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投行三十年

書城自編碼: 404608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金融/投资
作者: 李辉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740104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NT$ 694.0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NT$ 759.0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NT$ 602.0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NT$ 301.0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NT$ 347.0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NT$ 281.0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NT$ 1989.0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本书以自传体小说形式,以华尔街金融精英视角,通过职场主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金融知识,穿插各种求学求职面试实用技巧,堪称另类金融教科书。
內容簡介: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20世纪末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即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虚拟化和金融化。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经济部门日益膨胀,利润的来源越来越以虚拟经济为主,金融资本无论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本书选择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代表性人物为点,以自传体小说形式,通过描写一名优秀华人金融专家自20世纪末期以来在中美顶级学府和中国顶级金融机构以及华尔街投行的奋斗,以一个特别的视角展现了过去三十年金融的面貌,也展示了读者好奇的投行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个体的人生发展与时代的洪流相向而行,微尘亦若繁星,熠熠发光。本书是以行业人物摹写时代“我们的时代”系列的第一部,意图通过精心挑选的代表性行业人物的人生故事,描摹和纪念过往三十年,开启新时代新征程。
關於作者:
李辉,1986 年获武汉市高考预考文科状元, 放弃多家大学保送,于当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5 年 7 月加入中国银行总行资金部,1996 年任襄理,1998 年任副处长。1999 年赴美国沃顿商学院,2000 年担任国际金融课助教,2001 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专业MBA 学位。2001 年加入纽约华尔街,现场亲身经历9.11,后转往新加坡和香港,先后在摩根士丹利等两家著名的国际投资银行工作二十多年。之后在中金香港固定收益部工作,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曾参与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各种投行业务,成为独特的金融双枪将:20年固定收益领域的从业经验加上10年投资银行领域的从业经验。
2024年年初从投资银行退休,创作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投行三十年》。
目錄
自序
引子
第一章? 北京-费城-纽约-香港……………………… 009
第二章? 亲历911…………… 063
第三章? 创业之初…………… 081
第四章? 留学时光……………… 177
第五章? 金融海啸…………………… 225
第六章? 转战华尔街…………………… 265
第七章? 从北大到沃顿………………………… 297
第八章? 再出发……………………… 383
第九章? 回家乡………………… 433
尾声…………………… 467
后记………………………………… 473
內容試閱
20年前的明信片
良军相信,众生芸芸里他竟能在香港遇到之前从未谋面的小马丁,这一定是冥冥之中上天做出的安排。
6个多月前,一个周五的下午,业已偏西的太阳把海港涂抹成了金黄色。斯曼银行人事部邀请投行部的董事总经理李良军代表斯曼银行亚太分行,参加全美知名高校毕业生赴港考察团的见面会。对于人事部的事情,良军一直都很勉强。可是,一想到当年自己求职时也到处追着各家银行的代表,陪着笑脸、一次又一次卖白菜似地推销自己,他不免对那些专程来香港寻找就业机会的学子们动了恻隐之心,决定还是去看看,更何况良军此刻内心正在盘算着离开斯曼银行,寻找下家再图发展,有的是时间。
下午五点,良军西装革履,乘坐电梯来到人事部指定的ICC的楼层,准时出现在会议室。人事部经理递上学生名单,他迅速扫了一遍,发现前来交流的学生来自在美国排名前二十位之内的大学,从东岸的沃顿、哈佛、耶鲁到西岸的伯克利、斯坦福,华人学生占大多数。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有,他们的专业除了金融,也有学人文历史以及理工科的。

良军站在窗前,默不做声地观察着这些天之骄子,他们从头武装到脚,穿着做工考究的黑色西装,规规矩矩地打着领带,皮鞋擦得锃亮,眼神却不时掠过一丝紧张。

每组学生跟速配相亲似的,面谈的时间只有8-10分钟。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主动提问,以多了解一些投行求职的信息,尽可能给投行代表留下好的印象。学生们一进门就扑向了坐在会议桌一侧的人事部经理和职员,完全忽略了几步之外、站在窗边不动声色进行观察的良军。

果然是羊群效应起了作用,年轻的人事部经理和她的几个助手被一拨一拨的学生包围着。她们只顾着回答学生们关于面试的程序性问题,收下一份份递上来的简历,完全没有办法回答关于投行的任何业务问题。良军自嘲:“看来我的白头发让这些年轻人看不上啊。”在这个跟娱乐圈一样要吃青春饭的地方,他这样的“老人”已经稀少得跟恐龙一样了。

目送了几拨学生离去之后,良军有些百无聊赖。他正站在窗边眺望海港,忽然听到一声“你好”,转身一看,一个高大的白人青年站到了他身边,并且向他伸出了手:
“下午好!我叫马丁·弗格森,很荣幸见到您!”
这个高大、帅气的年轻人中文说得极标准。握手的那一瞬间,良军感到了小伙子手心里的温度与手腕的力度。对,他没有紧张到手心沁汗,握手的力度不轻不重,恰到好处,一双好看的蓝眼睛始终看着良军,但又不是直勾勾的那种目光。看得出是训练有素的。
良军也介绍了一下自己:“我是斯曼银行投行部的李良军,幸会。”他注意到小伙子的眼睛一亮。
“您的名字是L-i-Li-a-n g-J-u-n?” 小伙子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拼出来,向良军求证。
良军点点头。一抹惊喜从年轻人眼中闪过。
出于职业习惯,良军从来都是掌握对话主动权的。在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面前,他自然也习惯性地先发问以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马丁,你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在哪里学的?”

小伙子不徐不急,给自己做了一个简介:“我的家乡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我父亲对中国文化和历史非常感兴趣。我4岁多的时候被父亲送去学中文,在耶鲁大学期间,主修了历史,同时又选修了中文课。”

耶鲁大学是当年录取了自己但自己却没去的学校。良军不由得感慨:“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啊!”

“啊,您说什么?!”马丁显然这一句没听懂良军在说什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没事,我在感慨自己呢!当年耶鲁大学录取了我,但是我没去。要不然,我们俩就会成为校友了。”良军收回思维,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小马丁下意识地看了看腕上的表,单刀直入地问道:
“我在耶鲁学习世界历史,投行会对我感兴趣吗?”马丁问道。

这不是良军第一次碰到金融专业以外的学生对投行感兴趣。他微微一笑,说道:“任何人,不管专业如何,只要是投行需要的,投行就会对你感兴趣,关键在于你怎么打动投行,让投行觉得非你不可。”

马丁像是得到什么暗示,迅速打开手中的文件夹,抽出一份自己的简历,递给良军:
“如果您能抽两分钟看一看,我会非常感谢。”

良军飞速地浏览了一下简历。简历做得很漂亮,简洁而且条理分明。良军问道:“你为什么想来投行工作呢?”

马丁接住了良军询问的目光,声音不大,但很沉稳地说:“我想试一试我父亲做过的工作。”

良军一听这个年轻人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第二次提到父亲,面露疑惑:“你求职难道不是为自己吗?”
马丁也微微一笑:“没错。我很想在投行闯出自己的事业,这也是我怀念父亲的一种方式。父亲要是知道,一定很开心。”

“怀念”一词激起了良军的好奇心。面试过很多名校毕业生,他还是第一回听到求职的年轻人说是为了家人才来面试的。出于礼貌,他换了一种提问的方式:“为什么你的求职会让你父亲感到开心呢?”

健谈的马丁没料到良军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他迟疑的两三秒里,良军看出他似乎有难言之隐。马丁沉吟一下,说道: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可以先问您一个问题吗?”

良军有点意外。还很少有求职的年轻人这样反客为主向他提问。他回应道:“当然可以。你有什么想问的?”
马丁看着良军的眼睛,似乎要看到他心里去,问道:“9?11发生的那年夏天,您是不是在罗森银行纽约总部工作?”
良军的脑海仿佛滚过一个炸雷。他定了定神,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倍感疑惑。这个问题完全跟求职没有半点关系!这个年轻人是什么意思?疑惑之间,良军点点头:“对,那天我正好在纽约办公室。”
这个9·11发生的时候还是小孩童的年轻人为什么提起这桩陈年旧事?他难道不是来向自己讨教投行求职秘诀的吗?良军心里的诧异已经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9·11于他而言,是一个上了锁的铁匣,里面装了太多的往事。多年来他一直不愿意回想那一段经历,今天……

年轻人却满眼都是期待,希望他继续讲下去。良军猛然收住自己的思路,转而问到:“年轻人,你跟罗森银行纽约总部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

马丁刚要回答,却听人事部经理在招呼他该离场了。良军见状,还没等马丁开口,迅速掏出一张名片塞给他。马丁接过后满脸惊喜,转身离去的时候说了一句:“非常感谢您。我一回酒店就给您发邮件。”说完,迅速走向会议室大门。

送走最后一批学生后,良军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一路上都在想这个年轻人及其刚提到的9?11那天,直觉告诉他这个年轻人应该跟自己曾经工作过的第一家华尔街投行罗森银行有某种关系,他希望尽快揭开谜底。

没错,9?11发生那天,他正在罗森银行纽约总部,那是他正式到交易室上班的第二天……他仿佛又看到办公室同事们涌向紧急逃生通道的楼梯间撤离,听到街上传来的救护车和警车来来往往的呼啸声,以及从头顶上飞过的那两架F16……

那一幕虽说已经过去了20年,可是他一天都没忘,也绝少跟人提起这段经历。沉睡多年的记忆竟然今天被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一句问话轻轻掀起……
良军有点不平静。他打开电脑,急切地期待收到马丁的邮件。可是邮箱里啥也没有。他起身给自己泡了一杯茶,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夕阳给美丽的海港镀上一层金色,它像一个盛满珍珠的硕大玉盘。在波光潋滟中,有两艘汽轮穿梭在白浪之间。一湾海水倒映着晚霞与大厦的剪影,远处灯火正次第璀璨。

尽管从自己在ICC的办公室可以一揽180度的无敌海景,但是良军真正坐在这里观景的时候极少。他平均一年有300多天出差在外。今天,他难得有点闲。
他在等一个年轻人的邮件,就像在等待一道紧闭的大门开启。

按照一般规则,如果来考察的这些年轻人真想进华尔街的话,他们应该懂得在第一次见面之后,迅速给主办方发来一封致谢邮件,并巧妙地表达一下对目标投行的“向往”,这样不仅可以加深面试主考官对他们的印象,还能让人事部职员们从近乎麻木的快速面谈中想起一两张年轻的脸,更幸运一点的,或许能让人事经理从收到的成堆简历中抽出那么一两份多看几眼……

一杯清茶才喝了两口,就听到“叮咚”一声,提醒邮箱里收到新的邮件。良军立即走到桌前。果然,一封来自马丁的感谢电邮已经飞进邮箱了。良军不禁一笑:“不错。动作够快。”

可是,邮件的第一行就让他怔住了。马丁写道:
“李总,我想您很可能认识罗森银行一位叫马丁. 菲特里的金融产品架构师吧。他是我父亲……”
原来把他和这个年轻人拉到一起的,是自己20年前初入投行的领路人——师傅马丁!

良军瞅了一眼自己的工作台历。第二天下午要去北京出差,不过中午还有一点时间。他迅速回了一封邮件,约马丁第二天上午11点半在ICC二楼的咖啡厅一叙。马丁很快回复说:“好”。

第二天,两人在咖啡厅碰面。马丁刚一落座,便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张陈旧的明信片,递给良军,说道:
“我想,这是您写的吧?”

良军接过那张有些发黄的对折明信片,翻开一看,正是自己20年前的笔迹:

亲爱的马丁:
我即将回到亚洲工作。将来无论你到新加坡还是香港,请一定提前告诉我,我将带你吃遍各种美食。

良军 2001年10月5日

良军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遮天蔽日的粉尘、呼啸声凄厉而又急促的救护车、在恐慌中奔跑的人群……20年前那个混乱的纽约一下子涌到良军眼前。
看着满眼惊讶的良军,不到他年龄一半的小马丁倒显得更为淡定:“自从9·11那天起,父亲就失踪了,再也没有回过家。我和母亲还在等他……”

世界竟然这么小!看着眼前这个阳光、高大的年轻人,良军一时错愕。可是,在这个年轻人棱角分明、英气逼人的脸上,他看不出一丝师傅马丁的阴冷, 小马丁完全是师傅马丁的另一个版本!师傅马丁看上去有多阴冷,小马丁就有多阳光。

良军冷静了几秒,终于开口问道:

“这张明信片怎么到了你手里呢?”

此时的小马丁完全不像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倒像一个饱经沧桑的成年人,徐徐道来:
“9·11发生的时候,我才四岁多。每天傍晚,母亲总是牵着我的手,一起在家门口等父亲回来。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但他一直杳无音信。第三个月的时候,我们去罗森银行领回了父亲的个人用品。母亲保存了所有人写给父亲的卡片,她经常读给我听,并且告诉我,人们都惦记着我父亲。我在那些卡片里发现了这张明信片。”

顿了顿,他接着说:
“我后来打听到您在亚洲,所以我想,如果到亚洲的投行找工作的话,见到您的机率可能会很高。”

良军觉得喉头发热。他不愿意让这个年轻人看到自己情绪激动,于是定了定神,平静地说道:
“没错,20年前的10月5日那天我离开纽约之前,写了这张卡片,并放在你父亲的办公桌上。”

说起父亲,小马丁的声音低沉了下去:

“9·11发生的时候我才四岁多,对父亲的印象不深。在那之前,我只记得他每个周末带我去中央公园。您对他还有印象吗?”

良军点点头:“我终生难忘你父亲,他是我进入华尔街后的第一个老师…..”

良军的视线一直没离开过小马丁。他有棱有角的脸型与一双北欧人特有的深蓝眼睛倒是跟他记忆中的师傅马丁颇为神似。良军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他,心里不由得感叹: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俊强高大的年轻人不仅继承了他父亲的身高,还继承了马丁的聪明,而且有着超出一般年轻人的思考深度。

小马丁说道:“多年来,没有一天我没有想象过,父亲的最后时刻跟谁在一起,或者见过谁,做过什么?我已经找到20多位父亲的朋友,他们都帮我回忆了父亲生前在纽约的生活和工作。您是我要找的父亲的第29位同事,能不能回忆一下最后一次见到我父亲是什么时候?”
良军觉得,20年前的那种喘不过气的沉重感再次将自己包围,那是他多年来一直想逃避而最终无处可逃的感觉。
“跟你父亲在一起工作的场景,我一天都没忘过。我的办公桌就在你父亲的桌子旁边。”良军发现马丁听得非常专注,一双深蓝似海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自己,仿佛每个字都记在心里,于是继续讲述着9·11那天的经历:

“2001年9月11日这天,是我正式开始在投行交易室工作的第二天。那时候我刚结束在罗森银行一个月的上岗前培训。行里给我安排的指导师傅就是你父亲。”

良军仿佛又回到了20年前的曼哈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