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NT$
653.0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NT$
505.0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NT$
388.0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NT$
510.0
|
內容簡介: |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第三版)的内容包括绪论、三个知识性模块和显微实验指导。模块一(第一章)为植物识别基础,介绍植物根、茎、叶等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模块二(第二至第九章)为药用植物分类及识别,其中第二章介绍植物分类知识;第三至第八章分别介绍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药用植物;第九章重点介绍被子植物中,药用植物分布的各科主要特征和代表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结合南方常见药用植物,详细地描述每种药用植物的突出特征、分布、生境、入药部位及功效。模块三(第十章)为药用植物资源,主要介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以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中药资源及生产情况。书中需要色彩表现的图片采用四色全彩印刷或二维码呈现方式,效果直观,便于学生识别。本书主要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药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中医、制药等非中药专业师生以及爱好药用植物的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
目錄:
|
绪论 001
一、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的学习内容及任务 001
二、药用植物研究的发展简史 002
三、药用植物识别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003
四、学习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的方法 004
模块一 植物识别基础 005
第一章 植物的器官形态 006
第一节 根 006
一、根与根系的类型 006
二、根的变态 007
三、根的内部构造 009
第二节 茎 017
一、茎的形态 017
二、茎的类型 019
三、茎的变态 021
四、茎的内部构造 022
第三节 叶 032
一、叶的组成 032
二、叶的形态 033
三、单叶与复叶 039
四、叶序 040
五、叶的变态 041
六、叶的内部构造 042
第四节 花 046
一、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 046
二、花的类型 053
三、花程式与花图式 055
四、花序及其类型 056
五、花的内部构造 057
第五节 果实 062
一、果实的发育与形成 062
二、果实的构造和功能 062
三、果实的类型 062
四、果实的散布 066
五、果实的内部构造 067
第六节 种子 069
一、种子的形态结构 069
二、种子的类型 070
三、种子的寿命与萌发 071
四、种子的内部构造 071
模块二 药用植物分类及识别 074
第二章 植物分类知识 075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075
第二节 植物分类方法、分类系统和分类单 位 076
第三节 植物的命名 077
一、植物学名的组成 078
二、种以下分类单位的名称 078
第四节 植物界的分门及分类检索表 078
一、植物界的分门 078
二、植物分类检索表 079
第三章 药用藻类植物 081
第一节 藻类植物概述 081
第二节 藻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081
一、蓝藻门 082
二、绿藻门 082
三、红藻门 082
四、褐藻门 082
第四章 药用菌类植物 085
第一节 菌类概述 085
第二节 药用真菌及代表植物 085
一、真菌的特征 085
二、真菌的分类 086
第五章 药用地衣 090
第一节 地衣概述 090
第二节 地衣分类及代表植物 090
一、壳状地衣 091
二、叶状地衣 091
三、枝状地衣 091
第六章 药用苔藓植物 092
第一节 苔藓植物概述 092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093
一、苔纲 093
二、藓纲 094
第七章 药用蕨类植物 096
第一节 蕨类植物概述 096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099
一、松叶蕨亚门 099
二、石松亚门 100
三、楔叶蕨亚门 101
四、真蕨亚门 102
第八章 药用裸子植物 107
第一节 裸子植物概述 107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108
一、苏铁纲 108
二、银杏纲 109
三、松柏纲 110
四、红豆杉纲(紫杉纲) 112
五、盖子植物纲(买麻藤纲) 114
第九章 药用被子植物 117
第一节 被子植物概述 117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17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118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18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120
一、双子叶植物纲 120
二、单子叶植物纲 202
第三节 其他非重点科药用植物 219
模块三 药用植物资源 225
第十章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中药生产 226
第一节 中国药用植物的分布 226
一、东北区 226
二、华北区 227
三、华东区 228
四、西南区 229
五、华南区 231
六、内蒙古区 231
七、西北区 232
八、青藏区 233
第二节 主要植物药材的分布 234
第三节 广东中药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现状236
一、广东中药资源分布和区划 236
二、广东主要特产药材及生产现状 239
第四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现状 241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药资源分布和区划 241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特产药材及生产现状 245
第五节 云南中药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现状 248
一、云南的中药资源分布和区划 248
二、云南省主要特产药材及生产现状 250
显微实验指导 255
实验一 显微镜使用技术及植物细胞结构观察 255
一、目的要求 255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55
三、内容与步骤 255
四、作业与思考 258
实验二 植物组织类型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258
一、目的要求 258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58
三、内容与步骤 258
四、作业与思考 260
实验三 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观察 260
一、目的要求 260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60
三、内容与步骤 260
四、作业与思考 262
实验四 茎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观察 262
一、目的要求 262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62
三、内容与步骤 262
四、作业与思考 264
实验五 叶和花内部构造的观察 264
一、目的要求 264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64
三、内容与步骤 265
四、作业与思考 266
实验六 叶类和花类药材粉末观察 266
一、目的要求 266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66
三、内容与步骤 266
四、作业与思考 267
附录Ⅰ 常用试剂溶液的配制和使用 269
附录Ⅱ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 保存 271
参考文献 276
|
內容試閱:
|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是根据中药学、中药鉴定、中药制药技术及中药材生产与加工等中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而编写的。本教材在第二版(2017 版)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和增补,重点阐述药用植物的基本知识和识别的基本方法,并附药用植物识别的技能训练项目。本教材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以APG 系统为准。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药材的基原及其分类沿用恩格勒系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和读者适应《中国植物志》新的分类系统,教材对一些重要药用植物的科、属在新的APG 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进行了补充说明,部分植物在《中国药典》和APG 分类系统中拉丁文不一致的也进行了备注。
本书知识性内容分为三个模块,除了介绍植物识别基础和植物分类基础知识外,还重点介绍了药用植物常见各科的主要特征、代表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结合南方药用植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每种药用植物突出特征、分布、生境、入药部位及主要功效,为野外识别药用植物的技能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本书还设计了显微实验指导,包含常用的6 个实验,各学校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开展。本教材后附常用试剂溶液的配制和使用,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指导,供学习参考。书中需要色彩表现的图片采用四色全彩印刷或二维码呈现方式,效果直观,便于学生识别。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药用植物识别技术课程已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读者可登录课程网站获取相应的教学资源。
本书由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组织编写,模块一由欧阳蒲月主要负责编写,模块二由欧阳蒲月、原文鹏、邓国彤、黄意成、高艺、李威、张彩云、郑希龙、曾建荣、张小红、林善远、赵海婵主要负责编写,模块三由曾庆钱、张翘、刘光明、彭刚、王弢主要负责编写,附录由曾庆钱、欧阳蒲月负责编写。全书最后由欧阳蒲月、莫小路、郑希龙统一审核和定稿,图片由欧阳蒲月、郑希龙、周重建拍摄。
该教材由多年从事药用植物科研和教学的一线教师编写,内容与职业岗位紧密挂钩,结合高职教学特点,重点突出识别技术与技能。在重点科、种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南方特色的药用代表植物。本书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应用性,除作为高职中药相关专业教材外,还可供从事中医、制药等非中药专业师生以及爱好药用植物的社会人士参考使用。
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编者
2024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