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你当我好骗吗?

書城自編碼: 404149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法]雨果·梅西耶[Hugo Mercier]著,王萍瑶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915245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5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NT$ 295.0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NT$ 690.0

編輯推薦:
知名认知科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科研主任雨果·梅西耶颠覆式新作
作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科研主任、知名认知科学家,梅西耶深入研究推理、论证与说服他人的科学数十年,科学作家万维钢说他是“必将比肩丹尼尔·卡尼曼的思想家”,本书是他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颠覆人们关于信任的主流观点,揭示人类面对骗局和谣言的真实态度
颠覆“人类是轻信和易受骗的”这一主流观点,指出我们不会盲目相信他人告知的信息,哪怕是出自名人或大多数人之口;相反,我们会判断该信任谁和相信什么,要影响我们根本不容易。看似的轻信和盲从,只是因为符合人们的最佳利益,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升级思维水平,提升你的影响力与决策收益的科学方法
通过大量颠覆性的认知科学新发现,带你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历史上的诸多事件,这将大大提升你的逻辑和思辨能力,进而提升个人影响力。同时,帮你在充分理解开放式警觉机制的运作原理之后,明智地开放更多的信任,从而使个人和社会获得更广泛、长久的决策收益。
內容簡介: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大众是轻信和易受骗的,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让群体的愚昧性深入人心,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也让人们深信大众会盲从权威。可是果真如此吗?法国知名认知科学家雨果·梅西耶颠覆性地指出,人类从来都不好骗,他们看似的轻信、盲从甚至迷信,其实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做出的符合自身最佳利益的选择。
全书围绕“开放式警觉机制”这一人类沟通的核心机制展开,指出人类拥有一套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检验的认知机制,使我们能开放地接受有价值的资讯,又能警觉地抵制危险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在面对没有把握的信息时,人的预设是保守的,而非轻信的,所以我们犯错更可能是因为在该信任时不信任,而非在不该信任时信任。
阅读本书,你将看大量颠覆性的认知科学知识和精彩的故事,看到决定竞选、广告、说服和谣言成败的根本因素,更将如科学作家万维钢所说,“思维水平会上升一档”。
目錄
推荐序 不要轻信“人类会轻信他人”这事儿
前言 我们真的容易被骗吗?

第一部分 人类天生易受骗? 才不是!
01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无稽之谈
一切源于对第一批受骗之人的盲目信任
轻信之谜,人类思考了 2 500 年
文化传承与学习之钥:进化使我们轻信他人
颠覆“乌合之众”,人类根本不好骗
02 动物间不可思议的沟通
动物们的怪异行为
警报之声,冲突与沟通的进化
母亲与胎儿的激素之争,令人惊讶的沟通失误
共有动机,促成出乎意料的沟通成功
增加成本,确保信息诚实可信
我们的大部分沟通都很可靠

第二部分 开放式警觉机制, 我们信任谁与信什么
03 更开放,也更警觉
受骗是因为智力水平有限吗
人类是沟通上的杂食动物
不断进化的开放性和警觉性
04 4大方法,决定我们愿意相信什么
方法 1:朝对方的意见偏移 1/3
方法 2:真实性检验与推理是永存的过滤器
方法 3:当真实性检验与推理相矛盾时,进行最好的论证 054
方法 4:校正直觉的错误
05 谁会是最了解真相的人
亲眼见证的优势
可靠的专业知识
与生俱来的直觉力
大多数人支持与多数裁定原则
我们总体上相当理性
06 我们会选择相信谁
微表情能可靠地测出谁在说谎吗
仅仅说真话还不够,还要看尽责的程度
动机一致时,更容易相信彼此
考量声誉的好坏与承诺的程度
在持续的合作中动态调整信任度
决定该相信谁
07 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
激情在理性之内?
情绪警觉,助我们判断和回应他人的情绪信号
情绪传染是个美丽的误会
群体其实很理性
08 群体的信任:只能反映,不能主导
借势而上,利用人们既有立场
迎合需求,基于更实际的考量
09 除非有强有力证据,否则人们不会轻易改变观点
竞选的结果,几乎在一开始就是注定的
广告只能使人知晓,无法使人真的下单
大规模说服群众与“人们容易轻信他人”的悖论

第三部分 谣言与虚假之下, 如何校准信任
10 撩人的谣言与快速的传播
80% 以上的谣言都是准确的
反射式观点与直觉式观点
我们为何相信不实的谣言
大脑为什么青睐谣言
人们为何“传谣”与如何“传谣”
最低的可信度
为什么谣言传播得如此之快
信任校准实践 --- 有代价,才能有效遏制谣言传播
11 谣言传播链是如何运行的
信息源,开放式警觉机制运行的素材
增强可信度 vs 声誉管理
信息误导与隐性相关性
从社交传播到心理影响
信任校准实践 --- 保持开放,在复杂的信息中追踪可靠信息源
12 虚假供述、公开吹捧背后的秘密
为什么会有人承认子虚乌有的罪名
马屁精是真的在拍马屁吗
不留后路地表态
信任校准实践 --- 看清背后的社交目标,识别和应对虚假认罪
13 立场,无用的虚假资讯被传播的驱动力
全世界 1/4 的地方进行过放血疗法
谣言是借口,不是原因
谣言不会扭转立场,只会促进两极分化
“回声室”与“两极分化”
信任校准实践 --- 找到正当理由,应对虚假资讯和误导性观点
14 肤浅的大师,用粗糙线索与晦涩之语堆叠的“信任科学”
反直觉的不同程度
珍贵的肤浅,是什么让我们接受复杂难懂的观点
我们为什么会顺从权威
信任校准实践 --- 如何觉察和避免盲从权威
15 我们的信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我们天生就会从联盟的角度考虑问题
骗人比我们以为的难多了
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收益
信任校准实践 --- 两种机器,妥当地建立与调整信任

结语 不断精进的信任力
致谢
注释
译者后记
內容試閱
09 除非有强有力证据, 否则人们不会轻易改变观点
竞选的结果,几乎在一开始就是注定的
如同我们一再看到的,无论政治宣传多么刻意地说服民众,都未能动摇民众的观点。这些失败局面是因为民众保持了应有的警觉性吗?或者是因为宣传单位不够老练或缺乏技巧?竞选顾问、舆论专家、市场营销专员、民意调查员、危机管理顾问以及其他熟悉现代民主的专家们也许在宣传上更为敏锐,而政治宣传依靠的是对媒体的垄断控制权,或许缺乏竞争的环境削弱了宣传部门的动机和潜力?相比之下,现代政治竞选中的竞争异常激烈,给了专业人员大量的机会来磨炼、完善自己的技能,并学习如何指导候选人胜选,帮助候选人找出能助力选举的得力干将。
我在这里重点讨论美国政治,原因有二。首先,美国政客的经费支出远远超过其他国家。2016 年,美国在政治活动上的花费高达 64 亿美元,而 1/3 用于总统大选。1 其次,这也是绝大多数有关研究的关注点。美国的选举活动,尤其是引人注目的总统大选,与其他地方的竞选也有相似之处。媒体把选举报道成情节一波三折的大戏,充斥着各类曲折的阴谋故事。候选人在民调中支持率的涨跌总是取决于一针见血的广告、感人至深的演讲和候选人在公开辩论中的表现。的确,志愿者挨家挨户拉选票、数小时的电视广告、无数的拉票电话,以这些手段来看,我们的确会期望相应的戏剧性效果。
然而,专门探讨政党和媒体能否胜选,或者更笼统地说,是否能动摇群众意见的研究出乎意料地得出了模棱两可的答案。风靡 20 世纪前 10 年的传播模型叫作“皮下注射理论”(hypodermic needle),或称“魔弹论”(the magic bullet)。根据这个模型,人们会全盘接受媒体宣传的一切。它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新奇的政治宣传策略为基础的,认为群众对任何接触到的刺激都会产生条件反射。但该模型缺乏数据支持。随着民意调查和投票记录的出现,以及人们对媒体影响力的适度研究,20 世纪 40 年代和50 年代开始成为“最小效应”(minimal effect)理论的时代。在总结了多年的研究后,约瑟夫·克拉珀(Joseph Klapper)在 1960 年主张,“政治交流更多的是强化,而不是改变观点的媒介”,这个结论让人联想到关于政治宣传的研究结果。
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政治学领域也兴起了实验研究。研究人员不会亲自在现场量化人们的意见,而是将被试带进实验室,让他们接触各类信息的刺激,如竞选活动资料、电视新闻等,之后再量化这些刺激对被试观点的影响。这些实验技巧揭示,媒体有能力影响群众舆论,但不能直接告诉人们该想什么,而是告诉人们该从什么方向上想(议题设定),如何更清楚地理解问题(设定框架),以及该依据哪些标准来评判政治家(启动)。 这些影响不像皮下注射理论说得那么直接,但仍可能十分强大。用经济政策来评判政治家的选民和用堕胎政策来评判政治家的选民,两类人的投票结果很可能迥然相异。
实验的技术优势在于其方法的严谨性。实验环境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被试能随机接触各式刺激,且研究人员能仔细地监测被试的反应。但这些方法缺乏生态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因为现实环境是不受控的,很难说在实验室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比如,一些研究表明,在电视上看到的不同新闻会改变人们的政治观点,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电视新闻的,而是可以自行选择观看什么样的新闻,甚至可以选择要不要看新闻。
政治学家凯文·阿西诺(Kevin Arceneaux)和马丁·约翰逊(Martin Johnson)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在这些实验中,被试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自由地选择观看的频道。他们观察到,许多被试根本不看新闻,而选择看新闻的被试大都有渊博的政治知识,他们也不太可能因为新闻中的内容而改变想法。即使是在更具生态效度的研究中,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在某些问题上,政治活动和媒体确实能塑造群众舆论,但它们的影响方式也表明,民众是不会毫无疑义地对政治活动里的信息照单全收的。
迄今为止,关于竞选活动或媒体能否影响民众舆论的最重要的调节因素是人们既有观点的强度。在绝大多数政治议题上,民众没有强烈的观点,甚至没有任何观点。这也说得通,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议题,民众收集信息都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在 2000 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很少有选民明白小布什和戈尔这两位主要候选人在社保问题上的立场。当人们听说他们所支持的党派候选人有特定类型的观点时,他们往往会根据“党派线索”来判断,并采纳这种观点。如果你多年来一直信任一个党派,那么在不熟悉的问题上,跟随它的步伐就是合理的。追随党派线索这件事反映了信任机制大致良好稳固的运作方式。人们也很擅长识别出身边最了解政治问题的人,并参考他们的建议。整体来说,人们更容易受到可靠信息的影响。比如,一家报社很意外地支持了一名反对党的候选人,这时,这个信息更加可靠,人们只会被这些出乎意料的政治背书所影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