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NT$
500.0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NT$
347.0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NT$
398.0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NT$
653.0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NT$
398.0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NT$
254.0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不死的水母、动物的皮肤、陨石的诞生、天然的毒物、千年的洞穴……生僻、冷门、奇异的自然现象,鲜少人知的神秘科学原理。丰富的全球视野弥补课本上的知识漏洞,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让每一位读者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同时,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涵盖人类学、天文学、植物学、气候学、地质学、生理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跨学科视角融合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帮助我们解读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概念和观点。单个主题几百字解读,15分钟拓展对科学的认知,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体验。
★124幅全彩插图绚丽壮观,封面、内文专色印刷,文字与计算机图形相互交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深度。强烈的视觉震撼将读者带入深不可测的科学世界,生动的艺术呈现效果带来一场知识的视觉飨宴。
|
內容簡介: |
不死的水母、动物的皮肤、陨石的诞生、天然毒物、空间关系学、共情的神经回路、口哨语、气味地图、海洋迁徙、不可能的图形、黏菌的智商、沙丘之歌、人类极限……
本书是一本科学的、精确的、现代的现象集,它利用计算机图形将视觉效果与诗意表达连结在一起,呈现了124场壮丽的视觉对话。内容涵盖人类学、天文学、植物学、气候学、地质学、物理学、动物学等多门学科,汇聚形形色色的现象与原理,帮我们打开了一个少为人知的秘密世界,以便我们去理解那些似乎遥不可及的物体、现象、概念或思想。
|
關於作者: |
著者:
卡米耶·朱佐(Camille Juzeau),StudioFact Audio的编辑总监、广播电台纪录片的编剧和导演。曾与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法国文化台、ARTE广播电台以及巴黎市政府等机构合作,是播客“其他人”(Les Baladeurs) 和ARTE广播电台每月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失眠症患者”(LInsomniaque)的制作人。
绘者:
摩根·雷比拉(Morgane Rébulard),科兰·卡拉代克(Colin Caradec)。平面设计师、The Shelf Company工作室的创始人。该工作室提供艺术指导和承接图形编辑设计工作,其宗旨是让读者以最清晰的方式阅读和观看。他们的工作涉及出版、艺术和科学领域,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其对数据和图像的品味,更广泛地说,是对知识传播的品味。
|
內容試閱:
|
前言
根茎是没有中心的。它们在地下朝着各个方向生长,形态各异,不知起于何处,无谓终于何端,也无层级之分。本书即采用这种编排方式,与根茎的特点遥相呼应,薄薄一本书,既有令人啧啧称奇的蜗牛壳,也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恒星。
本书仰赖当代科学研究,帮助我们理解未来。它将主题与形式相结合,用诗意的视觉方法呈现知识,每一页都是一扇打开新世界的窗口,它们由于太小、太大或者太复杂而不曾为我们所见。
我们的目的是借助图像揭开这些秘密的面纱。全书主要由六大主题构成――当然也涉及其他主题,本书为“制图”(graphisme)一词赋予了新的含义,其希腊语词根(graph?)具有写作和绘画的双重含义。
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譬如岩浆、云彩或潮汐,展现了一段在寰宇之中,在浮游生物、比特和原子之间的漫游之旅。
蜗牛壳
“一个毫不起眼的软体动物,按照著名的被称为对数螺线的曲线定律,把它的甲壳盘卷起来……蜗牛是如何运用曲线定律来建造螺旋坡道的呢……它是单独、孤立、安静的,什么也不用顾及……”就像博物学家让-亨利·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述的那样,许多科学家都被蜗牛壳精巧的结构所吸引。
蜗牛的壳约占体重的30%。螺壳沿外缘生长,起初薄而软,成年之后变得坚硬。螺壳的生长也不是连续的,在冬季或旱季会停止生长。若壳顶没有受伤,蜗牛壳可以自我再生和修复:珍珠层分泌的碳酸钙可以填补裂缝。大多数腹足类动物的螺壳旋向朝右,少数物种的螺壳为左旋。2015年出生的杰里米蜗牛是一只基因突变的左旋蜗牛。为了找到一只能够与之交配的蜗牛,人们在全世界发出呼吁,它因此而出名。在进化过程中,腹足类动物的内脏顺着螺壳旋转的方向扭转,从而形成不对称的身体结构。
第一棵树
古蕨是一种只能通过化石(No.100)来了解的树。对它的首次描述见于19 世纪,它的某些特征——粗大的树桩或树干——令科学家无法将它恰当地分类。它呈现出许多与现有树木类似的形态解剖特征,因此被视为第一棵现代意义上的树。古蕨在演化方面有着显著的突破:两种大小相异的孢子、真叶和双面形成层。后者用于形成传输树液和树木生长的两种组织。古蕨朝三个方向生长,使树叶尽可能地接受日照,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古蕨十分高大(可长至40 米),它的叶片与蕨类植物近似,而树干与球果植物相仿,很快就遍及全球,成为当时(约4 亿年前的泥盆纪)辽阔森林里的主宰。然而,在同一时期,另外两类植物也逐渐具备了树的特征,一类是具有线状单脉叶片的石松;另一类是与蕨类植物有关的枝蕨。
不死的水母
生活在加勒比海区域的灯塔水母被发现于1857 年,拥有惊人的“返老还童”能力。全世界唯一的灯塔水母圈养种群在日本。在没有团队和经费的情况下,京都大学的海洋生物学研究员久保田信在他位于白滨的办公室里独自工作了15年。他的小冰箱里,存放了约100 个水母的培养皿。他给小水母(体长4 ~ 5 厘米)喂食干燥的盐卤虾卵,还借助针和显微镜把虾卵切开,以便摄取。为了测试水母的再生能力,他用刀将它们刺伤。两天后,被攻击的水母将触手收回。四天后,在“转分化”过程结束时,水母退化成了包囊,就像久保田信所称的“肉球”。七天后,固着在培养皿底部的触手又开始生长:包囊重新变成幼体。通过这些实验,久保田信希望能解开灯塔水母的秘密,有朝一日将其用在人类身上。
光污染
1868 年,天文学家报告指出:夜空过亮会阻碍对天体的观测。博物学家随后也注意到人造光致使某些物种异常死亡,比如迁徙的候鸟因大都市的强烈照明而迷失方向。1997年,18.7% 的陆地表面受到光污染的影响。此后,光污染不断蔓延,并演变成生物多样性的首要威胁之一。
长期以来,城市照明问题关系到人员和财产安全,我们现在知道它也会对野生动物、人类甚至植被的生物节律产生负面影响。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例如建立“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尽管这些措施鲜为人知。此外,有些城市正在考虑开发“黑线”——具有一定黑暗特征的生态走廊。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使用波特尔暗空分类法来评估夜空的亮度,该等级以其美国发明者波特尔(Bortle)的名字命名。
机器人简史
要被称为“机器人”,设备必须能自动执行任务并对环境做出响应。自古典时期以来的数个世纪里,人们以完全机械的方式参与设想,这类装置被称为“自动装置”。自20 世纪下半叶开始,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使人们能够对物体进行编程,令其独立于人类的指令行事。无论在艺术、家庭、探索、医疗、军事、工业,还是科学领域,机器人都在渐渐代替人类的工作。
如今,人工智能使物体通过模仿人类的认知能力做出反应。“我努力确保每一天都充满丰富多彩的体验,让我不断学习。”索菲亚(24)微笑着回应记者关于她日程安排的询问。她确实懂得学习,也会点头、翻白眼和做鬼脸。被设计用来陪伴老年人的女性机器人(具有女性外观的机器人),通常是同类机器人中最聪明的一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