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NT$
500.0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NT$
808.0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NT$
296.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NT$
332.0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NT$
1520.0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NT$
653.0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NT$
1010.0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NT$
806.0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对胡适、刘半农、朱自清、卞之琳、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李金发、汪静之、郭沫若、冯至、穆旦、臧克家、艾青等46位中国现代白话新诗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赏析解读文章近百篇。本书细致解读相关作家作品的思想内涵、风格特色、意象隐喻、语言韵律、修辞结构以及表达方法,通过对中国现代新诗不同流派不同代表作品深入而独特的洞察,探究这些优秀作品的思想维度、审美取向以及其所保留的时代精神档案的文化价值,挖掘其所蕴涵的时代精神、社会内涵、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全书内容丰富,视野辽阔,观点鲜明,见解精辟,展现了作者对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独特的审美思考和艺术体验,表述也生动有力度,在细读文本的同时也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从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新诗发展过程中种种文学思潮和现象及其兴起蓬勃的文化动因与历史渊源,客观系统地对中国现代新诗的文学特征、艺术成就与问题不足进行了剖析和评判,从而拓展了现代新诗批评的内涵和维度,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认识和理解,对推动中国现代新诗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方铭,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进入安徽大学工作,先后为安徽大学校刊编辑组长、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历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省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鲁迅论文学艺术》《文学成才之路》《现代文学作品教学必 读》《中国现代文学精品》等专著,发表《论桐城派》《论鲁迅小说的思想深度》《现代散文理论建设》等论文。
|
目錄:
|
目录
前言
新诗的流变与成就概说
胡适
蝴蝶
一念
鸽子
威权
刘半农
相隔一层纸
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个小农家的暮
沈尹默
月夜
三弦
鲁迅
爱之神
李大钊
山中即景
俞平伯
孤山听雨
凄然
周作人
小河
康白情
草儿
朱自清
细雨
睡罢,小小的人
毁灭
刘大白
田主来
卖布谣
邮吻
秋晚的江上
郭沫若
凤凰涅槃
天狗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地球,我的母亲!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太阳礼赞
霁月
天上的市街
春莺曲
叶绍钧
悲语
陆志韦
小溪
绿
徐玉诺
故乡
刘延陵
水手
王统照
长城之巅
爆竹
伙伴,你应该闻到这一阵腥风
冰心
繁星
春水
应修人
妹妹你是水
汪静之
伊底眼
冯雪峰
山里的小诗
米色的鹿
宗白华
夜
我们
蒋光慈
哀中国
废名
街头
十二月十九夜
闻一多
太阳吟
忆菊
心跳
死水
发现
一句话
荒村
洗衣歌
梁宗岱
太空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蚕马
蛇
南方的夜
朱湘
采莲曲
热情
梦
春歌
李金发
有感
徐志摩
雪花的快乐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为要寻一个明星
沪杭车中
残诗
再别康桥
黄鹂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穆木天
落花
心响
孙大雨
爱
诀绝
戴望舒
雨巷
我的记忆
印象
寻梦者
我用残损的手掌
示长女
殷夫
血字
林徽因
别丢掉
笑
陈梦家
一朵野花
再看见你
登山
何其芳
预言
生活是多么广阔
卞之琳
断章
无题(一)
臧克家
难民
生活
老马
壮士心
三代
春鸟
艾青
透明的夜
大堰河——我的保姆
窗
太阳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爱这土地
吹号者
黎明的通知
田间
给战斗者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钟鼎文
水手
辛笛
航
再见,蓝马店
穆旦
诗八首
春
陈敬容
雨后
飞鸟
郑敏
金黄的稻束
荷花(一幅国画)
青勃
苦难的中国有明天
后记
|
內容試閱:
|
新诗的流变与成就概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天宇里,新诗像熠耀的繁星,闪亮在浩溟长空,点燃人们的心火,诉说灵魂的秘密,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新世界。
从中国诗歌流变史上看,新诗的诞生,不仅宣告了那曾经一度辉煌而后来走向衰微的古典诗歌的终结,而且以“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胡风语),走进了世界文学的行列,成为永开不败的奇葩。
新诗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文学革命,白话诗是文学革命的突破口。“诗体大解放”,与束缚思想感情的传统诗词的格律作了彻底的决裂;白话诗的问世,不单是诗的形体的变革,更关乎诗的观念与内容的革新与创新。以胡适为代表的初期白话诗的倡导者,如刘半农、沈尹默、李大钊、周氏兄弟等,都在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上,斩关夺隘,开辟新路,作出很大贡献。
初期白话诗,除了打破旧体诗词格律、构建自由体的诗形外,还自觉输入与移植外国诗的形式。当时朱自清就肯定,“这是欧化,但不如说是现代化”;“现代化是新路,比旧路短得多;要‘迎头赶上’人家,非走这条新路不可”(《新诗杂话·真诗》)。正由于世界上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不同艺术倾向、不同形式的诗歌流派传入中国,为不同政治倾向、美学要求和个性的诗人所接受,从而形成中国新诗流派竞相发展的局面。
早期白话诗在破旧立新方面作出很大贡献,但在内容和形式解放方面并不彻底,显然不能充分反映五四时代精神。
时代呼唤着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郭沫若就是使中国新诗走向辉煌的第一人。他的《女神》的问世,无异于给新诗坛震起了霹雳。《女神》在新诗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国新诗中第一次出现了自我抒情诗的主人公形象,诗的抒情本质及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发展,奇特大胆的想象使诗的翅膀真正伸展开来,诗的形式得到进一步解放。在郭沫若的《女神》中,时代精神与诗的艺术同步提高,《女神》成了中国新诗的奠基作。
五四唤起了一代文学新人,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女神》同时出现的,还有以汪静之、冯雪峰等青年为代表的“湖畔诗派”。他们的首要贡献是爱情诗的创造,表现了青春期单纯、真挚、清新的特色。以冰心、宗白华为代表的诗人,在小诗创作方面作出了成绩。小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诗人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它对丰富新诗的表现力作了贡献。稍后于湖畔诗派出现于诗坛上的重要抒情诗人冯至,以幽婉的风格,深沉、含蓄的诗情,构建了奇美的意象世界,并且写出了《蚕马》等“堪称独步”的叙事诗。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蒋光慈作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歌和以李金发作品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同时出现。前者的出现是因为黑暗的反动统治的加强,激发了新的政治革命的热情与反抗;后者则是一部分彷徨中的知识青年迷惘感伤,转向内心世界,发而为歌,表现人的感觉与感情的幽微精妙的去处。蒋光慈的诗发展了郭沫若诗的人民性、时代性的传统,直接从外部世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吸取诗情。诗人感应着时代的要求,以“社会的情绪”的“鼓动”为主要目标,曾引起向往和追求革命的广大青年读者群强烈的共鸣。但由于感情直露,想象平实,艺术形式上粗糙,蒋光慈的诗缺乏恒久的艺术生命力。李金发的初期象征诗,表现人的内心感觉,发挥诗的暗示作用,诗的具象具有多义性,这对提高对诗歌的艺术规律的自觉认识、促进诗艺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但象征派诗歌最初的创作实践并不成功。李金发的诗,句法过于欧化,又夹杂着文言成分,总体上艰深晦涩,很难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最早出现的自由诗派和继之而起的象征诗派,都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前者过分自由散文化,后者过分欧化晦涩,这就使新诗面临新的课题:怎样使内容与形式严密结合,确立新的艺术形式和美学原则,使新诗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也就是格律诗派,担负了这一历史使命。
前期新月派,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在新诗建立新格律、提高新诗审美水平等理论建设方面,闻一多的贡献最大,而徐志摩在丰富新诗艺术世界、以其美的艺术珍品提高读者审美力方面,作用尤为特出。“和谐”和“均齐”是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为了将诗的感情收纳在严格规范的形式里,要将新诗格律化,必须使新诗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为此,闻一多作了艰苦的艺术实践,而徐志摩在表现这些美学原则的同时,又独抒了他潇洒飘逸的性灵。
朱自清曾把新文学头十年的新诗概括为三派:自由诗派、象征诗派和格律诗派。这样的划分比较明晰。实际上三派互为影响,各有起伏消长,共同推动了中国新诗向前发展。
自由诗派以现实主义为主流,其中也包容了浪漫主义甚至其他派别的诗人,到了20世纪30年代,其诗的构架和建行也趋向整齐,向凝练深刻处开掘,其中以从新月派蜕化而向现实深处挺进的臧克家为杰出代表。他的诗“以精雕细刻劳动人民(从农民到工人)的生活负荷而突出了诗的现实主义倾向,并为克服自由诗派的欧化与散文化的倾向,作出了贡献”(吴奔星语)。
象征诗派和格律诗派,一是因过分欧化与晦涩难懂失去读者,一是因被讥为“方块诗”和“豆腐干块”而趋向衰微,但经过戴望舒的整合,得到演变和发展。
戴望舒最早受新月诗派“三美”的影响,创作了《雨巷》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但他不满足于新诗的音乐性,而爱上了法国象征派的诗歌。因为他的诗作多在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上发表,还因为他把自由诗派的形式与象征手法的运用融为一体,又吸收了新月派诗美的意象原则,所以他被称为现代派。他的诗形式不太欧化,内容也不太晦涩,又有散文的美,着重情绪与形象的表现,而且努力追求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技巧与中国古典诗歌技巧的统一,这样,戴望舒就创作了适合中国读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象征派诗。
受戴望舒影响,醉心于新诗的精致艺术并同时交汇着东西方诗歌影响的还有何其芳、卞之琳等。作为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纯自我表现的艺术流派,在严峻的、苦难的中国现实面前,不可能走得很远,后来戴望舒和何其芳等在抗日战争中都转向现实主义,这种转变在现代中国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的。
五四时期产生了中国现代新诗,经过20世纪20年代各种流派的竞相发展,直到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在民族历史与现实的土壤中深深扎根,在多样化的诗歌艺术的综合中找到了现代中国诗歌的正确道路。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所完成的正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
中国现代诗歌进入“艾青时代”。艾青是把时代精神与诗美艺术结合得最好的大诗人。我们完全同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部文学史所指出的:“一方面,坚持并发展革命现实主义流派‘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克服、扬弃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批判地吸收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诗歌流派对新诗艺术探讨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新诗艺术。曾经受过现代派诗歌影响的艾青正是反映了新诗发展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互相吸收、融合,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历史趋势及特点,成为新诗第三个十年的主要代表诗人。”
此后,中国新诗出现的,不论是“七月”诗派,还是“九叶”诗人,或者是更为壮大的解放区人民的新诗潮,无不在艾青等诗风的影响下继续前进、发展。
以上只是粗线条地给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历史画一个轮廓,这是对现代新诗的宏观考察。但“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钱锺书语),还需要对每个作家的每篇作品作细致的分析,所谓“诗眼文心”“擘肌分理”“疑义相析”“洞幽探微”,这是要花费功夫和力气的。我们应该努力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