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NT$
345.0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NT$
295.0
《
推荐连接万物
》
售價:NT$
290.0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編輯推薦: |
五月雨:除自身非凡的故事外,本书对未来的预言更有着惊人的准确性,这便是读科幻永恒的乐趣。
鸣蛙:读完之前你绝对想象不到故事最终的走向。尽管这部小说创作于1989年,但大卫·布林深厚的科学功底让它即使在2024年的当下也足够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哑蝉:《地球归零》讲述了黑洞落入地心后的社会结构变化,从极为细密的个体角度切入,关注个体如何在剧变突发后展现只属于“人”的光辉。从始至终,地球都不可能归零,因为大卫让我们相信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挽救地球于水火。
|
內容簡介: |
在不久的将来,生态环境变得空前恶劣。人类在探索新能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黑洞学”成了热门学科。然而,研究黑洞发电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一个微型黑洞阴差阳错地落入地心,开始蚕食地球。人类文明突然面临在两年内被摧毁的命运。
科学家们日夜不休,努力寻找拯救地球的方法,试图将黑洞从地心推出并送进宇宙。与此同时,一部分极端主义者却认为,拯救地球的唯一办法是使人类灭绝,让地球的进化历程倒退数百万年,重新开始。
|
關於作者: |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学家,获天文学学士学位、应用物理学硕士学位和空间科学博士学位。他先后从事过半导体器件开发、学术期刊主编、讲师、博士后研究员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等工作。
布林过硬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职业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提升之战”系列和《末日邮差》《陶偶》《地球归零》《人类存在》等为他赢得了雨果奖、星云奖等世界级奖项。这些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三十余个国家出版发行。
除了创作科幻小说之外,大卫·布林还通过科普写作和公共演讲启发了无数读者和听众。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现代科技与人文思想的重要桥梁。
|
目錄:
|
第一部
地核 5
全息球 18
中间层 31
外逸层 42
地核 58
外逸层 78
地核 100
第二部
岩石圈 113
生物圈 129
岩石圈 156
地壳 164
全息球 197
第三部
外逸层 216
地核 228
外逸层 241
地核 251
岩石圈 266
外逸层 275
第四部
地壳 288
生物圈 318
地核 330
第五部
外逸层 356
地核 377
外逸层 388
第六部
水圈 412
地核 431
中间层 442
全息球 449
水圈 466
中间层 473
地幔 491
地核 503
第七部
岩石圈 519
生物圈 537
全息球 551
外逸层 562
地核 573
岩石圈 586
水圈 597
电离层 606
外逸层 616
第八部
地壳 637
中间层 656
地幔 667
外逸层 671
生物圈 718
岩石圈 731
水圈 743
地核 755
第九部
地壳 771
地幔 792
中间层 799
电离层 805
外逸层 810
全息球 821
地核 832
中间层 841
外逸层 850
水圈 854
第十部
地壳 860
地核 872
外逸层 895
全息球 901
生物圈 910
人类圈 918
外逸层 935
地核 951
岩石圈 960
人类圈 965
第十一部
生物圈 1000
外逸层 1009
岩石圈 1018
地核 1024
地壳 1036
第十二部
后记 1045
尾声 模糊性 1069
致谢 1083
|
內容試閱:
|
恐怕大家都知道,作为作家时,我有些乐观主义倾向,因此,在这部小说所展现的未来中,智慧多过愚昧……希望或许也压倒了绝望,一切似乎顺理成章。
其实,这部小说所投射出的未来,已经是我现在能够想象出的最让人振奋的明天了。
只要想到这些,我就会备感清醒。
愠怒的神祇恶狠狠地瞪着阿莱克斯。倾斜的阳光投射下阴影,遮住毛利战神——特乌王那精雕细琢的双颊和吐出的舌头。阿莱克斯注视着特乌的雕像,心想:这位神灵的脾气可真坏。不过,要是我被竖在这里,沦为亿万富豪办公室墙上的装饰品,也会深有同感吧。
阿莱克斯突然想到,特乌王的木头鼻子就相当于日晷的晷针。其投影伴随着角落里一台二十世纪古老钟表稳定的嘀嗒声缓缓移动,记录着时间。雕像的侧影逐渐拉长,颇有些暧昧地伸向一个微光闪烁的紫晶洞——乔治·哈顿众多地质类珍藏中的又一代表。阿莱克斯跟自己打了个赌,西沉的太阳被山岭遮住之前,雕像的影子无法到达它的目标。
照这样下去,乔治·哈顿也到不了。这家伙究竟在哪儿?如果他压根儿不打算现身,又何必答应与我们见面呢?
尽管阿莱克斯清楚现在是几点,但还是看了看表。他发觉自己紧张到不断用脚敲击着一旁的桌腿,于是赶忙停了下来。
珍和斯坦平时怎么告诫你的?“耐心点儿,阿莱克斯。”
耐心确实并非他最为人称道的优点,然而,过去几个月,他在这方面进步了很多。尤其是当你保守着一个秘密,而该秘密或许意味着世界将要终结时,你就会变得极为专注。
他瞟了一眼好友兼前任导师斯坦·戈德曼,安排这次会面的正是他和坦戈帕鲁集团的董事长。斯坦显然没被老板的拖沓影响,这位上了年纪的理论家身材颀长,此刻正全神贯注地读着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杂志。
想让他分心根本不可能。阿莱克斯叹口气,再次打量起乔治·哈顿的办公室来,希望能了解一下这个人。
当然,会议桌装配着最优质、最新式的嵌板,能够连通世界数据网。一块时事显示屏占据着整面墙,可以分块儿实时显示地球任何位置的影像——行驶在武汉上空的飞艇……北非村落的日出……世界上任何城市的灯火。
入口处,神兽的全息影像闪烁着微光,而离书桌最近的那些才是哈顿最钟爱的珍品,是他这辈子在地壳中采掘得来的矿藏——包括一大块血锆石,它竖立在底座上熠熠放光;上方则摆着一副毛利人作战时戴的面具。让阿莱克斯印象深刻的是,二者都出自火烫的坩埚—— 一种是天然矿物,另一种则是社会产物。二者也都展示出极强的抗压能力。或许这也反映了乔治·哈顿某方面的性格。
但话说回来,也可能根本没有任何深意。阿莱克斯历来不擅鉴人,去年的遭遇就是明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