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艺有所见

書城自編碼: 404318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徐涟
國際書號(ISBN): 9787570337743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秦汉史讲义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目錄
目录














1 从这里出发 ,建立中国艺术话语体系
9 今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评论
41 面向 AI 时代的美术馆收藏
52 艺海问道: 以理论研讨介入当代大众文化生活
63 服务艺术创作 ,提升大众审美
——王朝闻文艺理论的现实意义
72 人文学者的价值与意义




76 用情用力 ,描绘美丽乡愁的现代农村
85 照见天地心: 向世界传播中国价值理念
96 市场的归市场 艺术的归艺术
101 传承与创新
107 敬畏传统 ,敬畏自然
119 振兴传统工艺浙江实践的观察与思考
133 私人订制时代 ,艺术还需要标准吗?
141 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当代中国艺术评价体系 152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 ”带给我们的思考
158 何谓大师?
164 艺术期待“ 中国品牌 ”
169 打造新时代中国文化形象展示的主流阵地 ——以中国美术馆近十年展览为例
182 经得起时间磨蚀的艺术
190 当代历史观的艺术呈现
202 吴为山雕塑艺术的当代性




210 以艺术为媒, 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理念
217 田黎明 :彰显中国风格的当代水墨
223 陈平 :费洼山庄的诗意栖居
229 卢禹舜绘画的哲学之思与美学意蕴
238 林毓豪 :艺术苦旅的精神馈赠
244 贪看云山去已迟
——读许俊画作有感
249 王洪亮 :将瞬间凝固成永恒
257 吴毅 :超越时空的定力与自信
269 姚永 :顺从内心的激情与理性
279 朱乐耕 :金木水火土的交响
287 林乐成 :心手相应 ,技进于道
298 “志道游艺”:使命担当与艺术态度
304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 ,绘画何以可能
——读方向《人间山水 ·方向作品展》展览有感
314 喻继高 :抒写祥花瑞鸟的盛世华章




319 坚守当代中国艺术的审美理想与价值取向 ——兼谈李晓柱的艺术创作
334 艺术为人生 ,人生为艺术
338 罗贻 :追求心性澄明的光与色
341 探索中国美术的高峰之路
348 主题性美术创作亟待理论创新与观念突破
355 传统的接续传承与当代表达
361 塑造当代黄河精神的视觉形象
366 超越法则的伟力
內容試閱
自 序












剧场里是乌压压的人群,乱糟糟, 闹哄哄,夹杂着 清脆高亢叫卖葵花子儿的声音。从舞台侧面的灯光室朝 下望去,剧场里的观众挤满了过道、走廊,剧院大门堵 得关不上。灯光熄灭,二胡声起,黑暗的剧场,观众仿 佛被施了魔咒。年幼的我随着剧情心潮起伏,泪流满面, 不断提醒自己这是在看戏。那位扮相端庄、 嗓音婉转的 女主角做年夜饭时割伤的手指还包着纱布 ,这不是真的! 但那如泣如诉的唱腔使我一再哽咽直到心痛——我不知 道那是七岁的我与缪斯女神的第一次邂逅。那一刻,我 和那么多观众一起 ,在现实与梦幻间迷离。


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 从哲学入门进入美学, 再到一家文化艺术行业的知名媒体,成为一名文化记者, 我有机会大量接触戏曲、舞蹈、音乐、美术等各个艺术 门类,在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入艺术现 场, 亲身体会与感悟艺术带来的无数个感动瞬间。 一方 面,我的思考从艺术的起源向上回溯,想要从艺术的概 念入手,追寻艺术的本质、理念,从美学及哲学的角度, 探讨艺术到底是什么; 另 一方面,我放下理论的桎梏, 将艺术本质的问题悬搁 ,进入具体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家, 从中寻找艺术打动人心的奥妙。
艺术评论建基于艺术作品与艺术理论。 艺术作品离 不开创作者,也离不开观看者。每一次的观看, 即使是 专业观众或者评论家, 审美过程都不可能是纯粹理性思 维的过程, 而是与观看者的感受能力、情感特质甚至此 时此刻的心情乃至天气、温度、环境等相关,她所获得 的审美感受也因此而有所不同。 艺术理论之于评论者当 然是重要的, 因为它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然而,尽管艺 术理论层出不穷,不断提供对于艺术的新的观看视角和 新的思维方法,但我们仍有理由怀疑,我们在过往艺术 历史中所采集的样本量远远小于实际发生的数量,这样 的理论归纳有多大的有效性?且不说随着考古发掘所获


得的新材料每每扩展甚至颠覆了艺术史的认知,从三万 年前的洞穴图像到今天难以计数的艺术作品,其中,我 们所能收集和保存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数 量只是九牛一毛,难以概括艺术的全貌;另一方面,我 们因为对“ 艺术 ”概念的丰富和拓展而不断增加的材料 反过来也必然拓展“ 艺术 ”概念本身。更何况理论思维 的载体仍然是个体的人! 对艺术本体的研究弱化了,或 者说艺术本体问题早就被转换了, 由此, 艺术史的研究 领域更多地扩展为历史学 、考古学 、社会学 、经济学、 人类学的交叉地带,更多地转变为知识生成而非个体的 感悟、价值的判断、意义的追寻。
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提问。我们为什么需要 艺术? 从祭祀,从宗教,从认知,从教化,从审美,所 有这些都是艺术曾经带给我们的精神价值,并且今天仍 借此继续获取艺术自身的存在必要。人的一生中只要有 一次真正与艺术邂逅,就不会忘记那种全身心被攫住的 感觉。 它不是来自理性判断,不会因为童年的我明知道 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的而停止流泪, 它是眼、 耳、鼻、舌、身、意的直接感知与反应, 它表明人类拥 有自主意识而非程序的设定, 即使是人的理性 (所谓 “ 理性 ”更多是后天习得的规则与制度) 也无法完全操


控。此时,此地,此在。这是艺术掌控的领地。
对我而言,感悟艺术、研究艺术的终极目标,是从 艺术出发,从人的精神创造物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艺术, 归根结底是将个体生命的微妙感受与丰富体悟转 化为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可以感知的形象呈现出来, 让彼此可以看见、可以听见、可以触摸, 以此传递语言 之外或者更准确地说,传递不可言说的更为广大的世界 的真实, 由此建立起沟通,建立起信任,并最终建立起 人与人之间的共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是一个最 有效的途径。
工作至今,我在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 及《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艺术百家》 等撰写 了大量新闻报道和理论评论、散文随笔共 1500 余篇,逾 三百万字。 收录在这本书中的文章,主要是与美术相关 的艺术评论及文艺理论,大部分文章刊发在学术期刊上, 也有一些文章来自重要学术会议发言的整理,从主题性 美术创作、 艺术的评价标准体系建设、优秀艺术家个案 等方向展开。 涉及戏曲、音乐、舞蹈的评论没有收录进 来,但有两篇有关“ 非遗 ” 的文章,主要讨论的是传承 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因而收录在内。
从艺术家到艺术作品,再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本体,


从感受中思考,从思考中感受,在见仁见智的艺术评论 中阐发自己的真实感悟, 既不刻意追求彰显评论者自身 存在的偏激观点,也不隐瞒作为个体差异而必然具有的 审美感受与独特见解,在艺术审美的旅途中感悟诸相非 相,照见真善与美。
艺有所见,心有所慰。


2024 年 3 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