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NT$
245.0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NT$
449.0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NT$
352.0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NT$
352.0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NT$
250.0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NT$
500.0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NT$
485.0
|
編輯推薦: |
1 四位史学大师亲自授课
四位来自西南联大的历史系教授雷海宗、陈寅恪、吴晗、张荫麟亲自教授
根据各位大师的擅长领域,精选其中的精华文章组成本书。如雷海宗的《地理与史前时代》,张荫麟的《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陈寅恪的《关中本位政策》,吴晗的《明太祖之建国与开国规模》等。
2 52堂历史课,时间从远古到明清
与数百位大师同坐学堂,梳理中国千年的历史脉络
本书从史前时代讲起,到清末封建社会结束为止,全面梳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所选篇目多短小精悍,但内容颇丰,且时代串联,一气呵成。既适合做为参考书,也适合当做手边书。
3 精装双封,便于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曾执教于西南联大的四位先生们——陈寅恪、雷海宗、吴晗、张荫麟——的历史文章或者讲稿,根据各位大师的擅长领域,精选其中的精华文章组成本书。如雷海宗的《地理与史前时代》,张荫麟的《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陈寅恪的《关中本位政策》,吴晗的《明太祖之建国与开国规模》等。
本书从史前时代讲起,到清末封建社会结束为止,全面梳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所选篇目多短小精悍,但内容颇丰,且时代串联,一气呵成。既适合做为参考书,也适合当做手边书。
|
關於作者: |
雷海宗,字伯伦,著名历史学家。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公费留学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1924年,留在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历史学研究所深造,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1年,任武汉大学史学系和哲学教育系教授。1932年,任教清华大学;抗战爆发后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等。
陈寅恪,字鹤寿,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后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携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39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陈寅恪先生毕生致力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史的研究。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张荫麟,号素痴,亦常作笔名,历史学家。1923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和社会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应清华大学之聘,任历史、哲学两系专任讲师,并兼北大历史、哲学课。1937年后,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和浙江大学。著有《中国史纲》。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笔名语轩、酉生等。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抗战爆发后,任云南大学教授。1940年起,转到西南联合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等职务。著有《历史的镜子》《朱元璋传》等。
|
內容試閱:
|
地理与史前时代 雷海宗
一、地理
中国大地上的远古人类,最早出现在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和西南地区。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四境有着天然的地理屏障。西北是高寒的帕米尔高原,西南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北面有广袤无际的沙漠和草原,于是自成完整的地理区域。这种情况使得我们的远古祖先基本上走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史前文化。
黄河流域最早得到开发,到了春秋时代,长江流域渐渐同化。珠江流域的中国化已是秦并天下以后的事。《周礼》“夏官司马”一章可代表战国时代对于当时地势的知识,也可代表中国古今的一般知识:就是无论内容如何,形式总是非常齐整的。
《周礼》的成书年代疑为战国,大致和《禹贡》的成书时代差不多,后者被当作夏禹所定,前者被当作周公所制。书中“夏官司马”一章将天下分为九州,名称大致和《禹贡》相同,差别在于《周礼》中有幽、并二州,而《禹贡》有徐、梁二州。体例是分别叙述各州所在;列出本州“镇山”和川泽,又专列出一个“浸”,浸是有灌溉之利的水体,还列出本州特产、重要家畜和农作物。再特别指出本州人口中男女人数比例。由于它特别列出有灌溉之利的“浸”,实际反映出当时已知分布于各地区的主要灌溉区。这些灌溉区所在,和其他文献记载以及后世水利发展的情况相符合。这是战国时对已发展的农田水利的简要总结,同时也反映了“大一统”思想在当时已经成形。
二、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约两万年前,今日中国的西北与蒙古高原一带正处在旧石器时代,不过那时的中国居民是否为后代华夏民族的祖先,还是疑问。后来渐渐进到新石器时代,今日的河南、山东、陕西、甘肃、辽宁、内蒙古各地发现同样的石器遗物——有孔的石斧、石环、石刀等。此外又发现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鬲形土器,并且同时发现的人类骨骼与今日华北的人相同。所以新石器时代与后日的中国在血统与文化上大致可说是一体的。
但新石器时代又有自西来的新民族与原始的中国人混合,河南、甘肃、辽宁都发现他们带来的西方式的彩绘土器。这时许多小部落林立,除渔猎外,简单的农业已经开始。
三、史前时代——金石并用期
公元前2000年,中国大概仍在新石器时代。此后渐有铜器,文化进入金石并用的阶段。同时土器与骨器也很普遍。文字与历法大都是此时的产物。农业的地位日渐重要,部落间的战争与兼并也日渐严重。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夏、商两部最强,当初夏尤强。最后商灭夏(约前1600年),汤成为中原多数部落名义上的共主。
四、史前时代——宗教
在原始社会,宗教势力甚大。巫祝阶级与统治阶级地位不相上下。同时因农业与民生关系重要,各种洪水或干旱的神话也在民间流行。黄帝战蚩尤是中国上古神话的典型代表,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涉及风伯、雨师等天神,而风、雨、旱、雾等气象也成了相互进攻的利器。这则神话不仅涉及古代的祈雨、止雨巫术,还涉及一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发明,内涵较为丰富。大禹治水的传说正是古代先民与洪水斗争的反映。
五、史前时代——文化程度之不齐
交通不便,各地开化的先后不一。开化的人占领平原,自称华夏。华夏民族已进入铜器时代,仍有一部分落伍的人散居山林,只知使用石器。华夏人称他们为蛮夷戎狄。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直到春秋时代仍有这种情形。至于两种人在血统上的异同,现在无从追考。
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一带。莱夷在齐的东面,淮夷分布在淮河中下游。诸夷中以淮夷最为强大。
北戎、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和辽宁等地;姜戎、陆浑之戎本在今甘肃一带,后来被迫迁徙到今豫西。尽管戎狄和华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这对彼此交往并无太大妨碍,如周王曾娶狄女为后,晋献公、文公也曾娶戎族女子为妻。
群蛮和百濮居于楚之南。春秋时,楚与晋战于鄢陵,蛮人也出兵随楚。濮在江汉之南,或说在今云南一带。
狄分为白狄、赤狄和长狄。白狄在今陕西一带。赤狄分布在今晋东南一带。长狄之名见于《左传》,具体情况不详。
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黄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区。据古书记载,戎狄多为“披发左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