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NT$
390.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NT$
34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张锐锋是20世纪90年代“新散文”的发起人和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散文篇幅巨大,气势雄浑,广阔厚重,具有复杂度和内在结构,打破了以往固化的散文模式,拓展了散文的边界。他善于选择寓言性材料,让多种元素交织在一起,使寻常的事件呈现出陌生的一面,形成一种交响乐般的深沉、神奇的效果,曾影响了一批年轻散文作家。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张锐锋散文数十篇,既有追忆乡村生活的《深的红》《失乐园》《复仇的讲述》等代表作;也有富有深意的讴歌大自然的《仙山》《山影奔腾》《西厢随记》等近作,同时精选了部分读书笔记《卡夫卡谜题》,基本上可以呈现作者不同面向的创作风貌。
|
關於作者: |
张锐锋(1960——)
一级作家,山西大学兼职教授。历任山西省文学院院长、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90年代起,在《人民文学》《十月》《大家》《作家》《花城》等文学杂志连续发表中长篇散文,1997年被《大家》杂志命名为“新散文”,为新散文的开创者和代表性作家之一。出版各种文学作品30余部,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大家·红河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新理念文学奖、布老虎散文奖、赵树理散文奖、郭沫若散文奖等多种奖项。
|
目錄:
|
目录
导读
深的红
失乐园
船头
复仇的讲述
记忆的丘陵
迷境
“黑暗中的笑声”
仙山
山影奔腾
西厢札记
先知的声音
为上帝画像
绝望的疗伤
灵与肉的秘密叙事张锐锋散文导读
|
內容試閱:
|
导读
相较于小说造境叙事的建筑感、诗歌缘情绮靡的音乐性、报告文学或非虚构写作设身处地的临场氛围,散文的体裁形态和体裁气质显得格外驳杂、格外含混。它飘移在虚与实、幻与真之间,既比小说和诗歌平实,又不像报告文学和非虚构写作那么朴素。
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每每读到散文,尤其是一些单篇体量达数万字以至十几、二十万字的长篇散文,常会有恍如水泻于地的感觉,迸溅有声,泛滥无形,字词句段的意思似乎都已交代得明明白白,篇章架构的整体蕴含却很难清清楚楚地梳理概括。像这样在文本面貌上和阅读感受中,都能够跟小说、诗歌、纪实和非虚构写作等兄弟体裁拉开显著距离的散文,恰恰在演绎和表征散文之为散文的那点特质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限于种种条件,在文体流变的历史长河里,散文的这点亦虚亦实、半真半幻的特质直接表现的机会较少,被刻意掩盖或无意湮没的时候较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借着从“伤痕”“反思”“改革”到“寻根”和“新写实”“先锋派”这一连串排浪式的小说创作潮流的强劲冲击,加之风靡一时的“后朦胧诗”“探索戏剧”和报告文学方面大视野、深聚焦的全景纪实等文体试验的从旁带动,甚至还应该算上当时新引进的海外华语散文的侧面激发,散文创作的田间地头也绽放了不少星星点点的新绿。其中,写作热情最为饱满、创作后劲也最为充足的三十多位作者,清一色都出自各地大学校园里的写作爱好者群体。在他们大多数人都已毕业离校、走向社会之后多年,他们学生时代青涩的写作探索,才获得了文学史意义上的认定。分别于1991年、1993年和1995年出版的三本收纳了他们代表性作品的散文集《上升》《九千只火鸟》《蔚蓝色天空的黄金:散文卷》,以书名副题或编选者说明的形式,把他们的创作成果标称为“新生代散文”。
而在《九千只火鸟》和《蔚蓝色天空的黄金:散文卷》两部文集里同样都有作品入选,并且同样都居于书末压阵位置的作者,正是张锐锋。今天回望之下,当初的“新生代散文”作家群中,在坚持探索散文创作新出路的方向上走得最远、最执着,也最有耐心的一位,可能就是张锐锋。1998年,他与《大家》杂志的编辑朋友联手,从他原先谈论过的试图通过糅合各体文学的观念和技巧来“重新确立散文价值”的想法基础上,提炼出了反拨指向更为明确的“新散文”主张。针对兜售世俗趣味和经院文化的两种消费模式的流行散文写作套路,从《大家》杂志的“新散文”栏目里陆续亮相的同人们,一边用表白自我写作态度的方式加以批评,一边用身体力行的创作实践予以矫正。尽管旗号变了,张锐锋当时和之后的散文创作所依托和展示的知识基础和精神资源,仍然是从他跻身“新生代散文”作家群时的状态延续而来。
少年时期在家乡农村的乡土生活体验、青年时期在大学理工科专业和现代化企业经受的科技知识熏陶和岗位实践磨炼,对张锐锋来说,这不仅是勾画在个人履历上的一段成长轨迹,更是他独特的文学观、文体观和文学话语思维及风格追求赖以生发的深层精神结构。专注深耕散文创作之前,张锐锋曾一度风风火火地奔忙于诗歌、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写作。青春意绪的抒发,高加林、刘巧珍式的忧伤罗曼史的讲述,实地调查矿区生态灾难的危情警报,这些乘风冲浪、多面出击的创作努力,应和了短暂的文坛时尚,也匹配了尚在积淀和定型过程因而还显得不那么沉着稳固的创作心理姿态。不过,这最终也成了张锐锋向随众从俗的那种诗歌、小说或纪实文学的写作姿态致敬揖别的一场仪式。此后,主要精力投注到散文创作中的张锐锋,开始了步履和方向都独属于他个人的文体探索长旅。
正如本书所收的各篇作品所呈现的,被张锐锋自述为“让隐匿的事物闪亮”和“从一百个方向向内心窥探”的文体探索,没有拘滞于单打一的描写、叙事或思辨,更无意靠选材猎奇、立论惊耸或摆设三五金句取胜。论作品的完整形态和句段的推进脉络,像《深的红》《记忆丘陵》《失乐园》《船头》《复仇的讲述》《迷境》这样的万字长文,都彻底挣脱了在单摆浮搁的记述、抒情和说理的三角阵里平面滑行的散文话语惯性,显现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超迈气象和深切穿透力。在这里,冷峻绵密的观察和省思排除了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宣泄,细致入微的物象场景刻画代替了对号入座的社会历史背景设置,容易流于纤弱和局促的自我遭际忆述,让位给了面向自然幽深处和社会宽广处的凝视、谛听和畅想。与其说这些作品是散文,倒不如说它们是穿梭在散文和非散文之间、飞升在传统文学体裁格局之上的超体裁书写。
乍看标题有些玄虚、行文条理也有些纷繁的《深的红》《记忆丘陵》《失乐园》,其实通篇思绪都环绕着怀乡忆旧这一散文写作的古老主题。只是张锐锋显然不甘心平铺直叙地堆砌自己对于故乡旧时人情风物的念想和记忆。为此,他选择了与这类散文寻常所用的从头说起和如实道来截然不同的做法,不但没有把触发文思的心理事件明摆在作品开头,当作醒目的招贴,反而对它们进行着意的后置、淡化和遮掩,使之成为悄悄涌动在语流文脉中的一缕隐形敛迹的暗波。如在《深的红》里,迟至尾声部分,才闪现了既是点题更是点明写作起因的语句:“我想到年轻的乡村画匠和在路边沉睡的老画匠,他们所画的农家炕围上的大红已经被时光剥夺了往日的鲜艳、灿烂,漆皮也已剥蚀,今天农民的新房也许已经舍弃了它。不过它曾经存在过,曾经和往事相互映照,它的意义已经被摆放到了无限宽广的时间里。”
在《记忆丘陵》里,开篇征引的卡夫卡诗句仅具门面装饰功能,对于安徒生童话、埃舍尔绘画、博尔赫斯和卡夫卡的小说的勾连阐发,也仅起定调入题、营造语境和渲染氛围的作用。借此顺势带动起来的对于沉埋在作者真实成长经验和乡邦史志传说深处的崞阳古镇历史人文的深描细画,才是全篇内容的真正吃重之处。而看似闲笔的“一个农民的孩子幸运地考上了省城一所大学……”和“一个年迈的将军,从城市回到家乡,放弃了多少人追求的城市梦想,每天过着普通农民的日子” 这两段未必需要坐实每一个细节的叙事,却对应着全文意蕴层面张力最为紧绷的一点悖论:被梦想和现实、历史和当下、城市和乡村多向撕扯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是在碾压而非夯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世情常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