶戏
访合阳线戏艺人谢春焕|薛敬亚
352/父辈的手艺
蓆棚斋的“来龙”与“去脉”|张嘉效
366 /拴马桩的历史物质性
从乡土原境到西安美术学院|王博扬
378 /陶塑面花
富平陶艺村里的民艺嬗变|杨昀欣
391 /尧头窑
渭北高原上的“黑珍珠”|张西昌
400 /作者简介
404 /后 记
|
內容試閱:
|
《三秦百工·关中卷》序
关中,在我国的版图上并不是很大的一片区域,甚至不是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但这里却横亘着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秦岭,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也从关中平原穿流而过。山脉与河流所形成的自然屏障,使关中数千年来成为沃野千里之地。稳定安逸的天然环境也让这一区域自古以来便成为政治、文化繁衍的中心地带,我国历史上最闪耀的周秦汉唐几代,都在关中这片土地上衍生和发展。悠久丰富的历史遗存、无处不在的文物古迹、深厚有序的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留给世人最鲜明的印象。同时,深居内陆、相对封闭的环境也使得这里大量的手工技艺被完整保留,且在审美观和乡土性上,迥异于我国其他地区。
《三秦百工·关中卷》涵盖了位于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四地的三十余项民间手工技艺,既包含人生礼仪、民间信仰中所用的花袱子、纸扎和面花,也有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的窗花、年画,还囊括了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簸箕、风箱、木轮车、门帘等寻常之物,更有隶属工艺美术并由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衍发出的漆画、蛋雕、陶面花等。这些民间手工艺,既有世代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近几十年兴起的新兴类型,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以及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特性,集中反映了关中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情况,表达了关中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民俗信仰以及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的多个层面。
我出生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小城凤翔,又在一个民间手艺人家庭长大,熟知关中人的日常生活,懂得关中人的思维方式,了解关中人的审美情趣,并深受影响。虽身处北京,却常常对关中岁时民俗充满怀念,并对人生礼仪中那些托物言情的手造之物十分珍视。这本《三秦百工·关中卷》,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关中平原生活时的不少场景,有过年时贴在三十六格窗上的剪纸窗花,一年到头周边村镇大小庙会上摆卖的六营泥塑虎,元宵节前后热闹非凡、锣鼓喧天的社火表演,村头关帝庙墙上绘着 “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等的庙宇壁画,每到晌午家家户户厨房里“呱嗒呱嗒”拉风箱的声音,亲人过世摆满半条街的各类纸钱、铭旌和金斗银斗,关中百姓家中寻常可见的门帘和簸箕等室内装饰与生活器物,等等,这些不仅是关中人物质生活最基本的常用之物,也是他们精神生活最重要的寄托之物,更是其审美观、人生观的物质载体。
《三秦百工·关中卷》以通俗的语言、新颖的视角、优美的文风对关中地区的民间手工艺类型和代表性从业者进行记录和叙述。此书的作者大多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在读或毕业的学生,他们均完整地接受过美术史知识的系统学习,并在西安美术学院民间美术教学传统的影响下成长,有立足“乡土”和“田野”的恒心,懂得用田野调研的基本方法对所关注的民间手工艺项目进行历史脉络、文化脉络、民俗脉络、个人成长与社会变迁等种种脉络的深层次探索,从而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丰富的、具有深厚的哲学和审美思考的文化精神,并完成普通人也看得懂的民间艺术史写作,最后汇集于《三秦百工·关中卷》之中。
202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的第20个年头。在这20年里,我国不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也持续推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往纵深发展。非遗保护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各种与非遗相关的展览、活动此起彼伏,“非遗进校园”也完成了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的全覆盖。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大大增强,也使得这些过去不被重视的日常之物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被逐渐发现,重新成为当代人精神生活的寄托和安慰。但即使如此,那些在过去岁月陪伴我们左右,给过我们温暖和美之享受的民间手工之物也难以避免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之中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命运,更有甚者将永远消失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被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也正在积极推进着招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三秦百工·关中卷》不仅是一本相对全面且深入记录关中地区民间手工技艺的书籍,它的写作及出版,将对夯实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的非遗教学基础大有裨益。
邰高娣
2023年11月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