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亲临现场、探寻真相的精神,始终是新闻工作的灵魂。 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闻现场的紧张与刺激,更能深刻体会到新闻工作者在追求真相、传递信息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本书不仅是一部观照新闻幕后的图文记录,更是一部向所有坚守在新闻一线、默默奉献的新闻人致敬的佳作。
|
內容簡介: |
《我在现场》是一本记录新闻工作者一线采访幕后故事的图文书,透过一线记者的生动笔触,辅以大量高清图片,鲜活地再现了新闻现场的动人瞬间,细腻捕捉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深度挖掘并呈现新闻背后扣人心弦的故事。本书选篇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巧妙融入个人观察、深刻思考与真挚情感,令全书洋溢着强烈的现场沉浸感与引人深思的洞察力。该书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主编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思扬。
|
關於作者: |
本书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主编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思扬。刘思扬,男,汉族,1963年6月生,大学,中共党员,现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任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
|
目錄:
|
耶路撒冷,中国记者为此泪流满面! 00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陈慧慧
记者:还是得去看看! 10
人民日报记者蒋云龙
美国加州州长访深圳,记者抓到了“活鱼” 016
深圳卫视记者何王子彧
自荐一等奖!这是主创的独家分享 024
新华社记者张扬
记者发现:一个片警,竟有46把钥匙! 03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陈永庆王伟柳栋
央视报道员“失踪48小时”始末 03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赵兵
“船长,请到驾驶室”……记者隐隐不安 048
新华社记者周圆
以军士兵突然敲了记者的车窗:“你还认识我吗……”56新华社记者王卓伦
这些遗物,震撼记者! 068
人民日报记者张悦马菲
记者直击医院排长队:这样的流程合理吗 076
新华社记者侠克乌梦达
中国记者犀利提问!海外网友:问得好 082
CGTN 记者董雪
陈自玉和他的25个战友,找到了! 090
北京日报记者代丽丽
50℃!记者在车里不开空调,也不敢开窗…098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李志宏崔子璇记者赵晓妮
记者参加培训,最后一天竟充满“火药味”……106
河南日报记者赵汉青
究竟什么样的“黑科技”,让记者叹似“流浪地球” 112
新华社记者薛晨
昨天,你收到地震预警了吗 122
新华社记者董小红杨华
记者见证:这个宝宝,评分满分! 130
新华社记者多蕾
徒手刨出3位亲人,他哭着对记者说……138
央广网记者李红军
她走在新年的街头,爆炸声突然响起! 146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
直播天安门升旗需要几点到 15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片人熊冰
尔滨啊,本栏目为你改次名儿! 166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杜琳中新社记者王妮娜
记者在日本失联4小时!电话接通,社长很激动……174
新华社记者郭丹
没有光,摄影记者该咋办 184
新华社记者才扬
新华社记者抓了一个细节,火遍中韩媒体! 192
新华社记者王春燕
哪个台的 19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李承泽
工作人员:不一定来!记者:还是得去! 206
人民日报记者蒋云龙
我们很怕看这篇稿子的人不多 214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
记者们发来这些故事,只能在深夜 228
新华社记者李姝莛等
揭秘:游本昌爷爷要给演讲稿加两个字! 236
人民日报记者李娜
我们的约稿要求:95后起,最好是00后……246
新华社记者刘淼等
|
內容試閱:
|
我在现场 | 耶路撒冷,中国记者为此泪流满面!
本文作者:陈慧慧
(一) 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在加沙与以色列南部边境爆发。 作为总台驻土耳其记者,我迅速关注到了媒体滚动播发的新闻。多年的战地报道经验告诉我,这次的冲突不同以往,很可能演变成大规模热战。 没过多久,我收到台里组建应急团队前往以色列的通知,第一时间报了名。 一方面是出于责任感:作为在中东有一定战地报道经验的中国记者,类似急难险重任务来时应当仁不让;另一方面,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飞特拉维夫只要两个小时,当时航班充足,我能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现场。 很快,我接到任务通知,将作为第一梯队的记者前往一线。我立刻订了第二天飞往特拉维夫的机票。 但局势愈演愈烈,迟则容易生变,凭借经验,我在当晚改签了航班,从伊斯坦布尔飞迪拜,再转机至特拉维夫。 飞机上几乎没有游客,大都是背着巨大军用背包的年轻人,他们一个个面色凝重,机舱内静得可怕。 这架飞机能否安全抵达特拉维夫,仍是一个未知数——机场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向来是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危险随时可能来临。 一路无言。终于,随着飞机在特拉维夫机场的跑道上滑行并最终停下,机舱内响起阵阵掌声,我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后来得知,我们如果不改签航班那就麻烦了——原航班被取消,很多外媒记者不得不想尽办法从黎巴嫩通过陆路进入以色列,费尽周折不说,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危险。 我缓缓松开紧握的双拳,长吁一口气,准备面对真实的战场。 (二) 按照计划,我们从特拉维夫乘车前往耶路撒冷的驻地。 行驶途中我们找了一座加油站,准备迅速加满油——因为加油站也是被打击的重点目标。刚加完油,忽然就听到防空警报。那是我第一次经历空袭,因为不熟悉,开始一两秒没反应过来,甚至不知道这个声音是防空警报。 但周围的居民、加油站工作人员突然高声叫嚷着向避难所跑去,我也被人群推进避难所。 慌乱的人群在尖叫,其中混杂着孩子们的哭声,阵阵警报冰冷刺耳。 我在人群中不断寻找着摄像师,我要确认他是否安全,也要看镜头在哪里。 害怕是本能,对于记者来说,找镜头也是一种本能。 短暂的慌乱过后,我面对镜头,准备开始报道,颤抖的声音和重复的言语证明了我并未平静的内心,随即响起的爆炸声和震动的公路,至今都让人心有余悸。 在继续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我一边发稿,一边与摄像老师分析,如果在路上突然防空警报响了,应该怎么做?如果在开车的时候遇到袭击,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卧倒的姿势是什么?如何依照指示牌寻找就近的避难所…… 我们讨论得很细,但真不希望这些知识能派上用场。 后来,在随行人员的推荐下,我下载了两个“保命”的防空预警APP,它们可以在普通警报前1-2秒发出推送通知。虽然时间不长,但若碰到紧急情况,这1-2秒可以挽救无数生命。 战地的一两秒,不仅关乎时效,也关乎生命。 (三) 由于以色列通往加沙的所有口岸都已关闭,没有记者可以进入因战争受损最严重的加沙地带,那里的民众,也正遭受着深重的灾难。 我们决定以耶路撒冷为驻地,每天选择不同城市往返进行报道。 越靠近前线,完整的房屋越少,空袭的次数越多。 战场惨烈,难以想象! 每天,我总会在短暂的空闲中感慨,不论战争出于何种目的与考量,百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 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时常拉起,目之所及,大部分居民都已离家逃难。 我目前所居住的酒店虽说是驻地,但也是一个临时的难民安置点。许多人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家,即使战争结束,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这就是战争的代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