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这本书是中国古典舞学科第一部自己的“双人舞”教程,其中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不仅饱含了两位老师的睿智才华,还体现了当年这对闪耀舞台的“舞伴”,执着地在课堂教学中默默耕耘长达十数年,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坚持数年的教学精神和难能可贵的坚守令我感动!恰逢北京舞蹈学院七十华诞、中国古典舞创建七十年之际, 本书的问世,实打实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舞在学科建设方面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
內容簡介: |
从教材设置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上讲,本书分为六个章节。前三章侧重于舞蹈表演的理论层面, 展现了舞蹈表演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首先谈及了双人舞表演中最核心的因素——“情感构成”,并由以情感为基础逐渐关联到演员的心理需求和呼吸的方式;后三章的内容更多是从前三章所提及的双人舞表演的基本逻辑出发,提供训练的方法。后三章提供的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双人舞基本动作技法、情感表现技法以及角色塑造技法。本书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交叉渗透、有机结合。
在教材的规范以及体例方面,我们尽量做到简明清晰,方便教师以及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以前三章作为理论支撑,辅以后三章的技法训练,严格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需要。通过课堂示范、学生案例、重难点训练以及学生反馈等多种方式使教学方法以及内容更加充实。
从教材的支撑材料和可行性上讲,本教材在编纂之初,参考了众多其他舞台表演艺术的理论材料,并立足于舞蹈本体,从切实的需要上加以吸收和运用。在编纂教材期间进行了广泛而大量的会议论证,对很多活跃于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进行了采访,他们为本书的撰写以及课堂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和帮助。
|
關於作者: |
胡淮北,一级演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舞蹈学院教务处处长、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委员、中国舞党总支书记、中国古典舞系系主任。多部作品荣获艺术大奖,如2018年编创的舞蹈《运河船工》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北京市文联原创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多次导演重要艺术活动,如总导演第十一、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开闭幕式。监制多部舞台艺术精品。研究领域涵盖舞蹈表演、中国古典舞表演与编创、舞台实践管理研究等。专长于舞蹈表演、中国古典舞双人舞及教学研究。
山翀,一级演员,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党委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多部舞剧中担任艺术总监、艺术指导及主演,如《雷雨》《打金枝》《原野》《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等。荣获多项国家级艺术大奖,如“梅花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表演奖等。曾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
目錄:
|
001 第一章 双人舞表演的情感构成
004 一、舞蹈“情感”底色的打磨
006 二、舞蹈“想象”层次的剖析
009 三、舞蹈“形象”确立的关键
015 第二章 双人舞表演的心态
019 一、心理语言与台词凝练
021 二、角色移植与人物关系
023 三、舞蹈动作行动的对白与独白
027 第三章 双人舞表演的气息
030 一、“自然呼吸”与“舞蹈呼吸”
033 二、“舞种气息”与“作品气息”
035 三、“情随境迁”与“气随情变”
039 第四章 双人舞基本动作技法
042 一、“信任”与“保护”
047 二、力的流动感知(结合编导知识)
062 三、把位衔接感知
069 第五章 双人舞情感表现技法
072 一、三个自我
079 二、寻找情感底色
090 三、自编短句
099 第六章 双人舞角色塑造技法
103 一、分析作品及角色
119 二、建立角色
143 三、强化训练
171 附 录
173 附录一 “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课程教案“设置内心潜台词训练”
181 附录二 “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课程教案“力的流动感知训练”
189 附录三 “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课程教案“情感底色训练”
198 参考文献
200 后 记
|
內容試閱:
|
1978年北京舞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高等学校,舞蹈教育 事业的发展就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建立更加完整、系统、科学的, 适应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体系。学院进入大学教育以来,历 经近五十年的发展,长期以来致力于建立以民族风格和审美为主体的,突出中国古典舞舞种风格语言的训练体系。但是对于舞蹈表演课程的 建设,特别是创建具有通识性舞蹈表演课群体系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事实上,中国舞蹈表演课群的建设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从某种程度上 来说,舞蹈表演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从认识论到方法论,从心理学到 美学、社会学,包罗万象,但可资借鉴的研究资料却比较匮乏。幸运 的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专业没有停息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与实践。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历届表演班的教学为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国古典舞专业表演人才表演能力的培养,中国古典舞前辈、专家们也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尝试。例如中国古典舞本科的舞蹈表演课曾经尝试用戏剧表演的训练方法或戏曲折子戏片段来进行舞台表演训练。再如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韩大明老师也曾经尝试过在附中阶段进入舞蹈表演课程训练。二十一世纪初,在总结以往研究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原中国古典舞系主任王佩英教授为组长的“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成立。我作为该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投入到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建设中,并于2006年开始在中国古典舞系2006级舞蹈表演专业进行专门化舞蹈表演的教学实践探索。后在北京舞蹈学院建校六十周年之际出版教材《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教程》。该课题尝试打破舞种壁垒,建设具有通识性的舞蹈表演课程。研究过程中,我们访问了很多戏剧界、戏曲界、舞蹈界的表演名家、教育家。其中包括戏剧教育家苏民先生,戏曲界的孙毓敏先生,以及舞蹈界的李正一先生、吕艺生先生等。著作《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教程》从构成舞蹈表演的几大要素入手,例如情感,想象,最后落脚于舞蹈的肢体语言。但遗憾的是,最后这个部分王佩英教授还没来得及充实与完善就不幸因病去世了。
时光飞逝,今年我们迎来了北京舞蹈学院建校七十周年庆典。中 国古典舞专业的课程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舞蹈表演 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紧迫了。在舞蹈表演教材建设方面,摆脱对戏曲表演或戏剧表演训练手段的依赖,加强对舞蹈表演本质的 深入认识,从而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舞蹈表演课群是迫在眉睫、亟待 解决的问题。舞蹈表演课程教材与教法的探索与研究是培养高精尖舞 蹈表演人才的关键。
十年前,满运喜教授邀请我和山翀承担中国古典舞专业本科双人舞表演课程的教学。课程训练目标指向中国舞剧男女主要演员的培养。这十年间课程的教学形态也在调整与变化中得以完善。从最初只针对班级的拔尖学生进行训练,到后来普及到每个学生。在双人舞表演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参考双人舞编创、戏剧表演、音乐表演等相邻姊妹艺术的表演训练方法,摸索针对中国古典舞表演专业的双人舞技术训练课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明确两个重要概念,即 “双人舞”与 “舞蹈表演”。事实上,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是以双人舞训练作为载体,以中国古典舞的情感基调为底色,理解人物,以 “韵”塑人的。可以说,“如何以双人舞的舞蹈形式来训练古典舞专业学生的表演能力”是这门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为能跳舞并不等于会表演。所以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教程也是在“表现什么”与“怎样表现”这两个方面进行理性的思索与能动的阐发。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为何要选择双人舞的形式来进行舞蹈表演 训练。这首先因为双人舞指向高精尖的舞蹈人才培养,一般只有舞剧 男女主要演员才会涉及双人舞表演,另一方面双人舞表演形式具备更 大的情感表达空间。另外,关于舞蹈表演教学,我认为不应是固定且 僵化的。发散性的启发与创造性的呈现应是舞蹈表演训练的特点。由 于表演本身就存在二度创作的事实,因此编导的创意要与表演者的发 挥相得益彰。最终实现“戏、人互捧”的艺术效果。在中国古典舞双人舞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在老师的启发下形成一种发散性的思维,从而实现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符合人物真实的舞台呈现的可能。这一过程是对学生内心创造性潜质的全力开发,也是对“因材施教”这一中国传统教育原则的重新阐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表演原则的总结,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质,以准确独特的语言来展现人物的内在情愫,从而达到舞蹈表演的至高境界。可以说,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教材 的建设具有开放性,在继承中国古典舞先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建设,在培育出色的舞蹈表演人才、体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前行。
与此同时,本教材的书写样式不同于古典舞专业其他训练课程的
教材样式。本教材从课例剧目入手来进行心理语言的变化训练,人物 角色互换的训练等,有意识地避免组合式教学方式,尝试寻找舞蹈表 演训练的有效路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表演恐怕是一种教学的失 败。因此我摒弃像教剧目课那样去教双人舞表演课,努力追求一种符 合传统审美标准与舞种风格基础之上的独特表现,使学生充分了解 “典型形象”的“个性化心理”,塑造出不同于以往的“这一个”来。
每一代古典舞人都有具体时代赋予的使命,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 要求我们必须在古典舞先辈为古典舞艺术教育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义 无反顾、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中国古典舞表演课群建设的责任,完成好 历史交到我们手中的任务。
最后,我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出版抛砖引玉,尝试在舞蹈表演课堂 教学的应用层面进行总结,为舞蹈表演应用理论的建设做出贡献,促 进舞蹈表演理论的研究与舞蹈表演的应用紧密结合,最终有效地指导 舞蹈表演的课堂实践。在舞蹈表演教学的探索之路上还需要各位同行 专家的共同努力,将这项长期、复杂的研究工作进行下去,最终完成 舞蹈表演学科的课群建设。
胡淮北
2024年6月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