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创新空间导论(空间创新入门宝典、空间创新思维启蒙读物、60余例创意空间设计实例、近15年中国典型创新空间设计成果)

書城自編碼: 404099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建筑外观设计
作者: 唐克扬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32322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035.0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00.0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51.0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編輯推薦:
这是一部关于创新空间设计与创新思维的入门佳作。作者唐克扬作为中国知名的建筑师和写作者,具备深厚的专业底蕴以及十数年的文学创作履历,这使得《创新空间导论》不但蕴含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周全地考虑到入门读者和大众读者的阅读诉求。用简洁有力的文字催生读者创新思维的萌芽,正是本书的珍稀之处。作者凭借十数年的思索、洞察与亲身践行,一定能带领读者踏入一个与众不同的空间领域。
內容簡介:
《创新空间导论》是唐克扬自2007 年以来不断构思,并在数所大学教授的一门空间设计课程,本课程从零开始,简明地介绍当代创新空间设计涉及的基础知识,例如建筑学与城市研究、工业设计与新媒体设计等。以这些专业知识为工具,课程旨在培养一个受教育者在跨学科背景下的核心思考力,锻炼学生以各种工具手段介入日常生活的行动力。本书希望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深化与拓展习得。理想情况下,他们将有机会改造甚至新建一个真实的空间,如果条件有限,课程的产品也可以是一整套“假戏真做”的设计方案。学生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从概念、过程至最终结果,记录课程学习中有价值的信息,经过调查、制作、摄影、绘图、建模,经由对信息的遴选、加工、编辑、设计,整合出汇报文件:书、视频、PPT 或其他呈现形式。
關於作者:
唐克扬,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感知与意识研究中心主任。唐克扬博士从跨学科的视角关注城市与空间,从事类型建筑和文化空间的创新实践以及视觉-心理-行为的交互研究。现任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多个专业协会的委员或理事。唐克扬于哈佛大学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并在此前获得工程、文学和艺术史学位,有各类著、译作品近20部,代表作有《从废园到燕园》、《美术馆十讲》、《长安的烟火》、《设计学院的故事》(主编)、《癫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译作)等。
目錄
缘 起 为什么研究创新空间
屋里下雪的房间
空间中呈现美术史
设计师小镇

什么是创造性工作
三原则 /11
结构 /11
结构性思维训练课
准确 /15
误差的概念
效率 /19
少花钱多办事
四阶段/23
素养和判断 /27
工具和资源——可变空间 /31
限定资源的室内设计
WeCafe 社交 共享办公空间
淘宝店游戏
校园物品生成校园空间
表达和沟通——图和模型 /45
实操和验算/51

第二章 有关空间
创新空间和美的关系 /63
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设计竞赛
美术馆内部空间设计
麒麟艺术空间
空间是一个现代概念——传统文化空间的当代更新 /71
“典藏文明之光”——故宫博物院展览设计
艺托邦
空间不等于建筑——园林建筑与空间的语境 /79
上山遗址保护馆
中国美术馆工作室
八爪鱼路口问题
飞地书局
书架研究
思库图书推荐装置
空间的尺度和内容——内容建筑 事件建筑 /93
敦煌游客中心
万佛寺书店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空间的媒体和现象——世界的接口 /103
住居博物馆方案
水晶障
石径 / 诗径
画空间
吴山观山
图书馆屏风
空间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一言难尽的设计 /119
单一功能空间与多功能空间
观看之道:书院空间中有趣的“看点”
空间的生与死
园林拼图游戏
创新空间简史

第三章 空间创新和创新思维
创新空间和智识的关系 /141
人文楼中庭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楼
京津冀协同研究院设计工作室改造
建筑学的角色 /153
青龙山展示中心
视觉传达设计的角色 /161
南科大书院展示系统
建筑空间 LOGO 设计
科学技术的角色 /169
室内公共空间照明设计
半透明材料研究
电子墨水屏及其他被动显示
立体显示器
人文学科的角色 /181
艺术策划
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上的创新空间

第四章 创新空间的基本构型
创新空间和社会的关系 /195
领导者主导——传统空间 /199
工作者主导——生产空间 /201
人博工作室
人文车间
专业工作的流程/207
餐厅厨房设计与研究
寄居式创新——寄生空间 /213
人文学院临时办公空间
南方科技大学青年中心和书院
合作空间——几何空间 /223
WeWork
专家公寓大堂接待空间
超级城市——现代空间 /229
超级城市竞赛
大学作为一个松散合作空间

第五章 创新空间改变我们
创新空间和人的关系 /243
改变任务 /245
团委办公室
改变视角 /249
白巷
蓝海活动室
改变物性 /252
半透明墙壁和窗
空间改变我们 /255
城南计划

后记
日常空间的创新——一个思考的大纲/266
书目
创新空间拓展阅读书目/272
附录
示范教学大纲/284
內容試閱
日常空间的创新——一个思考的大纲
日常空间的概念生成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日常。在社会学的研究中,人们对于大众和底层所意味的平常有伦理层面的尊重,但平常也往往等同于庸常(恰恰是创新的反面),其掩盖的实质问题并不因为我们常常施与的同情心而消失。在建筑学中,现实意味着一个我们不得不屈从的情境,它和设计的关系恰如日常和创新的关系,后者似乎通常是受到压抑的。
屈米(BERNARD TSCHUMI)这样发问:一个(理论家的)设计项目应该是设计一种情形,还是让设计合乎情形?就像海杜克所说,寻常的逻辑,是一个确定的设计任务书生成一个确定的产品,然而从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希望有一个不确定的任务书,产生开放的结果。这里的日常,意味着多个真实语境的混合,以及我们不能预料的后果。每个人自认的日常是相对的,无法完全统一。企图在它们之间建立确凿的、多样性的联系,是出于教育(PEDAGOGIC)的逻辑,而不是一种伦理的先设—— 虽然在现实中两者常常混淆在一起。
如果日常创新并不意味着创新本身的日常,那什么才是创新的路径?不可预料的创新可教吗?可学吗?这里必须提到一本和“创新”沾边的建筑理论书,杰西·雷泽(JESSE REISER) 的ATLAS OF NOVEL TECTONICS。我阅读的是本书的英文版,据说中文版叫作《新兴建构图集》——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建筑设计
资料集,从书名用词的选择上,也许已看到了两种空间营造思想体系的差别。
“建构”(TECTONICS)一词在中国建筑界也曾经如雷贯耳,但建筑师们所看重的建构,往往还是实在的物理组成,乃至结构工程学。有时候,难免还会捎带上赋予这种建构的褒贬意义,比如精巧 / 简洁 / 复杂 / 牛等。其实,建构至少还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可能类似,却不等同于受力分析的“感受的构造”(视
觉经验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感受);其二,是思想本身的结构,也是西方建筑学自己最为执着的本体构成机制之一。像柏拉图主义者所认定的那样,理念是最高级的形式。
尽管关于建筑设计的书籍汗牛充栋,雷泽的这本书可能更偏重于后两者的建构,但它是我看到的少数以“创新”为题的样板设计著作之一,这也是为何我在这里特意提到它。这里的建筑,不是作为结果,而是聚焦普通建筑学中问题发生的起点。比如圣路易斯的华盛顿拱门反映了一个拱的受力情况,而罗马人的拱券 柱式则修正 / 隐藏了这种力学图式。所以,前者是结构力学的直接显现乃至优化,后者是建筑学。受到现代主义影响的建筑教
育总爱说“实事求是”,而雷泽写道,只有自然才是真正连续的,而人的构造总是落实在有限之处——貌似抽象的建筑理论,说明了日常生活中创新的可能——创新不是可以一朝一夕“完成”的,永远是“现在进行时”。
建筑师的写作并不只是项目说明,类似的话反过来说,理论家的建筑有时却说明不了他的理论。作为例子,雷泽在书中提供了不少貌似不甚有说服力的项目方案,而且也从未区分理论和现实的边界,难怪会被一些中文读者视为文字游戏。但是我觉得,仅仅是指向现实的图集并不具备完整的理论意义。而且编制“建
成作品集”也不是本书的任务。本书提供的只是一套空间实践的导视系统,一种思想地图,对愿意自带干粮出门探索的人而言,类似雷泽的书里,已经提供了足够创新(NOVEL)的“路线”图(这或许就是书名之中 ATLAS 一词的含义)。
2012 年来到高校任教之后,我陆续在北京和深圳两地从事校园建设有关的工作。对我而言,这是最直接和有效的空间创新的出发点。虽然校园中的现实在城市人看起来底线并不低,但是它却是我的以及很多对此尚无感的青年学生的“日常”。很多人呼吁中国高校应有更多的明星建筑,但是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校园建筑设计的创新绝不意味着昂贵,而是对于建筑的可用性(UTILITY) 的较高的追求。为不必要的装饰所付出的代价和管
理的高成本,假如能够周转,正好可以弥补提高建筑可用性所需的投入。
日 常 空 间 的 绩 效(EFFICACY)不完全等同于效率(EFFICIENCY),除了单位耗能等这些终端指标外,建筑的绩效无法得到真正技术化和绝对客观的定义,评价日常空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真正有用的评判依据,应该是若干考量中目前真正紧迫的一个,以及长远而言最有利的一个。日常空间的表现(PERFORMANCE)应该是用投入产出比衡量的——不计投入的效果(EFFECT)和在意投入产出比的绩效(EFFICACY)是
不一样的。
怀着这样的信念,从十年前开始,我投入了校园空间日常创新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事业。在我能做到的地方,我不遗余力;在我力有不逮的地方,我思考,并把思考的收获与我的学生分享。尽管大部分人的眼睛如今还是在眺望着更遥远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会像我这样,愿意回到出发的地方,回望自己曾经赖以成长的空间。那时候他们的“看法”将会不同,因为,那时他们已不可能仍是这些空间的旁观客或消
费者。极有可能,他们将是它的受惠者或是责任人。
本书和我已出版的多本有关建筑史、城市史和其他领域的著作并无矛盾,它们都是关于我经历的、我观察到的和有感受的。如有不同,那就是本书所记录和叙说的,主要是我在具体的、正在发生的现实中的行动。绝大部分案例,都是归国以来,我在各种语境的实践项目中的亲身经历,它们的不足或缺憾将由我完全
负责,而收获和感激自在不言之中。
我在数所不同的大学的经历,提供了反思这些项目的最佳智识环境。我要感谢在这些学校结识的同事、同学。尤其是南方科技大学和我如今任职的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的同事和同学。是他们无私和慷慨的帮助,使得这本书的设计和顺利出版变得可能。
归根结底,日常空间是社会性的——这是为什么建筑思想有助于理解空间绩效,它也最终说明了创新的必要性。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扁平和虚拟的世界中——扁平意味着日常生活越来越难以产生真正的个性和变化,而是更多受到不明系统的影响,虚拟则使得生活分化为直接和间接的两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面对全部的现实,包括以上所述的迷局,而“创新”则展现了思考的主体所具有的可能性和行动力。
唐克扬
2022 年 11 月,北京,清华园

我们时常听到创新点这种说法,却忽略了点后面还有线和面的问题。过于强调创意和天赋 , 更是用点子抹杀了创新过程的意义。事实上,每个在人际层面产生意义的空间创新,都是系统工程的结果,始于对一个问题或现象的全方位理解。为了能够持续创新,我们要求创新学习者树立一种结构性的思维方式,由面及点,由线及点,再由点回到线和面,好比“张开一张大网”处理现实问题。结构性思维是建筑学科典型的思维方式,但并不是建筑学科所独有的。
结构性思维训练课
Structural Thinking Classes
本课旨在熟悉我们时常碰到的若干原型结构及其生成。课程首先介
绍结构的一般定义,它既不是超验的,也不可能用有限的公式和规律来
代表。相反,我们需要理解,结构整体地内含和建构于具体的情境之中。
它涉及特定的哲学和世界观,既是抽象的,也有着特定的感知形式和技
术路径(比如建筑结构)。归根结底,结构和人有关。
课程始于一系列热身练习,如让学生在课程现场寻找实体化的结构
形式,比如地砖的铺砌形式,电力、照明管线的组织逻辑,房间的平面
排布,等等。教师因此需要事先对授课场地心中有数。部分学员可能在
生活经验中熟悉了类似于筒子楼、“大裤衩”这样的特殊结构形式,教
师也会引入一些艺术史、建筑史中的特色案例,例如希腊人就已经借用
的“记忆之宫”(MEMORY PALACE)。
场内练习是本课程的实战重点,教师需要提前购买一批多样性的小
商品(数量取决于听课人数),并准备模型工具和搭建实体商铺的标准
立方体纸箱。学员需要用学到的知识分组搭建若干拟真的“淘宝店铺”。
这些“店铺”包含了学员抽到的小商品之间确定的、特殊的结构关系。
学员需要构造出自洽的逻辑来解释搭建结构的现实意义,可以是有趣的
故事,或者在朴素的结构上为“淘宝店铺”添加恰当的图像。
结构性思维训练课程远离抽象理念,基于真实的情境和主题来把握
原型结构的意义和效用。它是互动的学习过程,尽可能地利用日常物品
和现实空间,强调生动的呈现和即时的沟通。

在现代生产中,生产者利用生产工具,将各种原材料或半成品按照特定顺序连续或同时加工,最终产生成品。不像前现代条件下,生产往往只取决于原材料、粗放型技术和经济优势,对于现代生产,不同的生产能力、生产精度与工人的熟练程度、协同能力等因素都至关重要。空间生产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生产而非单纯的艺术创作,我们强调面对特定对象的创新与有限条件下的创新。大多数时候,评估创新的效益需要以特定的投入匹配特定的问题,评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误差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Error
空间设计中的误差是指设计意图与真实产出、理想功能和实际使用
之间的差值。只要不是单纯从设计师一方的“完成度”着眼,我们会发
现误差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尤其是创意不匹配糟糕的现实环境时,误
差的问题尤其明显。问题是使用什么样的办法,尽可能地控制误差和减
少因设计、施工和管理引起的误差。例如使用一个均匀的网格和多个参
考基准点作为空间设计的依据,可以有效地减少单一基准点可能造成的
巨大的累积误差;又如考虑因人而异的不同,可以减少由使用习惯导致
的误差,等等。
在建筑设计中,误差常常为设计师所忽略。除了简单的重复和对位(比
如房门后的家具避让开门)之外,大部分误差会体现为某种缺乏基准和
构造逻辑的“视觉效果”。如果概念阶段空间设计的“分辨率”不够高,
那么人们也不大会在意那些只是在用户端才会变得明显的“误差”。实
际上,这些貌似微不足道的误差,会导致建筑空间最终的变形、变质,
并影响用户的实际感受。
因为人的尺度本身的多样化(高矮胖瘦等),日常空间的设计通常
难以拥有确定的标准。但是,与此同时,日常空间又不可避免地需要一
定的“模度”,以便使得设计过程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设计过程讲求“精
确”,为空间设计中直接引入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业化产品提供了方便,
与此同时,还让设计师不至于纠结于主观的风格和趣味,能够实现多人
协作,让占比较大的“普通设计”和“规模设计”多快好省地完成。
创新并无确定目标,并非“新的”就是创新。一方面,我们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另一方面,我们又说“太阳底下无新事物”。虽然创新很难有定则,但是在很多时候,创新的效率决定了创新的成败,因为效率直接带来效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具体的空间创新项目中,用相对少的投入换来显著可见的成果,并为大多数参与者所认可,才是目前阶段中国的创新空间实践者需要追求的目标。
少花钱多办事
Do More with Less
这是一个在校园建设体制内设计构思出来的艺术空间。除了先天不
足的物理条件(面积、朝向、采光、通风、户外环境、建筑材料等),
预算也是这个展厅最主要的外部限制条件。装修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而另一些功能需要通过后期置备的“设备”才能实现:依照公立大学的
财务规定,通常只有通过繁复而苛刻的招标手续和采购程序,才能够顺
利执行一个性能高标的装修方案,购入价格不菲的“设备”。至于名目
模糊的维护和运营费用,更是一个典型的难题。因此,少花钱多办事不
仅属于设计伦理,也必须是设计师让空间真正有用的思考前提。
假如不只是一厢情愿地依赖优越的项目条件,设计师需要把创新
空间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然后将空间的各部分拆解成不同的、可
执行的部件,在不同的项目阶段,利用不同的人力和财务资源分别完成。
我们在这个展厅的初次装修中安装了大部分的“硬件”,比如地板、半
透明天花板网格骨架和主展墙。但是图中可见的小展墙,则是利用两个
相对廉价的杉木集成材书架在最后完成的。除了储存展厅的画册外,
后者有至少以下数个附送功能:1. 展墙;2. 多媒体展览界面(操作界面
在展墙的开孔后);3. 展墙后隔出的储藏间(储藏间可以暂存扫把等
杂物,使得空间的其余部分保持起码的洁净。带锁的玻璃门则提供了此
类公共空间必要的安全措施);4. 书架附带的可折叠(以金属链条连接)
平台—翻转柜门是展厅 LED 装置廉价的中控操作台,可以容纳一个人在
里面操作。
除此之外,U 玻上的 LED 装置、可以方便布展的软质展墙、可以拆
卸的定制亚克力吊顶板,都为这个展厅的后续改装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

创新空间的原生动力来自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创造性,优秀的空间创新成果见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什么才是创造力最基本的生成路径?虽然大量的研究与此有关,却没有人能够提供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标准公式。与此同时,缺乏创新特性的空间比比皆是。空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性载体,它天然会出现社会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分化,这让部分空间显得创新一些,另一部分却呈现出滞怠的特征。创新
空间的实践呼唤某种底层理论,尽管它需要某种技术助力,但是又不会导向我们在一般学科中讨论的那种通用理论和技术。简单夸大创新的意义,就和否定它的意义一样有害。
我们只能粗放地说,空间创新的能力产出,需要某种社会和文化的土壤。那些想要在这方面提高自己的人,只有在长时段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中,才能形成对创新空间主题的良好判断。更有甚者,创新空间的理念只有身体力行地兑现才有意义,它无法只停留在愿景和口惠的层面,而是需要实操和验算。
因此,创新空间并不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学科,它类属于一种实践学科,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演化而发展。
法无成法,以上规律又不意味着创新空间的实践只能依赖于老师傅的经验之谈和随意发挥,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准备和操演,可以极大地推动创新空间的孕育和发展。
首先是客观约束条件,我们并不将一个项目的边界和限制看成全然消极的因素,相反,我们相信创新的前提恰恰来自多方向和不同维度的界定,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工具和资源;其次,无论是就设计过程还是项目发展而言,出色的互动和交流能力,是双方良好表达和沟通的基础,即使“表面文章”也是极其必要的,毕竟,创新空间的最终结果又会反馈回人的自身。对于空间的表达和使用,接受和阐释本身也是创新空间设计的一部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