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NT$
6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 宋代才子万千,为什么唯独苏轼受到后人无与伦比的喜爱?
★ 苏轼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教会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发现生活的苦中甜。
一路被贬,好好一个才子,就是管不住这张嘴;
有个性,有良知,政治风雨任你打,一蓑烟雨任平生;
做点实事,搞点工程,造福百姓;
真爱美食,黑暗料理小能手,家庭料理挖掘机;
不用文艺装腔作势,写诗就是为了开心;
和知己谈恋爱,爱是人们互相给予的生活火苗。
★苏轼——身体力行诠释“人生是旷野”的一代文豪
苏轼也做躺躺卷卷的仰卧起坐?被贬的苏轼到底有多少个人生的悠长假期?在时代风云下,苏轼身体力行地诠释什么是旷达,什么是躺平,什么是努力,什么又是做自己。为时代焦虑困扰的年轻人们,也能从中汲取一杯勇气。
★ 诗一般的古典文学语言,诗意中夹杂着幽默,通俗中带有韵味。用讲故事的方式带你走进苏轼的人生旅途,还原一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苏轼形象。
★ 摘录多篇苏轼的诗词作品,附加苏轼年表。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
內容簡介: |
苏轼大名世人皆知。为什么他获得无与伦比的喜爱?为什么他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代风流人物?青年作家夏葳用苏轼传记娓娓道来苏轼的魅力。纵观苏轼的诗词书画、跌宕仕途、婚姻恋爱、父子兄弟、老师好友等人生侧面,呈现真实多样的苏轼形象。他不同寻常,荣登考试榜首,获得皇帝喜爱;被贬也能自得其乐,用美食和美文来潇洒人生。他也寻常,考试会胡诌,也会骗人;爱孩子,但也会回家冲孩子生气;会怕死,但又改不了这张脱口而出的嘴。
|
關於作者: |
夏葳,原名魏世霞,教师,写作者。已出版作品:《诗经,这支不老的歌》《既见君子——诗经中的君子之道》。
|
目錄:
|
序言? 横看成岭侧成峰
卷一 诗酒趁年华
第一章 【眉山】
〇〇二
第二章 【芳伴】
〇一一
第三章 【题名】
〇一九
第四章 【蛰居】
〇三〇
第五章 【南行】
〇三八
第六章 【三苏】
〇四五
第七章 【仕旅】
〇五七
卷二 人间有味是清欢
第一章 【松冈】
〇七二
第二章 【新政】
〇八〇
第三章 【鸿才】
〇九〇
第四章 【超然】
一〇一
第五章 【常棣】
一一三
第六章 【黄楼】
一二四
第七章 【乌台】
一三一
卷三 我欲乘风归去
第一章 【躬耕】
一四二
第二章 【赤壁】
一五二
第三章 【老妻】
一六三
第四章 【莫逆】
一七四
第五章 【南渡】
一八五
第六章 【官禄】
一九四
卷四 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一章 【书画】
二〇二
第二章 【自退】
二一〇
第三章 【岭南】
二一六
第四章 【维摩】
二二三
第五章 【放逐】
二三二
第六章 【归去】
二四〇
后记
二四六
附录? 苏轼生平年表
二四八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眉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即便是活在乱世,也远
比生不逢时要幸运得多。因为只要一个人的童年得到了
幸福,纵然他成年后的经历再艰辛困苦,心里也不会太
过绝望,至少,在记忆中,还是有一处温馨之所,可供
疲惫的灵魂栖息。
——题记
眉山是苏轼的故乡。
眉山古时隶属眉州,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南部,因有青山远望
如眉而得名,是一座风景清幽的小城。温柔的岷江带着古嘉州的
佛音穿城而过,民居楼阁夹岸而生,鳞次栉比,又有云水萦绕,
古木花影交相掩映,所谓孕奇育秀之地,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正
是如此。
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 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出生在眉
山城中纱縠行南街的一户文化世家。
那也是一代明君亲政的年代,国泰,则民安。
清朝的无名氏写《东坡诗话》时,这样形容仁宗盛治:“宋朝
全盛之时,仁宗天子御极之世。这一代君王,恭己无为,宽仁明圣,
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真个是:圣明有道唐
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即便是活在乱世,也远比生
不逢时要幸运得多。因为只要一个人的童年得到了幸福,纵然他
成年后的经历再艰辛困苦,心里也不会太过绝望,至少,在记忆中,
还是有一处温馨之所,可供疲惫的灵魂栖息。
太平盛世,乐业安居。
是时,眉山城的年味已经酽浓,街道上满是热闹祥和的气氛。
是日,苏家檐角的大红灯笼昭示着隆冬的瑞吉,院中蜡梅吐纳出
脱俗的清香,翠竹簇拥的房内,随着一声清脆婴啼的响起,新生
的欢喜,便绽放在每一个人的眉睫之上。
父亲苏洵赶紧去厅堂进香还愿,在张果老仙人的画像之下,他
虔诚静默,眼中隐含泪光,自从数年前妻子产下的男婴夭折,七
年了,他日日焚香祷告,祈望家中再添男丁,如今得偿所愿,感
恩之余,又不免唏嘘万千。
苏洵给新生的婴孩取名苏轼——轼者,车上扶手是也,希望他
长大后能安分守己,虽默默无闻,却能扶危救困,不可或缺。只是,
那时候的苏洵没有想到,自己怀中无邪的婴孩,有朝一日会扬名
天下,成为千古第一文人;他也没有想到,有天会与苏轼,以及之
后生下的另一个儿子苏辙,并称“三苏”,自此“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对于命运植下的种种因缘福祸,他无力洞悉,但作为父亲,对
于孩子的疼爱,他从未停歇——就像彼时在心里立下的誓言,对
于这个孩子,他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疼惜他,教育他。
是年,苏洵二十又七。
二十七岁,苏洵成为苏轼的父亲,二十七岁,他也迎来了自
己的新生。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三字经》里记载的苏老泉,正是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苏
洵在家教上,称得上是天下父亲的典范,在自学成才上,也可当
后世之楷模。
因为家境殷实,二十七岁之前的苏洵从未考虑过功名生计。
尽管自己的父亲能作诗文,自己的两位兄长也都有功名。“少独
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整个少年至青年时代,苏洵都在
四处游历,青山绿水,纵目天下美景,访寺问道,落拓鞍马之间。
直到儿子苏轼的出生,他才仿佛被某种神秘而坚定的力量骤然点
醒,突然就东风石裂,变得用功了起来。
而事实证明,只要一个人肯努力,年龄根本算不上什么羁绊。
果然,通过数年的埋首苦读,苏洵虽然没能实现自己最终的
政治抱负,却终是在老年时声名鹊起,成为一代文学大家。其成
就在散文上尤为突出,纵观笔下篇章,或抒情,或雄辩,都有着
横扫天下的宏伟气势与清奇婉转的文采风情。
有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
人。诚然,作为苏洵背后的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的苏轼的母
亲程夫人功不可没。
六岁时,苏轼进入学堂念书,他聪颖过人,深得老师喜爱。回
到家中,在母亲的陪伴与督促下,他或继续博览群书,以开阔心
境视野,或练习琴棋,以陶冶身性情操。后来,父亲苏洵进京赶考,
不幸落第,懊恼之下到江淮一带散心游玩,数月不回。于是,家
中教导孩子之事,便全部交由程夫人负责。
《宋史》中,苏东坡传记的部分和苏辙为他母亲写的碑文中记
载了一件事,说是在苏轼小时候,母亲教其《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为官廉正,有澄清天下之志,无奈却遭人陷害,三十三岁即
入狱被杀。范滂与母诀别时,其母大义凛然,谓之,自古年寿与
好名不可兼得,如今既能与名士良臣齐名,当死无所恨。读完《范
滂传》,小苏轼若有所思,片刻后,他用尚带着稚气的慎重口气问
母亲:“母亲,如果我长大后成为范滂,您会怎样呢?”程夫人听
罢,欣然笑道:“孩子,你如果成为范滂,我难道不能成为范滂的
母亲吗?”
贤明慧心,可见一斑。
程夫人除了教导孩子勤勉读书,还教他们种树、爱鸟,做力
所能及的农活。总之,程氏不仅是善良的慈母,而且是苏家兄弟
重要的启蒙教师。她对他们的生活、成长,以及后来的功成名就,
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苏家宅院有一片幽谧的竹林。
苏轼记得,自己的父亲苏洵曾在那里高声诵念刘伯伦的《酒
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
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
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彼时的他,年纪尚幼,然而想着竹林七贤的酣歌纵酒,却也
只觉体内神思涌动,似有千万根小小春笋,郁郁葱葱,在无边的
泥土中期待破空而出。
竹林碧绿青翠,溪深人静,他很喜欢那里。就像他喜欢竹
的虚怀若谷,也喜欢竹的静笃清欢。他知道,竹是一种与自己
气息契合的植物。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他也记得,有明月的夜间,母亲程夫人会在房间里弹琴。琴声
中,母亲的侧脸泛起水中古瓷的光泽,非常美。琴声如流水,打
湿了阶上的青苔,而他偷偷越过石阶,跑到那片竹林里去。
月光之上,是如墨的天。竹林里的月光,带着诗意的温暖,扑
打在他的眉睫上。月下有翩然飞舞的虫蛾,像遗落人间的粲亮星
子。回来时,淳厚的仆人正在偏房中燃起竹叶酿酒,氤氲的雾气
在窗花上蜿蜒,宛若能看见前生。
轼儿。温良的母亲在唤他归家。她会替他拭去脸上的泥灰,然
后微笑着牵起他的手,满目安宁。名字,如同一枚深嵌于血液的
澄澈胎记,会在逆境中给人璀璨而温暖的力量。他相信,那是父
母赐予生年的最初福佑。
童年时期的苏轼,聪敏之余,在诗词方面也表现出了非凡的
天赋,下笔时有佳句。譬如“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
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之类的警句,就经常得到先生的
由衷赞叹。一切,有如某种昭示。
在城西寿昌书院上学时,苏轼从学于刘微之。一日,刘先生作
了一首《鹭鸶》诗:“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渔人忽惊起,雪
片逐风斜。”
抑扬顿挫地念完自己的诗作,先生嘴角含笑,想来心中颇为
满意,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满堂学生也无不交口称赞。只有苏
轼面有迟疑,半晌,他起身说道:“先生好诗,只是末句的‘雪片
逐风斜’,学生尚存疑虑。”刘先生道:“雪片,乃是鹭鸶羽毛,羽
毛逐风飞翔,有何不妥吗?”苏轼恭敬说道:“是的,先生,正因
为是鹭鸶羽毛,才不会逐风而飞。鹭鸶归巢,羽毛常会落在一旁
的蒹葭上……‘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先生您看如何?”刘
先生听他说完,先是一惊,后又猛然一喜,遂大笑道:“好句!好
一句‘雪片落蒹葭’,吾非若师也!”
没有功课的时候,苏轼也喜欢四处游玩。他是个优秀的孩子,
而他的优秀,一方面来源于良好且严格的教育和自身天赋,另一方
面,则来源于他的习惯,他喜好与自然亲近,汲取山川岁月的灵气,
凡事勤于观察,乐于领悟。
七岁时,苏轼去附近的山中游玩,遇见一名过路的老尼。即
使到了人生中年,他也依然记得这位老尼的相貌与姓氏,记得她
九十岁时苍老而神秘的声音。
老尼自言,尝随师进入蜀主孟昶的宫中……一日,蜀地大热,
她夜入水晶宫,只见蜀主与花蕊夫人正在摩诃池上纳凉,夜明珠将
整座宫殿照耀得犹如白昼,沉香散发出迷人的幽香,他们并肩恩
爱,坐拥美景良辰,犹似一对神仙眷侣,沉醉间,亦不问人间世事。
不觉,夜已三更,头顶星河流转,宫中滴漏阑珊。是时,花蕊夫
人乘兴填词一首,自不负良夜。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
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
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
数十年后,苏轼还记得那首《洞仙歌》。尽管那时候的他,身
在他乡,遍尝仕宦辛酸,人情冷暖。尽管那时候的眉山,已然是
回不去的地方。那时候的他,写道: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
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
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一个人,不管身在何处,不管年纪几何,故乡在身上烙下的印
记,始终都是无法割舍、无法淡忘的。那座小城的山川风物,流
水人情,也终将成为笔墨中最值得依恋的撇捺。
一壶漂泊,人生不过白首相醉。
竹影斑驳,只有岁月在墙上剥落的时候,才能看见儿时模样。
是的,时间,好像总是过得特别快。世事怎能长留年少?
在蜀地川府的锦绣与绮靡中,一个人的七岁,到七十岁,尚
似转眼一瞬的温软清梦,更何况从童年到青年的十余载短暂光阴。
西风几时来,明月何处满?
而通常,还未经过一个传说,几个故事的流传,还未经过数卷
诗词的吟哦,漫天星光一低转一明灭,半山的夜雨就泻入了秋池,
陌上的春花就绽开了香息,身边的流年,也就那般清凉无碍地暗
自偷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